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论的若干回忆兼述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刘思华 2013-02-19 09:17:46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武汉)2008年4期 【内容提要】 本文概述了作者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创立的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尤其是在我国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并把它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当代新形态。通过作者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梳理,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生态文明新理论从学界马克思主义视野,进入政界马克思主义视野的历史轨迹,深刻阐明了党的十七
2、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巨大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关 键 词】生态文明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治国理政新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站在现代人类文明时代发展的高度,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个新要求。这是我们党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新发展,顺应了我国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反映了我国学界广大交叉、新兴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生
3、态哲学经济学工作者的心声。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说史来看,长期以来,我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进行潜心研究,创立了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在学术界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命题。不仅如此,还在学术活动中,经常奋力疾呼要把“生态文明观念”写入党、国家、政府的重要文献尤其是党代会报告,使生态文明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这是我对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与生态文明观的一种信念和追求,构成我的淡泊宁静的平民学者人生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故作此回忆。一、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理论的形成早在1985年11月,
4、我组织和主持一个生态经济研究小组,与五位同仁共同撰写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的研究报告,提供给1986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生态经济战略学术讨论会”。我在研究报告的引言中强调指出:“这篇文章就是对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经济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这一生态经济学的新原理,以期为现代人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到积极的作用。”1(P364)在研究报告的结尾,我提出要“把中国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严格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办事的轨道上来,自觉地协调人们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发展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
5、发展的新时期,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时期。”1(P402)。据文献记载,这个论断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思想的最早表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应该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思想先声。在这里,当年我没有使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但“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建设”都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属于生态文明观念的新范畴。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我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术资料的考证,著名生态学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顾问叶谦吉先生,在1
6、987年的全国生态农业问题讨论会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什么是“生态文明”呢?叶谦吉教授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并奋力疾呼要“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与会者共鸣。很明显,作为生态学家的叶谦吉教授,是从生态学及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生态文明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十分赞同叶先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新提法。从这时起,我就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之统一,尤其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主旨,把这个新观点纳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范畴,使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理论增添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先是形成
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内在统一与协调发展理论;然后发展为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内的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因此,在我的论著中,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域划分的视角,就有生态环境建设即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提法;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区分的视角,就有生态文明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即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表述。对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三位一体”论,我作了如下一些论证和探索:1、社会主义发展,满足全体人民的生态、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过程,就是三大文明建设过程,这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1987年8月我在定稿理论生态经济学若干问题一书的第十章“生态经济全面需求理论”时,
8、对传统经济学哲学理论作了几点创新:(1)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把人的消费需要只看成纯经济需要,因而,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概括为物质和文化两个部分,通常说成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类。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基本原理同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就必然得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保证满足全体人民的生态、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这是作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的社会主义经济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的发展,补充和丰富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2(P280)。(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生态需要的实现过程,就是三大文明建设过程。“人民群
9、众的物质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构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的生态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构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的全面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三大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2(P275)(3)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实现社会主义满足人民群众的全面需要,达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这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也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
10、2(P276)。对于上述论点,我从1998年至1990年在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的一些文章中都详细论述过。2、没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难以发展,社会主义难以存在。在这个时期内,我还研究微观生态经济问题,探讨社会主义企业现代文明发展,于1991年3月出版了企业生态环境优化技巧一书。该书的主旨就是阐明企业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一步强调:(1)“从生态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明,应该是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统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中,离开生态文明建设,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意识的生态文明建设
11、,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否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难以发展,社会主义难以存在。”3(P477)(2)发展是当代中国创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主题。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不是纯粹的经济现代化,而是以此为中心的多元现代化。因此,“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三大文明建设一起抓。这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遵循的路线,是社会主义企业现代化建设所必须遵循的路线”3(P477)。3、确立生态时代论、生态革命论和生态文明观的统一理论,只有确立这个“统一理论”,才能最终确立生态文明理论,真正使它成为科学理论。从1992年的生态时代论的演讲到1994年的当代中国的绿色道
12、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一书出版,我全面地论证了生态文明兴起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客观性,揭示了生态文明的时代特征与实践基础,阐明了生态革命与生态时代、生态革命与创建生态文明、生态时代与社会主义时代、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等相互关系,得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生态时代,是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共产主义必然来到的时代。这就是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学派的时代观、未来观。”4(P326)经过近2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派的时代观、未来观。在此,按照原文简述几点:(1)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和四个阶段。第一个时代是人
13、类依附并初步利用自然的蒙昧时代;第二个时代是人类掠夺自然、破坏生态而导致生态危机的征服时代,这个时代经历了人与自然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三个时代是重建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体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和谐协调发展的生态时代。“当代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生态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把现代经济社会运行与发展切实转移到良好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使人、社会与自然重新成为有机统一体,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在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达到生态与经济在新的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这是生态时代的根本标志。所以,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成为生态时代的首要的、本质
14、的特征,生态时代的其他特征,都是从不同角度表现和补充这个本质的特征。”4(P318)我还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同生态时代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协调发展的新时代”4(P323),这就是生态时代。(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个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绿色浪潮滚滚而来,正在席卷全球,猛烈地冲击着现代人类社会的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正在推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次巨大变革。“这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的生态革命高潮必然到来生态革命的本质是:人类社会由征服掠夺生态环境资源到保护建设生态
15、环境的大转变。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次巨大的变革现代人类通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态革命,推动人与自然尖锐对立的征服时代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时代的大转变。”5(P4-7)(3)农业革命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工业革命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生态革命将会创造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现代文明,一定会比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上写下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我们可以说,生态时代的现代文明,本质上是生态文明。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现代文明。真正的现代文明是生态文明,只有生态文明才是真正的人类文明”。因此,我们坚信:“社会主义在创建工业文明的同时,还要根据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严峻现实,将工业文明推向生态文明,为人类
16、历史发展的第三次大转变作出积极的巨大的贡献使中华民族从工业革命的后进者和近代科技的落伍者,成为生态革命的先行者和现代科技的先进者,取得21世纪国际竞争的领先地位,跨入世界先进行列。”5(P10-21)(4)进一步地阐明了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同自然环境进行物质变换的生态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矛盾运动,在开发利用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关系,有效解决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以保证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在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一书中我还认为:从人类社会文明发
