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4.50KB ,
资源ID:299411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411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意拳普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意拳普读.docx

1、意拳普读 意拳普读序 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曰:“习意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 王老在 晚年自号矛盾老人,这是极具深意的。很多意拳家都试图在哲学的高度研究意拳, 但他们多数只是在总体 思想上与哲学有一点结合,或者显得空洞无味,或者谈玄说空,没有将哲学实际应用到拳术实践上。 王永祥先生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和研究 . 王先生在数十年的拳术实践和教学中,通过不懈的努力 和数十年的研究实践,把哲学真正的融会贯通与拳术训练的各个方面. 王永祥先生的拳学思想的核心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这一思想贯穿了王永祥先生的整个拳学训练 过程。 从训练开始,王永祥先生就强调由自身矛盾到自身

2、与外界矛盾的循序渐进过程。先生常讲:“现在很多 人教意拳(大成拳),一上来就是体外矛盾,就是扒树栽树;自身还没有完整,怎麽就能与外界发生矛盾呢? ”“意拳(大成拳)应该是:先完整自身,在自身达到相当完整后,才能进行自身与体外的矛盾。” 意拳的核心内容就是“浑圆”。在论及浑圆时,永祥先生是按从局部到整体,由动到静,由内到外的过程 训练的。由前后,上下,左右的局部完整,最后达到整体的浑圆统一,王永祥先生十分强调矛盾。王先生讲: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一切艺术的核心:美术讲疏密深浅错落,音乐讲高低快慢.等等。这些都是矛 盾,是由矛盾产生了美。意拳也是美的,她的矛盾就是争力。由争力才能达到身体的完整,由整

3、才能阶至浑圆。 拳术中处处是争力,处处是矛盾。只有深刻的理解矛盾才能练好意拳。所以师爷王芗斋晚年自称矛盾老人是 由深意的。” 王永祥先生紧紧抓住矛盾这一核心,不断探索求新。王先生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摒弃了那些繁琐的训练 中的不合理的因素,更之以简洁的训练方式。例如:在浑圆桩中,老的练法是手脚头膝处处牵绳或是皮筋。 而王永祥先生却抓住其主要矛盾,以三方面的争力组合,总结,推出了三维统合试力法,更加简洁明了;浑圆 桩的矛盾力很多,无处不争,如果不抓住其主要矛盾,重点不突出,极难理解和掌握。这一探索,无疑给后学 一终南捷径。对浑圆桩的训练极具时代的意义。 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始终贯穿于王永祥先生的拳学训

4、练过程。他是真正的把哲学应用到拳学中,在这方面 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王芗斋先祖尝讲:“有拳法无拳理者,非也。”望学者慎思之。提示篇 我钻研意拳三十余年,感觉受益最深者有三方面;一是王老意拳论-增补中关于哲理之根据;二是 齐执度先生的拳学新编试力篇的详细阐述;三是韩嗣煌先生矛盾在拳术训练中的地位中的精辟论述。 为便于学者更好的学习研究,现将上述三方面主要内容刊登于前,以提示学者参照研习,明白拳理。 一 论意拳之哲理依据-王芗斋 关于意拳之哲理依据,我不想多用笔墨,只以哲学命题之形式提出,彼此对照,自不难看出意拳之真正 面貌也。 1 庄子曰“物物者非物”意即使物质成为物质的,并非物质。意拳主张一切

5、力量都是精神之集合。亦可 谓力者非力也。换言之,使力成为力者,非力,乃精神也,意念也。此即意拳所以名为意拳之实质所在。 2 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意拳则主张“有为之为出于无为”,“不动之动乃生生不已之动”。所谓“无 为”与“不动”在意拳则为桩功,所谓“有为”与“动”,则为试力与发力。意拳重视桩功,故亦是“无为” 之义。昔日有人赠意拳是“古道家之静功”,此非贬义词也。 3 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意拳则主张“力生有两,两则能一”,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对立统一。 所谓“矛盾错综须统一也”。 4 佛门禅宗有云“万法皆空,即为实景”,又云,“不思善,不思恶,还我父母未生时之面目来。” 父母未生时之面目

