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2 ,大小:265.32KB ,
资源ID:299703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703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历史选修三14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14单元教案.docx

1、人教版历史选修三14单元教案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选修三)Putonggaozhonglishixinkechengjiaoan(xuanxiusan)合阳县路井中学历史组 李积龙2018年4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标要求 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二)过

2、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教学重点与

3、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

4、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按工业实力排队是英、法、美、德;到19世纪末,美国引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地赶上了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一位。另一个新兴工业强国德国也先后超过了法国和英国,跃居世界工业生产的第二位。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方式不一样,水平和特征不同。英、法、美三国属于一种类型,它们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而确立资本主义制

5、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地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因此三国最终都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另外,俄、日、德三国属于另一种类型。它们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王朝战争,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政治上专制主义色彩和军国主义倾向相当浓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寡不同。英法是老牌殖民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尤其是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德、日等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较少。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必然造成它们之间的新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带来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

6、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2)实质: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3)表现:三对基本矛盾(见后述)2、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1)目的: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2)表现:英德矛盾的根源畸形的军备扩张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德国的行动最引人注目。德国拥有一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陆军。同时,它感到要同英国争霸,必须掌握制海权。德国通过了庞大的海军建设计划,决心与英国在海上一争高下。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是英国得以称霸世界300年的两大法宝,英国海军一直维持着“双强标准”,即英国海军的总吨位不少于在它之后的两个大国海军吨位的总和。对德国海军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英国十分担心德国的海军力量超过自己,决心不惜血本,保持自己的海军优

7、势。由此引发了一场英德海军竞赛到大战爆发前,德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海军强国。这样,德国在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两方面都对英国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3)影响: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欧洲出现两个对立的集团。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主要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1)法德矛盾由来已久,结怨很深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皇帝被俘,德军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在法国引以为骄傲的路易十四修建的凡尔赛宫镜厅里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战后,法国被迫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支付了50亿法郎的赔款。法国从此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8、这些对法国人来说是奇耻大辱,复仇主义思想弥漫在整个法国。德国被法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德国深怕法国崛起和复仇,拼命扩充陆军,试图压制法国。(2)英德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英国传统的外交政策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希望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自己插手欧洲事务。英国首相帕默斯顿曾说过:“大英帝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不变的国家利益。”普法战争后,欧洲大陆法、德、俄、奥、意群雄并立,正是英国施展传统外交政策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好机会。英国同法国争夺非洲殖民地,同俄国在东亚又有激烈的矛盾。本来英国同欧洲大陆诸国保持等距离外交,但随着德国在殖民霸权、海上霸权两方面都对英国

9、构成了挑战,英德矛盾就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3)俄奥矛盾争夺巴尔干俄国同奥匈帝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多为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与俄罗斯人同种同教,沙俄挥舞着“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帜,以“斯拉夫民族的保护者”自居,向巴尔干渗透。而奥匈帝国一向把巴尔干半岛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奥矛盾因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激化了,双方也开始大力扩军备战。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的各种矛盾更为激烈和复杂。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同盟国与协约国(1)同盟国的形成:1882年,德、奥、意,德国为其核心1882年,三国同盟条约签订。这个同盟的核心是德奥同盟,德国是这

10、一同盟的领导者,奥匈是依附德国的小伙伴,意大利只是一个暂时的和动摇的同盟者。(2)协约国的形成:1907年,英、法、俄,核心是英国。为了与三国同盟抗衡,法俄两国互相接近。法国为了摆脱普法战争后的孤立处境,急欲寻找同盟者。俄德关系的恶化,为俄法接近提供了机会。892年,两国签订了军事条约草案,矛头指向三国同盟,特别是其盟主德国。法俄协定构成了另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基础。英国原本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但随着德国实力的增强,在殖民地、海洋霸权以及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等方面同英国展开竞争,使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英德矛盾日益加深。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德国,英国放弃了传统外交政策,开始积极结盟。

11、1903年英王访问巴黎,发表了友好的讲话,两国关系迅速得到改善。1904年签订了英法协定,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达成协议,实际上建立了同盟关系。这标志着英国正式同法俄集团勾结,准备共同对付德国。英法协约的签订为英俄接近创造了条件。英俄一向多仇恨,尤其是在争夺东亚和中东的斗争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德俄关系的恶化和英德矛盾的激化,使德国成为英俄两国共同的敌人。1907年签订的英俄协定,调整了两国在中亚的矛盾。1892年的法俄同盟、1904年的英法协约再加上1907年的英俄协约,构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它的形成使欧洲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三、“巴尔干火药桶”:1、两次巴尔干战争:(1)第一次巴尔

