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7.17KB ,
资源ID:298575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8575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docx

1、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关于环境治理的责任伦理反思 作者简介钱振华(1975-),女,山东莒县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刘家华(1992-),女,北京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全片从“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三个问题切入。 该书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在1962年出版,唤起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参见http:/ 02/19333702.html。 摘要 责任伦理学作为对社会发展态势的一种反映,既是对社会发展代价的伦理反思,又是对各主体社会责任的伦理追问。雾霾问题作为工业社会以来的重大环境问题,是西方发达国家曾经

2、的发展之痛,对其反思也推动了环境责任伦理学的发展。文章通过对1992-2014年CNKI数据库关于雾霾论文的文本分析,并对比英、美、日、德等国曾经的雾霾问题状况及解决之道,目的在于倡导一种基于责任伦理意识的培养,从而唤醒各行为主体的生态环境责任感,增强行为主体对自身环境行为的责任认知和责任实践能力,从而使环境责任意识内化为责任主体的道德品格,进而解决中国环境治理的困境,推动中国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环境治理;雾霾;责任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5)03-0076-10 一、 问题及由来 自2013年始,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雾霾天气。2015年初,前央

3、视记者柴静在网络上推出了关于雾霾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柴静表示:“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然而,这一问题并非如柴静所述的仅是个人恩怨。目前,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中国发展中的环境压力已经进入到高峰状态,问责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必将成为新常态。 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的“三问”大致勾勒出了一个关于雾霾成因的问责图谱。尽管该纪录片引发了各方观点和质疑,但值得肯定的是该记录篇唤起了关于如何应对雾霾以及相关环境问题的全民探讨,以至于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将该纪录片和环保史上有名书籍寂静的春天相比。 本文基于中外雾霾问题治理的比较分析,并从责任伦理角度进行剖析与反思,从而探究

4、环境治理的伦理症结及对策问题。 二、 责任伦理的理论 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环境治理牵涉到复杂的社会行为体系。从责任的角度来看,各种相关责任主体界限模糊,职责纠缠不清。责任伦理,就是试图借助责任原则,唤起各个行为主体的危机意识,从而为防止人类共同的灾难寻求规范约束。因此,在当今人类对自然干预能力增强的时代,有必要发展一种以未来的行为为导向的、预防性的、前瞻性的责任意识。 1. 责任伦理的理论发展 在西方伦理思想上,责任主要是指行为主体对行为及其后果的担当,是一种对行为及其后果的问责。“责任伦理”概念最早是由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的。1919年初,在政治作为一种志业的

5、演讲中,韦伯首次提出了“责任伦理”范畴:“一切具有伦理意义的行为,都可以归属到两种准则中某一个之下;而这两种准则,这两种为人类行动而这两种准则,这两种为人类行动提供伦理意义的准则,分别是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1责任伦理则关注行为后果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理性而审慎地行动。表面看来,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是极其对立的,因为前者的价值根据在于行为者的意图,而后者的价值根据在于行为的后果。但如果进一步去探索二者背后的深层动因,就会发现二者又是统一的,因为它们都根源于行为者内心所秉持的信念。所以,信念伦理是只关注信念而不关心后果,责任伦理则是将信念与责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之后有一

6、批学者也都认同韦伯的研究成果,并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深化责任伦理问题的研究。(如表1) 表1 责任伦理学理论进展 姓名 国籍 代表作 主要内容 汉斯?约纳斯 (Hans Jonas) 美国 责任原理:技术文明时代的伦理学探索 本书着眼于整个人类生存的危险来探讨责任的伦理问题。 乔尔?范伯格 (Joel Feinberg) 美国 理性与责任(1965) 本书对知识的本质及生命的意义等问题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唐纳德?肯尼迪 (Donald Kennedy) 美国 学术责任(1999) 本书提出学术责任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伦理责任的观点。 埃曼努尔?列维纳斯 (Emmanuel Levinas

