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新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仁沱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五年级下册 科目: 数学 第 五 单元主备人: 李锡峰 执教人: 年 月 日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主讲人:李锡峰编者思路: (1)、本单元教材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上,除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外,还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关信息,作为学习内容和研究的素材。(2)、教材把通过结合生活实例来认读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以及透过数据信息对实际现象的分析或预测放在了重要的地位。(3)、各部分内容紧密相连,由浅入深,螺旋上升。(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来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其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作用与价值的体会与认识。
2、单元教学建议1、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恰当地引入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新知识产生和学习的必然。2、注意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量的本质及其规律。3、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4、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发展性领域目标逐步达成。各小节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单式折线统计图(例1和例2以及第一个课堂活动)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例3和第二个课堂活动)。例1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它主要包含这样几个内容:(1)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联系;(2)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联系;(3)认识折线统计图;(4)折线统计图传递的信息以及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的优势。例2是绘制折线统
3、计图。重点要让学生在理解为什么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气温的基础上明白绘制顺序,关键是要知道怎样找准对应点,再顺次用线段连接对应点。最后再读取信息。例3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中要注意题中告知的男女生分别是用什么图例来表示的(颜色、粗细、对应点的形状等)。然后利用学生在单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的经验,来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复式统计图比单式统计图获取的信息更加丰富,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综合应用:发豆芽将发豆芽的过程落实在四个具体的环节中: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调查与收集”是任何一项研究的开始。“发制与记录”是学生按照发制程序,动手发豆芽的过程,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7
4、10天),在此过程中要对豆芽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就需要用数学的方法设计一张记录表,记录表栏目的设计应包括日期、豆芽高度(含最高与最低),死亡棵树,还可以增加浇水次数、浇水时间以及浇水的多少等,以便日后分析生长原因时可能有用。“整理与分析”在豆芽发制结束后,用统计图对豆芽的成活与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推测与应用”是让学生深入实际走访市场,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第 1 课时课题名称折线统计图(一)补充内容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教科书第118121页上的例1,课堂活动第1,2题。教学 目 标1、通过观察与对比,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
5、其变化情况做简单分析。 2、在观察、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中获得价值体验。重点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作分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2003年春,我国很多地方遭遇了“非典”疫情,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在抗击“非典”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就是每天新增的“非典”人数。2、出示北京地区2003年4月26日到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师: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能很直接地看
6、出“非典”病人数量的哪些变化?3、揭示课题。师:如果要清楚了解“非典”病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来吗?其实整理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二、分析研究,探寻特点1、观察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师:仔细观察北京地区2003年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项目?生1: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上有名称、时间。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横向表示日期,纵向表示人数。师:你从折线统计图中还观察到了什么?生1:折线统计图上还有许多的小点,这些小点都用折线连起来。生2: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他们的倾斜程
7、度还不一样。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不但看到折线统计图有点,有折线,还看到这些折线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而且它们的倾斜程度也不一样。接下来我们就围绕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折线上升和下降、折线的倾斜程度讨论以下三个问题。(师课件出示)(1)、从图中的各个点,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从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可以获得哪些信息?(3)、从折线倾斜的程度又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老师巡视,指名回答。生1:图中的第一个点表示的是4月26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后面每个格点上的点,表示的是相应时间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师:
8、你从哪儿知道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最少?生1:5月1日的点最高,所以那天新增病人的数量最多;5月31日的点最低,新增病人的数量就最少。 师:你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生2: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折线。折线上升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还在增多,折线下降说明新增“非典”病人的数量在减少。师: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呢?生5:4月26日到5月1日,新增“非典”病人增加速度最快;新增病人数量减少最快是从5月1日到5月6日。师:你能用手势比划并简单说明一下“非典”病人数量变化的情况吗?根据变化情况,你估计6月份“非典
9、”病人会怎样变化?(抽生回答,全班进行评价。)师:正像大家所估计的那样,6月份新增“非典”病人数量越来越少,正是大家的同心协力和正确认识,防治非典,才让新增病人减少。请大家根据刚才交流的信息,独立完成书上第117页(1),(2),(3)题。(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2、议一议师:根据刚才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请大家小组讨论,说说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条形统计图比,它有什么优点?(学生讨论,全班交流)生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事情的变化情况。生2:它还能够看出一件事情的变化趋势。师: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比较数量的多与少,而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趋势以及它们的倾斜程
