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40.73KB ,
资源ID:301698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1698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台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台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docx

1、浙江省台州市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解析版一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一、选择题1.生活处处是科学,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铜器锈蚀 C.风力发电 D.葡萄酿酒 【答案】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天然气燃烧、铜器锈蚀、葡萄酿酒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风力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C。2.下列离子能在 pH=2 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2、) A.、 、K+、OHB.、Cl、 、Na+C.Cl、 、K+、Na+D.、Cl、OH、K+【答案】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共存问题即为各物质是否能发生反应,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不能发生反应则能共存。解题的关键是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掌握,若各物质或离子交换成分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则能反应,即不能共存。 【解答】 pH=2 的水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A.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B.碳酸根离子和氢离子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C.四种离子与氢离子都不发生反应,可以共存,符合题意;D.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向盛有

3、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B.C.D.【答案】B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pH7,稀盐酸是酸pH7,当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Q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之后稀盐酸过量溶液pH7,C、D均错误。故答案为:B二、填空题4.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 逐渐 _(填“增

4、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减小 (2)放热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溶液反应溶液pH的变化规律分析;根据酸碱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分析。【解答】(1)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 pH会从大于7 逐渐减小;(2)由图示中温度图像的变化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 3

5、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填“酸”或“碱”“盐”)。 (2)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填化学符号)。【答案】(1)酸 (2)【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和酸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分析;根据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1)碱溶液能与酸反应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性质3处物质应是酸;(2)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6.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现象是:_。 (2)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的化学方程式

6、_。 【答案】(1)石蕊变红(2)HCl+AgNO3=AgCl+HNO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能使石蕊变红分析;根据酸能与盐发生反应分析,酸碱盐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注意要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解答】(1)图中为酸与石蕊的反应,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图中为酸和盐的反应,可以是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7.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 (1)它们水溶液的 pH 都_7(填“”、“=”或“”); (2)打开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_的试剂瓶。 【答案】(1)(

7、2)浓盐酸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酸的溶液都呈酸性分析;根据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分析。【解答】(1)硫酸和盐酸的溶液都呈酸性,它们水溶液的 pH 都小于7;(2)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时会看到白雾。8.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选填“能

8、”或“不能”),理由是_。 【答案】(1)氢氧化钠(2)NaOHHCl=NaClH2O(3)不能;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呈现无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酚酞为无色溶液,遇碱性溶液可变红,遇中性或酸性溶液呈无色分析。根据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解答】(1)“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加入“水”后变红,继续加入“水”又变无色,则说明该反应是酸碱的中和反应,借助酚酞遇碱变红,再加酸后又变成无色的性质,所以“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物质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酚酞遇中性

9、和酸性溶液都呈无色,所以最终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9.有一固体物质可能含有硫酸钾、硝酸铵、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需要对此物质成分进行检测。甲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容液;乙同学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该气体为_(写化学式)。 (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_。 【答案】(1)NH3(2)硫酸钾、硝酸铵 【考点】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产生硫酸钡沉淀分析;根据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形成氨气分析。【解答】向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形成无色容液,则说明能产生沉淀的硫酸钾和氯化钡不能同

10、时存在,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存在硫酸钾和硝酸铵,硫酸钾与氢氧化钡产生硫酸钡沉淀,硝酸铵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氨气;(1)该气体为NH3;(2)根据两同学的实验现象可推定此物质的组成是硫酸钾、硝酸铵。10.某混合溶液可能含 Na2SO4、Na2CO3、NaOH 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1)混 合 溶 液 的 溶 质 中 一 定 有_, 产 生 该 气 体 的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为_; (2)按该加入试剂的顺序,不能验证所有的物质,原因是_,改变上述三步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就能验证所有物质的有无,则这三种试剂滴

11、加的顺序依次为_(填写序号)。 【答案】(1)Na2CO3、Na2SO4;2HCl+Na2CO3=2NaCl+CO2+H2O (2)若有 NaOH,会被试剂中和,试剂不能检出; 【考点】物质的推断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硫酸钠的性质分析,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解答问题。【解答】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盐酸,会产生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说明混合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加入了过量盐酸,所以碳酸钠完全反应,向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还含有硫酸钠,再向溶液中加入酚酞,无明显现象,并不能说明没

12、有氢氧化钠;(1)混 合 溶 液 的 溶 质 中 一 定 有Na2CO3、Na2SO4;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2) 因先向溶液中加入了过量盐酸,若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也被盐酸中和成了氯化钠,所以无法证明是否含氢氧化钠,要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可先向溶液中加过量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酚酞,看溶液是否变红,最后加盐酸看沉淀是完全溶解还是部分溶解,就可证明所有物质的存在性。11.采用“双碱法”使烟气(含 SO2)脱硫,是我国目前环保领域,经济、实用、高效的一种方法。其脱硫(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工业流

13、程如下,试回答:(1)吸收塔中,用 NaOH 溶液吸收 SO2 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NaOH 溶液喷洒成雾状来吸收 SO2 的好处是_。 (2)沉淀室中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 (3)“双碱法”中的双碱分别是_。 【答案】(1)增大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吸收速度,充分吸收二氧化硫 (2)Ca(OH)2+Na2SO3=CaSO3+2NaOH(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考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解析】【分析】根据增大物质间的接触面积可加速反应分析;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分析;根据亚硫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解答】(

14、1)化学反应的速率与物质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所以NaOH 溶液喷洒成雾状来吸收 SO2 的好处是增大与二氧化硫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吸收速度,充分吸收二氧化硫;(2)沉淀室中是氢氧化钙与亚硫酸钠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a(OH)2+Na2SO3=CaSO3+2NaOH;(3)“双碱法”中的双碱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三、实验探究题12.如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 m 前 , 混合后质量均为 m 后)(1)你认为甲组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填“能”或“否”)。 (2)乙组物质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

