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2.11KB ,
资源ID:2992975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9297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观潮》第二课时 之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观潮》第二课时 之二.docx

1、观潮第二课时 之二观潮第二课时 之二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屹立、横贯、恢复、奇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风号浪吼、人声鼎沸、漫天卷地、齐头并进等,比较沸腾、奔腾的含义,并积累这些词语。二、教学重点课文中“潮来时”这一部分。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生字、给课文分段(略)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四、教具准备1.电视机一台、录像机一台。2.自制钱塘大潮录像片。五、教学过程(一)点拨“潮来前”,学习课文13节。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拨学生理解

2、“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1)师引生答。当教师说出因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所以吸引了许多人到这里来观潮。(2)教师再三诱导提问,让学生理解“观”在不同的词语中,表达的意思不同。“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再三提问中让学生讲出“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1)读中找。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找出写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2)读中听。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平静的江面,越往

3、东越宽,在雨后的秋阳下,笼罩着一层白蒙蒙的薄雾。”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在听读中,说出潮来前江面上很平静。在一名学生朗读出“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句子之后,让其他学生说出:观潮人的心情急切。(二)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1.看录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教师可提出:“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在师生的问答中,教师让学生带着“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看录像。2.学生看完录像,回答出“潮的声大,浪高”,这两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三处“写潮来时

4、的声音”和四处“写潮的样子”。(1)知潮声。在学生读出三处写潮声的句子之后,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其声的方法:“声像什么?响声怎么样?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2)知潮形。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3)知其序。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板书的潮之声和形的词语,并让学生回答出:从潮声与形的变化中可知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从45节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

5、再近些”、“越来越近”。(4)训其说。训练学生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然后请一个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以下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再近些形成了白色城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5)解其声。让学生从远听如“闷雷”,近闻如“山崩地裂”使人听到“千万辆坦克同时发动”,感觉到“大地好像颤动”这些词语中,理解钱塘大潮其震耳欲聋,声势之大动人心魄。(6)解其形。让学生逐句分析:先认清比喻句:“一条白线”“白

6、色城墙”“白色战马”。再理解其义:“一条白线”远看潮细、长的样子;“白色城墙”说明浪高(六米),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浪刚过另一排浪紧跟,可见水势既大,速度之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这不是一般的浪,罕见的浪,这不是一般的潮是罕见的潮。(7)解其情。教师可先发问:“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看录像。镜头之一:闻其声不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者是“人声鼎沸”,到处都在喊着“潮来了!”的声音。镜头之二:闻其声见其形。让学生理解此时观潮声是“人群沸腾”,比刚才的喊声更高,情绪更高涨。镜头之

7、三;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此时教师问为什么书中不写人的声音了呢?让学生理解水势浩大胜过人声而人闻此声见此形张口咋舌,惊而无语。三个镜头,在形象与语言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8)表其情。教师先小结: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然后让学生用这样的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三)自析“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知其余威,进一步理解潮势。教师让学生带着“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自学、自析。学生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学生从“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

8、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学生从“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学生从“依旧”一词的分析中,联系前文进一步理解了“潮前之静”“潮来之动”“潮过之静”的变化。学生从平时是江水流向大海,现在是海水往江里倒灌,这一罕见的奇景中,分析出观潮人对钱塘大潮壮丽、奇观的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四)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1.在教师提出的“潮过后”江水突涨,高出六米;“潮来时”声势浩大、浪高罕见都是说明大潮之奇,而“潮来前”是不是也能说奇这一问题后,让学生再读“潮来前”这一段。学生从“八月十八”时间上找出大潮时间上与平时的潮不同,从时间比一般的潮推后三天说明“奇”。学生从时

