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11KB ,
资源ID:300152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15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辛亥革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辛亥革命.docx

1、辛亥革命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本课内容概述: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二、本课设计意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

2、体”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不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通过导学案和课件把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纳入教材之中,并运用到教学中来。选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合作探究、讨论谈话等教学方法,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

3、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情感态度与

4、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3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依据: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难点:认识和理

5、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五、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PPT、音频视频材料收集等。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搜集所需要的材料,组织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课前由老师审查。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925年3月12日,一位伟大的医生病逝于北京的协和医院,他就是孙中山。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十几万民众自发前去悼念,更有数万群众护送其灵柩一路步行到西山下葬,充分表达了各界对孙先生的高度拥戴。3月12日是植树节,当我们播种绿色的生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时,别忘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烈士们洒下的鲜血。在那样一个军阀混战,魑魅横行的年代,孙中山的伟大实践越来越被

6、广大民众所认同。年轻的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唯有“医国救族才能解救亿兆穷苦大众”,从此,作为革命家的孙中山担负起了医治中国的重任。倾其毕生精力,他要使中国走向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让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一切理想的实现都必须通过革命打造现代化的制度方能完成。当“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惨败,“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遇挫,“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被剿杀后,辛亥革命能完成对中国腐朽肌体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吗?让我们一起走近孙中山,走近辛亥革命来寻找答案。(二)新课探究过程:一、风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革命的背景(过渡)为什么20世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

7、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呢?【设计意图与目的】: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兴趣,进入学习状态(看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合作探究一:结合大屏幕提供的材料和图片,探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已成为大势所趋。合作探究二:出示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材料,探讨革命兴起的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师:为了有效地开展反清的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人组建了许多革命团体,这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形成。有哪些革命团体呢?看屏幕思考:各革命团体在地域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是否有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生答: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互不统一,各自分散,这种状况不利于革

8、命的进一步发展。总结:辛亥革命的背景: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2清朝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学说为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设计意图与目的】: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师: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这就是中国同盟会。思考

9、: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统一的机构、纲领、领导、共同的章程)师: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二、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的进程1、武昌起义(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2)演示动态示意图,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概况。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想一想,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的是什么?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出示临时约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其内容、特点、性质及影响。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

10、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思考:(1)第一章的主权

11、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答: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师:(总结并进一步将问题推向深入)临时约法把人们对专制的痛恨和对民主的向往由理想转变成现实,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下来。那么中国的民主政治命运又如何呢?由此自然过渡到下一目。【设计意图与目的】: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理性分析,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能力。4、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出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的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孙中山让位的原因。【设计意图与目的】:引导

12、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史实,并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法简化课本知识,理清纷繁复杂的历史线索,从中理解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的原因。(过渡)尽管革命党人失去了政权,但并不等于说辛亥革命就完全失败了,更不等于说辛亥革命没有什么意义或是不该搞。由此过渡到下一目。三、中山伟业传千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合作探究: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演示以下四组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演示加以归纳。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

13、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回答: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经济工业化。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据人教版中

14、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复辟帝制不得人心。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4: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归纳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政体变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15、展。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设计意图与目的】:采用情境创设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且领悟历史,感受现实。同时培养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三)课堂小结:(小组活动,每两组选择以下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并表达)1、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成败如何?成功之处:历史功绩失败含义: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课堂活动:情境: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假如我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