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2 ,大小:451.26KB ,
资源ID:300736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736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志丹城乡一体化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志丹城乡一体化说明书.docx

1、志丹城乡一体化说明书延安市志丹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09-2020)说明书编制单位: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延安市志丹县人民政府2010年12月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中国将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管理制度,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的目标,要求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的步伐。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确保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

2、快发展,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3月印发了陕西省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是加快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通过以城乡一体化规划为引领,统筹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综合交通、供水体系、农田保护、村庄分布、生态涵养等方面的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根据陕西省县域城镇化发展纲要,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全面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三年内完成全省县域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并于同年5月出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10年6月,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为深入贯彻科学

3、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印发了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构想、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转变方式、统筹城乡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为主线,全面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推进城乡统筹,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构筑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志丹县县委、县政府抓住志丹县作为全省首批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试点县的有利时机,决定编制志丹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以利于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规划为引领,以

4、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群众生活为目标,顺应人口转移趋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破解二元结构难题,重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为先导,以“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社区集中)为抓手,以“五个统筹”(基本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公共服务统筹、劳动就业统筹、生态文明统筹)为重点,着力破除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农民社会地位市民化、农村社会管理城镇化、农业发展理念工业化、农村物权产权资本化,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加快富裕志丹、文明志丹、和谐志丹的建设。三、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以提高志丹县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

5、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努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实现志丹县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二)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既要按照志丹县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其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镇)集聚、辐射作用;同时,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和农民知识化”,加快志丹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市(镇)与乡村之间的双向联动发展。(三)规划引领、改革推进树立全域规划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

6、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五规”融合,高起点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增强对城乡空间结构、城镇体系、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的统筹调控能力,建立新型城乡关系。通过深化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跟进保障措施,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对不同类型的城镇,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采取不同的推进措施;在具体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的突出工作特点和发展重点。并根据志丹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

7、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五)转变方式、科学发展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低碳、清洁、安全、科学的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一样化”,用科学的方法促统筹、谋发展。(六)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强化行政推动作用,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长远目标与当前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联动相结合,通过抓点示范、典型引路等办法,着力在户籍改革、土地流转、新型社区建设等方面先行突破,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四、规划依据(一)宏观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

8、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计划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城建设的意见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构想中共延安市委、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二)相关法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试行)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年)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三)相关规划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

9、7-2020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年)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志丹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9年)志丹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志丹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06-2025年)志丹县旅游总体规划(20082020年)志丹县旦八镇总体规划(2009-2020年)志丹县永宁镇总体规划(2009-2020年)(四)其他延安统计年鉴(2001-2006年)志丹年鉴(2005-2007年)志丹县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志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陕西省志丹县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1-007年)2005

10、-2008年志丹县、乡(镇)政府工作报告志丹县各乡镇、各部门相关基础资料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志丹县政府关于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城乡统筹的文件、谈话和会议意见五、规划范围和期限(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控制区范围为志丹县域行政管辖范围,面积3781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区域为志丹县城(即大街道办)及六个城镇,分别为永宁镇、双河镇、顺宁镇(辖纸坊社区)、旦八镇(辖义正社区)、杏河镇(辖张渠、侯市社区)、金丁镇(辖吴堡社区)。(二)规划期限一期:2009年-2012年;二期:2013年-2015年;三期:2016年-2020年。六、本次规划需要重点解决

11、的问题(一)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移与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受传统观念,基础设施以及就业等因素的束缚,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自觉性不高、规模不大。因此,此次规划应加强城镇建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同时,加大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农民能够摆脱土地的束缚,增强城镇吸纳农民进城的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从而加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二)城镇空间结构向区域空间结构的扩展此次规划需将突破解决城镇及居民点的空间结构关系的局限,全面考虑周边区域,如吴起、安塞、甘泉等县(区)以及延安市区,区域生态板块以及基础设施综合廊道的结构性影响,并在空

12、间结构中反应较理想的区域空间形态,增加空间结构的适应性;切实有效地解决好镇村分布散、产业集聚度低、农业集约发展滞后的问题,努力构筑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联动、设施共享的城乡空间发展形态。(三)城乡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城市的增长需要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支撑。在规划期内,黄延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省道303延安至志丹段改线升级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志丹与外界的联系,强化了志丹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志丹县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将随着对外交通条件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次志丹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中将为协调、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成本最低、环境影响最小、经济社会效益最

