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12KB ,
资源ID:300971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971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调研报告完整篇doc.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调研报告完整篇doc.docx

1、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调研报告完整篇doc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_调研报告 小康之路就在脚下!多少年来,中国人民祖祖辈辈在盼小康、奔小康的道路上洒下了勤劳的汗水和智慧,本世纪末我们即将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千年的梦想圆在二十世纪之末。 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指标测算,从总体上看,到1999年我国已走完温饱阶段94.6的路程。预计到2000年,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有3/4的人能过上小康生活。 小康初期阶段基本达到 改革开放以来的21年,随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小康建设之路上不断前进,使人民在短短

2、的几年里就跨越了物质匮乏的年代,告别了短缺;80年代人民生活从贫困走过温饱,90年代逐渐迈向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到1999年底,小康评价指标测算结果显示,中国人民生活已实现小康初始水平的94.6,也就是说即将走完温饱阶段的路程,基本上达到小康初期阶段生活水平。 (一)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规定的五方面看,经济水平和精神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物质生活、人口素质和生活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946、88.4和915。 (二)分城乡看,城镇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标准的94,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已基本实现小康水平,精神生活实现程度为86.7,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实现程度为75.

3、6。农村居民实现程度为88.45,其中收入水平实现程度为85.14,物质生活实现程度为84,人口素质实现程度为8722,生活环境实现小康程度为89.09,精神生活和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已达到小康标准值(见图1)。 (三)分地区看,全国31个省市区,有15省市区实现程度在90以上,9个省市区在8090之间,7个省市区实现不到80。 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786,其中有10个省市区实现程度在96以上,1个省超过90,1个省接近90;中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318,其中实现程度在90以上的有4个省,实现程度在80至90之间的省市区有5个,有2个省市区接近90;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8418,其中实现80至9

4、0的有3个省市区,其余7省市区实现不到80(见图2)。 (四)从人口分布看,1999年底全国有6.156亿人口已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实现程度90以上,下同),占总人口的49.93;其中有4.606亿人口分布在东部,占东部人口9079,15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35198。有4.65亿人口处于温饱有余生活水平(实现程度8090),占总人口的37.73,其中2.85亿人口分布在中部,占中部人口的6481;有133亿人口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4665。有1.52亿人口处在温饱中期水平(实现程度不足80),占总人口的12.34,均分布在西部,占西部人口的5335。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全国

5、有一半人基本过上了小康生活,东部绝大多数人过上了小康生活,中部也有2/3的人过了小康生活,而西部过上小康生活的人不到一半。 (五)从小康进程速度看,按小康基本标准衡量1990年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46.32,平均每年向前推进463个百分点;到1999年底,小康实现程度已达946,比1990年实现程度高48.28个百分点。90年代,平均每年推进5.36个百分点,比80年代的平均速度每年高出0.73个百分点。这说明进入90年代后,小康实现进程有所加快(见表一)。 到2000年,预计全国总体平均将实现小康初始水平,全国约有7484的人口基本能达到小康水平,有1282人口接近小康水平,然而,有12.34

6、人口难以实现小康;在16项小康测评指标中有12项可以基本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值,2项指标达到小康值困难较大。整体说来,虽然小康建设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障碍,但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人民在本世纪末能圆小康生活之梦。 人均小康指标提前实现 经济发展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改革开放21年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长水平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提前5年于199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人均指标已超过小康标准值,是五大部分实现小康程度最高最早的一部分。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遥遥领先国际水平。1995年我国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

7、,199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番两翻的目标,提前达到小康标准。1995年现价国民生产总值为574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4518亿元增长321.6,年平均增长10.0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现价为485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为2713元,比小康标准值高213元,比1980年的460元增长248.7,平均每年增长7.76。 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现值为820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80年至1999年平均每年增长98,其中80年代的10年中年均增长93,90年代的9年中年均增长104。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现值为6546元,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为3591元,

