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9.89KB ,
资源ID:300070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07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动态心电图的ST段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动态心电图的ST段分析.docx

1、动态心电图的ST段分析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的ST段分析,对于检出突发的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有很大的价值。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也会影响它反映心肌缺血的可信性。一、选择记录的导联系统早期的AECG记录仪,只能记录一个或两个导联的心电图,而且记录仪的低频响应较差,引起ST段失真,近年来由于记录仪采样率的提高,导联数增加,低频响应改善,及ST段分析软件方法改进,判断ST段改变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能监测日常活动中心电图上短暂的ST段改变,为判断心肌缺血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在常规心电图上,各导联的ST段改变,可反映相应部位冠状动脉

2、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例如V1、V3、V5导联能够敏感地反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病变,、和aVF导联能够反映右冠状动脉(RCA)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病变。双通道的记录仪常用CMV1和CMV5导联组合,CMV1导联显示P波清晰,适合于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分析,而CMV5导联的ST段下移对前壁缺血较敏感,但这两个导联只能反映左室前壁的心肌缺血,而对下壁心肌缺血不敏感。三通道记录仪常用CMV1、CMV5和CSaVF导联组合,由于增加了CSaVF导联,增强了对下壁心肌缺血检出的敏感性,该导联系统可基本上满足临床要求。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全导联”的AECG仪器,就其导联系统而言,可分为两类:(r

3、eal,真实的)12导联系统,共有10个电极(3个肢体电极,1个接地电极,6个胸电极),电极放置的位置与心电图运动负荷实验相同。由于其肢体导联放置的位置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不一样,所以又称为“改良的”12导联。该类仪器所记录的心电图波形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差别主要在、和aVF导联,而胸导联差别较小。显然造成波形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左腿电极被移到左肋弓缘所致,其次是有时候把二个上肢电极放得太近的缘故。尽管如此,该导联系统仍被临床一致接受。“推导或合成的dervived or synthesized”(俗称模拟的)导联系统,其中有12导联(5个电极)的或18导联的(7个电极),就理论而言,真实的心电信息

4、含量只有4个或6个导联,其余的导联则是按其某种设计好的算法模型,经计算机运算而推导出来的,电极的数目和算法模型的设计水平都能影响其波形的可信性。(一)主要反映左心室前壁的导联纪录(图4-13) 图4-13 主要反映左心室前壁的导联位置Channel 1:CMV5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胸骨柄右缘。Channel 2:cMV1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C(+)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D(-)放置在胸骨柄左缘。Channel 3:CMV3橙色导联的探查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中线第5肋骨上,蓝色的导联电极F(-)放置在胸骨柄中央。Re

5、ference绿色导联参考电极G在右侧下部肋弓上。(二)同时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下壁的导联纪录(图4-14)Channel 1:CMV5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胸骨柄右缘。Channel 2:CMVl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C(+)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D(-)放置在胸骨柄左缘。Channel 3:CS aVF橙色导联的探查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中线第6肋骨上,蓝色的导联电极F(-)放置在左锁骨下窝。Reference 绿色导联参考电极G在右侧下部肋弓上(三)12导联记录 图4-14 同时反映左心室前壁和下壁的导联位置 近年来有

6、的厂家推出12导联同步记录的AECG系统。其性能已被大多数专家认可,12导联同步记录可以确定心律失常(早搏和异常传导等)发生的部位和心肌缺血的部位,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也有人认为AECG主要是监测生理状态下的心电活动,记录仪避免不了人体日常活动对记录信号的干扰,而且导联越多,对信号的干扰越大,给心律失常的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对ST段的分析也会出现误差(假阳性率增加)。目前绝大多数的AECG记录仪的软件都是应用模板来分析1或2个导联的QRS波形,只能选择其中1个或2个导联进行扫描分析,而不能对12个导联进行同步分析,因此在分析过程中仍需人工监测和修正。 现在有两种12导联AECG记录仪

7、:1推导的12导联记录仪(5芯电极),它根据改良的Frank导联记录到的心电向量图,利用计算机推算出12导的心电图形。这种方法最早由zymed公司应用于Holter分析系统,既能克服导联电极过多造成的干扰,也能获得12导联的心电图,可帮助医生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进行定位。但不足之处是获得性12导联记录到的QRS波与心电图的QRS波的振幅有所差别,而QRS波的时限和等电位线无差别。应用于Holter分析系统可被医学界所认可,具体的导联连接方法(图4-15)。 图4-15 获得性12导联记录电极位置Channel 1: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黑色的导联电极B(-)放置在

8、右锁骨柄下窝。Channel 2:棕色导联的探查电极D(+)放置在胸骨右缘第4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柄下窝。Channel 3:红色导联的探查电极A(+)放置在左腋前线第5肋骨上,白色的导联电极E(-)放置在左锁骨柄下窝。Reference 绿色导联参考电极F在右侧下部肋弓上。2真实的12导联记录仪(10芯电极),它是按照运动试验的导联连接方法记录心电图,这种方法记录到的QRS波形与心电图的QRS波形十分相似,由于电极较多,24h的记录信号干扰大,在心电监测时不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日常生活,具体的导联连接方法:所有胸部导联V1V6同心电图的连接方法,双上肢的导联电极分别位于双

