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2.55KB ,
资源ID:298605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8605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docx

1、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评价*唐是青 贺耀荣 吴少敏 朱初耀 姚祖桦 汪宏勣 一、问题提出实践能力是初中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就是指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及初中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探索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的活动。本项课题的提出,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一)实践是学习的基本途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进的科学和革命的理论,永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2、。马克思说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列宁也认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他还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深刻地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些对我们今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二)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都十分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我国古代对于实践的认识是不统一的。古人把实践称为“实学”,而有识之士们都非常重视实学。墨家把“知”分为三种,即亲知、闻知和说知,强调亲身实践、体验和推理演绎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把学习仅仅理解为读书是错误的,只有亲自动手,才能获得真知。他说:“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乃是不自欺,乃为有实得。”这正如陆游诗中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陆大庆、施乃昌曾参与了课题的前期工作。古代有识之士历来主张学与行结合,提出了知行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行,是指运用知识,是指练习、做事、实践。学是行的基础;

4、行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学的手段和方法。朱熹强调“行为重”,认为只有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他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因此他提出学习要切己体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对学与行关系的最好归纳,而徐霞客、李时珍等就是重视实践的最好代表。以陶行知为代表的近现代中国一个重要的进步教育流派生活教育派就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他们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种具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认识论为依据,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与古人的“知行结合”主张是一致的。他们认为,传统教育注重机械灌输,重教轻学,脱离实践;重知轻行,手脑两分;层层考试,束缚学生

5、。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采取填鸭式教学法,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毫无任何主动性和积极性。“先生教而不做,学生学而不做”,教与学都与“做”脱离。因此,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生活教育派的这一主张,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的“做”为中心,行动(劳力)和思想(劳心)结合才能取得“真知”。这种主张有助于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成为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新人。这种主张在今天仍有其一定的理论价值,值得我们在培养学

6、生的实践能力时认真地研究与借鉴。(三)对初中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话题,党和政府也多次在有关教育的文件中提到,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作了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指示,强调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提高了,人的综合素质才会提高;只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都跟上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才不致成为一句空话。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认识世界,从而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这

7、既是时代的要求,又是人的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全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造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拿到实践中去检验、改造、提高,从而达到先贤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境界。在我国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知有余而行不足”的情况下,实践能力培养就显得越发重要了。(四)对初中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是改革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新的知识、信息涌人我国,国人在惊叹之余,也逐渐清醒地认识到,当代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

8、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我们不能持续地以科技实力赢得优势,就无法在国际社会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要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要根据我国未来综合国力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代既有现代化的系统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五)国内外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几年前,有关中日、中美、中俄儿童联合夏令营的报道,曾引起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我们的教育再不改革,那么今天在夏令营中“败”给日、美、

9、俄儿童的中国孩子,在明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仍然会成为手下败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推动下,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浪潮正波及世界各国。许多国家为了面对21世纪的挑战,纷纷制定新的教育发展战略或调整教育改革方案,并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在新科技革命大潮面前,发达国家均瞄准时代的特点与要求,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和定位。为了加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十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如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战略方针,强调学校教育不能再培养标准化的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德国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的教育任务是

10、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设计提供帮助,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指导。美国教育界在进行个性教育中,十分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创造力,还开设培养创造力的专门课程,鼓励学生各自动手进行创造性活动。国外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有系统的理论依据,有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测评方法等。这为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可以根据“洋为中用,人为我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加以借鉴。近年来,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已在进行,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上海市南市区关于在中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辽宁师大傅维利教授等写的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及发展过程等等,均为我

11、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选择和组织本项课题研究,旨在在他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浦东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对初中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将来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总结、提炼,揭示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他人开展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借鉴。二、研究概况(一)研究目标1、通过对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初中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的途径、形式、过程和基本规律,探索初中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指标,为充实、完

12、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做出一点贡献。(二)研究组织课题研究由总课题组和五个分课题组组成。1、总课题组由上南中教学区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和负责上南学区的区教科室科研员组成。总课题组负责课题研究的设计,组织、指导分课题组实施研究。2、课题研究的实施单位是文建中学、浦东中学、育青中学、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历城中学。中心组成员分别担任五所学校的分课题组组长,根据课题的方案,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确定分课题题目,设计分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队伍,实施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和评价的研究。(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1、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设计问卷,从参与研究的学校中各