8、按可比价格计算1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_调研报告我们离三口之家有两居室的小康型生活住房标准仍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距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的10条标准的差距要更大些。 (三)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消费更能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不管是从消费品金额的提高或对冰箱、彩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还是从吃的品种和数量,都远远超越了物质紧缺时代的生活水平。 居民的营养程度,虽然不如其他指标改善的那么快,但较过去的改观也是明显的。目前,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距小康还有一些差距,实现程度为86左右。 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改善程度。全国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60下降到1990年的56

9、.8,继而再下降到1998年的48.57,超越小康标准值的50,人们终于有一半多的钱可用于非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 (四)交通通迅大为改观。交通便利程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交通通信费用支出大幅增加,近几年已居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增幅之前列。近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居民乘车条件与便利程度明显改善。交通工具的质量和数量大幅度增长,民用飞机航线的增加,火车的提速和夕发朝至时间的调整,汽车数量和卧铺型品种的扩大,都大大改进了交通状况,为居民旅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消费。 通迅业发展十分迅猛,使人们交流的距离缩短了,地球就像一个小小的村庄,交流自如。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无线

10、寻呼、移动电话、和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数分别高达4718、4324和10881万户,分别是1990年的107、2162、16倍;城市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7台多。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为3311亿元,是1990年的40倍,1995年的3倍多;而其中的电信业务发展更是惊人,电信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1999年高达3113亿元,占邮电总量的94,是1995年的3倍半。 过去人们不敢想的或想不到的通信方式和手段出现了,英特网也迅速进入普通家庭。1999年,国际互联网络达89万户,是1995年的12倍;城市每百户家用电脑近6台。 尽管互联网并未普及到农村,其他通信程度也远不如城市,但从速度上比

11、较其发展也是较快的。近几年的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农村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通电话的乡(镇)比重为93,而描述小康水平的农村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指标也于1997年就已达到了小康标准。 人口素质:一年更比一年高 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1999年实现小康标准的88.4,其实现程度是五个方面最低的,比1990年的53高了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3.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3.5,西部地区为73。 人口素质可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的提高除受经济基础这一因素制约外,还取决

12、于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 (一)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平均每万人口在校中、小学学生数分别为621人和1076人,比1990年分别增加174人和5人,两者比重分别比1990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减少7个百分点。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明显快于90年代初期,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从人口结构看,1999年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较大,分别为357和319,它们占了总人口的2/

13、3;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99和29。 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作为当代我国两大战略之一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材也不断增多。到1999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的比重为2.9,目前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33人,比1990年增加15人,比重比1990年上升07个百分点;1998年高中等学校高级教师约20万多,讲师达27万多人,助教和教员为21万多人;科研机构2.2万个,科技活动人员281万,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达14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1.6名高级教师、1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中

14、国文明历史,曾创造过世界奇迹,为人类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视觉信息获取和娱乐渠道,1999年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而出版业更是火爆,报刊、图书、光盘层出不穷,图文并茂,1999年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和出版图书总印数分别达到318亿份、28亿册和73亿张,三者种数分别达2千多种、7千多种和14万多种。这说明中国人一年当中有25种报纸可看,有2本杂志可读,有6册图书可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报刊图书

15、不足的状况。 (三)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快的,我们的药品丰富了,不那么依赖进口了;医院的床位宽松了,卫生服务的条件改进了,治疗的仪器先进了,人们不再因治病条件的艰难而苦苦等待,卫生理疗和身体保健也早已不是奢望。到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每万人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_调研报告我们离三口之家有两居室的小康型生活住房标准仍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距建设部提出的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的10条标准的差距要更大些。 (三)消费水平不断增长。消费更能反映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不管是从消费品金额的提

