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6.54KB ,
资源ID:299695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695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基本问题研究思考题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基本问题研究思考题答案.docx

1、农业基本问题研究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农业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它的基本属性包含哪些方面?概念:就是为农事活动或农业生产提供原料或能量的自然资源分类:(1)作为农业经营对象生物资源:包括森林资源 作物资源牧场和饲料资源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水产渔业资源和遗传种质资源等(2)为农用生物提供载体或生产环境:如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等(3)自然资源可分为耗竭性资源和非耗竭性资源。耗竭性资源分为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非耗竭性资源分为恒定性资源和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再生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作物资源、牧场和饲料资源、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水产渔业资源、遗传资源。非再生资源分为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和

2、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恒定性资源分为太阳能、潮汐能、原子能、风能、降水。易误用及污染的资源:大气、水能、水资源、广义的自然风光。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整体性:各种农业自然资源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2)稀缺性(3)地域性(4)层次性(5)多用性(6)国际性(7)竞争性(8)传布性:自然资源在地域空间上的流动过程。2.简述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并对中国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总体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1) 南北跨纬度大,热量条件地带性差异明显;2)季风气候显著;3)地形起伏多山,深刻影响水、热、土等资源的分布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 1)总体特征: 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3、优质资源比重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 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南多北少,农业生物资源丰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2)优势:水土资源十分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数量大;物种资源种类繁多 3)劣势:人均占有量少;质量不高 3.简述中国各类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农业气候资源:光能资源;热量资源;降水资源;绝大部分地区光热条件优越,但降水资源分布不均,旱涝灾害多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土地资源 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少,后备耕

4、地资源不足;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别显著;人地矛盾尖锐,土地承载力将长期处于临界状态森林资源 林业用地面积大,但利用率低;林地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草地资源 草场面积大,分布广;草地类型多,地带性强;草地质量较差;结构不合理水产资源 1)内陆水产资源 以鲤科鱼类为主,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富含珍稀名贵品种;地区分布差异大。 2)海洋水产资源 近海种类多,外海种类少;底层种类多,上层种类少;狭生性种类多,广生性种类少;鱼类结构以暖温性为主,渔产量相对不丰4.简述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分析如何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主要

5、问题:1)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2)对生物资源的超强度利用导致资源退化 森林资源:过量采伐和重采轻造 草地资源:经营粗放,生产力水平低;草地退化严重;草地利用过度 天然渔业资源:过度捕捞造成资源衰退3)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农业和城市缺水严重; 水涝灾害严重; 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水环境恶化; 乱开滥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漏斗面积不断扩大4)资源开发中浪费现象严重 不珍惜耕地资源; 农业用水灌溉定额偏高; 森林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5)农业环境恶化,资源质量降低(2)如何实现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世界整体水平上看,农业发展所依赖的资源(土地、水等主导因子)与人口的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6、,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将更加突出,所以从整体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率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内容。1)资源高效利用战略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现有耕地生产率的对策包括技术、投入、管理、政策等多种途径。主要包括:A适度增加复种指数;B增加投入,改善技术,优化管理。高效利用水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资源的生产效率节水农业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其主要途径有:A改善灌溉制度和灌溉技术;B发展旱作农业技术。2)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是 资源节约型国名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主要是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3)资源替代战略从现阶段看,

7、中国农业资源替代战略主要集中在:粮食资源替代战略;能源替代战略;技术替代战略;管理替代战略。4)资源开发与保护战略5)立足国内资源和积极利用国外资源战略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内资源,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自身发展所必需的一切自然资源。因此,必须积极利用国外资源。A、地区差异大和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础国情之一;B、打破地区经济封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地区协调;C、加快全方位开放,开办边境贸易经济开放区;D、粮食以自足国内生产为主,可适当进口部分原粮。6)积极发展中国的生态农业中国传统生态农业的生态合理性。A、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B、因地制宜因物制宜;C、充

8、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壮;D、实行以生物技术为主的精耕细作;E、以农作物生产为主,植物蛋白生产占重要地位;F、可更新能源特别是生物能源占重要地位。实践生态农业技术: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与有机废物的转化再生;立体生产技术;生物养地技术;生物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域农业综合规划技术。生态农业模式:如:基塘生态农业、生态渔场、生态牧场、多熟种植复合模式、庭院生态农业、生态村基塘生态农业:以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最为完善,主要是桑基鱼塘体系,由此带动其他加工业的发展。生态渔场:主要是以畜肥水,以水肥鱼,鱼畜结合,形成一个以鱼为主,渔、畜、禽、工、商综合生产经营体系。生态牧场:以