6、即“空也,无也”。意拳则主张“各项力量都由浑圆扩大空洞无我产生出来”。因此,教人 “虚无求切实,运用在虚空”。 5 禅宗又曰“无法无执”。意拳则主张“一法不立,无执破执。”技击时“我无执,令对方亦无执”。不 仅抗劲用力为有执,使用招数方法亦为有执。以无执破有执,破执而无执也。 6 明代学者王守仁提出:“致良知”之说,意拳则主张“发挥良能”之论。王守仁说,“实遇水就湿,遇火就燥。”其势然也。 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试力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在意拳 论里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 司晨,终无所成

7、。学者不可不明此理。 二 试力-齐执度 站桩基础,做到妙处,应习气力之运用,其初步为试力。实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知,更由之而得其所 以用,故试力为习拳之最大关键。 初试须使浑身气力均整,关节灵活,骨骼支撑,筋骨收敛而舒放;然后所有气力自然应运外发,动时,慢 优于快,缓胜于急,更须意不使断,灵不使散,动一处而牵全身,所谓一动无不动,动犹不动也;习拳若能达 此地步,全身力一,自然动静守中,试力功夫方得其奥妙也。 前言浑身气力均整,关节灵活,骨骼支撑,筋骨收敛而舒放,冠以“浑圆”二字是说明四种作用同时并俱 于一身互为关系,是整个作用不得分开。作拳时从此体认自能得到。动静基于一意之支配,须使全身任其

8、自然 不可稍有滞处。 最妙连试力二字,亦勿存入意中,徐徐运动肢体,动一处即作全体想,以意领导,神经支配全身,动时大 动不如小动,快动不如慢动,动越微神越全,如能做到不动之动,方得生生不已之真动。心意照顾周到,气力 一致,归于圆整,上下左右不忘不失,如此则全身力一,力一则力止于圆(中),动静处中,自无妄动也。( 滑力,暴力,硬力,滞力以及从杂乱发出之种种不善之力,自不生了。) 力止于中者,永是而不变为静之至也,力一者乃形变之始,形变之终,始终为一动一守静,定心在中,所 以无妄动,动则适宜也。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之真理也。芗斋先生曰“不觉力之力,莫大于变化,须生于自 然,不觉其力也,故谓之浑元”。

9、试力要从“徐徐”二字中作体认功夫,不如是,不能试得本身气力之如何, 以及运使之所以用。 习时,如出于急迫,势必先行吃力,吃力则不自然,必偏重于一方,失之于滑于暴。全身原有之浑元力( 一贯力)不能畅达于体外。力之为用,莫大于变化,阴阳虚实,开合须逆,互为根用,顺生自然,滔滔不绝, 用之不竭,变化虽有不同,其力则处一不变。而力之外发,手、肩、肘、胯、全身关节,骨缩筋伸,气血鼓荡 ,面面有力出锋棱,生生不已,共争一中者,乃言相乘之力也。其力名曰争力,又曰浑元力,全身处处均有交 互,具有上下左右前后四隅之相乘力。初步试力,应求二争力,如手伸出,同时有前伸后撤,上托下压,外撑 里裹相乘之力,从一中心异向

10、发出,相等相乘。悟得二争力,再求全身各部分,均同时面面生力,无不相乘, 互为应合,浑元一致,共争一心,气力贯通,全身无空隙,习拳得此争力,方能使神气意力真实合一,然后可 谓之得中,可谓之得力。 力不从一心生出,失此意,则无八面玲珑之巧,而失分合虚实互用之基。“一动全身转”,此“身”字正 宜领会,于有意无意间,悟得自然神机之妙,方是试力功夫之妙境。 芗斋先生曰“初学试力,使手自腕及指尖可稍加力,腕以后则不可有力。”如此做法容易入门。又曰“不论怎样做法,总要勿忘勿助长,以动静互为枢纽,全身无不浑元一争,始得象外之妙,身外之意,拳外之拳。能 否得之,在于一试,经此一试而得之者,可以言拳道也。” 芗斋