12、干战争:时间:1912年交战双方:“巴尔干同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性质:民族解放战争结果:奥斯曼帝国战败,丧失了在欧洲的绝大部分领土。(2)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时间:1913年起因:巴尔干同盟内部因分赃不均而产生分歧。交战双方: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加入)性质:争夺领土的王朝战争结果:保加利亚战败(3)影响:使该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但也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使该地区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2、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时间:1914年7月28日(2)交战双方:德国、奥匈帝国同盟国英、

13、法、俄协约国(3)起因:根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前提:20世纪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客观条件: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教学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含根本原因、具体和直接原因)。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二、具体原因: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斗争三、直接原因:(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四、客观条件:20世纪初世界已经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

1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史里芬计划”、一战中的五大战役即马恩河会战、东普鲁士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2、理解凡尔登战役为何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以及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3、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战争残酷性及血腥性。(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分析凡尔登战役对法德双方各造成了什么影响,战争的结局更有利于两大集团的哪一方。2、情景再现: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以及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战斗”的内涵,让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性及血腥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装备和战略战术的局限,双方都无法迅速战胜

15、对手,战争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2、增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残酷性的认识,加强对热爱和平、避免战争的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马恩河会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难点:战争为何转入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教学过程及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血腥性,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与以往战争相比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1、欧洲的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其中西线和东线是主要战线。欧洲三条战线及其对峙形势战线地理范围作战双方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军队德军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俄军德、奥匈军队南线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军队奥匈军队由于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协

16、约国和同盟国分别是由英法俄为主构成的和德奥为主构成的,因此英法比军队与德军作战的西线,俄军与德奥军作战的东线是这次大战的主战线。更由于西线交战双方分别是两大集团的核心,实力相对较强,所以西线的战争更有决定意义。2、“施里芬计划”:集中兵力进攻西线,从不设防的法比边境攻进法国。六周内击败法国后,再东进击败俄国,打“时间差”。在一次大战发生后,德国总帅小毛奇便立即施行施里芬计划。当德国之精锐部队开始进攻法国时,其参谋部却开始发现此计划有一弊病完全忽视英国的存在。由于1907年的三国协约早已签订,故英国便履行承诺,尽派精兵以协助法国。由于外力的帮助,法国未被迅速击溃,而此时俄国之总动员令亦已完成,故

17、施里芬计划完全失败。3、马恩河会战(1914.9):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1914年的第一次战役。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4、东普鲁士战役(1914.8):俄军战败,但使德军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德军在西线的迅速胜利引起了协约国的惊恐,法国统帅部不断催促俄军在东线发起进攻,以减轻西线的压力。到12月中旬,双方都停止了进攻,于是东线同西线一样,也呈现阵地战状态。1914年的东线双方互有胜负,德军虽然取得了东普鲁士战役的胜利,但这个胜利迫使它从西线调来援军,从而扩大了东线的战争规模,越来越深地陷入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二、“凡尔登绞肉机”:1、1915年东线战局:德军击

18、溃俄军计划落空,双方呈胶着状态2、凡尔登战役(1916.212)“绞肉机战斗”、一战的转折点。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战役前后历时10个月,法军累计参战兵力达60多个师,德军累计参战46个师,双方伤亡人数总计70余万,因此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要塞始终掌握在法军手里,德国想在凡尔登“让法国人把血流干”的企图失败了,法军站稳了脚跟。这次战役不仅是战争中期阶段的决定性战役,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三、日德兰海战(1916.5):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

19、舰的高峰”。日德兰海战,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1916年5月31日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的舰队主力决战。四、“索姆河地狱”(1916.611):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首次使用坦克。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皆极为惨重的阵地战。不论是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都是本次大战中最大的战役。小结:从1914年7月战争爆发至1916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交战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都没能置对方于死地,战争仍不见分晓。当时由于速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大量

20、装备部队,使得防御一方的实力大大增强,而进攻一方还完全依靠士兵的血肉之躯,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加之当时军队机动性差,后勤保障能力低下,所以大战就变成了持久战和阵地战。交战双方都深深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元气大伤。再打下去,双方都感到力不从心了。教学反思:本课主要介绍了一战的进程,教材的布局显得有点零乱,教师应重点阐明一战的主要五大战役,即马恩河会战、东普鲁士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和索姆河战役。除东普鲁士战役属于东线战役外,其余都发生在西线,突出教材中“西线和东线是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役”。一战又是新式武器的试验场。在这场世界大战中,许多新式武器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或应用。正式由于新式武器的使用,

21、使得这场战争谁也不能消灭谁,战争势必转入持久的消耗战。另外这场战争又突出交战双方的残酷性、血腥性。凡尔登战役消耗了法国许多最勇敢最优秀的46万人;索姆河战役中,英军曾在一天内伤亡6万人,其中2万人阵亡,这是一战中一天内伤亡人数的最高纪录。对战争的理解也许会因人而异,但对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带来的痛苦回忆也是经历过战争的每个人内心中都难以忘怀的。战争虽然远去,但战争留给人们的创伤却是永久的。深入领悟战争的巨大破坏力,加强对战争带来的残酷和血腥性的认识,领悟珍爱和平的重要性。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的过程,探寻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学目标:(一