10、度,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有很多数据的时候,折线统计图更简洁。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1、课堂活动第1题2、第2题小结: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帮助销售经理及时调整进货,可以让消费者把握消费的时机。四、总结反思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吧。根据交流情况,师生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五、课堂练习练习二十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2课时课题名称折线统计图(二)补充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例2,练习二十四第2,3题。教学 目 标、让学生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
11、画图的一般方法;并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情感价值观。重点难点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方法,能对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1、提问:大家喜欢旅游吗?旅游前,应当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师:亮亮一家今年准备到九寨沟旅游,为了更好地了解九寨沟的情况,他在网上查到了该景区去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出示统计表)2、观察统计表,说说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词语?生1:月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生2:月平均气温就是指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比如2月的平
12、均气温是2 5,是指把2月每天的气温相加,再除以2月的天数,就是2月的平均气温。不是指2月的每一天都是25。师:解释得很清楚。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一眼就看出景区去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吗?生1:我能一眼就看出九寨沟每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我感觉九寨沟全年的气温都比较低。生2:我虽然能从统计表中看到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看起来比较麻烦,总要去想一想。师:对呀,从统计表中确实能看到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变化,但是比较麻烦。为了更好地看出景区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实践探索,分析统计图1、研究画
13、法,绘制折线统计图师:想一想,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包括哪几部分?生1: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有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数据。生2:还有许多互相垂直的线、单位名称、折线。师:大家找得都非常准确,一般来说,一个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制表时间、横轴、纵轴、单位名称及刻度,对应的点及连成的折线、相关数据。师:(出示网格纸)如果在这张纸上绘制“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应该怎样画呢?自己先说一说,再与同桌交流。生1:我觉得可以先写标题和制表时间,然后画出横轴和纵轴,标出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师根据学生讲解在网格纸上板书标题和制表时间)生2:我觉得横轴和纵轴上还要标上刻度。横轴
14、和纵轴都要平均分,而且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而不是格子里。师:在横轴和纵轴上标刻度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横轴和纵轴都要平均分,刻度都要标在与格线相对应的轴上。都是我们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师:横轴表示什么?它的一格表示多少?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横轴和纵轴的单位名称是什么?生1:横轴表示时间,它的一格表示1个月,单位名称是月,纵轴表示平均气温,一格表示2,单位是。师:一格表示2,半格呢?生:半格表示1。师:要完成一张折线统计图,还应该要做些什么?生1:现在就是根据数据画点,然后再依次进行连线。生2:最后,还要在点上标出数据。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自己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抽
15、一人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统计图,全班订正。师:请根据你的统计图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适时提问:2月的2.5是怎样画的?5月的11为什么画在一格的中间?全班评价: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你觉得需要改进?师:说一说:画折线统计图时,应当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画出漂亮的折线统计图?师小结: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 2、解决问题,分析折线统计图师:想一想,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发现这些信息的?自己先想一想,再小组讨论。生1:7月的平均气温最高,1月的平均气温最低。我就看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生2
16、:如果以10为分界线的话,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的有5,6,7,8,9月,共5个月, 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有1,2,3,4,10,11,12月,共7个月。生3:从折线下降的程度,我看出气温下降最快是在11月,下降了5 9。师:如果你给小亮的旅游计划提出建议的话,你想说什么?小组内说一说。,三、巩固反馈1、练习二十四第2题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四第3题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课题名称折线统计图(三)补充内容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122124页例3,课堂活动。教学 目 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掌握它的制作方法,学会在网格图上用折
17、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中的价值与优越性。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重点难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做简单的分析。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生1:从折线统计图上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幅度或变化趋势。生2: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差不多,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相对应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生3: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大家要特别注意,横轴纵轴平均分,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单位写
18、清楚,名称日期别忘记。师:大家归纳的很完整,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折线统计图的问题。二、新知探究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要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其实,我国自1984年开始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经历了连续6届比赛,在这6届比赛中,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许多金牌。请看,这是中国与“金牌大户”美国在这6届比赛中,获得金牌数的情况。(出示:19842004年奥运会中、美金牌数统计表)师: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统计表?你最想了解什么方面的内容?生:这是关于19842004年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数统计表。我最想了解中国在哪年的奥运会上得到的金牌数量最多。还想了解中国
19、金牌的增长情况。师:大家想了解中国与美国获得金牌数的情况,我们用什么统计图来整理数据更好一些呢?生:折线统计图。2、学生尝试,得出绘制方法师:你准备怎样绘制这张折线统计图?生1:我准备绘制成两张折线统计图,一张是中国的,一张是美国的。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画中国的金牌数量这样的绘制顺序。你还可以按什么顺序绘制这两条折线呢?生1:我还可以先绘制中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美国的金牌数量。生2:我先在1984年所对应的轴上绘制出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再绘制1988年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最后按这样的方法去绘制其他年份的中国与美国的金牌数量。师: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我
