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51KB ,
资源ID:299998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998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对策研究.docx

1、我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我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对策研究毕海水(中州大学 旅游与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5)摘要: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研究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缩小居民收入的差距。 关键词:收入差距;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是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主要体现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平均主义分配体制及由此产生的城乡内部和城乡之间较低的收入差距。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示收入差距的大小,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分配绝对平均,0.30.4表示分配合理

2、,大于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基尼系数是0.16左右,说明当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是非常低的。改革开放之后,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接近0.5,表明收入差距已经较大。郑州市的情况和全国情况一致。据郑州市统计局统计,2003年,按照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比较,郑州在全国200多个地级市城市中已名列第31位,人均GDP高达10218元。同年,郑州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元,表明居民收入整体大幅度提高,然而同时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统计数据表明,郑州市20%的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2.4%,家庭年总收入一般在20万元以上;20%的低收入户占总收

3、入的6.5%;其中最贫穷的10%的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2.2%,他们仅仅领取着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拉大,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势必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引起全市人民的高度重视。本文将重点对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一、我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市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抛开各种客观因素,单从主观因

4、素出发,以下几个方面就不得不说。1.耕地锐减,农业生产力水平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耕地在不断递减,而人口又不断递增,人均耕地在不断下降,比建国初期的27亩下降了近一倍。滞留在有限耕地上的劳动力愈来愈多,不仅难以实现规模经营,土地经营规模反而愈来愈小,劳动力生产率不能提高,成为我市农民收入提高的巨大障碍。另外,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家庭生产单一种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也是我市农民收入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在低收入家庭中,多数靠粮食生产,家庭二、三产业、牧业和外出务工对收入的贡献小。2003年他们的种植业纯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为76.5%,比其他农户高13个百分点,人

5、均牧业收入所占比重低10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比重低3个百分点。单独种植粮食往往是丰产不丰收,遇到灾年减产减收。尽管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种粮农户中有50.4%收入下降。 2.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社会保障体系。正是因为城乡的分割,以及解放及改革开放以来对城市工业化的倾斜,使得农村的落后成为必然,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也就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2003年我市贫困农民家庭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户均0.18人,初中程度户均0.65人,高中程度户均0.13人;分别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0.61人、1.02人、0.08人。随着我国经

6、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判断,结果往往是造成农业生产的趋同,同一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如国内需求增幅不大,产品亦不能大量出口时,农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另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民加强对这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

7、力。贫困农民文化水平低,特别是生产经营能力差是造成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我市农村缺乏社会保障体系,低收入农户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也令人担忧。据对全市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成员有残疾的农户占调查户8.3%;患有大病的占4.6%;长期慢性病的占14.6%;体弱多病的占24.6%。由于缺乏医疗保障体系,这些弱势人群经济收入低,原来生产和生活就有困难,一旦遇到疾病发生,会雪上加霜。很多家庭处于小病不治,大病等死的状况。无钱看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现象在我市农村十分突出。3.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城乡分治格局下,农民收入较低且增幅不高,同时又要从有限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缴纳相

8、关税费,中央虽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减轻农民负担,但地方政府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搭车收费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扼制。 4.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和支持的力度不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既要面对市场风险,又要面对自然风险,加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抵御这两种风险的能力很弱,也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尤其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农业的政策不是补贴,而是从农业中提取积累来扶持工业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阻碍了农业自身的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长足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农业补贴工业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变,但国家对农业补贴和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9、仍不能满足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二)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均衡现象,这是导致收入扩大的重要原因。1.劳动力素质的不均衡。我市劳动力市场有两大特点:一方面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非常缺乏,另一方面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大量过剩,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二者收入差距扩大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2. 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乡差异。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特性有关。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学会了发展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农村与城市的重大区别。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农业增长依然要慢于第二、三产业。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市GDP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