16、高或对冰箱、彩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还是从吃的品种和数量,都远远超越了物质紧缺时代的生活水平。 居民的营养程度,虽然不如其他指标改善的那么快,但较过去的改观也是明显的。目前,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距小康还有一些差距,实现程度为86左右。 从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改善程度。全国恩格尔系数从1980年60下降到1990年的56.8,继而再下降到1998年的48.57,超越小康标准值的50,人们终于有一半多的钱可用于非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 (四)交通通迅大为改观。交通便利程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交通通信费用支出大幅增加,近几年已居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增幅之前列。近十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有了长

17、足的发展,居民乘车条件与便利程度明显改善。交通工具的质量和数量大幅度增长,民用飞机航线的增加,火车的提速和夕发朝至时间的调整,汽车数量和卧铺型品种的扩大,都大大改进了交通状况,为居民旅行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消费。 通迅业发展十分迅猛,使人们交流的距离缩短了,地球就像一个小小的村庄,交流自如。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和本地电话年末用户数分别高达4718、4324和10881万户,分别是1990年的107、2162、16倍;城市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7台多。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为3311亿元,是1990年的40倍,1995年的3倍多;而其中的电信业务发展

18、更是惊人,电信业务总量按1990年价格计算1999年高达3113亿元,占邮电总量的94,是1995年的3倍半。 过去人们不敢想的或想不到的通信方式和手段出现了,英特网也迅速进入普通家庭。1999年,国际互联网络达89万户,是1995年的12倍;城市每百户家用电脑近6台。 尽管互联网并未普及到农村,其他通信程度也远不如城市,但从速度上比较其发展也是较快的。近几年的电网改造、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为农村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8年通电话的乡(镇)比重为93,而描述小康水平的农村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指标也于1997年就已达到了小康标准。 人口素质:一年更比一年高 人口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国

19、家一定时期内生活质量的综合反映,是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标志之一。1999年实现小康标准的88.4,其实现程度是五个方面最低的,比1990年的53高了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推进3.9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3.5,西部地区为73。 人口素质可分为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它的提高除受经济基础这一因素制约外,还取决于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和生活环境等几个方面。 (一)我国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到1999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小学和初中升学率分别为944和50,平均每万人口

20、在校中、小学学生数分别为621人和1076人,比1990年分别增加174人和5人,两者比重分别比1990年增加6个百分点和减少7个百分点。我国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明显快于90年代初期,1999年底成人识字率达876,超过85的小康标准值。从人口结构看,1999年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较大,分别为357和319,它们占了总人口的2/3;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别为99和29。 随着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以及作为当代我国两大战略之一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材也不断增多。到1999年底,我国受过高等教育人的比重为2.9,目前平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分别为33人,比

21、1990年增加15人,比重比1990年上升07个百分点;1998年高中等学校高级教师约20万多,讲师达27万多人,助教和教员为21万多人;科研机构2.2万个,科技活动人员281万,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高达14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1.6名高级教师、12名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历史,曾创造过世界奇迹,为人类发展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为世界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99年我国文化事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文化馆达2899个,公共图书馆为2769个,博物馆为1371个。广播电视更上一层楼,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了听、视觉信息获取和娱乐渠道,1999年

22、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1.6。而出版业更是火爆,报刊、图书、光盘层出不穷,图文并茂,1999年出版报纸、出版杂志和出版图书总印数分别达到318亿份、28亿册和73亿张,三者种数分别达2千多种、7千多种和14万多种。这说明中国人一年当中有25种报纸可看,有2本杂志可读,有6册图书可念,彻底改变了过去报刊图书不足的状况。 (三)卫生保健条件逐步改善。人们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而逐渐加快的,我们的药品丰富了,不那么依赖进口了;医院的床位宽松了,卫生服务的条件改进了,治疗的仪器先进了,人们不再因治病条件的艰难而苦苦等待,卫生理疗和身体保健也早已不是奢望

23、。到1999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病床数25.49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2.55个,每万人中国小康进程进入冲刺阶段_调研报告中有卫生机构人员45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率先于1996年达到小康标准,目前,我国这一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接近,比高收入国家低7岁左右,比低收入中国家高6岁左右。 然而,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人口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个别指标离小康标准仍还有一定的差距,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近几年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不扎实,出现小幅波动状况,需要继续巩固,如成人识字率1996年和1997年就略有下降,两年分别为81.8和83.