7、) 法国 伦理与无限(1985) 本书以“他者”为责任伦理学的逻辑起点。 汉斯?昆(孔汉思) (Hans Kng ) 德国 全球责任:寻找新的世界伦理(1990) 本书认为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生态的”危机,更是人类关于生态的“伦理价值” 的危机。 汉斯?萨克瑟 (Hans Sachsse) 德国 技术与责任(1972) 认为:责任概念与技术相联系 汉斯?伦克 (Hans Lenk) 德国 技术与责任(1972)、技术与伦理(1987)、应用伦理学导论:责任与良心(1997) 认为:“道德权利先于利益考虑”、“普遍的道德责任原则上先于任务和角色责任”、“直接的基本道德责任至少优先于非直接的远的、最

8、远的责任以及次级的法人责任”等十条原则(后来又扩展为十六条)。 特里?L .库帕 (Terry Cooper) 美国 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1982) 探讨行政伦理责任,倡导责任政治和政府责任。 威廉?史维克 (William Schweiker) 美国 责任与基督教伦理学(1999) 对责任伦理进行了分类,并从生活的角度观察了道德和责任。 彼得?斯特劳森 (PeterF.Strawson) 英国 自由与怨恨(1962) 从情感反应态度来界定道德责任。 约翰?M .费舍尔 (JohnMartin Fischer) 美国 马克?拉威泽 (Mark Ravizza) 美国 责任与控制:一

9、种于道德责任的理论(1999) 论述了个体为自己的行动、疏漏、后果和情绪所应负的道德责任,特别阐述了在具体情况下应该负有的相应责任。 费迪南?斯库曼(FerdinandSchoeman) 美国 责任、品格和情感道德心理学新论(1988) 解决了一系列有关责任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他们的角色负责任的问题。 腾?凡?戴恩 (TonVandanbeld) 美国 道德责任与本体论(2000) 从本体论角度论述道德责任。 鲁卡斯 (J.R.Lucas) 英国 责任(1993) 提出从可接受的合理理由为责任判定依据。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出版资料查询整理所得。 上述学者的著作就环境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学术责任

10、、政府责任、全球责任等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观点和主张,并使责任伦理成为目前涉及范围广阔的实践伦理体系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责任伦理的内涵扩展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环境之上,并从人类切身的环境变化方面进行责任反思。如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其巨著沙乡年鉴中,试图寻求一种能够树立人们对土地的责任感的方式,同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影响到政府对待土地和野生动物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利奥波德在强化人们维护生存共同体健全的道德责任感。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观以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自然有机体,深化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并推进了美国和世界的环保实践。而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则立足于西方伦理思想的整体发展,通过伦理拓展主张

11、人类的道德视阈应扩展至自然生态系统,通过伦理转向坚持人类价值理论和道德价值观的生态环境转向,通过伦理整合论证了自然与文化、自然价值与人类德性的辩证关系,通过伦理反思批判了西方“现代性”道德价值观和不公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结构。 2. 责任伦理的原则 责任伦理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当前时代的发展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环境也日益蕴含着较大的风险和危机。在对自然责任和政治责任这两种具体责任形式的比较分析中,尤纳斯归纳出责任的三个特征,分别是整体性、持续性和未来。所以综合来看,新的责任伦理的基本原则有: 首先,责任伦理倡导“尽己之责”的伦理精神。责任伦理超出信

12、念伦理的地方,在于自己的行为除了依据对义务的最高信念而行事之外,人作为唯一的责任主体能自觉强调对行为后果勇敢地承担,即应“顾及后果”,而不是如信念伦理对人的责任的漠视。责任伦理既是一种责任形态,也是一种伦理范畴,它注重主体动机与行为的联系性和规范性,“责任”贯穿行为始终,在行为的判断、选择、执行、结果等环节中也始终离不开责任。环境责任伦理的主体不仅包括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且包括经济活动内外所有相关者。在此要注意三种责任概念:义务责任指的是经济活动主体要遵守甚至超越本身的积极责任;过失责任指的是伤害行为的的责任;角色责任指的是,由于处于一种承担了某种责任的角色中,一个人承担了义务、责任,并且也会因