11、先生教拳申明争力作用,以求气力自然发动。及拳学不传之谜,今揭以示人,其言颇详,其法易,能 得与否则系于学者,视学者志向与体认功夫耳。 三 矛盾在拳术训练中的地位和作用 -韩嗣煌 一切体育运动都讲究“协调”,而协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要服从不同运动项目的目的和要求。就拳 术而言,我以为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即运动的协调和力量的协调。二者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却是相互关连 的部分。 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拳术的协调”?我以为,在拳术领域里,所谓的协调,就是“一致性”。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 拳术训练的目的,粗糙的说,就是培养发力的本领。广义的发力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力量作用于对

12、方的整体,称为放;另一种是力量作用于对方的局部,称为击。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看到如下的结果,即一切力量的体现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或动作,不论这个动作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论这个动作幅度的大小、 时间的长短,总之与动作绝对分割的力量,是虚构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发生效果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没有协调的动作就影响力量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动作协调是力量协调均整的必要条件。 我在论拳劲一文中,曾对拳劲的基本特征做了探讨,提出了连通、弹性力和矛盾作为拳劲与其他运动 力量相比较的特殊性。由此,拳术在任何状态下对于动作的要求是不应当造成拳劲的障碍的,这一步,实际上 规定了拳术中动作过程协调的含义。所以,

13、拳术中某种动作是否有一致性,取决于这种动作能否畅通地体现拳 劲而不是削弱拳劲。 因而一般艺术性动作的协调与拳术的动作协调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没有打击力量和打击意识,而后者却完 全由其体现的拳劲去判断。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其次,所谓力量的一致性要求调动全身的积极因素集中地为连续打击服务。这种打击无妨称之为拳劲的运 用。因而拳劲的训练原则上讲就是力量一致性的训练。换句话说,拳劲就是拳术所要求的力量协调的状态。 在论拳劲一文中所提出的三个特点,大体上概括了拳术力量的训练要求。但是,我们对三者的关系需 要更明确的认识,三个特点在拳术训练者身上不是单独地出现,只不过在同时期侧重点有所变化,另外在概念 上三

14、者的确从属于不同的范畴。因此,在理论分析上有必要加以区分。 通常,初期锻炼的学拳者应从“连通”入手,以较快地使身体主要关节服从神经调动,为进一步高级活动 奠定基础。但是,锻炼者很快就应引进矛盾状态的训练,单纯地,一味地追求“连通”是不对的,不引进矛盾 的训练,要想大幅度提高连通的程度也不是可能的。 我们要问,所谓“很快”是什么意思?从时间上怎样就算“很快”?回答是:不应当以时间长短来定义“ 很快”,而要看练拳者的训练效果。这就是说初步的“连通”状态应当有其客观标准,达到这种标准就应当及时地引进矛盾训练,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标准是什么?回答是:“连通”的初步标准主要是肢体的加重感。实践证明

15、,通过一定的意念活动,学者本人会产生肢体的加重感。这种感觉实质上是肌腱合理张紧的反映。除了加重感外,还有其他感觉,如胀的感觉,蚁爬的感觉等,此处不多说了。 这里再说明两个问题: (1)拳术训练者的放松只是训练过程的必要手段而已。其目的仍然是合理的张紧。所谓合理的张紧,主要是指肌腱,特别是关节处肌腱的张紧,这种合理的张紧是若干年来拳术实践的总结。由于这种张紧主要体现 在关节上,所以它必然会把训练者自身的感觉与其骨骼、间架连关起来,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即“形”与“神意”的问题。 (2)自身感觉与外形,二者是两种不同的事情,但却是表里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合理的张紧必然会有合理的外形。拳术界提出“神

16、意”的概念已有多年,迄今未有明确解释,我认为所谓神意,是在一定精神状态及意念活动诱导下自身感觉的体认状态,它与形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合理的意念诱导下的合理感觉,要想有合理的外形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外形不合理则其神意也必 然有缺陷,否则的话,教拳的老师何以判断学生的内在活动正确与否呢?至于过去拳术界的老话“只求神意足 ,不求形骸似。”其意义只不过是告诫学拳者:不要单纯模仿老师的动作外形,而要抓住其精神实质,否则会 失去拳术训练的灵魂。但这句话绝对不是否定合理的外形,这是应当特别指出的。尤其对于初学者,经常需要 矫正姿势。这一点不是很明显的吗? 现在让我们回到“拳术训练中的矛盾”这个本题上来。所