9、侧锁骨外侧段,双下肢的导联电极分别位于双侧肋弓最低点。二、影响ST段改变的因素由于Holter记录的是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活动状态下的心电活动情况,记录到的心电图形会随着患者的活动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是对ST段改变的影响特别明显,因而会增加Holter分析软件对ST段改变评价的误差。据报道,一组13例冠心病患者作AECG监测,发现913例(64)仅体位改变就引起了明显的ST段移位(即2个以上导联J点后80mS处ST下移01mV)其中1例ST段下降,2例ST段抬高,6例有时抬高,有时降低。还发现左侧卧位时易影响V3,V5,而右侧卧位易影响V2,V3,肢体导联很少受影响,这可能由心脏位置改变所

10、引起。因此,要在排除体位对ST段改变的影响后,才可以把ST段改变作为反映心肌缺血的指标。在Holter监测时,就应对体位改变做详细的活动日志,一旦体位改变使ST段出现移位,便可在监测结束时与整个监测过程的ST段移位以及监测日志的活动时间,体位状态进行比较与核对,这样可以减少假阳性病例的出现。除体位以外,过度换气、贫血、低氧血症、Valsalva动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低钾血症、心肌炎、心肌肥厚、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进食、吸烟及部分药物影响如洋地黄等,均可影响ST段的(图4-16),因此,详细记录活动日志以及提供详细的病史对提高Holter评估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图4-16 由于心

11、率增快引起的继发性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时由于P、较高尖,其P波的复极波(Ta)亦较明显,其后段可延伸到ST段上,引起ST段降低,主要表现在、导联上) 三、Holter对心肌缺血的判定标准 动态心电图检出一过性的ST段改变,不仅出现在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而且也出现在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也可出现在没有冠心病的健康人群。有作者报道,在健康人群ST段出现移位的检出率从2-30,由于相差如此高的假阳性率,故对Holter检测出的ST段移位是否反映心肌缺血颇多异议,尤其是在胸痛不典型或平时无症状,未能确诊冠心病的患者,Holter。记录出现ST段改变,常常很难明确作出心肌缺血的评价。很显然,对缺血性S

12、T段的判定标准是影响假阳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判定标准,但是大多数认同采用“3个一”的标准(111规则)。1984年美国国立研究所根据Deanfield等医生的研究成果最先提出了111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心血管病专家在广西百色召开大会,正式接受该标准为我国评价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的诊断标准。其内容为:基线的ST段在等电位线上,呈水平型或下斜型降低lmm,在J点后008s处测量;如果原先的ST段已降低,则要在已降低的基础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再降低1mm,在J点后008s处测量。ST段明显移位至少持续1min;两次心肌缺血发作至少有1min间隔。 最近,Voller等对

13、Holter监测的ST段一过性降低进行了研究,试图排除假阳性来提高其判断价值。作者先按111的缺血性ST段判定标准,检测一组健康自愿者,发现ST段正常者占623,T波倒置的占294,ST段抬高者占12,ST段降低者占71。作者再对ST段降低的6名受检者的ST段改变做了分析,2例表现为突然地ST段降低,发现了由体位的改变所致,并非心肌缺血;还有2例ST段降低者伴有PQ段并行地降低,可能为心房复极波影响所致;另外2例ST段降低者中,作心肌核素显像有1例左心室下壁灌注缺损,但2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据此作者又提出了一个补充的排除条件:ST段降低前10个R波的平均幅度高于ST段降低最显著时的R波20,

14、则不考虑病理性改变,可能由体位改变所致。突然地发生ST段下斜型下移,可能属伪差或体位改变所引起。伴随PQ段降低的ST段也不考虑病理性改变,常由心动过速所致(图4-17,图4-18)。作者采用111的标准加补充条件分析上述资料,其假阳性降至2,5,提高了评价ST段改变的特异性。但此项补充条件,仅供参考,其可行性尚有待于临床大样本试验来验证。 还有研究表明,一组冠心病患者随机抽样,分别用单通道(cMV5),双通道(CMV1,CMV5),三通道(CMV1,CMV5,CSaVF)和模拟12导联的动态记录仪记录并分析,结果发现单通道有25,双通道有50,三通道有85,12导联有88的患者发现有ST段下移

15、,三通道和12导联记录仪发现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通道和双通道记录仪,12导联记录发现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较三通道记录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我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研究报道指出,271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Holter发现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55,特异性为767,其中531的心绞痛患者和54的心肌梗塞患者可检测到无症状心肌缺血。这低于国外的报道(国外报道Holte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可达到91,特异性可达到85),可能与磁带记录技术和双通道记录仪发现ST段改变阳性率低有关。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Holter。同时检测一组健康人群和冠心病患者,与做平板运动试验时ST段移位的患者相比较,其结果是Holter。检测方法对判定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6,阳性预测准确性91,假阳性率13,故建议每位做Holter检查的患者均应作一份静息心电图做比较,以帮助诊断。尽管现代Holter检测心肌缺血的阳性预测准确性在90以上,但对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ST段异常需结合病史和其它检查,不能仅凭Holter结果来诊断冠心病。 图4-17 心率62bpm时PQ段及ST段无改变 图4-18 心率158bpm时伴随PQ段降低并行的ST段下移 四、心肌缺血总负荷的临床评价 随着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研究,Holter记录发现所有的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