13、优化提供战略框架。第二章 发展概况及分析一、现状概况(一)地理位置志丹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地区西北部,地处东经1081156至109348,北纬362128至371149之间。东部和安塞县交界;西北部与吴起、靖边县接壤;南部和甘泉、富县毗邻;西南部和甘肃省华池、合水县交界。县城所在地保安镇距行署延安66公里。(二)行政区划与人口志丹县2008年辖6镇5乡1个管理区,即保安镇、杏河镇、旦八镇、顺宁镇、永宁镇、金丁镇、纸坊乡、双河乡、张渠乡、吴堡乡、义正乡及侯市管理区,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截止到2008年末,志丹县总人口14.5万人,同比增长4.3%,其中,常住人口13.6万人;非农业人口3.31

14、万人,农业人口112224万人,共有49732户,户均人口2.9人。(三)社会经济1社会发展2008年,志丹县财政总收入26.07亿元,同比增长6.20%,其中地方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9.60%;财政总支出14.68亿元,同比增长0.55%。其中,重点项目支出7.23亿元,同比下降7.90%;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支出3.70亿元,同比增长15.60%;抚恤及社保支出9235万元,同比增长37.24%。 2008年,志丹县职工年均工资为34916元,同比增长19.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96元,增长26.10%,农民人均纯收入3447元,增长23.3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

15、98元,同比增长30.5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人均达12242元,同比增长25.90%。2经济发展2008年,志丹县国民生产总值达146.17亿元,同比增长25.00%,连续五年实现17.00%以上增长,总量和增速均居延安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21亿元,增长26.2%;第三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107674元,比上年增加14114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94:4;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2.1%、93.97%和3.93%;拉动率分别为0.52、23.49和0.9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200

16、8年,志丹县农、林、牧业总产值达到4.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其中:实现农业产值3.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8%。2008年是志丹县实施生态大县的第三年,新造林4.23万亩、补植30.2万亩、绿化公路630公里,林地面积累计达175143公顷。2008年,志丹县农村经济总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净增4130万元,同比增长9%;农村经济净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净增3601万元,同比增长12.5%。 第二产业2008年,志丹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90.45亿元,用现价计算,同比增长37%;实现工业增加值136.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4%,占

17、志丹县GDP的93.1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94亿元,同比增长18.6%,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32亿元,同比增长1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67万元。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6%。 第三产业2008年,志丹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95亿元,增长12.3%;完成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4亿元,增长24.4%。(四)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志丹县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中的陕北岔地,在构造上是以延安地区为中心的陕北单斜翘曲结构,呈东高西低的大斜坡。志丹县最早地层属三叠纪延长组,其中的二段岩层为主要储油层。志

18、丹县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泛,且在延安地区尤具典型性,被命名为保安群岩系,是志丹县的主要出露基岩。志丹县新第三纪三趾马红土层分布极广,呈零星出露。志丹县第四系岩层以黄土为主,分布于志丹县全境,是志丹县主要的出露地层。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洛河、周河、杏子河三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其中。地势依河川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相对高差648米。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特别是水蚀切割,形成了地貌的显著特点是:地表支离破碎,梁峁密布,沟壑纵横,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基岩裸露。2气候条件志丹县属暖温带温凉气候区,又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易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7.8,最热为7月,

19、平均21.5;最冷为1月,平均-7.9。历年0以上的积温平均为3469.9,无霜日平均为142天,霜冻警戒期为5月中旬。志丹县自然降水年际变化大,相对变率大,地域分布不均,从西北到东南降水量逐渐增多,愈偏北降水量愈少,且降水量不足,满足不了农作物生长需要。年平均降水量524.5毫升;夏季(6-8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6%,秋季(9-11月)占23%,春季(3-5月)占16%,冬季(12-2月)仅占2%。志丹县历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313.1小时,最多为2691.9小时(1965年),最少为1948.5小时(1964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北风,静风频率较高。年平均冻土深度76厘米,最大冻土