15、, 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原因是_。 【答案】(1)否 (2)两种药品不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变化遵循的普遍规律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与,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解答】(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气体会逸出,所以甲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氯化钡和硝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3.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三个实验:(1)实验甲中的 NaOH

16、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填“乙”或“丙”)。 (3)证明实验丙中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的另一种试剂是_。 (4)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加入的试剂是(用化学式来表示)_。 【答案】(1)红色恰好消失(2)乙(3)氢氧化钙(4)CaCO3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可借助生成物的性质或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证明反应的发生分析;根据

17、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若红色恰好消失,则说明 NaOH 与 HCl 恰好完全反应;(2)实验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丙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乙与丙原理相同;(3)碳酸钠与钡离子可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所以证明实验丙中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除了可以滴加酸,还可滴加氯化钙、氢氧化钙等;(4)碳酸钙是不溶性固体,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若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和

18、到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可加入碳酸钙。14.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 CuSO4 溶液逐滴加到 5mL 饱和 NaOH 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 CuSO4 溶液的量实验现象第 16 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第 79 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在实验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 Cu(OH)2 , 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Cu(OH)2 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分解生成 CuO 和水. 酮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猜想与讨论】

19、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 Cu(OH)2 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 了他的猜测,理由是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一:少许 Cu(OH)2 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Cu(OH)2 可在足量 NaOH 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1)【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 Cu(OH)2 粉末(其它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将少许 Cu(OH)2 粉末加到 5mL 蒸馏水中,充分振荡_猜想一错误_猜想二正确(2)【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Cu(OH)2 在 NaOH 溶液中溶解反应生成Na2Cu(OH)4

20、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根据实验可知饱和 CuSO4 溶液与饱和 NaOH 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 是_。【答案】(1)蓝色固体不溶于水,形成浑浊液;将少许 Cu(OH)2 粉末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充分振荡;氢氧化铜粉末迅速消失且形成蓝色溶液(2)2NaOH+Cu(OH)2=Na2Cu(OH)4;实验中蓝色沉淀消失,且逐渐变为黑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分析,依据题中所给的部分步骤及现象,围绕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及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解答】 (1)猜想一为少许氢氧化铜可溶于足量水中,若猜想一错误,则将少许 C

21、u(OH)2 粉末加到 5mL 蒸馏水中,充分振荡,会观察到蓝色固体不溶于水;若猜想二正确,即Cu(OH)2 可在足量 NaOH 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则可将少许 Cu(OH)2 粉末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充分振荡,若氢氧化铜粉末迅速消失且形成蓝色溶液,则证明猜想二正确;(2)Cu(OH)2 在 NaOH 溶液中溶解反应生成Na2Cu(OH)4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OH)2=Na2Cu(OH)4;实验中蓝色沉淀消失,且逐渐变为黑色,由查阅资料可知 Cu(OH)2 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分解生成 CuO 和水,故可证明饱和 CuSO4 溶液与饱和 NaOH 溶

22、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15.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步骤 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2 滴酚

23、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氢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步骤 3: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_。步骤 4: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成立。【答案】碳酸钠的水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白色固体中有碳酸钠;二 【考点】常见物质的鉴定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但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氢氧化钠则不能。【解答】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利用酚酞变红

24、无法证明溶液中存在哪种物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向滤液中加过量氯化钙,可以除去碳酸钠,然后再加酚酞时,无明显现象,则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故假设二成立。四、解答题16.某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八个实验。(1)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的试管是_。(填试管序号) (2)若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则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 (3)若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且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25、,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则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CO3 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 推断,这支试管可能是_。 【答案】(1)GH(2)盐酸(或者硫酸,或硝酸);无色酚酞(3)Ca(OH)2+Na2CO3=CaCO3+2NaOH(4)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注意要考虑反应后生成物的性质。【解答】(1)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能产生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能产生碳酸钙沉淀,故GH中有沉淀产生;(2)实验后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加入另

26、一种试剂变为无色,说明为氢氧化钙与酚酞的反应,所以加入试剂为酸的溶液,如盐酸或硫酸等,则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酚酞溶液;(3)若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且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说明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且碳酸钠有剩余,因生成物中有氢氧化钠,所以盐酸要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故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实验后某试管中得到无色溶液,则可能是DF,但F中有生成的氯化钙,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CO3 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而加碳酸钠时无明显现象,所以试管是D。17.在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有

27、一个“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的活动(如图):在盛有3 毫升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一滴酚酞试液,向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1)要确定最后得到的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做法是_。 (2)下列哪些做法跟利用酚酞来帮助判断酸碱是否发生中和反应是一样的 。 A.用吹大气球,上面的黑点之间的距离增大来说明宇宙膨胀。B.用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C.滴加碘液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D.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3)课后小李同学提出疑问:上述活动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以后,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是酚酞与稀盐酸反应被消耗,还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被消耗?请你利用实

28、验中现有的药品,补充一个实验加以证明是什么物质与稀盐酸反应。_。 【答案】(1)使用 pH 试纸(2)B,C(3)向上述刚好变为无色的溶液中再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溶液又变为红色,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被消耗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要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证明。【解答】(1)用 pH 试纸测定是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最简单的方法;(2)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的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借助酚酞遇酸碱溶液的颜色变化来证明该反应的发生,用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滴加碘液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与该原理相同;(3)要证明是什么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只需证明溶液中还是否存在氢氧化钠即可,所以可以向上述刚好变为无色的溶液中再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溶液又变为红色,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被消耗。18.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1)取 2.5g 水垢按图甲中的 A 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 CaCO3 高温CaO+CO2),产生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