9、畜牧业为中心,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及生物能生产相结合,有比较高的饲料和能源自给能力,比较高的物质、能量和资金转化效率及环境自净能力。多熟种植复合模式:主要是根据当地的热量、降水、灌溉及社会经济条件,采用合理的复种、套作、间作、轮作组合模式,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最终达到多熟、高产、增收等综合效益。庭院生态农业:根据庭院条件,采用立体的或是综合的的庭院种植、庭院养殖及沼气生产等技术组装体系,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村: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以村为统一规划单位,农、林、牧、副综合发展。如,北京大兴的留民营、房山的窦店等。5.什么是农业气候资源?简要分析反映农业气候资源的指标。定义 是指对农业生产

10、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气候资源。组成农业气候资源的光、热、水、气等要素的数量、组合及分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农业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潜力。 反映农业气候资源的指标1、光资源(1)太阳总辐射(光量) 影响总辐射量的因素可概括为三:即天文辐射量0,大气透明状况及云量。(2)光合有效辐射(光质)(3)光时 1)日长 2)日照时数 年日照时数 各界限温度期间的日照时数及其平均值2、热量资源 热量资源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之一。其内容包括温度高低、界限温度期间的积温多少和时间长短等。(1)用时间长度表示热量资源1)无霜期和生长期 终霜期以后大多数喜温植物开始生长,而初霜期开始,大多数喜温

11、植物已经枯黄。但对于植物来说,无霜期和生长期是两回事,因为植物有喜热、喜温、喜凉、耐寒等生态类型,忍耐力极不一样。一般而言,无霜期长于喜温作物的生长期,但短于喜凉作物的生长期。 农业部门常用地面温度0初、终日之间的日数来作为无霜期。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界限温度的持续日数 常用的界限温度有0、5、10、15、20等,它们是表示温度、时间与动植物生长关系的重要指标。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初、终日间的持续期,称为适宜农耕期,可以作为喜凉作物的生长季。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初、终日间的持续期,称为植物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的时期是喜凉作物和某些多年生植物的活跃生长期以及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

12、长活动期,即是喜温作物的生长期、也是喜凉作物的旺盛生长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15的时期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期。日平均气温15不仅是花生、棉花的播种期,而且是一般喜温作物旺盛生长、茶叶开始采摘、热带作物组织分化的界限温度;其终止期冬小麦适宜播种与水稻灌浆基本结束,热带作物亦停止生长。 日平均气温20的也是重要的界限温度指标。水稻抽穗开花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其适宜温度范围为3035,粳稻如连续三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0(籼稻低于22)则形成空壳和秕谷,因此水稻栽培区必须把水稻抽穗扬花期安排在此指标温度出现之前,故日平均气温稳定20的终日是水稻安全齐穗的下限日期, 20也是大秋作物灌浆的适宜下限温度指标。 (

13、3)用温度强度表示热量资源 1)气温 通常用年平均气温、最热和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气温平均日较差等表示一地的冷热及其变化,反映当地的热量资源。 平均气温综合反映一地年内热量状况,一般用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为代表。 极端气温包括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是热量资源的两个限制因子。极端最高气温过高,易使植物产生热害和灼伤;极端最低气温过低,则易造成寒害、冻害乃至植株死亡。气温平均日较差和年较差2)土壤温度 地面温度地中温度:5、10、15、20、40、80、160、320厘米等深度(4)积温 积温是指某一时间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常用它代表一地的热量资源,广泛用作气候

14、和农业气候的热量指标,并可表示作物与品种的特性。因为在作物其他生活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温度和作物生长发育成正比,而且只有当温度累积到一定的总量时,作物的发育才能完成。即在其他条件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温度对植物发育起主导作用;植物开始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完成某一阶段需要一定的积温。然而,作物品种类型不同,对积温要求有很大差异,一般晚熟品种因其生长期较长、要比早熟品种所需积温多300500以上。(5)表示热量资源的其他方法1)当量积温2)光积温 光温比:日照时数与积温之比,适用于感光性强的短日照作物。 光积温适用于长日照植物3)综合热量指标 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温度指标为生长季积温(T)、生长季

15、长度(W)、无霜期(R)和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K)。4) 热量效率5)温量指数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大于5月份的温度减去5之差值的总和。3、水分资源在水分资源农业气候评定时,着重分析以降水和蒸散为主要内容的土壤水分盈亏。 (1)降水量 大气降水几乎是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甚大,各地降水量的多少决定着天然植被类型、旱地农业的产量、牧草生长状况。1)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区域平均降水量 算术平均法 泰森多边形法: 等降水量线法:2)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年、季、月、旬的降水量 降水日的年内变化 降水量相对变率: 降水保证率:某等级降水量的保证程度,以百分数表示。将年、月