20、深度96厘米(1976年)。3水文条件志丹县属黄土高原、半干旱水文地质区,年降水总量187239.05万立方米,由降雨和地下水注入而形成的地表径流;并由南向北递增,年径流达14176.75立方米 (包括地下水注入量),占降水量的7.5;蒸发总量175060.3万立方米,占降永量的92.5。县域河流主要有洛河、周河和杏子河。洛子河、周河属北洛河支流,杏河属延河支流,均属黄河水系。洛河主要支流有马子川、罗坪川、小蒜川、吴堡川、牛沟川、樊川、义正川、周河川、瓦子川等;杏子河主要支流有崖畔沟、牛嘴沟、杨砭沟、玉皇沟等;周河主要支流有丁岔沟、驸马沟、保娃沟、纸坊沟、孙岔沟、麻子沟、康家沟。志丹为梁峁丘陵

21、地形,河谷深切,般深度在200米左右,地下水主要以天然降雨入渗补给,年地下水资源为6400万立方米,平均径流模数46.37 吨昼夜平方公里。4植被土壤志丹县植被区属于草原化森林草原区,是晋西北草原向西延伸的部分,历史上几经破坏,生态失衡。其植被类型区包括两大部分:县城至旦八连线以北自然植被差,植被零落,群落单调,覆盖率仅12%;以南地区自然植被较好,是天然林带,覆盖率63%。志丹县土壤有黑垆土、黄土性土、红土、淤土、紫色土、灰褐色土、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10个土类,15个亚类,30个土属。川道以黄绵土、淤土为主;沟谷以黄绵土为主,零星分布有黑垆土;林区以灰褐土为主;主要耕作土壤有黄绵土、淤土

22、、潮土、红土、黑垆土、紫色土和灰褐土。(五)资源条件1土地志丹县总面积为378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9.8万亩,人均5.1亩;林业用地170.56万亩;可利用草场约218.5万亩,土地面积大,且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因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沟壑纵横,实际利用率较低。志丹县土地以大于15度的陡坡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82%;小于15度的平地和平缓坡地很少,仅占18%。2水志丹县水资源总量1528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4703 万立方米,地下水水资源总量为6304 万立方米,两者重复量为5727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取0.7,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480万立方米,水质良好,符合人畜饮水指

23、标,地表水开发利用困难,因而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主。3农业志丹县农业主要包含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 种植业:志丹县农作物耕作面积广阔,粮食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谷子、荞麦等。其中,红小豆和荞麦直接出口;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籽、烟叶、药材;另外,蔬菜瓜果也有一定种植。 林业:志丹县林业资源丰富,主要以用材林为主。林区分布的主要树种有杨树、栎类、榆树、人工油松、柏树、桦类等。经济林木近年发展迅速,其特产之一的山杏树种植面积逐年提高,成为经济林的主导资源。 畜牧:天然草场广阔,可利用率高,畜牧产品多样,尤其以羊最为著名。4矿藏志丹县域内主要的矿藏有石油、煤、天然气、白云岩、矿泉水等。由于志丹县位于陕北

24、盆地油藏富集地段,石油储藏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已探明可供开发面积有2916平方公里,储藏量有1亿吨左右,且具有埋藏浅、油质好、易开采的特点。双河、永宁、顺宁三乡探井验证的局部地区含油面积192平方公里,原油储量4438万吨,控制面积135平方公里,控制储量1523万吨,可采油量670吨。随着石油钻采业的迅速崛起,已成为志丹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以年产300万吨的开采量保持了资源勘探、开发规模、技术创新和资本运营的强劲势头。经探明在金丁乡多处地区储藏有大量的白云岩,其中,陈子沟和白土沟的储量可观。白云岩是一种多用途的工业原料,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保安矿泉水水源地位于陕北黄土梁峁去周河一级阶地中部

25、,井深152.97米,流量50立方米/时,水温14;且水位、水量、水质动态稳定。矿泉水水资源较丰富,可开采量为1200立方米/日。5文物名胜2008年12月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记录志丹县文物点769处,其中,214个原文物名胜(国保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新发现555处,包括古遗址288处,占总数37%以上,新石器时代遗址150处,占总数19.5%,石窟78处,占总数9.8%。但有30个文物名胜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妥善的保护和有效地利用,多处于半废弃状态。目前利用率较高,且有较大影响的文物名胜有:志丹陵园、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的故居、红军抗日大学遗址

