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05.96KB ,
资源ID:298581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8581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58.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58.docx

1、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58第五讲 人的一生发展心理学胎儿期v 受孕到出生(266天左右)v 三个时期:胚芽期(02周) 胚胎期(28周) 胎儿期(838周)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婴儿期和儿童期v 婴儿期:出生-18个月或两岁左右v 儿童期:2-12岁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惊跳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v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v 前运算阶段(2-7岁)v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v 父亲的角色v 与同伴的社会关系v 日托的影响v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同教养风格下的父母及儿童的行为模式教养风格父母行为儿童的行为模式专制型严格

2、的,带有惩罚性(“如果不打扫房间,我就把你的随身听砸烂”)孤独的,不友好的,内向的放纵型溺爱,指令不明确,过于放纵(“宝贝,你最好打扫一下房间,不过也可以等会再做”)不成熟的,情绪化,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较低权威型严格的限制,明确的目的,但是讲道理,鼓励孩子养成独立的个性(“在我们出去吃饭前,你必须要打扫好房间。等你干完了,我们就出发。”)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随和,自信,独立冷漠型感情冷漠,认为父母只是为孩子提供吃、穿、住(“要不要打扫随你便。”)冷漠,拒绝他人阶段赞成偷药反对偷药第一阶段:前习俗道德阶段人们根据个人的具体利益来判断,希望得到奖赏,避免受到惩罚。“如果妻子死了,你会自责没有尽力

3、去救她。对于她的死,你和药剂师都会受到调查。”“你不能去偷药,因为一旦被抓住,就会被送进监狱。即使侥幸逃脱,你也将担心警察会随时来抓你。”第二阶段:习俗道德阶段人们从社会角度考虑道德问题,赞扬好公民。“如果妻子死了,你将会永远无法面对其他人。”“你偷了药后会觉得这种行为给家庭和自己蒙羞,不敢面对他人。”第三阶段:后习俗道德阶段人们使用宽泛的道德判断标准,不受某个社会标准所局限。“如果你不去偷药而让妻子死去,以后你会一直谴责自己,你的行为是遵守了法律规定,但是却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和诚实的原则。”“如果你偷了药,不会受他人的指责,但是却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和诚实的原则。”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

4、段说)阶段大约年龄积极品质消极品质信任对不信任出生1岁半从环境的鼓励中获得信任感不信任他人自主性对羞怯怀疑1岁半3岁探索得到鼓励,会产生自我满足感自我怀疑,依赖性强主动对内疚36岁找到行动的方向对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感到内疚勤奋对自卑612岁获得勤奋感自卑,感觉不到优势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明白自己的社会角色无法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爱情、性关系和亲密友谊的发展害怕人际关系繁殖对停滞成年中期获得繁殖感活动范围受局限自我整合对失望成年晚期获得完善感由于以前丧失了机遇而引发懊悔感青少年期v 1218岁v 性和生理成熟,寻求独立v 动荡阶段,情绪极不稳定,高自杀率v

5、疾风骤雨的时期认知发展:形式运算阶段(4060%)社会性发展v 身心冲突v 性成熟使得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v 青少年期的变化和压力常常引起家庭中的冲突v 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是其与父母争吵的另一个原因v 心理社会发展v 道德认知发展成年早期、成年中期v 2040或45;60岁v 生理变化不明显(1825)v 社会变化复杂,难以简单归类成年晚期v 瑞士精神神经学家伊丽莎白.屈布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出版了死亡与临终一书,分析了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这一开拓性工作促进了死亡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并改善了对临终病人的保健工作。v 把病人临终过程划分为五个心理阶段:不承认、愤怒

6、、讨价还价、沮丧和接受死亡来临。v 并非所有的临终病人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的病人在临终前情绪始终体现十分宁静,直至离别人生;有的是否认接受再否认,直至最后接受。v (1)不承认阶段 当病人晓得死亡临近时极为震动,思想极度混乱而没法接受事实,认为“这不是真的”,这是一种普遍心理状态。这时病人往往封闭自己,拒绝谈论自己的病情,怀疑医院里的一切工作的真实性。 v (2)愤怒阶段 愤怒是临终病人第二个最常见反应。感到“为什么是我?”、“不公正”、“不理解”并对朋友、亲属、医师或其余人怀有敌意,体现躁动不已,愤怒。 v (3)讨价还价阶段 外表上体现自我克制,心底里仍对生命抱有希望,假如我有也许活下来,