16、降水量分组,统计各组频数,计算各组频率,将各组频率相加,即得各组降水量的保证率。3)界限温度期间的降水量 日平均气温0期间的降水量分布 日平均气温5期间降水量 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降水量 日平均气温15期间降水量 日平均气温20期间降水量 界限温度期间的日平均降水量 年(月)降水强度即全年(月)降水量与全年(月)总降水日数之比。 (2)蒸发量 蒸发量与降水量、气温、风速、土壤类型及植被等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关系也比较复杂。决定蒸发速率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气象条件,二是蒸发面本身的性质与湿润程度。直接观测是获得蒸发量资料的根本途径,但气象台站口径20cm蒸发皿的蒸发量,不能代表自然条件下的蒸发,一

17、般偏大10-60%。由于蒸发量观测的准确资料很少,故多用间接方法进行计算。计算蒸发量,通常先计算蒸发力,然后计算实际蒸发量。(3)水分盈亏 水分盈亏是指土壤耕作层内,既无渗漏和地下水补给时,降水量与最大蒸散量的差值。最大蒸散量等于参考蒸散量乘以植物或作物系数。由于植物和作物种类繁多,生育期不同,系数各异,使得最大蒸散量相差很大。为表示一地水分盈亏状况以及便于地区间相互比较,以降水量与参考蒸散量的差值作为各地、各时段的土壤水分盈亏量。1)最大蒸散量 最大蒸散量的大小取决于一地温度的高低,湿度和风速的大小,太阳辐射强弱等因素。2)水分盈亏量各月及年水分盈亏量界限温度期间的水分盈亏量 日平均气温0期

18、间的水分盈亏量 日平均气温5期间的水分盈亏量 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水分盈亏量 日平均气温15期间的水分盈亏量水分盈亏月数及期间盈亏量 水分盈亏量只能表示一地某时段水分盈余或亏缺的数量,并不能反映当地水分盈余或亏缺的时间长短;对于植物或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分供应及保证情况,水分盈余时间的长短更为重要。各地水分盈余月数,表示有利植物或作物生长的时间长短。 6.简述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属性;试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的属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

19、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5)时间变化性; 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7)多用途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3)土地的生态属性1)支撑功能;2)养育功能;3)净化功能(4)土地的工程属性(5)土地的社会属性(6)土地的权籍属性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资源有限;(3)农用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4)农用土地资源质量不高,难利用土地偏大;(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显著。实现土地资源

20、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集约化、节约型、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农林牧各类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如下:(1)建立节约型的集约化农业体系;(2)建立一批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3)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资源。根据荒地资源的适宜性、开垦条件与利用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8个荒地开发区:东北湿润半湿润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西北干旱盐碱荒漠区南方红壤丘陵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黄淮海平原区沿海滩涂区(4)综合开发山地资源(5)大力开发沿海滩涂资源7.简述2007年的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一级类和二级类。8.简述水资源的概念、组成和特

21、点;试分析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一)水资源的含义比较丰富,对水资源概念的界定也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水资源分为: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天然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资源,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二)水资源的特点:(1)流动性;(2)可再生性;(3)多用途性;(4)公共性;(5)利与害的两重性;(6)有限性。(三)水资源的组成: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

22、地表水可分为河流、湖泊、冰川等。地下水资源按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按各地区含水岩层空隙性质,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结构的不同,可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种: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孔隙裂隙水。(四)中国水资源的特点:(1)中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时空分布不均(2)天然水质良好,但河水泥沙多(3)中国河川枯水径流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五)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算高且参差不齐;(2)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水量惊人;(3)水旱灾害严重威胁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4)地下水位下降问题;(5)水质不断恶化。(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

23、)对现有水利工程进行全方位配套挖潜治理“病库”,全面配套;提高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2)兴建必要的蓄水工程(3)兴建必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4)尽早把我国建设成节水型的社会包括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城市(5)加强水资源保护重点在下面三个方面:防止浪费是保护水资源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严禁人类活动恶化水的质量;有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9.简述生物资源的概念;试分析中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原则及对策。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中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1)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

24、(2)掠夺式过度利用、过度采伐、滥捕乱猎;(3)环境污染;(4)经营品种的单一化;(5)外来物种的引入。 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原则:(1)保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保持物种的最丰富性;(3)种群的最大持续产量;(4)最适持续产量;(5) 最小生存种群理论;(6)最佳生境原则.生物资源的保护对策:目前,中国生物资源已受到严重的威胁,要使生物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利用,永续为人类造福,必须做到采取下面的对策。(1)开展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2)建立自然保护区;(3)加强资源生物的引种、驯养;(4)严禁滥采乱伐、滥捕乱猎,制定保护法;(5)加强法制,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0、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包