10、0个百分点,相应的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不考虑城乡其它方面差别,农村自然处于劣势。3.女性面临就业歧视。这是导致女性收入低于男性的主要原因。对于以赢利为主的企业来说,不得不考虑人力成本,高呼劳动生产率至上论,如果劳动力的其他条件相同,因为性别的不同,女性就业者要经历孕、产期,预期工作时间少于男性,其劳动生产率自然低于男性就业者。人们更多地看到了男性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看到了女性的劣势,所以将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了男性。另外,女性受教育状况不如男性。在教育领域,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下岗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这与中国女性教育水平始终低于男性而辍学率又始终高于男性不无相关。据全

11、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女性文盲半文盲占了32,而男性仅占13。正是由于男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影响了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比男性更大的失业风险和更少的就业机会,陷入贫困的概率亦高于男性。(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通过改革,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调整所有制结构,必然使收入差距扩大。1.企业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企业改革至少在两个方面影响收入分配。第一,企业内部分配体制的改革引起职工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第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企业破产、停产和职工下岗分流的过程,从而导致部分职工的收入下降,必然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2.工资

12、体制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的是统一制定工资制度,改革之后,这种局面被打破,企业自行决定工资和奖金。企业在决定工资和奖金时必然更多地与职工的实际工作贡献联系起来。个人的工作贡献除了受劳动时间的影响外,还有人力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而这两个方面每个人是不同的。3.住房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住房是与居民收入密切相关的。在中国居民享有的公有住房意味着可以从中获得实物性住房补贴,拥有自有住房实际上就获得了实物性财产收入。资料显示,在我市公有住房补贴和自有住房补贴归算租金合计起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20%以上。而公有住房分配在不同

13、所有制企业之间、不同职业职工之间、不同地区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问题,这必然会造成居民收入的差距。(四)经济政策的影响。1.非均衡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差距扩大。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使城市的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也不断加强。近些年尽管国家在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增加了投入,但国家重大电力、交通、通讯及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无不紧紧围绕城市展开。城市在基础设施齐全,资金密集,信息畅通,市场活跃等方面优势已经是农村远远无法比的。城乡物质基础的差距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差距,而经济发展的差距势必会造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不均衡的社会福利政策也会促进城乡差距扩大。城镇福利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农

14、村福利制度的建设还相当滞后。即使已有的社会福利项目,农村与城镇也有很大的差别。全国城乡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农村中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要大大低于城镇。同样是义务教育,国家财政拨款和教师工资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近几年我市农村平均每个小学生预算内事业费为200元左右,而城市平均为1000元左右,初中生人均预算内事业费农村平均为400元左右,而城市高达1200元以上。3.税收政策的分配功能也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中国的个人税收的再分配功能不仅是很弱的,而且有强化收入不平均的趋势。首先,我国居民的收入隐蔽性较强,很多高收入的阶层居民纳税意识淡薄,逃税现象普遍,而真正纳税较多的是财政拨款单位职工,

15、这部分居民收入并不高,故个人税收并没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相反有拉大的趋势。其次,从纳税占收入的比例来看,对农村居民来说这一比例远高于城镇居民。有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当于城镇居民的40%,而纳税及各种名目的杂费支出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0多倍。不难看出,国家的税收政策实际在起到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作用。(五)行业垄断的影响。 行业垄断属于传统计划经济特征即所谓“条块分割”中的“条状分割”部分(地方垄断属于“块状分割”部分)。由于行业垄断由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实施,所以能够创造出完全排斥竞争的效果。例如,中国的电信业几乎完全由“中国电信”一家公司所垄断,中国的棉花买卖完全由“供销合作社”所

16、垄断,中国的教育服务业几乎全部由教育部系统所垄断,中国的银行业几乎全部由国有商业和政策银行所垄断,如此等等。这些行业垄断除了阻碍产业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外,只是服务于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中,除了上交财政税收的部分(这部分可能构成中央政府维护行业垄断的原因 )以外,大部分形成这些部门工作者的较高收入。由此而产生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从总体上看,我市居民收入处在快速增长期内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富者富的快,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断得到改善,但二者的差距在扩大。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不利于宏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而靠市

17、场的自发力量来缩小收入差距又难以见效,故必须通过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才能逐步扭转目前过快的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一)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我市居民收入差距中尤为突出,故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显得更为重要,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收入低,所以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1. 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农业与二、三产业比较,经营规模小,土地利用率低,品种更换缓慢,基础投资回收周期长,规模效率低,生产率低,产品是有生命的物质,既靠天吃饭又需求弹性小,抗风险性低,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就是这种弱质性,使农业在资源的市场配置中,处于竞争弱势,从而形成一个

