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42.16KB ,
资源ID:299932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932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教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教程.docx

1、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教程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文章发布者: 来源:寻医问药网 收藏本文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吸取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名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

2、,仍有增损。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 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

3、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津,灵枢。天年篇以10岁为一阶段的递变规律,分别详细阐述了人的生理变化特点。 第四,对衰老的认识是正确的。内经详细论述了衰老的变化过程及衰老表现,并指出情志、起居、饮

4、食、纵欲、过劳等诸方面若调节失当,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并提出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初步建立了抗老防衰及老年病防治的理论基础。 以下从内经原文出发,分三个方面讨论其中的养生思想、原则和方法。 (1)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内经中已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疾病是健康的大敌。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5、”。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早衰的原因在于不知养生。 (原文)余闻上古之人,春秋(1)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2)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3)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4),食饮有节,起居有常(5),不妄作劳(6),故能形与神俱(7),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8),以妄为常,醉以入房(9)。以欲竭其精,以耗(10)散其真,不知持满(11)、不时御神(12)。务快其心,逆于生乐(13),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 (注释)(1)春秋:指年龄。(2

6、)人将:当作“将人”。将,选择连词,同抑,即还是的意思。(3)道:这里指养生之道。(4)法:效法,仿效;阴阳:即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法于阴阳,即仿效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以行养生之道。和,即调和;术数,指导引、按跷、吐纳等养生方法。和以术数,即运用各种养生方法,以调摄精神,锻炼身体。(5)起:活动;居:息止。有常,指生活、作息有规律。起居有常,是说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6)妄,为上文“常”之反,过分、无规律的意思。作劳,即劳作、操劳,包括形劳、心劳、房劳等。不妄作劳,是说不要过分地操劳。(7)形,指形体;神,指精神。俱,偕也,有共存协调之意。形与神俱,姚止庵注:“形者神所依,神者形

7、所根。形神相离,行尸而已,故惟知道者,为能形与神俱”。(8)浆:泛指饮料。以酒为浆,即把酒当作一般饮料来饮,是形容嗜酒无度。(9)入房,即房事。醉以入房,是指酒醉后肆行房事。(10)耗,胡澍说:“读嗜好之好。好,亦欲也。”(11)持,即保持;满,为盈满。不知持满,是说人们不懂得保持精气充满。(12)时:善也;御:统摄、治理的意思。不时御神,即不善于统摄自己的精神。(13)生乐,即养生的乐趣。 (按语)借用古今寿命不同的对比方法,说明养生之道对于延年益寿的重要性。“上古之人”,由于遵循养生的法则,故能度百岁乃去;而“今时之人”违背养生法则,则半百而衰。以此来说明人寿命的长短,不在于时世之异,而在

8、于人之是否善于养生,从而突出了养生对于却病延年的重要意义。 本节原文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原则,如“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节制房事,劳逸适度,保精宁神等,为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防重于治。 (原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1)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2),斗而铸锥(3),不亦晚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注释)(1)药: 此处作“治疗”解。(2)穿井:即凿井。(3)锥:太素作“兵”,兵即兵器。 (按语)本节以疾病与战乱相比拟,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学思想。这种未病先防的思想和现代“预防为主”的基

9、本精神是一致的。 养生的目的在于培补正气。 (原文)风雨寒热,不得虚(1),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2),与其身形。两虚相得(3),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4)。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5),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6),上下中外,分为三员(7)。灵枢?百病始生篇 (注释)(1)虚,这里指人体正气虚弱。不得虚,指邪气如果不遇到正气虚弱的人。(2)虚邪之风,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即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灵枢?九宫八风篇称,一切正常的气候变化为“实风”,一切不正常的而能引起人体生病的气候变化为“虚风”,与此意同。(

10、3)两虚相得、指外界的虚邪和人体正气的虚弱。相得,即相结合。(4)两实;指实风与人体正气充实。实风,即正常的自然气候,能生养万物。肉坚,指抗病能力强。两实相逢,众人肉坚:此言人的正气充实,“又逢自然界气候正常,人们的抗病能力强大,不受邪气的侵害。(5)虚实,指人体正气的虚实和四时气候的虚实。参以虚实,即人体正气的虚实和四时气候的虚实相互参合。(6)气:邪气;舍:留止之处,即病邪所在的部位。气有定舍,因处为名:病邪伤人有一定的部位,根据部位的不同而决定病名。(7)三员,即上、中(内)、下三部。 (按语)本段提出“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理论,深刻地阐明了外感者的发病机理,关系到邪气和正气两个方面。