7、我绝对。这一阶段病人希望能延长寿命,延缓死亡,为了完成未了的心愿,如子女的婚事、未了的事业等。 v (4)沮丧阶段 感到这是真的。严峻情况使他没法否认,感到万事俱灰,整天感叹人生之不幸,有些人则成天哭泣、暗自伤神,这是病人感到内疚,也是常见的,因为病人感到对亲属还有未了的责任。 v (5)接受阶段 病人接受死亡的现实,不再妄想,此时感到非常疲惫与软弱,需要保持安宁,清醒期变短,次数减少。病人虽接受事实,但仍感痛苦、伤心和无可奈何,成天愁眉不展、悲观。大多数人不想看到亲属和朋友,不喜欢交谈,预备在长途旅行中作最后休息。死亡通常发生在非常平静地和无痛苦地离开这个世界。第六讲:人格一、人格概述 人格

8、是英文“personality”的意译。 源自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 人格(personality)是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人格的特点: 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稳定性。人格形成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 (3)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一)气质1、气质概述 气质源于拉丁语,愿意是混合、掺和的意思,后被用于描述人们的兴奋、激动、喜怒无常等心理特征。 在心理学上与“脾气”、“秉性”、“性情”等意义近似。现代心理学把气质定义为:气质是个体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

9、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特征 (2)气质受先天生物学因素影响较大 (3)气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4)气质无好坏之分2、气质学说 (1)四根说 这是由古希腊医学家恩培多克勤(Empedokles)提出的。他认为人的身体是由土、水、火、空四根构成的。其中,固体部分是土根,液体部分是水根,呼吸是空气根,血液是火根。每个人心理的不同是由于四根配合的比例不同。 (2)体液说 这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提出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虽然这种学说对气质的分类是不科学的,但他们对气质类型的命名,被后世许多学者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

10、(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不在于体液,而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提出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气质。通过研究发现,神经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有三种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巴甫洛夫根据这三种特性的独特结合,提出最基本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有四种: A、强而不平衡的类型不可遏止型 B、强而平衡且灵活的类型活泼型 C、强而平衡但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 D、兴奋和抑制都比较弱的类型弱型 体液说中四种人如果遇到相同的事情,其表现如何呢?苏联心理学家巧妙设计了一个特定问题情境,对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观众,在面临同一情境时有截然不同的行为表现

11、,气质使其心理活动染上了一种独特的色彩。“一顶帽子”“看戏迟到”气质类型 胆汁质这种气质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而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均衡性。这种人脾气暴躁,好挑衅,态度直率,活动精力旺盛。他们能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埋头于工作,能够克服在达到既定目标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但是,一旦精力消耗殆尽,这种人就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情绪低落下来。 多血质这种人突出的特点是热忱和有显著的工作效能。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保持相当的时间。这种人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了的生活条件,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他们精神愉快,朝气蓬勃,但是一旦事业不顺利,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时

12、,其热情就会大减。情绪容易波动。这种人大都机智敏锐,能较快地把握新事物,在从事多变和多样化的工作时,成绩卓著。 粘液质这种人安静、均衡,始终是平稳的、坚定的和顽强的人。这种人能够较好地克制自己的冲动和勃发,能严格地遵守既定的生活规律和工作制度。他们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其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但这种惰性也有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保持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格。对这种人,安排从事有条理、冷静和持久性的工作为好。 抑郁质这种人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易感性,因而最容易受到挫折。他们比较孤僻,在困难面前优柔寡断,在面临危险情势时会感到极度的恐惧。这种人常常为微不足道的缘由而动感情。他们很好相

13、处,能胜任别人的委托,能克服困难,具有坚定性。(二)性格 性格:人的一贯的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思维和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的个性特点,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有人大方有人小气,有人勤劳有人懒惰,性格有好坏之分,而且可以经教育训练而改变。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表现在三方面:1、表现形式不同: 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性格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上。2、形成过程不同: 气质具有很大的先天性,形成早,不易改变。 性格具有很大的社会性,形成晚,可塑性大。3、地位不同: 气质体现人格的生物属性,反映人的神经、生理机能。 性格体现人格的社会属性,反映人的社会价值。