26、,并都位于县城中。(六)建置沿革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保安之名始于宋,宋之前无建制,西周属狄,春秋属白狄,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设保安军,为下州规格的地方行政建制。战国时地处北地郡与上郡交界处。秦汉时仍由北地郡和上郡分制。三国两晋属匈奴地。隋属延州地。唐武德二年制永安县,不久并入金明县。公元1130年,保安地归于金,金在保安设州。1269年元降保安州为保安县。明、清、民国仍沿旧制。1936年4月,民族英雄刘志丹在战斗中牺牲。同年6月,为纪念刘志丹中共中央决定改保安为志丹。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直辖志丹县。1949年,成立陕北行署,辖志丹县。1950年2月,归延安专区(1969年改称地区,现

27、称延安市),管辖至今。(七)城乡建设近年来,志丹县大力推进才“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的城镇发展战略,城市基础建设规模空前,城乡面貌日新月异。2003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2007年,新修和改造县乡干道10条,乡村道路97条,新增油路368.1公里,砂石路804.4公里,境内公路通车里程2347.4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9公里/百平方公里;油路、砂石路通村率分别达60.8%和97.4%,跨入了“全省(陕西省)通村油路建设先进县”行列。2009年,完成了省道303线延安至志丹二级路改建工程;完成了延志110千伏双回线路主体工程,实现了志丹县城“三馈路”供电和电力调度自动化,农户通电率达到100%;其县

28、城垃圾填埋场、南滨大道延伸、彩虹大桥、城隍庙沟和前桥沟治理、天然气供应、杏张路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城南建材市场、生殖保健中心、污水处理厂、河滨路建设、城南山体窑洞群开发、城区片断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南过境路改线、妇保站综合业务楼、高级中学体育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志丹县小城镇建设也在全面推进。二、相关规划(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规划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域特点,突出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发展的要求,沿主要交通线形成“两核、四级、人字形”城镇发展主轴带,以延安、榆林为1级中心城市,神木、靖边、绥德、子长、黄陵、洛川为2级中心城市,志丹县及其他县城为3级中心城市的城镇结构,其

29、职能为能源化工型城镇(区),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二)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根据延安城镇空间发展基础、未来生产力布局和自然地理及生态环境特征,以及周边地域与延安的相互作用关系,规划延安城镇体系以重点地区城镇的极化发展为核心,点轴结合,由高等级公路、铁路及各种基础设施串联形成城镇空间网络结构,即“一主、两副、一轴、多点”结构。志丹被确定为延(安)吴(起)公路和新210国道这一重要发展轴线上的中心城镇,是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加工、特色农产品开发为主的能源化工型城镇;其中,保安镇为中心镇,规划规模达到2-10万人;旦八镇为重点镇,规划规模达到1-2万人。(三)志丹

30、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依据县域产业总体发展方向和城镇发展现状条件,志丹城镇空间布局上采取点轴发展模式,形成“一轴、一心、二次、三片区”的空间格局:“一轴”即以顺宁至永宁公路作为县域城镇发展的主要轴线;“一心”,即志丹县城市中心;“二次”,即顺宁、永宁城镇发展的两个次级中心;“三片区”,即杏河镇、旦八镇、金丁镇等三个次中心片区。规划近期(2010年)县域人口15万人,城镇人口4.5万人,城镇化水平31%;远期(2020年)县域人口17.5万人,城镇人口8万人,城镇化水平45。确定志丹县城镇性质:县域中心,以商贸、旅游服务和以地方资源为依托的加工工业为主,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

31、现代化综合型城镇。规划县城区人口近期(2010年)为4.5万人,远期(2020年)控制为8.0万人。(四)志丹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06-2025年)依据县域发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确定志丹县的总体发展战略是:工商兴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持,科教奠基,跨越发展,奋力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志丹。同时,明确县域第一产业,立足地域特点,坚持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以牧菜果粮相补充的农业发展格局,并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升级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产业,以石油资源开发为重点,以调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新兴工业化进程,使工业成为带动农业产业化、带动人口就业的支柱性产业;第三产业,充分利用县域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地域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以及商贸流通业,建设专业化商品市场。全县辖6镇5乡1管理区1街道办事处,通过对各乡镇村庄现状发展条件分析,将村镇居民点划分为以下两个等级体系结构:建制镇-中心村-基层村和集镇(乡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基层村,从而确定中心村172个,基层村748个,其中自然消亡村16个,搬迁村105个。(五)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关于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