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57.64KB ,
资源ID:29930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30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教育简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教育简史教案.docx

1、中国教育简史教案绪论教学要求:、明确学习中国教育史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方法和要求。教学内容:、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对象、中国教育史学科性质和特点、中国教育史与教育学科的关系、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教育的起源、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理解中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掌握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教学内容:1、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11中国教育的起源源于生产、生活“教民以鱼”、“教民以猎”、“教民农作”。(考古、时间、记载)1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教育内

2、容简单主要教育手段口耳相传13中国学校教育的产生产生条件:脑力劳动者、教育事务复杂、文字丰富学校类型:“成均”、“庠”、“序”、“校”2、从“学在官府”到私学勃兴21“学在官府”奴隶社会教育特征(1)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2)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3)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学在官府”作为西周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有着学校由政府主办这一层含义。但是,其范围要比后世所说的官学要广泛得多。“学在官府”的“学”,从其本义来说,并不指学校,而是指学术、典籍等

3、。由于学术、典籍等都为朝廷及各级政府所把持,因此普通百姓根本无权享受教育,民间无学术,更无学校教育。此外,“学在官府”还体现在官师不分上,即官吏既是行政官员,又是学校的教师,而后世的官学,只是属于官方主办的学校,教师虽然也可能有一定的官品,但多数是专职教官,不见得兼任其他行政职务。22西周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到汉代以后,人们也把经孔子整理过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称为“六艺”,有人把西周时的“六艺”称为“旧六艺”,而

4、把孔子的“六艺”称为“新六艺”。“六艺”教育传统对后世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3私学勃兴产生的原因:贡献:(1)冲破学校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教育对象(2)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结构中分离出来,迈出独立化的第一步。(3)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4)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产生重大变化。24养士与稷下学宫(1)士的分析其身份等级、来源、能力作用(2)稷下学宫办学特色作用、意义。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

5、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此外,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以充分宽松的文教政策,追求学术自由、百家争鸣,使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是稷下学宫尊师重道。稷下学宫招致列国名流,汇集百家伟说;又是一个官办之下有私学,私学之上是官学的官私合营的“齐国国立大学”,是由西周官学、春秋私学,通向西汉太学的过度形式。一身而二任的稷下学宫既有私学的性质又有官学的性质,它自然而然地继承和发扬了私学的特点,即兼容并包、来去自由,并形成了百家争鸣、自由辩论的局面。西汉大学者刘向在别录中说

6、:“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即是指各派学者定期聚会,探讨学术问题。齐国统治者也打破门户之见,吸收列国诸子各派,不给稷下学宫师生以任何政治压力与限制,不依其好恶独尊一家,而是对各学派平等看待,并设法从各种角度来汲取营养。正由于当时齐国统治者为稷下学宫的先生们创造了讲学、著书、争鸣的良好条件,儒、法、道、名、阴阳、黄老学派,在这个高等学府里相互诘难。稷下学宫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兼容并包各学派的办学方针,由于各派名流所随弟子多者千数百人,少者也有几十人或数人,在稷下群徒讲学,年深日久,自然而然形成许多规章制度。管子弟子职“言童子入学受业事师之法”(朱熹语),而郭沫若则认

7、定弟子职“当是齐稷下学宫之学则”(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它记述了学宫弟子起居、受业、应客、坐立、进退、用餐、洒扫、执炬等礼节的内容,详细规定了在各种场合下学生尊师敬长的言行规范,开了中国学校教育专定学生“守则”和“规范”的先河。它成为后世官学、私学、书院制定学则、学规的范本。这表明稷下学宫已成为有较完整的体制,有组织、有领导、有严格规章制度的较为正规化的学校学记是先秦时期集中地、系统地论述教育教学的一本专著,也是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更是稷下学宫长期办学经验的结晶。它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比喻,阐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和任务,教育和教学制度

8、,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等等。3、孔子的教育思想31孔子生平政治观和人生观孔子的政治思想:尧曰篇“谨权量,审法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交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公认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思想和经验,大多可以追溯到孔子。他对教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五个方面:关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这是我们掌握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线索。3-2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9、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孔子教育内容体系: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经”,后“乐”失传,称为“五经”。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立志有恒、自省自克、改过自迁。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10、、学思并重、诚实谦虚。33孔子语录解释:(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意思是说,实施教育,不分等级、种类。因为在孔子看来,既然人性相近,则人人皆有向善的可能性,因此对所有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施以教育。打破了贵族垄断、学在官府的格局,使教育活动扩展到了民间。(3)“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就是说:做官了,有余力便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当然,如果不优秀的话,就会很吃力,也就悠闲不了了,两者并不绝对矛盾。不过后来说起学而优则仕,最通常的意思还是学习优秀就可以做官。(4)“学

11、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41孟子:鲁国邹人,为子思(孔子孙子)的弟子,与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是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但是,要做一个完善的人,仅有仁义礼智的四个善端是不够的。人之贤愚,还取决于能否对这种先天的善端加以保存和扩充。如果自暴自弃,或者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就可能失掉这种善端。教育的社会作用:“得民心”。“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求放心”。从“性善论”出发,孟子阐述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

12、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即找回丢失的善的本性,因此他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只要接受教育,肯于学习,就可以成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把认识看作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因此在学与思的关系上,他强调“思”的作用。道德教育原则与方法:持志养气的志向、动心忍性的意志、存心养性、反求诸己的内省。教学原则与方法: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教亦多术。42荀子对教师地位、作用、条件的论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

13、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因此更侧重于“学”,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本来并不存在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如任其发展而不加节制,必然使社会产生混乱。荀子从“性恶论”出发,提出人性本恶,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来转恶的本性,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就叫“化性起伪”,伪是指人为,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这就把“性”与“伪”分开了。任何人只要肯作出不懈的努力,就可以彻底改变本性,成为圣人,故“涂之人可以为禹”。43荀子的教学思想:注重“积”、“渐”。问、见、知、行的教学过程。虚壹而静,专心有恒的学习态度。解蔽救偏,

14、兼陈中衡的思维方法。5、墨家、道家和法家教育思想51墨家:“显学”,强调忠诚团结,求天下利为核心,自我磨练。教育作用“染丝说”;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具有“兼爱”,内容:“辩乎言谈”,“三表法”。教学原则与方法:主动施教、创造精神、强力而行。52道家:老、庄“绝学”的出世主义,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是不依赖人们的主观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是自然的,而他所理解的“学”是非自然的,是违背“道”的本质的,所以必须“绝学”,才能回归自然。二是老子认为“道”的本质特征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而“学”则是人为的,尤其是儒家的仁义孝慈忠的教育,不仅不符合人类的本性,而且是破坏自然、违背人性的活

15、动。所以必须“绝学”。“为道”与“为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老子认为:为学是使人的知识增多,而为道是使人的知识与欲望减少,两者是根本不同的,这就应该让人们把一切知识忘记,真正做到“绝学无忧”。教育作用:破坏自然、违背人性。应当“教循自然”。53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子的:“壹教“思想,认为”性恶”主张“制民”,法家提出了以“耕战”为基本内容的法治教育,以反对儒家的礼治教育,要求“更礼以教百姓”、“燔诗书而明法令”。商鞅提出:以官吏“为天下师”,“使学读法令”,主张以法家思想作为“壹教”,以适应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统一的政治需要。韩非更是明确提出“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思想。除了法律教育外,不要其他教育,除官吏以外,不要有其他教师。但教育并不等于法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