18、“资源配置竞争弱势弱质性一资源配置竞争弱势”的恶性循环。据研究,农业的这些弱点,从历史上社会分工发生之后,就已经存在,并没有随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而消失。以致使市场经济,市场机制一直不能在农业领域中正常发挥作用。所以,所有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对农业采取大力的扶持政策。我国也不应例外,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广大农民是做了巨大贡献的。目前,我国工农业产值的比例已从建国初的3:7转变为7:3,按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也到了从以农养工养商到工、商反哺农业的转变时期。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正是这个转变的实施。为此,应建立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体系,以减少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风险和成本支出,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目前

19、我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农业投资体系,使农业投入有固定的资金渠道和内在机制。通过立法确定农业投资在财政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按一定比例从各项基本建设中提取,向各行各业征收农业发展基金,向社会征收农产品消费税等等,通过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动农民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其次,强化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适用技术,以确保在我市人多地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产出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消耗。第三,建立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保证体系,以稳定生产资料的供给,抑制其价格上涨的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第四,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和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以使农民把握住市场动态,使

20、农民生产的产品既产得出就卖得了,即使市场疲软也因政府的补贴而不致利益受损。 2.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生产适应市场销售对路的农产品,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农民自己的经营与流通组织,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引导农民按自然规律、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并注意在时空上巧妙安排发展错季生产,引进适用技术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货架期”增加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种植业要改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的三元结构,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畜牧养殖四种生产一体化的高效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在养殖业中,要增加奶类生产,奶牛转化饲料蛋白为食物蛋白的效率高达37,是猪的转

21、化率的三倍,并且奶类产品的营养素不比猪肉低。据悉,我国年产猪肉为美国的5倍,而奶类产量却不到世界总量的1。 3.减轻农民负担。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所承担的税负过重。税费负担的公平原则要求对相同的人应给予同等待遇,这是横向公平。如果我们对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税负进行横向比较,就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承担着比城市居民重得多的税负。对于城市工薪阶层,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月收入8001300元的,征收扣除800元后应纳税额的5,即只有年收入9600元以上的才纳税。而目前对农民征收的农业税起征点是零,没有扣除额。因此,虽然农业税率表面上只有35,但其实际的边际税率是远远高于非农民的边际税率的,即使考

22、虑到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也应给农业税制订一个起征点。另外,当前特别要注意减少农民的隐形负担,杜绝名目繁多的集资、罚款、摊派。在实施费改税的过程中,加大执法力度,严禁随意向农民伸手,使农民辛苦得来的收益,不得被拿走。 4.大力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统计资料显示:家庭人口减少(抚养指数下降)是农村高收入人群的特征。近十几年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农户家庭人口数不断下降,结果是那些人口少、劳动力抚养指数低的家庭人均收入较高。由低到高各收入组的抚养指数分别为179、171、163、156和147,最高收入组的抚养指数仅为最低收入组的82。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

23、,坚持计划生育国策,降低人口出生率也是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重要原因之一。 5.经济政策向农业倾斜。为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的一切政策和各项具体工作措施应该考虑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了。首先,应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要增加用于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还要增加农村道路、农村教育投入,要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农产品储存等市场设施的建设。其次,建立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除继续加强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农业病虫害防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储备、扶贫与救灾等工作外,还应积极探索农业生产

24、结构调整补贴、农民收入补贴和其他方面的农业支持政策。在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对受国际市场冲击大、有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要给予支持。再次,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有序流动。农村人口流动是经济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是实现地区、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农民向非农业的转移近些年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为缓解城乡差距带来的各种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诸如农民的无序流动、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也亟待解决。(二)促进劳动力要素的平等化。我市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是劳动力要素的不平等。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机会平等。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还应该从体制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

