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04MB ,
资源ID:301993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1993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岛二中届高三地理复习专练第17课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岛二中届高三地理复习专练第17课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练习.docx

1、青岛二中届高三地理复习专练第17课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练习第17课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普查讲17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1.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a.地震(1)(2015山东文综,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里氏8.0级以上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答案

2、:地震震级高,烈度大;(2分)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2分)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2分)房屋倒塌严重;(2分)余震持续时间长、次生灾害(水灾等)严重。(2分)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地震灾害灾情大小的重要因素。根据材料判断,此次地震震级在“里氏8.0级以上”,说明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时间在“24时左右”,发生在午夜,居民多在睡眠中,人员来不及反应,伤亡大。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另外根据灾害的关联性特点,结合材料推知地震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甚至导致瘟疫出现,加重了人员的伤亡。b.滑坡、泥石流(2)(经典题,10分)初春气温逐渐升高,山坡上的冻土层和积雪

3、融化,并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下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约15001700 mm,年雨日约180天,甲地海拔约1000 m,平原平均气温约4 ,公路西端海拔约3000 m。山地1500 m以上分布着云杉、冷杉林,林下土层深厚。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答案:(公路北侧)山高坡陡(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且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 0 ,土层冻结,积雪丰富;(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3分)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泥石流发生的条

4、件:地势起伏大、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结合图文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土源丰富(土层深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该区域公路北侧山地海拔在2000 m以上,坡度大且坡长,有利于泥石流向下流动。同时该地降水丰富,冬季气温低,有大量积雪,初春气温回升快,山上积雪和冻土快速融化,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水源条件。2.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a.台风(3)(2019改编,10分)下图为海南岛近60年台风频次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说明海南岛西部台风频次低于东部的原因,并提出该地防御台风的措施。答案:原因:东部距台风源地近;(2分)中部山地的阻挡作用。(2分)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

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前通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修建防风林和海防林;加强交通、通讯等设施维护,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任答三点,得6分)解析:台风中心主要位于海南岛东部的太平洋上,所以海南岛东部距台风源地近,因此台风多从海南岛以东洋面登陆,加之海南岛中部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海南岛西部台风频次低于东部。防御台风主要从监测预报、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包括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修建防风林和海防林,增强对台风的抵御能力;此外,还需加强交通、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减小台风的危害。b.旱灾(4)(

6、2018四川凉州模拟,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的少数民族一般都爱择水而居,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财富。贵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24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据贵州省山地气候研究所统计,贵州旱灾频繁,缺水严重,2017年7月,遵义市和铜仁市大部、黔东南州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090,出现大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下图为贵州省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发。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答案: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3分)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下多

7、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3分)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2分)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2分)解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在地表存留时间短,加之该地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下多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降水随地下径流流走,难以在地表储存,因而地表水缺乏。该地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因此贵州省旱灾频发。3.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危害(5)(2015全国文综,10分)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8、答案: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3分)排洪通道少,且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4分)处于台风过境或登陆区,台风常带来强降雨。(3分)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浙江省东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夏季多暴雨;结合等高线分布可知,M市南部为山地,易受南部山区洪水和河流上游汇水的共同影响;该区域夏季还易受到台风影响,暴雨频次多;M市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入海通道少,距离海洋较近,易受潮水和其他河流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易发生重度涝灾。 (6)(2016全国文综,10分)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km

9、2,平均海拔23 m,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 m,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 m,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答案:清淤河道,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3分)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修筑蓄洪工程(水库等),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3分)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4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4分)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洪涝灾害的防治一般从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方

10、面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从材料可知,里下河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其四面地势较高,东部又有运河分布,排水不畅,因而可以开挖新的入海通道,改造水网,分散水流,增强泄洪能力;里下河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可以通过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工程、退耕还湖等来调节降水季节不均,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植被覆盖,加强洪水的动态监测和预报,及时进行河道清淤,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随堂普查练17 1.(2015广东文综,4分)下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D)

11、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城市适宜布局在地质条件稳定(远离断裂带)、受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影响小的地区。根据图中断裂带、地震破坏程度和次生灾害发生频率可知,丁区不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弱,次生灾害发生频率最低,所以是最适宜城市重建的地方,故D项正确。(2019改编,8分)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完成23题。2.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B)甲 乙 丙 丁A. B.C. D.解析:读图可知,沙尘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我国华北地区北部与内蒙古交界处,沙源应来自西北部干燥的内陆地区,即甲所代表

12、的蒙古国地区与丙所代表的内蒙古西部地区,故正确。乙地距离沙尘暴发生地较远,提供的沙源仅在当地形成扬尘或沙尘暴,故错误。5月为春末,此时我国盛行西北风,丁地位于沙尘暴中心东南方,不是主要的沙源,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项。3.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B)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D.影响大气能见度,减少交通事故解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与沙尘无关,故A项错误。扬尘与沙尘暴天气使得尘粒分散在空气中,增加大气中PM10含量,加重空气污染,故B项正确。大气的酸性与空气

13、中硫、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关,造成文物古迹腐蚀的是酸雨,与沙尘无关,故C项错误。尘粒分散在空气中,使大气能见度降低,易引发交通事故,故D项错误。4.(2015海南单科,10分)阿布巴利克是阿富汗东北山区的一个贫穷村落,居民大多住在土坯房中,2014年5月2日的一场暴雨触发了山体滑坡,摧毁了山下的村庄。1小时后滑坡再次发生,掩埋了自发前来救援的村民。此次灾害共造成2700多人死亡。下图为灾害发生后的实景照片。分析阿布巴利克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原因。答案:地形坡度大,松散物质多,又遭强降水,导致滑坡强度(面积、体积)大;(3分)村庄人口多,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位置不当;(3分)土坯房屋不坚固、抗灾能