9、间的“奇”中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海上刮东南风,从东海的潮,南海的潮同时涌来说明“奇”。学生从钱塘江出海口外宽内窄成喇叭形状说明“奇”。学生从钱塘江底从海口到江中逐步上升十米这一特殊地形,说明“奇”。2.教师从这些奇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大潮“午后一点左右”才到,而清早观潮者已“人山人海”的描述中,让学生理解以人潮衬海潮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特殊的潮引人入胜。3.在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之后,以古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引导学生理解“天下”一词的意思,理解“天下无”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

10、潮是世界之最。(五)师生归纳板书。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读中再次观录像。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同“喜”、同“惊”,同“赞”。变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之情。板书设计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 熟读、背诵对子歌,丰富语言,增加积累,

11、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 阅读短文四季的美,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与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在叙述顺序上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对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完成“读读背背” 1、 趣聊对子:师讲郭沫若的故事,一定注意要讲得有声有色。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说:“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儿,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所震惊,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边讲故事,边演示.课件,

12、.课件出示故事中的对联)教师解释“蟾宫) “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有人对此很感兴趣,我以前有个学生就是这样的,他学了狐假虎威后,就自己做出这样的对联:上联是“老虎虽凶恶,半信半疑该受狐狸骗”,下联是“狐狸太狡猾,大摇大摆凭借老虎威”。大家看,多么有趣!同学们喜欢对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先创造的这种世上独有的“对子”。(.课件出示此对子) 2、 教师范读,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听老师是怎样读出对子的韵味儿的。(教师的范读要读出文味,读出趣味,读出韵味) 3、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子的美感。 4、 各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读、师生读、同位读等,熟读成诵。 5、 发现对子

13、规律:读着读着,你发现对子的什么规律吗?(意思相反、相似、相近,字数相等等) 6、 交流收集到的对子。 7、 小结过渡:大家对对子的学习兴致很高,我建议大家多搜集一些,如有可能,我们将利用秋游机会,开展对对子比赛,好不好?说到秋游,有人心花怒放了。来,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欣赏一下。(出示.课件:四季美景图片) 二、 完成“阅读” 1、 看了图片,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2、 刚才我们欣赏了哪几个季节的美? 3、 自由读短文,检查自己昨天预习有没有要变动的内容。 4、 小组讨论交流教材中的问题,训练一个同学当小组长。 5、 全班反馈: (1)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教师小结,出

14、示.课件:四季的美) 春天的黎明,美在天空颜色的变化; 夏天的夜晚,美在萤火虫的微光在漆黑的夜里闪烁; 秋天的黄昏,美在风声、虫鸣; 冬天的早晨,美在暖和的火盆与严寒的和谐。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描写,美美地读一读,准备挑战读,指名读。 (3)分春、夏、秋、冬四大组,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读最喜欢的一段,争取背下来。 (4)大家将每段的第一句划下来,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5)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和体会,你认为哪个季节最美?仿照书上的内容说一说。 (6)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与高大的皂荚树对比。(高大的皂荚树的叙述顺序:围绕皂荚树这一种景物来写的,本文写的是各个季节不同的景物。) (7)归纳小结

15、:读文章要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这样可以了解作者的思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我们自己写文章,也要理清思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别人读了才会清楚明白。 三、作业:准备“口语交际”及作文的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 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学生,使学生了解掌握购物讲价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创设真实的购物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如何购物讲价。 课前准备:教师:各种商品,商店标牌等。&n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篇

16、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作者在文章中大量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把它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和住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17、。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4、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5、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大家所住的房子也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2、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指名学生)3、现在有一位朋友想和大家比一比住宅。是谁呢?(板书:蟋蟀齐读课题。)4、读了课题,有没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质疑,师整

18、理归纳。二、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认读:隐蔽、弃去、随遇而安、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扒土、钳子、耐烦、宽敞。2、指导蔽和搜字的写法。3、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4、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5、相机出示较多生字词出现的句子或难读句子进行抽读。6、请同学们赶快去再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三、初读感知。1、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2、讨