17、谓矛盾,是指学拳者本身的力量对应状态,是有些人所谓内家拳术派系公认的重要的拳劲训练。这些拳派常有所谓“摸东西”或“找东西”的说法,其朝夕以求的,大都指的是建立这种力量的矛盾状态。由此可见,实践已经证明建立矛盾的重要性。各派系的差别,原则上在于其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而且各派系对于这种矛盾的认识深度也越来越显出差距增大的趋势。从原则上讲,矛盾的建立深刻地影响到以下诸方面: (1)通过对立面的存在来检查某种用力状态的薄弱环节。这是因为,对立面和主动面通常总是需要同时出现(尽管先后的强弱程度有时可以不同)。因而可以说,没有对立面就是没有主动面(换成拳术术语叫做“ 没有东西就是没有劲”)。对立面的具体化

18、就是主动面的集中(或协调),对立面的逐渐沉厚和变换速度就是 主动面力量的逐渐增强与反应能力的提高。所以,二者总是相反相成的。 (2)从神经支配上体认到某种用力状态的对立面的存在并加以控制,以便在真实的用力过程中尽可能削弱 其破坏作用。 (3)对立面的建立是构成拳术假借的必要和充分手段,它使拳术锻炼者对于自然体力的运用有了飞跃,起了质的变化。前辈拳术家曾经留过一句名言,叫做“假借无穷力”,使我们可以想象在拳术家心中对于假借给予了多么高的评价。当然,我们不能呆板地从字面上去理解“无穷”,而它只是说明假借有充分积极的效果。 (4)对立面的建立是弹性的鼓荡的基础。从拳术实践来看,弹性与鼓荡既是力量的训

19、练状态,又可直接作为力量运用的状态。所以,从拳劲的角度上说,它是上层建筑。没有矛盾的对立统一作为基础,要想构成这种上层建筑是极为困难的,甚至于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需要付出极大的体力训练和时间,而且存在着发生方向性 偏差的危险。 综上所述,建立矛盾并求得矛盾的统一,乃是拳术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将左右着学拳者最终的拳术成就。因而我们应当从拳理的方面进一步加以剖析,以便帮助学拳者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训练效果。前言 本书的目的就是力争用通俗的语言把怎样练意拳及其理论讲清楚,使广大的武术爱好者对意拳有一个比较 清楚的认识,希望对意拳爱好者在健身与自卫上有一些帮助。坦诚与广大爱好者切磋、商榷和探其究竟。

20、共同 维护中国武术之大业是余所愿,有不妥之处,希望武术之先进者批评指正。 意拳,又名大成拳,是一代宗师王芗斋先生一生习武,穷毕生精力,寻名适益友切磋拳艺,闯荡大江南北 后创立的。因友人习之愉快,遂将此拳赠名为大成拳。 意拳系统全面地揭示了拳学的本质,创立了以意念为主导,没有套路的独特功法,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拳学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意拳独树一帜,已成为一种生命力很强的年轻拳种,它的创建和发展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我自幼随家父(王斌魁)学拳,深深体认到意拳的一切运动均离不开意念活动;形体内外均离不开矛盾争力,这就是此拳意形结合的独到之处。 记得幼时,师伯姚宗勋先生曾让我脱

21、离开王芗斋师爷的拳论,把意拳说清楚,可那时我没有这个能力。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学习,可以说我现在已经能把意拳说清楚了,但可惜的是,姚先生已经故去,不能再与我谈拳,至今回忆起来仍是一件憾事。 王师爷创建的那个时代,正是意拳鼎盛时期,人才济济,可至今只不过三代,意拳的老一辈传人已经所剩无几,新一代传人中造诣深的也不多。当然,这包括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由此看来,我们这一代正是承上启下的继承者,多么希望意拳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使武林振兴,使国人身体强壮。这是一个强国强种的大问题,本人在此大声疾呼,并借此抛砖引玉,望能与更多的有识之士一道,将中国武学发扬光大。 总论 意拳是王芗斋先