13、为伤害而受到责备。 其次,责任伦理倡导强调生态原则。责任伦理提倡恪尽职守的“天职”意识。责任伦理强调实践主体对实践行为后果的自觉担当,这是一种伦理责任的道德自觉。正是对责任的强调,可以有效地约束人类理性的带来的那些“人类中心论”色彩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破坏后果,如核生态危机等。最终通过实践主体彰显责任伦理意识、增强道德自觉最大限度地消解人类行为的破坏性后果的产生。正如罗尔斯顿所指出的,“以前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现在得接受某种约束。不受伦理限制的巨大力量很容易被受到滥用。地球以最大的慷慨养育了人类,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只养育人类。只有当我们从道德上关注整个生态企业时,我们才能生

14、活的更好。这种伦理通过平衡资源预算来护卫人的生命,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要护卫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命。我们既有能力也有义务这样行动,以便我们能够继续适应这个地球生命的根基和支撑者。”2人类应使对人文的关怀与对生态的关怀相一致,应将对社会的责任升华到对自然、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责任,这样才能避免20世纪生态系统的悲剧重演,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再次,责任伦理倡导前瞻性原则。以未来责任为导向。可以说,道德的正确性取决于对长远未来的3责任性,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责任成为必须的新原则,特别是对未来的责任。 最后,责任伦理倡导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原则。由于人类行为对人和大自然的长远和整体影响很

15、难为人全面了解和预见,应当存在一种责任的绝对命令律令,并呼唤一种新的伦理。责任伦理的提出,是为了推动整个社会防范意识的建立,预防人类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威胁,阻止罪恶与痛苦,维护生命个体与生命种类的延续。伦理学作为应然的制约力量应该发挥作用,但传统伦理学体系均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无法实现这个目标。因此尤纳斯提出了“责任命令”的伦理原则。在尤纳斯看来4,每个人都对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发展延续负有责任,都要考虑如何行动来维护人类在地球上的持久存在。作为对“责任命令”的论证,尤纳斯区分了它与传统伦理学的区别:传统伦理学都是“纵向”的,忽略当下,目标是实现终极的最高的善,责任伦理是“横向”的,关注于每一个现在

16、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不断适应变化着的情况;传统伦理学都是种形式上的责任,责任伦理作为一种关于权力和知识的功能结构,是种实质责任,并且具有单向度和不可逆等特点。汉斯.约纳斯和欧文.拉兹洛二者都强调一种整体性责任伦理观,但汉斯.约纳斯(Hans Jonas)侧重于责任伦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后者则侧重于责任伦理实践。 三、 基于CNKI数据库关于雾霾文献 的实证分析 雾霾问题作为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对其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对其进行责任伦理层面的反思和分析显得迫切和必要。 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本文统计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关于雾霾天气共4884篇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方法是以

17、“雾霾”为关键词,并对相关文章展开统计并进行内容分析。 1. 中国关于雾霾研究论文统计 论文数量的趋势变化反映学者对雾霾问题的关注程度的变化。经过对CNKI数据库的检索,中国关于雾霾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从1992年至2012年的20年间,中国关于雾霾论文发表数量持平稳增长状态,而在2013和2014年呈爆发性增多,也反映出在2013和2014年,中国对雾霾情况的关注度急剧上升。 2. 中国关于雾霾研究的内容分析 文章内容反映国内相关主体对雾霾问题的关注角度、认知水平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图1 中国学术界关于雾霾天气研究论文统计 图2 中国关于雾霾研究的内容统计 通

18、过图2可知,中国关于雾霾研究主要集中在雾霾治理、成因、危害以及对策上面。通过对文献的内容分析,可具体表现为: (1) 关于雾霾天气治理对策分析 进一步分析相关文章的内容,可对国内关于雾霾治理层面的相关观点进行总结,由此可推断出对雾霾治理的成效。 表2显示,中国关于雾霾治理的期待主体主要落脚在公众个体和政府层面。从文章的作者角度来看,反映政府认识的文章更力主推动公众的力量来进行,而更多的反映学界声音的文章则将治理雾霾的核心角色放在政府,期待政府从法规制度、基础设施、生产转型、人才队伍等宏观层面进行构建和规划。 表2 中国雾霾天气治理对策分析 成因 序号 观 点 作者 作者单位 个人方面 1 雾霾