13、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初中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实践的状况、实践能力形成的原因、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等,获得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2、行动研究法:总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各分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分课题题目,制定研究计划、步骤;各分课题组按计划有控制地实施研究;总课题组对研究过程进行监察,搜集有关材料,并及时组织分析研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导分课题组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对研究的效果进行思考、分析,写出研究报告。(四)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1999年3月1999年9月)(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整理

14、研究思路,明确研究的目标、内容、任务、方法等,确定研究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形式。(2)收集、学习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国内外有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动态。(3)课题组成员根据总课题的研究方案,确定各校分课题组的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组织研究队伍。分课题名称如下:1 初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与评价2 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培养3 初中生科技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4 开展社区小医生活动,提高初中生社会实践能力2、实施阶段(1999年9月2001年6月)(1)调查研究。根据研究目标,编制问卷表,实施调查,了解浦东新区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现状。(2)实践探索。在了解掌握初中生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

15、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方案,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与评价的实施,提高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的内容包括:1 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及分类;2 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的过程;3 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4 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5 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6 初中生实践能力评价的内容与标准。(3)阶段研究总结1 根据调查材料,撰写调查报告;2 各分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总结;3 编制初中生实践能力评价标准3、总结阶段(2001年6月2001年10月)(1)各分课题组撰写分课题专题总结;(2)整理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撰写研究终结报告。三、研究实施(一)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

16、及分类1、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关于实践能力的界定,我们见到的并不多,且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关于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界定,我们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对此做如下的界定:所谓初中生实践能力,就是指初中生根据一定的目的,用一定的方法,自觉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形成品德、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本领。这一界定有三个依据:(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应该凭借一定的物质手段,应该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初中生的实践活动也不应该是盲目的、无意识的。(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开始的,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

17、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必要事事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初中生的认识多数是通过受教育获得知识,是从书本上学到他人通过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因此,要把这些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必须结合自身的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巩固这些知识,创造新的知识。(3)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主的,而是以完善和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主要目的,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获得对知识的新的认识,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2、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分类关于实践能力的分类,我们发现有多种方法,主要区别在于分类的标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编制的上海市中小学课

18、程改革方案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根据这一方案,初中生实践能力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包括立场、观点、信仰的实践能力,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的实践能力,公民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实践能力等。(2)文化科学实践能力。包括文化知识、文化修养的实践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的实践能力。(3)身体心理实践能力。包括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强身健体的实践能力,心理知识、心理品质、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人际关系的实践能力等。(4)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技术及组织管理等的实践能力。根据实践

19、的目的,我们认为初中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分为检验型、应用型、研究型三种类型。(1)检验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类型的实践在于检验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可靠性,以达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理科学科的学生实验就属于这种类型。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精神。(2)应用型。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这种类型的实践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增强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及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如学生学习了人体卫生知识后,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了科学用脑的

20、习惯及个人卫生、饮食、休息等好习惯,就属于这种类型。(3)研究型。实践出真知。这种类型的实践是自主地从社会生活实际中选择课题并进行主动探究,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达到增长知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目的。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型学习”(或“探究型学习”)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二)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现状1、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形成的。其主要因素有四个:教师传授、家长

21、带教、自己摸索、媒体传播。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传授”在初中生实践能力形成的因素中排在第一位,占38%。这充分说明了学校、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实践能力中的重要性。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有一个基本过程:观察模仿训练应用反思创新。先是观察别人的实践,包括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即使是自己模仿的实践活动,也必定是有意或无意地看到别人做过类似的事;接着是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或处理事情的方法,有些实践行为还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才能真正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然后是将学到的实践本领应用到日常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在模仿、训练和应用中肯定会产生问题,甚至出现失误,就需要及时进行反思,纠正错误,掌握正确的实践方

22、法;最后是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是初中生自身实践能力形成的一个大致过程,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的,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得到发展提高。2、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现状目前,初中生实践能力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初中生有一定的实践意识,但主动性较差。80%的初中生认为实践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但也有20%的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有15%的学生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一问题。初中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与行动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学生主动性较差,只是根据老师的安排才去被动地“实践”,如“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积极主动参与的只占20%,根据老师安排去参与