19、论分段:第一段:()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第二段:()蟋蟀住宅内外的特点。第三段:()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蟋蟀的住宅,谁能够把课文熟练地读一读?2、复习字词。二、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师:蟋蟀的住宅不就是一个小洞吗?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啊?法布尔眼中的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二至六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2、学生合作学习。3、交流、汇报。(1)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这

20、里蟋蟀住的地方也把它叫住宅呢?(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3)作者是怎样描写蟋蟀的住宅的,找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有关段落。选择住址方面: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板书:选址)住宅是什么样子的,找出有关词语。(提示采用拟人的手法)住宅的特点有哪些,找出有关段落和词语。师小结,生齐读5、6两个自然段,感受一下蟋蟀住宅的特点。三、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2、读后再比。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

21、一点挖掘的。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3、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四、

22、动手实践,巩固新知蟋蟀的住宅有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注意我们刚才找的一些词语,如:倾斜的隧道、有多深、多宽、出口、平台等等,看谁画得最漂亮。画完以后,把自己当成小蟋蟀,向同桌或朋友夸夸你的住宅。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们

23、大家所住的房子是越来越漂亮了。今天,我们就一块来说说有关“住宅”的话题。(板书:住宅)提醒注意“宅”字的写法。2、谁来向大家夸一夸自己的住宅?3、齐读课题。4、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真会思考。看来,你们对蟋蟀的住宅都非常关注。那咱们赶快去读读书,看看法布尔围绕蟋蟀的住宅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都写了哪些内容?生答师板书:特点修建3、咱们再认真默读这两方面的内容,相信你们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边读边做批注。三、研读“住宅特点”部分师:关于住宅特点部分,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1、学生谈到“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

24、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小黑板出示)理解“骤雨”(教师板书简笔画)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师:“九寸深,一指宽。”两个简单的数字,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样的隧道对身长只有2、3厘米的小蟋蟀来说,真够宽敞舒适的了!谁再读读这两句话,抓住关键词读出你的感受。师引导联系上文:这样一处遮风避雨的好去处,怎么被蟋蟀给找着了呢?联系上下文看看。2、师:这儿正好符合他的选址要求:排水优良,阳光温和。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别的昆虫可不会这样,他们(生接)师:不会精

25、挑细选,随随便便找个窝就住下来,这就是随遇而安,可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生接)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齐读小黑板上的内容。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你们觉着这小家伙怎么样?3、关于住宅的特点,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吗?学生谈到房子内部情况生答后师伺机板书并小结:(教师板书:简朴、清洁、干燥)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咱们一起读读这两句。学生谈到门前的平台师:劳

26、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师:月夜弹琴,多么会享受生活的情趣呀。想象一下,他会唱什么呢?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师:我想追问一句,这丛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别人什么都看不见,不是更安全吗?大家读读书,看看插图,能解答吗?师:这“半掩”的学问还真不小啊。难怪他再饿也绝不去吃这丛草,连碰都不碰。明白了吗?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板书:隐蔽)教师小结:瞧瞧这小家伙,他这房子地儿选得好,屋外屋内安全舒适,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和我们人的住宅可有异曲同工之妙呀!4、读到这儿,我们不由产生这样一些疑问

27、: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四、研读“修建”1、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安逸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79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快速浏览一下,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2、学生读句子说感受。(1)生谈到第7自然段内容。师:正如你所说,这个小不点,就是这样,用他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挖掘,从大厅一直到卧室”,修建了是他身长10倍的住宅,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读读,感受感受。(2)生谈到第8自然段内容。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你能读读这段吗?(3)生谈到第9自然段内容。师:法布尔还观察到主人靠这柔弱的工具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整住宅。这小家伙真的是“不肯随遇而安”。谁想读读最后一段?3、教师小结:蟋蟀,这个不起眼的小精灵,仅仅靠它简单的足,完成了扒土、搬土、踏地、推土以及修整、加深加阔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这样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么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工程呀!难怪法布尔在文中写到全班齐读“假使伟大的工程”。4、师:那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