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57.75KB ,
资源ID:299431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43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介休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介休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docx

1、山西省介休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山西省介休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阶段测试(一)生物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下面全是生物的一组是( )A动物、植物、真菌、计算机病毒B玉米、蝴蝶、珊瑚、天花病毒C试管婴儿、细菌、蛔虫、蘑菇D牛皮鞋、植物纤维、木材、化石2一般情况下,生物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这是因为( )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是由细胞构成的C能适应环境 D能生长和繁殖3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2、有蜻蜓立上头4下列谚语或成语与对应的生物学解释不相吻合的是(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遗传现象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南橘北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5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当地的环境质量状况?(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模拟法6当用实验法进行科学研究时,正确的顺序是()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A B C D7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

3、什么方法归类的()A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 D按照生物的形态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已选用了“40”的物镜,如果要把玻片标本放大600倍,此时应选用的目镜放大倍数是( )A8 B10 C5 D15 9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过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调节( )较大光圈 较小光圈 反光镜的平面 反光镜的凹面A B C D10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载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物点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反光镜上11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Aq Bd Cb Dp12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

4、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13在探究“鼠妇是否喜欢潮湿”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A温度 B湿度 C叶绿素 D光14“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称为( )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15能正确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虎 B草兔鹰C蛇青蛙昆虫草 D鼠蛇鹰16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子全罩起来,结果导致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 )A物质循环 B生存循环 C生

5、态系统 D食物链17食物链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 B捕食 C合作 D共生18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生物( )A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B能够影响环境C不能适应环境D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19沙漠中的仙人掌,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它说明了(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 D生物与环境无关20“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直接说明了(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6、 B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下列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B沼泽是典型的淡水生态系统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D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23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和消费者角色的依次是( )A太阳、动物 B细菌、动物C植物、动物 D太阳、真菌24温暖多雨的三、四月是野生毒蘑菇白毒伞生长的季节,下过

7、雨的草丛中、树林里随处可见它的踪影。白毒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劳动者25根据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方法,你认为下列哪一组归类是正确的? ( )A蟹、蟋蟀、西瓜为陆生生物 B鸡、猪、鸭为家禽C海带、鲫鱼、鸵鸟为水生生物 D小麦、玉米、水稻为作物二、判断题2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27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_)28机器人,能模仿人完成一些工作,所以机器人也是生物。 (_)29动物进行呼吸,植物不进行呼吸_30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_)31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32调查校园生物时,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

8、他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_)3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_)三、填空题34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多种,例如“草盛豆苗稀”,草和豆苗的关系是 _ ;蚂蚁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_ ;狮子和斑马之间的关系是 _ ;蛔虫和人的关系 _ 。35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是首先要明确 _ 和 _ ,并制定合理的 _。36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和_37显微镜观察时,用一只眼看着 _、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_。38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_ 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_ 生态系统。39现在有些地方的人爱吃蝗虫。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蝗虫,这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

9、果?_四、连线题40把下面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用线连接起来五、实验探究题4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_ 。(4)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把10只鼠妇放在培养皿中央,在培养皿的左侧盖上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鼠妇大都移到盖黑纸板的一侧,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小露同学在完成探究(1)时,发现10只鼠妇均躲在了黑纸板下,她轻轻地将培养皿的右侧放入潮土,在慢慢的取下黑纸板,5min后会出现的结果是 鼠妇大

10、都在潮土处;干燥处很少,由此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 。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严密的逻辑,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_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在设计该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 _ 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 _ 和 _ 两种环境的对照。实验中用了10只鼠妇而不用1只是为了 _ 。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_ 。六、综合题4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外,还应增加的成分有_和_。(2)图中共有

11、 _ 条食物链。(3)请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_ ,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 。(4)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_ 。(5) 在生态系统中, _ 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动物扮演的是 _ 的角色,细菌和真菌扮演的是 _ 的角色。(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点的 _ ,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 _ 的。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A、动物、植物、真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12、;计算机病毒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玉米、蝴蝶、天花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珊瑚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试管婴儿、细菌、蛔虫、蘑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都属于生物D、牛皮鞋、植物纤维、木材、化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故选C考点:生物的特征2D【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生物通过不断繁殖产生后代个体,因而生物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所以生物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整个物种的灭绝,可见D正确。故选D。【点

