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38.45KB ,
资源ID:3002856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285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82019-1高年级期末考试历史、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节是中华民族合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就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禅让制度指的是部落首领的产生方式,排除A;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与血缘、宗族有联系,B正确;郡县制度是一种地方管理方式,排除C;中央集权制度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点睛:材料中指出“春节”“重血缘”这体现的是一种宗族血缘关系,结合课本宗法制度内容进行思考。2.秦始

2、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设三公九卿B. 修长城C. 制定秦法D. 推行郡县制【答案】D【解析】秦始皇的意思是说:天下之所以这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诸候存在。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候国,这是树立敌对势力,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故选C;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与地方管理无关,故A错误;修长城是为了巩固边防, 故B错误;制定秦法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错误。3.雅典城邦的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

3、官、公买官等)在离职时需接受审计监察,如果发现公职人员有渎职或贪污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处罚。下列哪一机构会对公司人员进行审查A. 五百人议事会B. 公民大会C. 陪审法庭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C【解析】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还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故C正确;A项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在公民大会闭会期发挥作用,排除; B项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与“对公职人员进行审查”无关,排除;十将军委员会没有“对公职人员进行审查”的职权,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雅典各主要机构的职能,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

4、公职人员进行审查”。4. 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A. 十二铜表法 B. 国法大权C. 公民法 D. 万民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的法制。由所学可知,罗马法律发展历程是习惯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故可知罗马最早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故选择A项。B与C表述不正确,D虽属于成文法,但不是最早的成文法。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十二铜表法【名师点睛】罗马法也是常考的考点。在此,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罗马法的特点,如公民法的守旧、拘泥于形式、繁琐,万民法的灵活多样。2.十二铜表法的作用。3,罗马法的影响。示例1: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

5、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简析】十二铜表法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与罗马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449年,说明其属于公民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示例:2: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

6、确的是()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C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D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简析】十二铜表法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奴隶没有公民权,不可能参与立法,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习惯法的内容被摈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可知,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贵族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的局面被打破,故C项正确;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5.1701年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

7、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A. 目的在于防止国王独断专权B. 加强了内阁对国王的控制C. 促进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D. 说明国王行政权完全丧失【答案】A【解析】根据“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以大臣副署来限制国王的行政权,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王的独断专行,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内阁,排除B;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D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6.“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源是A. 德

8、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C. 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D. 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个伟大的民族有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是指希特勒的法西斯统治,A不对,不能说是民族性格问题;B不对,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跃居欧洲前列;D不对,在希特勒之前已经有过魏玛共和国宪法。考点:本题考查德国代议制。点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是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和20世纪30年代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历史根源。7.李秀成在1862年1月发出通告说:“在上海贸易之洋商

9、,各宜自爱,两不相扰。自谕之后,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该通告表明当时A. 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矛盾B. 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C. 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D. 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答案】C【解析】根据“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可见,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无关,排除BD。8. 与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天

10、割台湾。”一事相关的是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C. 日俄战争 D. 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台湾被从中国领土中割离。中法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了中法新约,并未割让领土,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故B项正确。日俄战争中,日本取得在东北的驻军权,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中,台湾已经被割让,抗战胜利后台湾被收回,故D项错误。9.某同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A.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 义和团运动期间C. 辛亥革命期间D.

11、北伐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到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的有效信息是“皇上服了外”“杀洋人”,体现了义和团“灭洋”的口号。故选B。A项体现不出“不杀洋人誓不完”的内容;C项是以反对清政府为主要的目标;D项时期早已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10.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 马克思主义C. 产业工人队伍壮大 D. 苏俄十月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从而引起了

12、五四爱国运动。故选A。考点:五四运动。点评:本题主要抓住“导火线”三个字,即直接原因。1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办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A. 中共一大B. 中共三大C. 八七会议D. 遵义会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是一道诗歌式材料解析题,旨在考查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做此题可从两个角度出发。第一,根据时间解题。题干明确指出董必武写此诗是在1861年,而四十年前,即1921年,而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所以应该是中共“一大”。第二,根据地点

13、解题。在诗句中提到“南湖泛舟”可知此次会议曾在南湖召开,根据基础知识,只有中共“一大”曾经在南湖游船上召开。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2.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C. 井冈山会师 D. 南昌起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根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人在南昌领导了八一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党的 军队。“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故选D。A时期,共产党尚未有自己的军队。B和C是南昌起义后发生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

14、武装割据的理论13.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A. 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工人阶级政党B.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C. 建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D.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领导的几次武装攻打大城市的战斗均受挫,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挺近到井冈山地区,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路线,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B。A项错误,并非说的革命的道路;C项错误,只是说了建立的这只军队,而无法体现所走的革命道路;D项错误,是二大中提出来的。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