17、展进入21世纪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即从21世纪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的意义上说,“21世纪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将是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使生态与经济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全党全民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生态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5(P11-18)。4、从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出发,把生态文明与三大文明理论纳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三项文明建设相互促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使生态文明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理论,成为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1997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科书
18、中,第五章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主要法则”,我提出四条理论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三项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原则”,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与相互促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6(P216)对于这个新论点,我作了几点论证:(1)最终确立了生态文明的相对独立性,将它从附属在其他文明形态之中“拯救”出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所以,我们肯定地说,生态财富的载体是物质的,却与精神文明一样,不能以此否定它的相对独立性。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项具有自身独立内容的现代文明建设。”6(P218)生态文明不仅是一个独立的文明
19、形态,而且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文明形态。(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表现、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标。我在该书中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表现,是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优越性之一的同时,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和重要特征,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我还强调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那么我们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就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失去了完整性,就会导致现代化建设畸形发展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6(P218)。(3)在上述基础上,我还认为,“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提出了现代
20、市场经济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新概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6(P220-221)。(4)经过这样的分析,我就“作出这样一个基本结论: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还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三项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只有三项文明建设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性课题。”6(P222)回忆到这里,我要指出的是,老一辈著名生态经济学家石山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多次讲话和论文中,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阐明生态时代、生态文明和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对这些
21、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一些讲话和文章中反复引用和强调我提出的这些新理论。例如,他引用我概括的生态时代的本质特征的论述之后说:“把握这个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清理落后于时代的许多旧思想和旧做法,探索适合新时代需要的新思想、新做法、有破立、相得益彰。”7(P28)又如,他在刘思华选集出版笔谈中指出:“选集提出和阐明了生态时代及其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理论,使选集体现了独创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二、从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论到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论我在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两书中,曾经总结说:“从80年代后期以来,笔者在一些论著和学术会议上反复阐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
22、,应该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内在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5(P221-222)这是从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形态区分和现代化建设领域划分的两个视角来概括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理论。与此同时,我还从这两个视角逐步建立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因此,无论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论,还是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论,都是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结论。现在,按照我学术探索的理论轨迹,对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作几点回忆。1、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基本实践与客观规律。首先,我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领域划分理论,在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的范畴,规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文明属性,形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那时,我没有明确使用政治文明概念,却抓住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问题。因此,1991年我在管理思维经营技巧大全一书中认为,三大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民主建设为保证的四项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24、的全面协调地发展过程。”我还强调指出:“只有把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都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才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规律。”3(P477)这是建设四大文明的最早表述。接着,我在次年的生态时代论的演讲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建设过程,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全面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的、民主建设为保证的四大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全面协调发展过程。它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基本实践,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4(P328)根据我对改革开放
25、以来的学术资料的考证,这是首次提出和阐明四大文明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首次把四大文明建设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是首次把建设社会主义四大文明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其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发展现代市场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及四大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对此,我在当代中国的绿色道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两书中作了这样的概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民主建设为保证的四大文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全面协调发展过程。它将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健
26、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客观规律。”6(P223)可见,在我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把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有机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之中。这是我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得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新结论,它反映了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2、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7、的过程中,我国理论和学术界发表了大量论著,在论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存在着两种认识:一种是大多数同志认为十六大报告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就是三大文明建设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的奋斗目标;一种是有些同志认为十六大报告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同时,还把“生态良好的文明”与前三大文明并列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就是四大文明建设整体推进与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我在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问题再论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文明理论新探等论文中,明确指出
28、:“无论是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论还是四大文明全面发展论,都来源于十六大报告,都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都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但是,笔者认为,四大文明全面发展论,更加符合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与发展目标,更加如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加全面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因此,“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是四大文明的有机统一;只有四大文明并举共建与协调发展,才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也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8(P15-24)。其后,我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一文中作出总结性阐述时指出:“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发展目
29、标,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9(P476)3、我把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纳入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的理论框架,使它成为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体部分的一个崭新的基本理论。在2004-2005年期间,我在撰写和修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研究报告,即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一书的第三篇时,其中有一章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它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面文明观。主要探讨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
30、义发展观的当代新形态,包含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内涵。有两章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发展文明观,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大文明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这些都作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诠释。因此,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视野内,生态文明与四大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理论,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理论与根本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此,仅仅简述几点:(1)科学发展观将人、社会与自然看做一个有机整体,来界定发展的内涵,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四个基本要素发展构成的整体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自然发展的内
31、在统一。因此,“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视为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生态发展之间的互动共存与和谐发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和谐与完美”。对此,我还从21世纪新时代发展的高度进一步论证说: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正在进入生态时代,现代社会主义发展更加凸显出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互动共存与和谐发展的根本特征。在这四大领域发展的有机统一体中,经济发展是主导,政治发展是保障,文化发展是先导,生态发展是基础,四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发展之中,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科
32、学发展观对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的新认识、新回答,充分反映了作为全新发展理念的生态经济取向”9(P525)。(2)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使我国现代化建设从两个文明共同发展升华到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理论的新突破。然而,如前所述,党的十六大所规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体发展目标,确实是明确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这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规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文明,它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作为统一的整体发展目标提出来了,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四大文明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