14、性格与气质的联系也表现在三方面: 1、性格的表现方式涂有气质色彩:如同样都是具有“勤奋”性格特征的人,胆汁质人可能表现为热情奔放,雷厉风行,精力充沛;而抑郁质人则可能表现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 2、某种气质对某种性格的形成可能有促进或阻碍的影响:如胆汁质、多血质人较容易培养勇敢、果断、主动等性格品质;而粘液质、抑郁质人则比较容易培养忍耐、自制、踏实的性格品质。 3、性格对气质的掩蔽作用:气质虽然具有很大的先天性,但受性格影响,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使气质服从生活实践的要求。如一个内向气质的人,担任管理工作后也必须学会与人交往。二、人格特质理论(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二)卡特尔的人格特

15、质理论 (三)艾森克人格理论三、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佛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理论 使用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来描述人的精神生活 意识(conscious) 前意识(preconscious) 无意识(unconscious) 1923年正式提出一套完整的人格理论: 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id。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但现实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快乐原则的需求。 (2)自我ego。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平衡欲望和现实冲突的部分。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

16、超我的矛盾。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人格的执行官,做出决策、控制行为,解决问题。 (3)超我superego。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代表着社会的是非标准、价值观和社会理想,也是父母老师和重要他人所教导和示范的内容。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人的自我防御机制 (1)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如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2)投射,是指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投射)于客观或别人。这在婴儿可认为是相对

17、正常的,在成年人则可由于极度地歪曲现实而成为偏执妄想。 (3)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如对儿童的躯体虐待可说成是“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打是疼骂是爱”。 (4)反向作用,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出来。如一个有强烈的性冲动压抑的人可积极参与检查淫秽读物或影片的活动。 (5)升华作用,是指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6

18、)转移作用,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 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如“替罪羊”)。 (7)退化作用 (8)幻想作用 (9)摄入作用 (10)补偿作用(二)荣格的原型理论 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原型:指一种特定的经验或客体的原始的象征性标志或表征;每一种原型都伴随着一种以特定方式思考、体验此种经验或客体的本能倾向。原型: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与社会学上“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有些类似,意指一个人的行为在于投合别人对

19、他的期望。 阿尼玛: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意思是灵气,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双性特征,阿尼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 阿尼姆斯:阿尼姆斯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 阴影:阴影接近于弗洛伊德的伊底,指一种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四、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personality test)以测评个体的人格特征为目标。 包括测量性格、气质、态度、兴趣爱好、成就动机、自我概念、价值观等各种测验。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简称MMPI)2、投射测验 (1)罗夏墨迹测验(简称RIT) (2)主题统觉测验(TAT)3、如何应对人格测评 首先,要知己知彼。标准的人格测验都附带了一些信息,

20、即测验如何实施、适用对象、测验结果如何解释。阅读测验的所有说明,了解测验测量的是什么,这对于理解测验的结果将有帮助。 其次,切忌一叶障目。比如学习能力、社交偏好、职业认可度,都应在适当的背景下进行解释。仅凭某个单一的测验结果并不足以作出任何科学的决策。 第三,不可迷信测验。测验结果并不是准确无误的,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测验自身的信度和效度也并不一定可靠。比如测验那天刚好你身体不适,测验成绩及其解释就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因此不能仅仅只参考某一次的测验结果。总而言之,没有哪一个单独的人格测验能够对复杂的人格进行全面的解释。第七讲: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人与人之间,你和我

21、之间,距离是永恒的,依恋是永存的。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离 开群体而单独生存。 心理学家认为,人除了睡眠时间以外,其余时间的70%将花在人际间的各种直接、间接的沟通上。 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一、人际关系的概念1、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也就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2、人际关系的特点 (1)个体性 人际交往的双方的社会角色会影响彼此的人际关系。但社会角色关系与人际关系

22、不同,在人际关系中,社会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 (2)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就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一旦建立,就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在心理距离上的趋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 (3)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和疏离的情感。 3、人际关系理论(1)人际交流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 美国心理辅导专家Harri

23、s 认为,基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每个人会经历四个阶段: 我不好,你好 (别人的压力与自身的无力感) 我不好,你也不好 (双方均出现问题的状态) 我好,你不好 (形成攻击性格) 我好,你也好 (自尊自重而又容纳他人)(2)三维人际关系理论1958年,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发现在人际关系中存在三种基本的需要。他认为:人际关系的形成都是由一定的需要引起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这种需要可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权力因素或其他因素造成的。 4、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单方相识阶段。单方相识阶段的人际关系,实际上只包含交往双方一些简单的接触,只是交往的一方单方面了解另一方,尚未形成有效