20、们确实可以运用刚才同学们所总结出来的顺序去绘制:一是先绘制美国和中国金牌数量的任意一条折线,再画另一条;二是先在同一个年份上分别找到美国和中国金牌数所对应的点,然后再分别将美国与中国对应的点顺次连线。3、揭示课题师:像这种,一个统计图中用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数据的,我们称它为复式折线统计图。而只用一条折线表示的叫做单式折线统计图。(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4、讨论并交流师: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又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这些信息的?5、对比分析,找优点师: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师: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三
21、、巩固练习,反馈提高。1、回顾: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地方?2、出示课堂活动:杨叔叔是一家餐馆的新任经理,他得到一张该餐馆今年前10个月的经营状况统计表。提问:营业额是什么意思?支出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怎样计算每月是盈利还是亏本吗?指名回答,全班订正后,教师简单小结。提问:如何帮助杨叔叔清楚地看出餐馆前10个月的经营状况?3、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全班订正,评价。4、观察统计图,你能从统计图得到什么信息?根据统计图,你给杨叔叔在管理、服务、菜品宣传上有什么好的建议?重点指导学生从两条折线上比较分析盈利与亏本情况。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了解
22、?还有什么问题?折线统计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单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及意义。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4 课时课题名称折线统计图(四)补充内容或建议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5127页练习二十四第47题。教学 目 标1、通过观察与比较,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它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取价值体验。 2、能结合事例,制作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3、在统计与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
23、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生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折线统计图也是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生2:我知道折线统计图有单式的和复式的。生3:我还知道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生4: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大小、变化趋势,还可以对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师: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制作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要注意什么?2、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分析折线统计图。二、指导练习1、旅游小助手(出示练习二十四第4题)师:出门旅游,要考
24、虑的问题很多,天气情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示重庆与昆明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并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评价,集体订正。师: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对打算到这两个城市旅游的游客有什么好的建议?师:对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帮助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师充分让学生交流旅游建议。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在旅游出行方面的价值。2、折线统计图分析报告(出示练习二十四第5题)师: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帮助我们旅游出行,更能让我们了解国家的发展变化情况。(出示某地2000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师: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得到哪
25、些信息?生1:从2000到2003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大得多。生2:从2003年开始,农村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的差异在逐渐缩小。生3:从2004年到2005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改善最突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了4 4m2。师:如果根据这个折线统计图,让你写个简单的2000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分析报告,你能写吗?师:先把自己的分析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在小组内写出一个简洁、全面的分析报告。(小组交流,全班评价各小组的分析报告是否简洁、全面)师: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我们看出了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变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26、,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甚至会超过农村。3、编故事(出示练习二十四第6题)师:有一个胖叔叔把自己减肥的过程也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了。(出示2007年胖叔叔3月10月每月同一天减肥记录统计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师: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编一个胖叔叔减肥的故事吗?先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重点对故事的内容是否呈现了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评价。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课外调查统计1、提问:如果我们要对一个路口的汽车流量进行统计,你有什么好的办法?(1)、根据学生的讨论,确定调查地点、时间、方法,并按照就近原则分好组。(2)、师生共同设
27、计相应的调查表:某路口5分的车流量统计表时段7:00 7:0510:00 10:0512:0012:0515:00 15:0518:00 18:05汽车流量(辆)2、教师提出要求:可以利用周末,或与小组同学亲自统计,或请家长帮助,或者去调查访问。根据统计表,绘制好统计图,并写出分析报告。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 5 课时课题名称综合应用:发豆芽补充内容或建议反思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0131页。教学 目 标 通过发豆芽活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通过发豆芽活动,让学
28、生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多种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数学的方法记录和描述豆芽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揭示课题1 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豆芽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发过豆芽吗? 2、学生根据查询的资料和咨询科学教师得到的知识进行交流。3、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我们也来试一试发豆芽。揭示课题:发豆芽。二、讨论交流,得出活动步骤1、提问:发豆芽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记录发豆芽的过程呢?对最后的记录如何分析呢?结合学生的交流,得出本次活动的主要步骤:调查与收集;发制与记录;整理与分析;推测与应用。2、学生结合教材了解4个环节应该做什么,并
29、在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提问:发豆芽的统计图画什么好?为什么?如何计算发豆芽的盈利情况?三、学生分组活动1、教师演示发豆芽的过程。2、教师提出要求:(1)、发豆芽活动要做的事情比较多,我们要分组进行,每组5个人。(2)、为了方便观察与记录,我们都将豆芽统一放在教室里进行观察,每天每个组在固定时间进行浇水。3、各组学生进行发豆芽实验。时间大约是6天。教师对各组实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对各组的记录进行及时督促与检查。各组在发豆芽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好相应的统计图表,写好分析总结。四、小组交流,感受价值交流发豆芽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五、观察、记录、分析1、观察豆芽的生长情况。(大约6天时间)2、记录豆芽的生长情况。(每天进行记录)3、把豆芽的生长情况制成统计图表。4、分析统计图表,写好总结。六、总结反思 小组结合统计图汇报豆芽生长情况,说说在发豆芽活动中的收获。 注:五、六两个教学过程在课外进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