11、“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指出正气充盛,外邪就无从侵入,疾病也就无从发生。“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邪气只有在正气虚弱的情况下,才能乘虚侵袭人体而致病。因此,正气虚弱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外来邪气是构成疾病的条件,这就是内经一再强调的内因为主的发病学理论。因此,中医养生学特别注重培补人体正气。因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然,尽管疾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但并不否定外邪在疾病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特别是疫疠邪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在疫病发生中的重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此,预防疾病,除了充实正气外,还要注意“避其毒气”。 上述思想,在内经其他篇章

12、中也有不少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意思是尽管风邪是各种疾病发生的始因,但是只要人的神志安静而无妄念,则腠理固密,虽有很厉害的邪气侵犯,也不能为害,这是因为人体的阳气能循着时序变化以卫外的原故。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邪深入。 (原文)故邪风之至(1),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2),其次治筋脉(3),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4)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5),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6),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注释)(1) 邪风,泛指六淫

13、外感之邪。至,入侵的意思。王冰注:“至,谓至于身形。”(2)其次治肌肤:邪气在皮毛留而不去,则内传入于肌肉,肌肉尚属外之气分,亦可使邪从外解。(3)筋脉,此指经络。(4)半死半生,指预时较差。(5)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这里是根据五气入通五脏而立论的。风热湿燥寒,不当其位,是为天之邪气。风气通于肝,热气通 于心,湿气通于脾,燥气通于肺,寒气通于肾,所以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6)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水谷之寒热,泛指饮食失节。饮食失节,病生于六腑,所以说感则害于六腑。(7)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阴湿之邪,从外侵犯人体,所以感则害皮肉筋脉。 (按语)本节主要说明三个问题:第一,感受

14、外邪,必须早期治疗,否则病邪会由浅入深,由轻而转重,终至不可医疗的境地。 第二,指出了外感病的一般规律,是由皮毛而肌肤,由肌肤而筋脉,由筋脉而六腑,由六腑而五脏,所谓“从外到内,由浅而入深”。 第三,对外感致病因素传入途径作了进一步分析,无非是三个途径:一般天气之温热阳邪,多从鼻喉入肺,传变较快,易伤五脏;地之寒湿等阴邪,多从皮毛传入肌肉筋脉,传变较慢,主要伤害形体;水谷之寒热不适,清浊不分,饥饱无节,从口嗌而入肠胃,伤害六腑。掌握这三条途径及邪气致病的特点,治疗就能有的放矢。 (2)养生、康复学的原则和方法。 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

15、复实践。现分述如下: 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自可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首先,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原文)阴者,藏精而起亟(1)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2)。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3),并乃狂(4);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5),九窍不通(6)。是以圣人陈阴阳(7),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人。素问?生气通天论 (注释)(1)起亟:起

16、,扶持、支援的意思。亟,同极。阴精为阳气的物质基础,阴精不断充养表阳,是谓阴者藏精而起亟。(2)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言阳气护卫于外,起着固护内在阴精的作用。(3)脉流薄疾:薄,迫也;疾,速也。意谓脉中气血流通加速。(4)并乃狂:并,合也。这里指病本阳盛,又受阳邪侵袭而言。(5)争,彼此不和也。五脏气争:即五脏功能失调。(6)九窍,指上五官之七窍与下二阴窍也。由于阴盛阳微,浊阴填塞,清阳不升,五脏之气不和,致使上窍不通,而下窍亦塞。如目视不明,耳闭不闻,二便癃闭之类。(7)陈阴阳:陈,谓布陈、摆设也,可引申为顺应、调和的意思。意谓使阴阳相等,各无偏胜。(8)气立如故:气立,即真气独立。如故,为如

17、常的意思。 (按语)本节原文指出了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阴精与阳气是处在不停地相互消长而又相互制约的状态中。阴精与阳气如果因某种原因出现一方的偏盛或偏衰,即成为病理状态。因此,阴阳协调,内外和调是使人“气立如故”的基本条件。 其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原文)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1)。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2),是谓圣度(3)。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4);阴阳离决,精气乃绝(5)。因于露风(6),乃生寒热(7)。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8)。夏伤于暑,秋为?疟(9)。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10)。冬伤

