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XX县XX山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机遇,结合XX县XX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坚持保护第一、民生优先、项目推动的原则,实现XX村率先脱贫致富、率先建成小康,促进XX山片区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富裕。结合XX村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情况 1、村情基本现状。XX村位于XX县南端,XX山镇中部,神奇的XX山脚下,东临XX山镇矮坡村,南至XX山镇梯子村,西与水田河镇交接,北同水田河镇夯相村相邻,由新田、格重、雀儿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0个自然寨,323户139
2、7人,劳动力850人。全村耕地面积1200余亩,林地面积7000余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1580元,分别为全县人均纯收入3900元,全乡人均纯收入1800元的40.5%和87.8%。XX村因境内XX圣山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迷人,有圣山祭台、XX云雾、XX主峰等多处自然景观。民族民俗独具特色,350余栋苗族民居散落于XX山脚,XX河蜿蜒环绕,蔚然壮观。 2、经济发展现状。因受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及立地条件限制,多年来,村域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道狭窄,贫困程度较深,贫困面较大。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种植和养殖业。现有主要产业是以黄金茶为主的种植业。现有黄金茶面积1200亩,可采摘
3、面积300亩。 3、基础设施现状。全村电话入户率60%,以“天锅”接收为主的电视入率80%,居民用电100%,并完成了农网改造,自来水入户率70%,尚有1个自然寨无人畜饮水设施,涉及人口25户120余人。村内唯一一条公路属砂石路面的等外级公路。 4、社会事业现状。目前该村无独立村部用房,现有1个村级卫生室(无独立用房,设在村医家中),1个村级图书室,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5%,新农保6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困难和问题不容回避。根据实际调查,制约XX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户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
4、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商品转化率低,支柱产业单一,农民增收困难。 二是新农村建设主体能力有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当地农民,由于当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加之地处深山大峡,信息不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全村有两条公路入村,但存在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等,抗灾能力低,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对缺失。目前农村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经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突出。统计调查时显示,全村约有400余劳动力在外务工。 (三)发展需
5、求 经与当地政府、村及群众调查了解,立足当地实际,规划期内的发展需求主要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事业三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善与水夯公路的干道建设和村内交通条件,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古苗寨排水系统,新建XX山游道、茶叶加工厂、圣山祭拜台等,配套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产业发展方面:发展壮大以黄金茶为主的种植业,规划期内扩面2000亩,力争到2015年底通过黄金茶产业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州同比增长20%,到2020年实现率先建设小康;探索扶持以XX山开发为龙头的旅游业,开发苗家手工产品、苗家菜谱及农家乐,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致富。
6、 公共事业方面:通过新建村部综合楼、村级小学的建设改造等,改善村级医疗条件,挖掘民族民俗特色文化,提高区域游客的承载能力,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总则 (一)规划的总体目标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产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建设管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到2015年率先脱贫,到2020年率先建成小康,确保XX山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坚持保护第一、民生优先、项目推动的原则,实现XX村率先脱贫致富、率先建成小康,促进XX山片区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和农民富裕。 (三)规划的
7、基本原则 1、保护第一、开发结合原则。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护XX村古村落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2、立足资源、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尊重村情民意,有步骤有计划的加大黄金茶种植和育苗基地建设,优先挖掘、开发本土优质旅游资源,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推动农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民生优先、节约用地原则。XX村立地条件较弱,山高坡陡,平地、台地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基础,尽量减少地面扰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地。力争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子孙后代的发展留有余地。 4、循序渐进、项目推动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
8、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可能投资总量相适应。 (四)规划的期限 规划期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3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6年2020年。 (五)规划的近期目标 到2015年基本实现:环境优美、产业集聚、旅游发展、道路成网、信息畅通、脱贫致富、和谐相处。 具体目标如下: 1、生产发展。围绕黄金茶产业和XX山苗族风情旅游,配套完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两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全村总产值的80%以上。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村级合作组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到2015年确保从事二、三产业劳
9、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65%以上,非农收入占家庭收入的70%以上。 2、生活宽裕。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67%,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0%。楼房户达85%,固定和移动电话入户率达到8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9%,农村“五保户”、孤寡老人、残废人和特困户生活有保障,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新农保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78%以上。 3、乡风文明。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确保村部综合楼、农家书屋、村级文体活动室、村卫生室全部健全,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面达到80%以上,确保每户至少一个农民至
10、少掌握一项专业技术,50%的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改善文化娱乐设施,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促进乡风文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无计划外生育、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等,群众满意率达到99%。 4、村容整洁。严格村级规划控制,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加强村内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出行条件,村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村到组道硬化率100%。合理建设和配置垃圾清倒和收集设施,做到垃圾进池,集中清运。鼓励使用沼气、节柴灶、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到2015年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占总数的80%以上。建立并执行道路维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清洁管理