24、的沟通和交往。(2)表面性接触阶段。这一水平的人际关系,双方涉入与投入的程度都很低,实际上都是以相应的角色在进行交往。(3)亲密性接触阶段。这一阶段上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交往双方的自我表露,其基本态度、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以及其个性品质、相互接受程度等因素所促成的,因此会产生强烈的感情联系。人际关系发展模式:人际关系以需要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交往为手段、以自我暴露为标志逐渐加深5、人际知觉的几种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3)定势效应(4)社会刻板印象二、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1、什么是人际沟通 沟通的概念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 广义的沟通指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

25、,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大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2、人际沟通的功能 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 沟通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能,个人通过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实现与他人的联系,明确人际关系的行动方向,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如果缺乏信息交流,其语言能力及其他认知能力都将受到严重伤害。在印度发现的狼孩

26、和在我国发现的猪孩就是这方面的例子。对于老年人和新生儿的研究也发现,如果多给他们提供剌激,特别是社会性刺激,就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也能够减缓老年人的衰老速度,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3、人际沟通的类型 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三、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1)邻近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所以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成为知己,特别是在交往的初期更是如此。 (2)交往频率。交往频率指人们相互接触的次数的多少,一般说来,交往的频率越大,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因为交往频率的高低,对交往双方是否产生共同经验,是否产生共同理想,以及其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和情感体验的

27、深度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3)相似性。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双方如果有较多类似的地方,则相互之间的吸引就容易发生,同时也就会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发展。相似性包括交往双方的年龄、性别、地位、职业、观点、态度、行为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是否具有共同的特点。相似性的诸多因素中,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 (4)互补行为。互补性指在需要、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人,可以在活动中相互吸引的关系。它是以双方都得到满足为前提的。 (5)容貌与仪表。在人际交往之初,人们易为对方的容貌、仪表所吸引,在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易被人喜欢,更容易促进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6)能力与吸引力。在人际交往

28、和人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人的内在品质如能力和智慧等,其吸引力的强度比外在的容貌、体态更为强烈。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非常有才能的人会被别人看作是一种威胁,因此并不受周围的人欢迎。 (7)人格品性和吸引力。个人的品质和品性,在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中非常重要。因此,要想维持和提高自己的持久吸引力,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是关键。四、人际交往障碍(一)认知偏差(二)情感偏差 主要表现:嫉妒心理;自卑心理;.羞怯心理;社交回避;.恐惧心理1.嫉妒:对他人的某些素质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甘心或憎恨,甚至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的心理反应。 嫉妒产生原因:竞争或比较中受挫产生,虚荣心和不自信是产生嫉妒的温床。

29、 嫉妒心理两个特性: 指向性:嫉妒的对象往往只是局限于在自己周围的圈子,是那些比自己“能干”和“幸运”的人。 发泄性:除了轻微的嫉妒表现为内心的怨恨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要经历从心境嫉妒向行为嫉妒的转变,且往往只有发泄性行为,才能使得嫉妒者求得某种心理平衡。如言语的讥讽,恶意的诽谤,有的表现为攻击和损害。调节方法:1 接纳自己或他人的嫉妒心理。2 纠正认知偏差:胜败乃兵家常事。认输并不是服输。3 加强修养,积极升华,树立信心。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2.自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有自卑感的人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行为表现感到不

30、满,对自我存在价值感到缺乏重要性,对环境生活的应付缺乏安全感,对自己做的事不敢肯定。过度的自卑感使人脱离实际,造成生活困难,阻碍人格的发展。产生原因: 负面的自我评价和弱化的自我概念; 其深层的心理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心理调节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客观评价自我; 修正理想自我,改变不合理观念; 学会自我鼓励与肯定; 积极自我暗示。3.羞怯:腼腆、动作忸怩、脸色绯红、不自然、说话颤抖 原因:青春期自我意识敏感;自我形象保护;缺乏自信;患得患失;人际交往挫折。 调节:丢下包袱;树立自信; 勇敢面对;主动交往。4.社交回避在现实生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冲突,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是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等特点。回避型人格形成原因 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 交往动机偏低 低估自己 挫折影响5、恐惧心理-关于社交恐惧症在某些特定场合或者情景莫名地紧张、害怕。不敢见人,与人交往时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自我孤立,抑郁消沉。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 赤面(脸红)恐惧 对视恐惧 表情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