18、于寒,春必温病(11)。四时之气,更伤五脏(12)。素问?生气通天论 (注释)(1)阳密乃固:阳气致密,无所妄耗,才能使阴精固守于内。以此说明阴阳的协调,关键在于阳气的固密。(2)因而和之:即因不和而和之。(3)度,即法度;圣度,即圣人养阴阳之法度。(4)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平,和也;秘;密也。平秘,即平和协调的意思。精神乃治,就是精神活动正常。(5)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离决,意为分离决绝。阴阳的协调破坏,达到分离决绝的地步,则精气竭绝,生命终结。(6)露风:泛指一切外感病的致病因素。(7)寒热:指感受外邪时病变的总称,如下文的洞泄、疟疾、咳嗽诸病。(8)洞泄:水谷不化,利下无度,胃肠如空洞无

19、底,故称洞泄。(9)?疟:即疟疾的总称。(10)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秋气通于肺,湿郁成热,上乘肺金,故气逆而咳。痿厥,病名;即一般所说的痿症。这里,痿症的成因是因为湿气在下。(1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张志聪注:“冬伤于寒,邪不即发,寒气伏藏,春时阳气外出,邪随气而化热,发为温病。”(12)四时之气,更伤五脏:更,即变更、更换之意。吴鹤皋注:“寒暑温凉,递相胜负,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之和也。” (按语)本节原文在论述阳气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阴阳协调,在养生和防止疾病发生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阴阳离决,人的生命也就停止。最后所论阴阳不能固密引起的四时病变,不仅说明了季节的多

20、发病与上一季节的养生有关,而且还提示出外邪致病有潜伏期的论点。本文提出阴阳二气处在平衡状态,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一理论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根本准则。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早就指出:”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主要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主要条件”。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首先,

21、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1),失其所(2),则折寿而不彰(3)。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4)。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5)。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6),平旦人气生(7),日中而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8)乃闭。是故暮而收拒(9),无扰筋骨,无见雾露,仅此三时(10),形乃困薄(11)。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注释)(1)若天与日:与,玉篇:“用也”。此句指人体的阳气好比天空中太阳的作用一样。(2)失其所:所,处所或场所。失其所;即指人体阳气运行规律失常。(3)彰:明显、显著。不彰,即不显著。人体阳气失常,则非病即亡。故云其生命不彰著于人世。(4)阳

22、因而上,卫外者也:因,即依、顺着的意思。此句承上文阳气作用强大而言。言阳气作用强大,向上向外起着卫外的作用。(5)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精,即神志爽慧的意思。本文为倒装句,即阳气养神则精,养筋则柔。张景岳注:“神之灵通变化,阳气之精明也,筋之运动便利,阳气之柔和也。”(6)一日而主外:卫气一日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亦二十五度。一日而主外,即卫气昼行于阳。(7)人气:这里指卫气。(8)气门:即汗孔,又名玄府。“因为汗孔是阳气宣泄的门户,所以称为气门。(9)暮而收拒:暮,日落之时。暮则阳气内藏,故人亦应之,将阳气收敛于内,以抗拒外邪的侵袭。(10)三时:指平旦、日中、日西,(11)形

23、乃困薄:即形体被邪气所困迫。 (按语)本节原文重点阐发了阳气的功能,有“因上”、“卫外”的作用。其于人体,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保养人身的阳气,是协调阴阳,保证人体腱康,抗御病邪侵袭的关键。最后,强调阳气的消长进退与昼夜晨昏的变化相应,人的生理机能应当顺应天的阴阳变化,否则即产生病态。 其次,阴精是生命的基础。(原文)人始生,先成精(1),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2),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3)。灵枢?经脉篇 (注释)(1) 人始生,先成精:人在孕育初期,是由父母之精所媾成。(2)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指骨、脉、筋、肉的功能。骨胳能支撑

