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4.53KB ,
资源ID:30119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119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再见了亲人》 之一.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再见了亲人》 之一.docx

1、再见了亲人 之一再见了,亲人 之一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二、学习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三、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

2、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

3、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5、自学第一部分。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

4、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

5、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6、质疑。 第二学时1、背诵第一部分。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3、学习第二、三部分。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情朗读;背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

6、等词语。分组交流、讨论。大组交流、讨论。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

7、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

8、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丰碑(b5i)教学要求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会用“湿润”、“晶莹”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2.学

9、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二、读课文,学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三

10、、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如“劣”(li8)不读(l8)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不理解的大家讨论。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分3段)四、练习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

11、引入本课时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老师板书:环境恶劣残酷;军需处长被冻死;晶莹的丰碑。)三、读讲第一段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段。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句。2.谈理解,大家讨论。3.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这是为什么?(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四、读讲第二段1.指名读这一段,大家思考:知道有人冻死,到看到冻死的人再到知道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后,将军的神色有什么变化?划出其神态描写的词句和动作描写的词句。2.朗读所划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12、?这样的神态和动作说明什么?(说明将军很关心战士们,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爱。这一点在第二段中已有所体现。)(体现了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高敬意。)(投影打出)“将军愣住了军礼”分析此句。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体会将军感情的变化。五、朗读第十二自然段,背诵一遍1.问:为什么这样一个军需处长会使将军和战士们对他产生如此崇高的敬意呢?(因为他身为军需处长,军队里有很多的棉衣,却没给自己留一件,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在冰天雪地里冻死。这种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实在是感人,可歌可泣。)2.看插图。(或打出投影图片)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军需处长呢?我们来看。谁来把这幅图描述一下儿。3.我们看书上是怎么

13、描写的。齐读第七节,划出书上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结合插图,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军需处长神态十分镇定自若,说明他心里十分坦然。因为他在这种恶劣残酷的环境里,没让一个战士冻死,而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说说中心是什么?(赞扬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4.指名朗读,大家看插图,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大家齐声朗读,并背诵这一节。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背熟第7节和第12节。板书设计第三课时一、背诵第七自然段,引入本课时。齐声背诵第7自然段,投影打出插图。背完问:军需处长为什么能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先人后己,舍己为人呢?(他忠于革命。)二、学习最后两

14、自然段,思考1.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什么意思?(因为他有纯洁的心灵,崇高的品质。)2.分析句子。(投影打出)讨论后进行朗读训练。“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还会属于谁呢?”(问:“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大家讨论回答。(那声音是指在军需处长精神鼓舞下,战士们充满胜利信心的坚定的脚步声。)(因为在红军队伍中有很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干部和战士。军需处长的精神鼓舞着大家,激励着战士们,使大家精神振奋,对胜利充满信心,有高度的凝聚力。因此一定会胜利。)3.课文中两次出现“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各自包含什么意思?(第一次感到很

15、突然,不知说什么好,想着看情况再说。第二次被军需处长的精神所感动,说不出话来。)4.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三、练习背诵(第二段是重点,详写;侧面烘托前后照应)四、指导造句板书设计丰碑(b5i)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三、课

16、前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二教时。五、板书设计:夜莺的歌声起因:引敌发现主动接近巧答盘问取得信任经过:诱敌进伏击圈机智勇敢的巧妙报告敌情爱国主义精神结果:全歼敌人夜莺又叫六、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1、学生自学2、检查自学情况。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

17、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4、小结。五、作业。第二教时教学要求:1、继续学习课文,学习小夜莺的品质及爱国的精神2、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一、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学课文,思考:(1)一路上小孩

18、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了麻痹德国兵,以便后来他用鸟叫同游击队联络是不引起敌人的怀疑。)(2)为什么夜莺“有时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为了麻痹德国兵,让他们觉得夜莺还是个孩子,顽皮又贪玩)(3)夜莺回答德国军官的突然问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机智,灵活)2、交流,朗读。3、小结。二、学习第三段。1、学习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从中能了解到夜莺的什么?(主要讲了游击队是怎样从夜莺那里了解到德国军情况的。从中了解到夜莺与游击队配合的默契,游击队与夜莺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2、读一读表现夜莺机智的句子和游击队的对话,加深理解。3

19、、小结。三、习第四段1、“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游击队发给夜莺的暗号,让他迅速隐蔽)2、游击队是怎样消灭德国兵的?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游击队为什么会全歼敌人。3、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夜莺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河岸边?他在望什么?4、课文为什么写孩子穿的衣服是跟树叶差不多的绿颜色呢?(当孩子把敌人带进伏击圈,接到游击队发出的暗号时便于迅速隐蔽。)5、小结。四、.总结全文。1、课文紧扣题目,请把出现“夜莺”的地方划出来。2、“夜莺的歌声”的含义:一是小孩叫夜莺,他把敌人带进游击队的埋伏圈,让游击队消灭敌人,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二是小孩用夜莺的叫声报告敌人的情况,夜莺

20、的歌声是传递情报的声音;三是小孩是个爱祖国、恨敌人,机智勇敢的小孩,夜莺的歌声是热爱祖国,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颂歌。3、通过一件什么事反映什么?(通过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小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侵略者经过的记叙,反映了苏联少年的机智勇敢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互相呼应)五、作业。 25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材简析:这两首词都是描写江南风景的,给人以美的享受。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

21、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怀念江南美景的情感。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这首词描绘了春季秀丽的水乡风光,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1、学生通过古诗文诵读已经读过这两首诗,本课学习主要让学生对词中的景象加以想象,理解诗意。2、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作深层的思考。体会诗中的意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谙”“红胜水”“不须归”等词语在词语中的意思。2、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达。3、初步了解词和古诗的不同。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自学古诗词的方法。2、学习想象词中意境,体验词中情感和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诗、词

22、的兴趣。2、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教学步骤: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词两首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忆江南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今陕西渭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谙an1、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

23、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三、理解词句的意思。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忆江南旧曾谙:过去曾经熟悉。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绿如蓝:碧绿如蓝草。蓝: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怀?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

24、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五、作业。1、背诵古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2、体会诗中意境。教学步骤: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词两首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渔歌子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张志和(730846)唐代诗人,今浙江金华人。曾在朝廷做过官,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西塞sai 鳜鱼gui 箬笠ruoli 蓑衣suo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三、理

25、解词句的意思。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鳜鱼:又叫桂鱼,肉味鲜美不须归:不必回去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1、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讨论.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3、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无比的春光。五、作业。1、背诵古诗。2、练习。 3词两首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