25、分割问题。我们现在对农民工的歧视,对农民工户口的限制,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这是和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济原则相悖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最大的政策应该是怎么样能够消除现存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也就是说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使得农民有更多的进城机会,能够有更多的在城里找到工作的机会,而且是一个平等的就业和公平的收入待遇的机会。这就需要反垄断和打破城乡分割,建立全市范围的劳动力统一市场,促进劳动力流动,通过流动使报酬平均化,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2.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身份的平等。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必须普及教育,使全体市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只有提高人的基本素质,

26、才能有劳动者的就业平等。当前及以后,应逐步彻底消除城乡户籍制度导致的身份不平等。尤其要重视农村的教育工作。本课题组调查显示:我市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差异也是导致收入差异的重要原因,文化程度高的群体也是收入高的群体。最高收入组中初中和高中劳动力的比重合计为569%,其他收入组由高至低,初、高中比重依次为523%、477%、448%、393%。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数比重,由高至低收入组依次为86%、54%、43%、39%和29%,最高收入组几乎是最低收入组的3倍。可以说增加对农村的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素质是政府提高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决策之一。(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

27、障制度。1. 建立健全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我市原有的福利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入已经解体,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福利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当出现大规模失业时,城市贫困问题就会显得非常严重。因此,建立以反贫困为基础的福利体制尤为重要。首先,当前我市应该完善和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适时调高城镇居民各项最低收入标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优抚待遇等),切实保障最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要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并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以保证一般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同时,要拓展普通劳动者就业门路,通过提高最低收入者的就业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促使其中一部分最低收入者

28、进入到中低收入户群体之中。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应该考虑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确实有的国家有过这种政策,到了一定年龄比如65岁以后,不管你有没有子女,政府都给你一定的养老金。这个在中国可能不太现实,毕竟中国的人口数量太大,但是对于一些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政府每年发给65岁以上老年人一定数量的养老金。这既是一种扶贫的办法,也会反过来促进计划生育的落实。对于我市农村现有的贫困人群,在扶贫战略上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因为他们更多地属于缺少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如五保户、残疾家庭、因病致贫家庭、单亲家庭等。解决他们的贫困,开发式扶贫的办法已不能发挥作用,应该考虑最低限度的救济式

29、扶贫的办法。比如可以确定一个救济的比例,也就是对最贫困的人口给予一定的现金和粮食救济。从现有的统计资料来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救济规模和数量都少得可怜,与我市的财力的增长速度是不相称的,也是与农村贫困人口的迫切需要不相符的。因此,在我市财政支出中提高农村贫困救济支出的比例是完全必要的。(四)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调控机制。1. 完善机制,有效调控收入分配差距。首先,提高政府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1999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3.9%,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5%的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25%的水平;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1%,也低于目前世界多数国家60

30、%以上的水平。财政“两个比重”偏低导致政府财力不足,制约了政府宏观调控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当提高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提高国家财政进行二次分配的能力。其次,强化对收入的宏观调控,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尤其是要适当调节高收入。通过完善税制,尤其是完善个人所得税,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缩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对于少数高收入者,要摸清底数,通过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缴,尤其是通过加大个人所得纳税申报力度,采取重点征收措施,使对最高收入群体个人收入的调节落到实处。另外还应该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加大收入调节力度,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同

31、时,畅通捐赠渠道,鼓励高收入者兴办慈善事业。再次,采取各种措施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完善和落实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加快实施农村和城市的扶贫攻坚计划和再就业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垄断行业要在打破垄断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直接调控措施调节其总体收入水平,同时,对垄断行业中处于一般工作岗位的职工,使其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相应岗位的工资价位接轨。基金项目:本文是郑州市社科联2004年重点调研课题(郑社联字20044号第45项)阶段性成果。主要参考文献1.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4期 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政策调整 郭玮2.人民日报2002年7月9

32、日第9版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趋势与对策张平3.中国经济学2002年第3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 赵人伟4.中国证券报2002年8月29日第8版如何理顺居民收入分配李林5. 郑州市统计局关于郑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6. 河南省统计局关于河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Study on why existed a big gap in our city dweller s incomeand how to cope withBi Haishui(College of tourism and trade , Zho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5)Abstract: This is a big gap of city people s incom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Certainly it will have bad effect on our economy. So we must find out wh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