15、装割据【名师点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在中国大革命失败后,学习苏联,走城市中心论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渐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 把革命火种播散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 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 “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红军“远征”指的是长征,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故

16、选D。A项错误,红军长征的目的是摆脱不利的局面;B项是在1935年,长征是在1934年开始的;C项明显错误,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策略。因此ABC均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15.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A. 武力统一B. “一国两制”C. 一边一国D. 一中一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中央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也就是同意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即“一国两制”。故选B。A项武力统一是解放台湾时的提法,C、D的说法就是错误

17、的,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考点:一国两制。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能帮助学生区分不同时期中央对台湾的不同政策。16.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句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 渴望祖国统一 B.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C. 反对外来势力 D. 赞扬一国两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提炼材料中的乡愁二字可知,作者是思念故乡的。同时可知大陆与台湾现在是海峡两岸分离的状态。联系史实可知1949年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问题就成为

18、了历史遗留问题。随着蒋介石迁台的军民在70年代后均已年迈思乡心切,故以余光中为代表的诗人才会有此感慨。故选A。B、C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情感,D材料中无法体现。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A. 淞沪会战B. 百团大战C. 太原会战D. 枣宜会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1940年中共在华北地区组织的大型抗战,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所以此题答案选B项。A、C、D都是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典型,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

19、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名师点睛】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选项。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A. 民族平等B. 民族团结C. 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D. 民族区域自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处理民主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点评:此题关键是能够识记掌握我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而且能分清每个政治制度主要的职能和作用。19.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 B. 共产党宣言发表C. 巴黎公社成立 D. 第一国际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故选B。A项是1843年发表的;C项是在1871年发生的,D项是在1864年成立的,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点评: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首先承认

21、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但是又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必然最终会走向灭亡,无产阶级必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特别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20.下列重大事件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国际成立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发表于1848年。巴黎公社爆发于1871年。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故通过排序得出B。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过程;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俄国十月

22、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的过程。21.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铁幕演说发表 B. 杜鲁门主义提出C. 马歇尔计划提出 D. 北约成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提出。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A项是揭开了冷战的序幕。C项是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D项是冷战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所以选B。22.新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并运用“求同存异”方针解决国际争端的是A. 万隆会议B. 日内瓦会议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D.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我们要明确各次会议的内容。日内瓦会议

2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为了援助中国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同盟。中美联合上海公报是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所以答案选择A。B与朝鲜、越南问题相关。C出现在1950年。D出现于1972年。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的外交成就2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包括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不结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ABC均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新中国五十年代外交政策的概述。D不结盟是邓小平于80

24、年代提出的,正是基于不结盟政策,中方才停止续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本题的答案选择D,A、B、C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外交方针【名师点睛】学生要正确区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的含义。高考中常会出现对此类知识点的考查。“另起炉灶”指的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则是指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在此,学生要

25、注意它们的对象不一样,分别为国民政府的外交、帝国主义列强和社会主义阵营。此外,还要注意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4. 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是A.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 苏联经济发展缓慢C.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 苏联改革成效不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外部原因”及所学知识可知,A是根本原因,也是内部原因,B和D也都是内部原因,而C属于外部原因,故答案为C。在此,学生要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解体的影响,学会对此经济模式进行评价。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25.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

26、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A. 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 第三世界国家支持D. 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时间是1979年,而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间是1971年。故选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等都是促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因素。因此BCD均包括,故本题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背景26.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A. 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B.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C. 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D. 各种政治力量的

27、平衡和相互制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政治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经济力量的大小,因此,根源还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故答案为B。A、C、D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在此,学生要认识到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几大表现,并认识到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如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27.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A. 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B. 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C. 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D.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28、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作用及其原因,B项国际政治力量失去平衡表述错误,A项中美关系得到根本改善、C项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两项是外因。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是内因,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题高28. “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社会极度混乱A. B. C. D. 【答案】D【解析】 “文革”十年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宪法及其他法律成为一纸空文,违宪违法行为不断,在“造反有理”

29、的浪潮下各级领导人员纷纷被打倒,机构瘫痪,无法正常工作。社会秩序混乱,人们无法正常生产生活。项都是“文革”造成破坏的主要表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9.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亚非会议上提出“求问存异”的外交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担任黄捕军校政治部主任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上此题是在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20年代周恩来参与了国民大革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30年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0、40年代,参加重庆谈判。50年代代表中国参加多次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所以答案为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潮流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30.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B. 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C.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通过材料有效获取与解读信息、概括分析的能力。由引文“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可知作家对全球化的态度: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故B项正确,AD项错误;全球化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全球部署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扩张,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二、非选择题:31.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