14、力差,村民缺乏救灾常识;(2分)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专业救援人员和设备缺乏,救援能力差。(2分)解析:本题考查滑坡灾情大小的影响因素。可从滑坡发生的原因(如地形、碎屑物质、降水等)、滑坡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聚落分布、房屋抗灾能力,村民救灾常识等方面回答。读图可知该地地形坡度较大,松散物质多,加之暴雨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滑坡强度大;村庄位于不稳定山体下方,导致受灾严重;该地房屋为土坯房,抗灾能力差,同时该地经济落后,村民缺乏救灾常识;该地位于山区,交通不便,导致救援难度加大,这些因素加剧了灾害的严重性,导致人员伤亡大。5.(经典题,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 m

15、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 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偏南的个旧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香格里拉为210220天。描述云南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并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述其干旱频发的原因。答案:分布特点: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旱灾逐渐增加。(2分)原因:地貌方面: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下渗、泄露严重,地表水缺乏;(3分)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分的存留时间短;(2分)气候方面: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年降水量时间和空间变化大。(3分)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地区旱灾

16、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结合图例可知,云南省的干旱灾害大致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云南大部分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势崎岖,多溶洞和地下暗河,使得降水大量渗入地下,造成地表水不足;云南西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分的存留时间短;云南位于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造成降水变率大,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大,造成干旱灾害频发。6.(经典题,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答案:原因:图示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且多暴雨。(2分)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2分)暴雨时流水在谷底

17、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2分)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2分)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2分)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措施。结合材料和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受洪灾的原因。图示区域位于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从图中可知,居民点位于河流下游的河谷地带,地势低洼,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发生暴雨时,大量雨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为了应对洪灾,图示居民点可以迁往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该区域还可以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

18、河防洪堤,减少洪涝灾害对居民点的威胁。课后提分练17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A组(巩固提升)(经典题,4分)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下题。1.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A.横断山脉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中6个省级行政区为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分别为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青海省、河北省和四川省。山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因而位于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省级行政区的山脉,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可能最多。横断山脉经过四川省和云南省;秦岭经过陕西省;雪峰山、巫山没有分布在图

19、中6个省级行政区中;祁连山和唐古拉山位于青海省边缘,但青海省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小于云南省和陕西省;太行山为河北省西侧边界,大巴山位于四川省、陕西省、湖北省交界处,但河北省、四川省、湖北省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小于云南省和陕西省。综上分析,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横断山脉和秦岭,故A项正确。 2.(2016全国文综,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题。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冰川末端伸入森林带。每年夏、秋季常有冰川泥石流爆发,其破坏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分析古乡沟夏、秋季节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答案:深厚的松散堆积物提供

20、了异常丰富的物质条件;(3分)夏秋气温高,冰川强烈消融。(2分)此时降水较为丰沛,冰川融水与降水叠加,提供了极为丰沛的水源;(3分)狭窄的河谷,巨大的落差,积累了巨大的能量。(2分)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灾害破坏严重的原因。阅读材料信息可知,古乡沟上游地区有6条冰川,夏秋季节冰雪融水量大,同时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较多,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充足的水源条件;该地区沟谷有厚度达300多米的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质;该地中游河谷狭窄,落差大,水流急,使得泥石流发生时能量巨大,从而导致该地区泥石流破坏力巨大。 3.(2016全国文综,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河南省按水文气

21、象特点可分为5个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4分)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3分)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3分)解析:本题考查水旱灾害的分布及成因。读图可知,北部三个地区的水灾和旱灾的发生年数都在

22、200年以上,而南部两区的水灾和旱灾发生年数都在100200年,所以河南省北部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较多,南部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较少。根据地理位置可判断,南部和北部分布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两侧。北部三个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个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的频率较温带季风气候区低,因此造成河南省南北水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差异。 B组(冲刺满分)4.(经典题,10分)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断层(1分)、坡度(1分

23、)。(2分)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及气候等因素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断层发育广泛、地形复杂、起伏大,尤其是高风险区断层发育强、地质不稳定,地形坡度陡而复杂,因此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高。(2) 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崩塌(1分)、洪灾(1分)等自然灾害。当你在山谷中遭遇泥石流灾害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2分)。(4分)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及正确的避灾方式。图中断层发育、地形复杂、坡度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暴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除了引发泥石流

24、、滑坡之外,还容易引起山体崩塌和山洪。泥石流是沿着山谷由高处冲向低处,所以当遭遇泥石流时,最佳的逃生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4分)答案: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2分)建设护坡、固坡、排水工程等。(2分)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应对措施。图中甲城市位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防灾减灾中既要搞好减灾又要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应对灾害中要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如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强化立法监督与管理;做好防范,减轻灾害的发生频率、降低灾害损失;建

25、设护坡、固坡、排水等工程;严禁对当地地质地貌、生态造成破坏的工程建设等。5.(2015全国文综,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答案: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4分)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2分)降水量大而且集中。(2分)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2分)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M城水患严重的原因,需从当地的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M城位于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城位于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加之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导致该地水患严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