13、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的特征。3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黄鹂、白鹭属于动物,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B、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C、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D、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4A【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

14、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2)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等几种方式。(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能影响环境。【详解】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属于变异,A不相吻合。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大鱼、小鱼分别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是捕食关系,B相吻合。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相吻合。D、南橘北枳,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相吻合。所以答案选择A。【点睛】解答此题

15、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解释。5B【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其中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A错误。B、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

16、当地的有关环境污染报告,他们应采取调查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情况,B正确。C、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C错误。D、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D错误。所以答案选择B。【点睛】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6C【分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8)表达与交流等。【详解】探究的

17、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故实验法研究的基本步骤是的一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C正确。故选:C。【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7A【分析】生物分类主要指的是依据某些生物共同的属性,将其划归在一个类群里。通常我们依据

18、生物的外部形态等对生物进行分类。【详解】根据题干,某小组对生物进行分类,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分析这两类生物,两类中均有植物也有动物,但第一类生物的生活均不能脱离了水环境,第二类生物可以完全摆脱水对其生活的限制,故他们的分类的标准是其生活环境,故本题答案选择A。【点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物的分类方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8D【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详解】已知要放大的倍数是600倍,物镜放大倍数是40倍,而目镜的放大倍数就应是显微镜放大倍数除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即6004015(倍)。D正确;故选

19、D。【点睛】掌握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是本题解题关键。9C【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也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详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所看到的视野较亮,应选择较小光圈和 反光镜的平面。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0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

20、,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载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上。B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显微镜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方法是本题解题关键。11B【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2)做此类题的技巧,就是把这个字母写

21、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到的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详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字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玻片上写有一“p”字母,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d”。B正确;故选B。【点睛】掌握显微镜成像是倒像是本题解题关键。12A【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学科网考点定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名师点睛】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2、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3B【解析】试题分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鼠妇是否喜欢潮湿”,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湿度,就要设置以湿度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点评: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较易,能够理解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即可解题。14D【分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详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23、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点睛】生物圈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15B【分析】本题考查食物链的写法,学生要理解食物链的实质。【详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C和D都不是以绿色植物开始的,A中有非生物因素-阳光,所以ACD都不是食物链,故选B。16D【分析】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常以多种生物为食,同一种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取食,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彼此联系起来,当某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消失时,其他生物就直接或间

24、接受到影响。【详解】在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现在草地被网全罩起来,间接也保护了食草昆虫。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几乎全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食物链。鸟吃不着草籽,食草昆虫也因为天敌无法吃它而大量繁殖,进而草数量减少。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7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营养关系形成的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捕食关系。捕食指生物摄取其他生物个体(猎物)的全部或是部分为食的现象,前者称为捕食者,后者称为猎物或是被食者。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食物链的概念。18B【分析】在一定

25、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会影响到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同样生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例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除了积极影响外还有不良影响,例如,大量蝗虫会啃食当地很多植物,破坏当地环境。【详解】山羊对人类生活有很多经济效益。但是山羊过度饲养后,由于在吃一些植物时有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惯,草原中的一些植物会因此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草原会因此沙漠化。山羊的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环境。因此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故选B。【点睛】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19B【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

26、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详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是仙人掌对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20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

27、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详解】“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所以答案选择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1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详解】B、C、D中,青蛙、杂草、田鼠,都是生物,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是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水分属于非生物因素。

28、故选A。22D【解析】试题分析: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A错误;B、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B错误;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是植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23C【解析】试题分析:A、阳光是非生物成分,动物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B、细菌是分解者,动物是消费者,不符合题意;C、植物生

29、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符合题意;D、太阳是非生物成分,真菌是分解者,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24A【解析】【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详解】白毒伞是真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白毒伞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25D【分析】生物归类如下表归类依据生物归类按形态结构特点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