11、等方面的村民公约。农户全部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5、管理民主。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规范执行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确保重大事项的决策民主科学,村级管理、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及财务公开、项目建设的群众测评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六)规划编制的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国家及地方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三、建
12、设重点(一)支柱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方面,总体思路是“以黄金茶产业强基固本,以XX山旅游增收富民”。培育村级产业经济合作组织2个,培育特色产业示范户20户,培育苗寨家庭旅馆示范户10户,完成苗祖圣山祭山遗址的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观景台5处及XX山游道。 1、黄金茶结合本村实际,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扩黄金茶2300亩,到2015年全村黄金茶面积达到3500亩,将XX村打造成为XX山镇黄金茶产业第一村,加强黄金茶的加工技术及设备的更新,进一步发挥村级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同时依托靠近州府吉首的地理位置优势,适度探索发展药材、高山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种植业为补充。 2、旅游业充分开发自然
13、景观,配套完善旅游服务业,提高区域游客承载能力,尽量避免与德夯、凤凰的同质化竞争,深度挖掘苗家手工的风情和魅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1)自然景观。借XX山区域旅游产业大开发的东风,紧紧抓住核心景点XX山位于本村的最大优势,融合排拔村古苗寨探幽、大峰冲深峡瀑布溯源、XX山登高祭祀还愿、夯吉村天鼓九龙拱卫等极具特色的景点形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2)旅游服务业。一是培育苗寨家庭旅馆,开发苗家食谱,为游客提供原滋原味的苗家生活体验;二是加大劳动服务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就地产业转移;三是逐步组建富有浓郁苗族风情的表演团队,定期演出;四是深度挖掘苗家手工(如花带、苗画、银饰、织锦
14、等)的风情和魅力,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五是建立村级合作组织,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旅游公司,对各景点进行开发。 (二)基础设施建设。 1、硬化通村环形公路8公里; 2、青石板村间道15公里; 3、河堤治理防护3000米,河坝1处; 4、安全饮水25户; 5、特色民居保护建设350户; 6、大型停车场1个2500平方米; 7、村部综合楼(含村卫生室、村民文化娱乐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8、垃圾围10个,环保公厕5个,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系统1个; 9、茶叶加工厂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10、民俗文化演绎展示中心(圣山祭拜台遗址修复)等。 (三)村容村
15、貌整治。逐步对全村10个自然寨村间人行道和自然寨之间的联接线铺设青石板,方便群众出行;加大卫生保洁力度,在10个自然寨新建垃圾围,定期对村内垃圾进行清理,并且建立全村环境管理和维护制度,形成长效的环卫保洁机制。新建环保公厕5个,污水收集处理排放系统1个。 四、规划投资 XX村2013-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技术参数及要求估算投资支持单位合计4569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4391通村公路路基km8路基要求5-5.5米宽340发改、交通2通村公路硬化km8路面要求4.5-5米宽400交通3通村公路征地100发改4通村公路桥梁座2100交通5大型停车场M22
16、00生态30交通6民居改造户350符合苗族特色525住建7村间石板路M219000主道1.5米宽,通户0.8米456扶贫办8庭院坪场M212000每户铺设35平方米288扶贫办9河堤治理防护m1000生态护坡100水利10安全饮水及维修户米25200020水利11广播电视无线覆盖50文广新12通信网络无线覆盖50电信13消防设施符合消防保障10消防队14学校改造M21000古色古香20教育局15祭山遗址修复等复原200旅游16观景台处550旅游17登山游道等设施km3配套环保厕所300旅游18大型民俗表演场M22000400旅游二特色产业建设项目3501黄金茶扩面亩2000300国土、茶叶2苗
17、寨家庭旅馆户10具有接待能力50扶贫办三生态建设项目4501山林及村内绿化100林业2环境治理工程同建同治300环保3封山治理等保护生态40林业4太阳能路灯亮化10能源四社会事业建设项目3301农民参观培训名200培养新型农民30扶贫办2村部综合楼建设M2300阵地建设80财政3茶叶加工厂M21000覆盖周边等村寨220财政备注:在规划投资估算时,考虑全县现有政策和当地群众投工投劳因素,清洁能源推广、劳动力培训等未列入投资估算表。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要在州委、州政府统一领导下,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好、组织好、协调好、整合好、发挥好。州直扶贫工作组要充分发挥前两年的建整扶贫作用,
18、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规划。各后盾单位和各相关部门要把XX村的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加大XX村的支持力度,务求实效。 (二)进一步落实责任。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在挖潜、对接、结合上下功夫,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抓出亮点,把XX村经济社会发展抓出气势,抓出成效,抓出影响力,尽快造福人民群众。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发改、财政、扶贫、交通、旅游、农办、农业、民政、水利、住建等要各司其职,负责对规划的分解、执行、协调、检查、考核和整合。XX山镇、县直部门要根据本规划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抓手和载体,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三)进一步加大支持。X
19、X村地处湘西州“四大贫困片区”XX山区的腹地,是全县64个国定整村推进贫困村之一,是XX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要落实县里在产业开发、土地流转、资金筹措上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保证农民得到实惠,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四)进一步建立协调。要建立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协调推进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各有关行业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和具体任务,合力推进规划实施。要建立完善情况沟通与通报制度,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善于整合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工作活力和实际效果。特别要充分调动和发挥XX村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五)
20、进一步加大培训。要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第三产业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本村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带头人;在培训方法上,要分类施教,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以实用技术为主,结合生产周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系统培训。(六)进一步扩大宣传。坚持宣传发动到位,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高度重视,宣传州委、州政府整村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和方法,宣传多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典型,宣传各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凝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定点扶贫和整村推进扶贫的良好氛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