22、生一生习武,穷毕生之精力,闯荡大江南北,寻名师访益友,切磋拳艺,又有超人的天资,集各门派精粹于一身,经过再消化提炼升华而成今日之意拳。后因很多人习之愉快,趣理横生,故赠名大成拳,非王老之意也。意拳比较全面的揭示了中国武术的本质,创立了以意念为主导,没有套路的独特的训练功 法和理论。使之成为一种以实践和哲理为基础的年轻拳种,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为中华武术写出了新的篇章。 余习拳三十多年,别无所爱、孜孜以求、参以拳理、证己体认,用多方面的资料来验证,实感意拳是融中医学、哲学和力学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拳术。如在养生桩里体现中医的阴阳平衡,培养元气,清浊升降蓄养精神和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规

23、律,精神变物质。矛盾产生力量及力学上的加速等等。第二章 意拳基本功法 要弘扬发展意拳,基本功法是不是科学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现在在全国和北京练意拳的人不少,但是经过各方面的了解和考证,很多练意拳的人经过多年的练功,身上还是没有意拳的整体协调性和爆发力,究其原因就是基本功法不科学,主要表现为体内、体外矛盾混淆不清,以致于效果不令人满意。 意拳的基本功法主要就是一个哲学的问题,记得家父讲过在中山公园从学于王芗斋先生的一些老干部们说的话:“这老人讲的拳理符合于哲学。”家父要求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哲学理论,增强对意拳的理解,还讲到王老在晚年自称矛盾老人,意义是相当深刻的。通过家父对我的哲学引导,后来我一直

24、以哲学理论来研究意拳, 终于明白了很多原来不懂的道理,如:精神变物质;矛盾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的。还认识到真理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就这个意义讲,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能创造只能发现。我们要按照哲学道理去探讨去练意拳,使我们的基本功法科学化、真理化,使人明拳理,懂练法,才能容易练,使练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比较满意的收获。 下面具体讲一下王老是怎样讲的,我是怎样认识的,我所教的基本功法是怎样练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对立又统一的。如:音乐有高低音,其节奏有快慢,组合在一起抑扬顿挫才能成为一首美妙的乐曲;国画透视上有远近疏密,着色有浓淡,这样才能成为一幅

25、美丽的图画;螺栓和螺母只有拧紧了才能使部件固定好,才能使用。象汽车行驶、人走路等等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 在练意拳上来说争力就是矛盾,王老在拳学新编里讲,试力为习拳之最大关键,试力要从徐徐二字中作体认 功夫,初步试力应求二争力,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相等相乘。悟得二争力,再求全身各部分,均同时面面生力,无不相乘,互为应合,浑元一致,共争一心,气力贯通,全身无空隙,习拳得此争力,方能使神气意力真实合一,然后可谓之得中,可谓之得力矣!教拳要申明争力的作用,以求发力自然,争力乃拳学不传之秘,能得与否,则系于学者,视学者志向与体认功夫如何耳。王老(芗斋)所讲这一部分就是体内矛盾,因相争而使身体组合在一起,才

26、能形成浑圆,从而完成第一层次的试力,即体内矛盾试力,在我教学员练功时,用松紧带作示范,使学员明白前后、左右、上下争力具体应怎样做,让学生练一个阶段后再把三个争力同时做出来,这样才能作浑圆技击桩,在练浑圆技击桩一个阶段后才能做整体与外界的矛盾,王老(芗斋)在大成拳论里讲:周身鼓舞,四外牵连,足趾抓地,双膝撑拔,力向上提,足跟微起,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势,要与天地相争,肩撑肘横,上兜下坠,推抱互为,永不失均整之力,背立腰直,小腹常圆,胸部微收。王老(芗斋 )的这一部分,讲的是整体与外界的抗衡,从而提高了每个各体与外界抗衡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功力,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试力。 以上所

27、讲的程序是很清楚的,只有先练二争力,组合成浑圆技击桩,再练整体与外界矛盾的抗衡。这样先体内,再体外,内、外结合,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这是我三十年来的一点体会,如有错误,希望批评指正, 因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弘扬发展意拳。 芗翁在意拳论增补中写道:“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希望与学者共勉。第三章 意拳健身桩 平步养生桩歌诀 两脚平立腿微曲,松静安详要调息; 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技击与养生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身体素质好才能有较好的技击能力的发挥,从而证实健身桩锻