23、的占60%;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从未想到过或很少想到要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如“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这项中,这类学生就占41%。(2)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偏低,甚至极少数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如发现煤气灶泄漏先打电话报修,或先打开脱排机;发现同学休克先找校长或通知该同学家长;拿到一个陌生地址不会查地图,找不到地方等等。(3)初中生对老师教育过的、媒体宣传过的具体问题处理方法较正确,反之则较死板甚至错误。如“家里煤气泄露的处理方法”正确率较高;而“用牙签派过什么用场”和“牙签还可派什么用场”答得好的学生则很少。初中生实践能力的这一现状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学校和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

24、针对初中生的实际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三)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教学活动、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三条。1、教学活动是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是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种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单纯传授知识、过于强调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观念,结合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教育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等,使学生通

25、过实践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特别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或“探究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基础司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纲要中规定,新一轮课程改革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型学习”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开辟了重

26、要渠道。该课程的开发从课程上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说明了教学活动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新课程的实验教材于2001年9月起首先在实验区试用,全面推行还有一定时间。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行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2、学校活动是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又一途径。这里所说的学校活动是指教学活动以外的由学生参加的学校一切活动,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受教育、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也应该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又一途径。学校活动的种类多,范围广,包括组织讲座、报告、校班会等,举办科技节、艺术节等,成立各种社团组织,进行各类竞赛活动,编辑出版各类报刊、黑板

27、报、专栏等等。因为课堂教学活动受到时间、空间、教材、师资等的限制,难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进行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广阔天地,学校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活动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学校各类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既全面发展又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人才。3、社会实践是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因此,大力倡导让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是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初中生已处在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接受

28、新事物特快,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密切关注,如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党风廉正、社会治安等等,对最新的社会变化倍加留意,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正在逐渐增强。因此,适时地抓住社会的热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通过一定的形式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社会,经过自我体验、自我思考,或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提高认识。社会实践的范围很广,形式也很多,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志愿者服务等,旅游考察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老师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防止无目的的放羊式的“实践”。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也要改变简单的做好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

29、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要教育学生积极投入,认真收集和积累资料,积极思考。活动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及时总结、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巩固知识,增长才干,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四)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在对初中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参与课题研究的各校教师运用了多种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实践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用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前。讲授的内容包括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活动的要求、方法、安排,与实践有关的基础知识等。大部分教师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历城中学的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时,就向学生讲授了调查的具体方法,

30、并指导学生列好了调查的提纲,使学生掌握了调查的方法,提高了实践效果。2、操作法操作法就是教师按照实践操作的步骤,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然后再指导他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一方法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育青中学在开展社区小医生活动时,向学生讲授了相应的知识后,对学生进行测量血压等基本护理方法的操作训练。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了操作方法,有了实践能力,再到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模拟法模拟法就是对一些学生目前还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活动,教师指导他们进行模拟的操作。实验中学的教师指导“装潢设计”小组的学生对学校准备装修的校门进行模拟设计,画出设计图纸,计算用料数量。用这种方法

31、既可以避开风险,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感悟法感悟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社会生活进行观察,然后感悟到其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方法。这种方法有时比讲授法效果更好。实验中学的教师在指导“理财”小组进行活动时,引导他们到学校隔壁的小文具店了解经营情况,向自己的父母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理财”的重要性,引起了“理财”兴趣,并将“理财”的方法运用到管理自己的零用钱上去,改掉了过去化钱没有计划的弊病。5、扮演法 扮演法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能够把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培养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文建中学在培养学生口

32、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进行小品表演和课本剧的创作演出。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后一阶段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6、纠误法纠误法就是教师有意设置一些错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错误、排除故障。浦东中学的教师在科技活动中故意在电路设计中设置了“断路”或“短路”。学生要做出准确“诊断”,首先对实践对象的制作原理、基本结构、操作程序等有所了解,否则无从下手。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动手能力均有较大好处。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还有不少,如发现法、演示法、点导法、协同法等等。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践活动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几种方法配合运用,切忌不分具体情况盲目地乱用。在运用中还应及时反馈、总结,不断完善培养的方法,以提高培养的效果。(五)初中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其自身的规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