24、人体故为干;脉能营运气血以灌溉周身故为营;筋能约束骨胳,使人刚劲有力故为刚;肉能保护内脏组织,如同墙垣故为墙。(3)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张景岳注:“前言成形始于精,此言养形在于谷。如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故脉道通,血气行。” (按语)本节原文论述了人的生命起始于先大之精,男女两精相合而形成胚胎,逐渐发育而形成五脏六腑、筋、骨、脉、皮毛、肌肉,成为新的生命。人体出生之后,必赖水谷之精的营养,才能化生气血,流通于经脉。经脉具有依次内行于五脏、外行六腑的功能。 (原文)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1)?何立以为?J(2)?以母

25、为基,以父为?J(2)。灵枢?天年篇幅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3)。素间?五脏别论篇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4)。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注释)(1)基:基础。(2)?J(shun音吮):说文曰“阑栏也。”康熙字典引王逸语:“纵曰栏,横曰?J”。又?J音义同“盾”,为古时战斗中起保护作用的兵器。综上二说,?J在此处引申为卫护解。(2)以母为基,以父为?J:人体胚胎的形成,全赖父精母血,阴阳两性结合而成。由于阴主内,阳主外,所以认为母之阴血在内为基础,父之精化为阳气、为外卫,阴阳互根,从而促成了胚胎的发育生长。(3)满而不能实:满,指精气盈满。实,指水谷充实;

26、意谓五脏贮藏的都是精气,而不是水谷或废料。(4)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张景岳注:“人身之精真阴也,为元气之本。耗精则阴虚,阴虚则阳邪易犯,故善温病。” (按语)本节原文共分三小节:第一小节是论人形成的基础,说明父精母血是生命形成的物质基础。人能否长寿,与父母的素质、遗传特性以及胎孕等情况有关。第二小节指出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说明了五脏所藏精气,是全身营养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精气不足,不仅五脏本身将会虚弱,而且可影响到六腑以及与之联系的组织器官。第三小节明确指出,精是生命的基础,是人身之根本,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和机体正常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精足则生命

27、力强,并且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和抵御致病因子而不易受病。 顺应自然。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昼夜交替也是自然界

28、阴阳变化的重要方面,如灵枢?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人们也要根据这种规律,调节自己的起居作息。 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的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充盛人体真元之气,增强调节生命节律的能力,从而保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正如张景岳说:“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于此”。元气充盛,生气不竭,是却病延年的重要保证。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原文)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1);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2);逆秋气,则太阴(3不收,肺气焦满(4);逆冬气,则少阴(5)不藏,肾气独沉(6)。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29、(7)。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8),以从其根(9),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10)。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11)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12),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13)不起,是谓得道(14)。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15)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注释)(1)变,指病变。肝气”内变,即肝气被郁,内变为病。这是由于春令属木,肝胆应之,违逆了春生之气,则少阳之气不能生发,就要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2)洞,空虚的意思。内洞,即内虚。心气内洞:是言逆夏长之气,则太阳之气不能长养,就要发生心气内虚的病变。(3)太阴:秋为阴气初生,故太阴当作“少阴”。(4)焦满:即肺

30、热而胀满。肺气焦满:是言违逆了秋收之气,则少阴之气不能收敛,就要发生肺热胀满喘息的病变。(5)少阴:冬为太盛之阴,故少阴当作“太阴”。(6)独,当作“乃”字解。沉,即消沉,这里可引申为虚惫不足的意思。肾气独沉:即肾气失藏而下泄为病。(7)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气候变化,是由于一年中阴阳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根本;即指万物生和死的本源。(8)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高士宗注:“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

31、,少阴之气藏”。此即:春夏养生长之气,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为养阴。(9)其根:这里指阴阳之根。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根。从其根:指顺从四时阴阳变化这个万物的根本。(10)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沉浮,犹言降升,意为运动。门,门径、道路之谓。此句意为圣人能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在生命的道路上运动不息。(11)逆其根:谓逆四时阴阳,即上文逆春气、逆夏气之类。伐其本:谓伐生长收藏之气;坏其真:指真气绝灭。意谓:逆四时阴阳变化这个根本。就会伤伐生命的本元,败坏人体的真气。(12)终:死;始:生。万物之终始,指四时阴阳变化,影响万物生长的全过程,故与下文“死生之本”是互词。(13)苛,细也。苛疾:指细小的疾病。(14)道:指养生之道。(15)佩:通背。即违背的意思。(按语)本节原文论述了四时阴阳的概念及其重要作用,提出了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的理论观点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养生的原则,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论的学术思想及其实际应用。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顺应四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