28、炼的成功,二者缺一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武术。养生桩确实为技击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我们气足、神旺、体壮、坚实,所以养生桩又是意拳的最基础的基本功法。 在我国著名的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的素问篇里有这样的记述“提掣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故能寿蔽天地”说的就是健身桩。为什么站健身桩能健身治病呢?再把中医的理论谈一下。 中医把调养精神看得很重要,认为神是全身之主宰,与精气有着互相牵制互为因果的关系,所谓神役气、 气役精、聚精生气,聚气生神。正常人的精、气、神都是很旺盛的。如果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伤神以后,精与气失去正常的运化职能,以致发生疾病。中医还提出主明、主不明:主明则下安以养生,则寿;

29、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说的是养生桩能够很好地养脑,使头脑清醒,能很好地指挥调节各部分的生理机能,使身体精力充沛,神清气爽全身轻松。 站养生桩还能很好地培养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一个人的体质强弱、寿命长短取决于元气 是否充实。站养生桩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下腹充实、元气壮旺,也就达到了练养生桩的目的了。 养生桩在调理阴阳平衡上也起很大的作用,在练功过程中,心肾能够很好地工作,心主降、肾主升,一升一降相互交感,使阴阳得以保持平衡,人就感到神情豪放、精神爽朗,全身极为舒适。 养生桩还能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通达,练功者才能感觉到气行,手脚发热周身舒适。养生桩还能调理人体的清浊

30、升降,清浊相混使人体气滞血瘀、水壳不化,使经络脏腑失调。站养生桩时经常出现打嗝、出虚恭等现象。这样就起到了调理内脏、清浊升降的良好作用。 从以上中医学的分析足以证明站养生桩是对人体十分有益而且能延年益寿并能够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所以对它的整理是会对人民大有好处的。下面讲一下功法。 养生桩:撑抱式桩法 两脚自然分开,宽度与肩齐,全身重量放在前脚掌上;两膝微曲,臀部似坐椅状,上身保持正直、挺拔; 两手抬至胸前(与乳房一样高),距胸一尺左右,手指自然分开,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物状即可。 意念活动:想我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沐浴在大自然当中,阳光明丽、空气新鲜,与大自然溶为一体,心旷神怡。这

31、样每日练一个小时就能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为了配合练功,把王老先生的养身歌抄录如下: 养生桩,极容易, 深进求,头万绪; 用功使,莫着急, 先选个适宜的场地; 充足阳光,流通空气, 有水有树更相宜; 不论行站坐卧,都要内外放松; 身躯挺拔、脊骨垂线成直角,浑身大小关节都含似曲非曲意; 守空洞、保清虚,凝神又静气; 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 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 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 虚灵独存,悠扬相依, 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 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 这里面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 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第五章 体内矛盾与体

32、外矛盾的训练 意拳之所以名之为意拳,我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意感(意念)诱导下进行整体修养和在矛盾意识训练下使人具有整体爆发力的一种动力, 其意念活动,贯穿意拳的始终。 所谓“精神意感”是指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有意念活动,也就是大脑的思维。换言之,就是你在想什么 ,又如何去想的过程,这就是意拳锻炼的关键。所谓意拳的精神意感,就是动力假借。如假借用一些客观的事 物来表示它的抽象的活动。比如当表现身体成动力状态时,它像风中旗,渊中鱼;当然也可用浪漫主义的色彩 加以表现:气势如钱塘江涨潮排山倒海,狂风中大树,蛟龙振电惊起等等,平时训练就要求有在万马军中拼搏 ,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 我们通过在争力意念诱导下的这种训练方法,目的是要对身体的各部分肌肉进行最佳直辖市状态的组合,以提高我们自身的内在能力。这是意拳训练中精神变物质的一种特殊现象。简言之,意拳的动力,既离不开意念活动,又离不开矛盾争力。人世间的事物,无一不是矛盾的,而矛盾的特性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拳学的基本功也不例外。人体是按地球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