24、3;另一方面,其他人口素质指标显示情况并不很乐观,如进入90年代以来,婴儿死亡率至1997年仍一直停留在33的水平上,没有多大改善,仅比1980年的34.7下降0.17个百分点,1999年虽略有改观,但也仅只实现小康标准的59.5。另外,西部地区也只实现小康标准的73,总体水平在五大方面处于低水平状态。 没有比精神面貌更能反映人的相对优越状态了,所以说,精神生活的提高是小康社会的另一种表现,它刻划的是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社会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态。1999年全国总体衡量精神生活已实现小康标准,是五大部分中实现程度最高部分之一,比1990年的47.2提高了51.9个百分点,平均

25、每年向前推进5.7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4,西部地区为91。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压制的解禁,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99年,全国电视机普及率由1980年的11.9增加到1990年的59.1,再到1999年的几乎全面普及,提前达到小康标准。1999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86;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冰箱、照相机、影碟机、健身器材,分别为91.44、77.74、38.11、24.71和7.14台。农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分别由1990年的44.44台、9.12台和1.22台增加到1999年的100.59台、24.

26、32台和10.64台,其中彩电1999年为38.24台。人们的精神消费向健康型和知识型发展。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渐下降,非食物性支出尤其是服务性等非商品支出比重不断增大,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服务性精神消费增长较快。1999年,全国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由1980年的3上升到1990年的6.27再上升到11.59,超过小康标准值。 但也应该看到,在改革的冲击下,个别人仍在浮躁和徨彷中度过,一些地区和单位在精神文化和娱乐消费中仍存在着一些铺张浪费现象,一些人效仿国外不健康的消费行为也不时出现,种种现象表明,社会精神生活并非达到理性化的境界。 生活环境:觉醒反思不断进步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

27、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小康社会的另一重要标志。1999年这类指标实现小康标准的91.5,它比1990年的23.3高了68.18个百分点,每年推进7.58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5,中部和西部地区实现程度分别为91和88。 经济的繁荣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在毁坏人类生存的地球,这就是人类行为双刃剑的结果。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改造环境与破坏环境交错的史书,环境破坏的越严重、越对人类造成危害,人们保护的意识就越强。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使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知、觉醒和反思不断进步,全人类对此问题的认识形成共识,并升华成为当今的重要话题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

28、展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是探索人类生存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关系的战略。目前,加入到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中来,并制定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这一战略的逐步推进,我国环境生态保护有所改善,1999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由1995年的793个扩大到1146个;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也由1995年的7172万公顷发展到8815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比重为88;全国生态示范区数达151个,全国生态示范区面积达33309万公顷。可喜的是,1999年反映小康标准的核心的指标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首次超过15的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为100。 尽管如此,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改善还有待进

29、一步加快进程。我国农村生活环境的改进重点不同于城市,如果说城市是工业污染、空气和水质污染的治理,那么农村则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的治理。1998年,农村建立保障网络乡镇数为18749,全国有医疗网点的自然村比重达90多,改水受益人口占全部人口90以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以上百分比,1998年为80,根据推算1999年为83,小康实现程度为83。 今后我们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路还很长、很艰巨,要重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加大各种污染现象的治理力度,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 注:东部地区12省市区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

30、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 中部地区9省市区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10省市区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 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_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6月中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设想,把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域。 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 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 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

31、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 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 “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

32、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 刘锋:总体上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 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 经济视点报:八大综合经济区域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刘锋: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地区差异性大,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级多类型的体系和框架,既有一级的经济区划,还有层次分明的次级区域,这将有利于政府统筹安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