25、括哪些?简述光合生产潜力的概念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土地生产潜力是由光、温、水、土等条件综合作用所决定。根据土地生产潜力分层衰减的“倒金字塔”模型,土地生产潜力可直接用土地生产力指数对光温潜力或气候潜力加以订正而获得。对于灌溉条件下,土地生产潜力可用土地生产力指数对光温潜力订正而获得。对于旱地(雨养)农业,土地生产潜力则可用土地生产力指数对气候潜力订正而获得。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经验模型、改进的经验模型、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1)统计模型回归分析:单因子回归,多元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 y代表产量,a、b、c、d是常数项,u、v是自变量,r是残差项 应用统计方法建模,首要问题是变量的

26、选取,利用统计技巧剔除平行变量以降低自回归。这些统计技巧包括:协方差分析、多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Y为玉米产量,a为线性方程的截距,b1、b2、b3、b4为回归系数,R、T、B、O分别为与玉米生长有关的水分、温度、土壤和有机质含量等方面的参数。参数统计:有累加式、连乘式、对数式、积分式等等。 生产力指数模型 Ai、Ci和Di为第i层土壤的持水力、容重和PH值;r是土壤的层数;WF是理想状态下不同深度土壤的权重。(2)机理模型 是以自然科学理论特别是农学理论为基础,研究作物产量和土壤、水分、气候条件等控制生长的环境因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这种关系的产量预测模型。 研究

27、基础:物质的输送过程,作物的蒸腾、蒸发过程,二氧化碳的同化、呼吸过程,养分的吸收过程以及生物气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等。(3)统计-机理混合模型生产潜力倒金字塔:光合潜力 光温潜力 气候潜力 土地潜力光合生产潜力是指作物具有理想群体结构且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水分和肥料等环境条件都处于最佳状态的作物,其光合器官以最大速率摄取太阳能的条件下,根据光合理论计算的单位面积上所能获得的产量。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选择好种植制度 从充分利用光能资源的角度考虑,所选择的种植制度应满足以下要求:(1)在温度条件允许的限度内,一年中尽可能多的时间在耕地上有作物生长;(2)在阳光最强的时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

28、系数,使温度、光强、叶面积系数的乘积之和达到最大值。根据以上要求,应从种植制度生产潜力中选择最大者。(2)选育优良品种 选育合理的叶型、株型、高光效低光呼吸的品种是提高光合转换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3)改善CO2的供应条件 改善田间CO2的供应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密植,使得群体通风透光。通风不仅可以加速CO2的输送,而且能引起茎叶一定频率的振动,这种振动导致闪光效应,提高光合作用的量子效率。通风在CO2浓度低时,增加产量效果更为明显。(2)多施有机肥和含有CO2的化肥。11、试述土地人口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人口承载力计算模型。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及在

29、一定的生活水平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基础内容 可将土地人口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点:(1)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2)资源结构与农业生产结构之间的平衡关系;(3)不同土地资源类型内部光、温、水、养分等诸要素的平衡关系;(4)人口需求与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二)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模型(可简单写)(1)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模型 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因素主要有光、温、水、土等各种自然条件和能量投入、资金投入和集约程度、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作物品种、新技术应用、政策措施等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所以计算土地生产潜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土

30、地生产潜力的计算模型有许多类,通过对大量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一种计算区域土地生产潜力的模型,其基本思想是首先计算出理想(没有任何限制因素)的作物产量,然后考虑气候、温度、土壤、水分等自然限制因素,以及作物种类、收获量等限制因素,对理想产量进行修正、层层递减,最后计算出土地的预期产出量。其基本过程如下:土地光合生产潜力计算;土地光温生产潜力计算;土地气候潜力;土地生产潜力(2)营养标准与消费水平预测 营养标准与消费水平是指人对热量、蛋白质、脂肪的消耗水平,它是土地人口承载力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为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均消费水平之比。所以,在土地生产力一定的条件下,营养水平的高低,影响土地承载量的多少。目前,衡量人均生活消费水平常用两种指标,一种是将人们的食物消费折算成热量、蛋白质和脂肪,另一种是以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标准,后者较符合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食物结构中仍以粮食为主的特点,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人均实际消费的生活水平,且可以免除许多没有实际意义的数字计算,减少数据处理工作量,便于决策部门编制规划、衡量发展水平以及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等。根据国务院制定的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生活消费水平食物结构标准,转换为相应的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为350kg、400kg、550kg,以此作为规划年(2010年)的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