22、)知识与目标:1、识记: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协约国军队的反攻;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大战;俄国由于战争引起了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3、要求学生把握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史料分析美国参战和俄国退出大战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德国乃至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2、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探讨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问题。2、由于美

23、国参战,改变了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力量的均势,加速了战争的结束;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国参战,俄国退出大战,德国投降,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难点:美国参战和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即经过19141916两年多的血战,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都已元气大伤。这时,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为协约国取胜增加了筹码。教材引文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其连任时的就职演说。演说中隐含着美国想要介入战争的意思。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的参战:(1)条件:以“中立”身份做军火

24、生意大肆渔利;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利益联系紧密。(2)借口:德国宣布“无限制潜水艇战”(3)目的: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前的“中立”,只不过是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1917年,战争已近尾声,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精疲力竭,美国此时参战,既可轻易获胜、捞取战利品,又有利于战后夺取世界霸权。1918年1月,大战即将结束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4)参战: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5)影响:壮大了协约国的阵营。美国参战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如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

25、到27个国家,形成了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军事上对协约国的直接援助。在1917年6月,美国派出几十艘军舰协助英国海军,进一步控制了德国海军的活动,美国海军参战是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参战时,陆军只有30万人,但在1917年5月实行了义务兵役制,迅速把军队增加到300万,并把200万大军派往欧洲前线。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最后是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更给协约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共达350亿美元。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准备了条件。2、中国的参战:(1)时间:1917年

26、北洋军阀向同盟国宣战(2)影响:大批中国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其中不少人在炮火下牺牲。3、俄国退出大战:(1)原因:战争引起革命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2)标志:1918年3月,苏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对于布列斯特和约,史学界分歧很大。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4、意大利的参战:1915年5月意大利本来是同盟国集团之一,但大战开始后意大利并未参加同盟国集团作战,反而于1915年4月与协约国签订了秘密的伦敦条约,于一个月后宣战。这个

27、条约规定,作为对协约国军事援助的报偿,将给予意大利以蒂罗尔、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一部分和希腊人聚居的多德卡尼斯群岛。还允许意大利扩大其非洲的殖民地和参预瓜分奥斯曼帝国。这就是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的主要原因。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军在西线的进攻:五次进攻均遭失败1918年,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俄国退出战争后,德国以为有机可乘,东线可以解除后顾之忧,就从东线调出兵力集中于西线,企图在美国军队调到欧洲之前打败英法,尽早结束战争。同盟国在物资供应和兵员补充上都面临着捉襟见肘的困境,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它们发动的几次进攻不过是孤注一掷的最后挣扎。从3月到7月,德军倾其全力在西线发动

28、五次进攻,均遭失败,损失70万人,元气丧尽,再也无力发起进攻。2、协约国的反攻:(1)条件: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福煦为西线联军总司令),协调行动;美国援军陆续到达法国,英帝国自治领的军队开往前线,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2)反攻:协约国军队相继占领德军三个突出部:马恩河突出地带、亚眠突出地带、圣米耶尔突出地带。突破“兴登堡防线”:1918年9月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相继投降随着德军在西线的崩溃,协约国军在巴尔干战线也开始了反攻,突破了保加利亚的防线,保加利亚宣布投降。它的溃败,使同盟国的整个阵线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土耳其这时也是岌岌可危。英军在巴勒斯坦击溃了土军,土

29、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士兵自动放弃阵地,拒绝作战。土耳其素丹投降,10月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奥匈帝国在协约国的打击下土崩瓦解,国内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非德意志民族纷纷宣布独立。奥地利于11月签订了停战协定,无条件投降。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1)基尔水兵起义(1918.10)揭开了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序幕(2)德皇威廉二世被迫退位、逃往荷兰;(1918.11)(3)德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贡比涅森林)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同盟国战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1、经济实力对比:德奥集团处于劣势2、军事战略:同

30、盟国集团低估了对手实力,战略失误明显。3、国内因素:同盟国集团的内部社会矛盾加剧。4、国际因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教学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一战中协约国阵营的变化、同盟国集团的崩溃及其失败的原因。1917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都已经拼杀得精疲力竭,美国的参战大大加强了协约国的力量。积贫积弱的中国也被卷入了这场帝国主义大战中。俄国因为战争引起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德国改变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加紧在西线进攻,但为协约国军所阻挡;美军的参战更使德军无力抵抗。战争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告终。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是由其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4课 第一次世界

31、大战的后果课标要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战后欧洲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飞机、汽车、化工技术的应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制度和和平主义思潮。2、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只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通过史实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大战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以及对战后人类生活各方面产生的影响。2、论从史出: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探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战争对战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2、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