19、天气应尽量减少出门 苏鹏鹏 山东省文登市气象局 2 出门前应做好防护措施 靖阳 郑州大学 3 减少汽车驾驶,提倡绿色出行 王瑞岭 南阳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4 尽量避免频繁装修 王瑞岭 南阳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政府方面 1 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防治雾霾天气 鲁朝旭 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2 构建多中心治理雾霾的机制 王树翠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 转变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 王树翠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4 构建多中心治理雾霾的机制 王树翠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 完善法制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与问责制 巩倩汝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6 加强空气质量检测,完善监测网络设施

20、 巩倩汝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7 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着力人才队伍技术的培养 巩倩汝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8 建立自己的产品设计,研发队伍 巩倩汝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9 制定具体的治理策略和措地 葛于兵 江苏省淮安市气象局 10 加强雾霾的立法和执法 吴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11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吴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2) 关于雾霾天气成因的情况分析 雾霾天气成因的分析是雾霾治理的前提要件。国内文章的成因分析大致落脚在气象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类。 统计显示,人为原因是主因。而做出此判断和分析的文章作者皆来自

21、于环境统计及检测等相关部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政府的权威认定。 (3) 关于雾霾天气危害分析 对雾霾危害的分析解答了雾霾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统计显示,中国学界更侧重对个体健康危害的分析,而关注雾霾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除了学界还有政府部门。总体来看,中国对雾霾危害分析的文章总数较少,这除了本统计样本更多关注的是偏学术性研究数据库有关,也反映出雾霾危害早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公众对雾霾危害的认识已有共识。 表3 中国雾霾天气成因分析 成因 序号 观 点 作者 单 位 气象原因 1 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静稳天气多,有利于形成雾霾 张建忠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气象局 2 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活跃,引

22、起地方空气湿度大,为雾霾形成创造良好条件 渠雪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环境保护局 人为原因 1 农作物燃烧和烧煤等人为行为引起了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加大 渠雪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环境保护局 2 我国大气气溶胶浓度高有利于形成雾霾 张建忠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气象局 3 城市有毒颗粒物汽车尾气 鲁朝旭 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4 工业排放出的废气 鲁朝旭 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5 高建筑物阻挡风流不宜微风吹散悬浮颗粒 渠雪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环境保护局 6 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鲁朝旭 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表4 中国雾霾天气危害分析 成因 序号 观 点 作者 单 位 对人体危害 1 患肺癌的几率与雾霾天

23、气有关,使人们患有呼吸道方面疾病的概率增加 吕晓璨 武汉理工大学 2 雾霾天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靳芳亮 郑州大学 对社会、自然环境 的影响 1 雾霾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降低农作物产量 吕晓璨 武汉理工大学 2 雾霾天气对电力系统设备的腐蚀 苏鹏鹏 山东省文登市气象局 四、 基于责任伦理思考中的 雾霾问题的中外对比 雾霾并非“中国特色”,而是相当具有“普世性”的现象。对比英美日德曾经出现的雾霾天气,除了个别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外,共性的问题则都产生在现代以来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1. 关于雾霾问题的中外比较分析 对“霾”较早的定义出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因为

24、固体颗粒(烟、灰、尘)悬浮在空气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先行工业中,造成的大气污油现象。” 而对雾霾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这些国家形成霾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取暖供热、建筑施工灰尘等,以及自然地理、气象条件等相关。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英美日德中五国雾霾天气情况 国家 发生时间 表现 对人的影响 原 因 解决程度 英国伦敦 20世纪50年代 二氧化硫 (灰黄色) 呼吸系统疾病 燃煤、粉尘和有毒气体 30年解决 美国洛杉矶 20世纪4050年代 碳氢化合物 (淡蓝色) 呼吸系统疾病 石油燃烧物、汽车尾气 70年解决 日本东京 20世纪6070年代 亚硫酸气体

25、(白烟) 呼吸系统疾病 工厂排污、汽车尾气 40年解决 德国鲁尔工业区 20世纪6090年代 二氧化硫 (灰黄色) 呼吸系统疾病 工业排放、燃煤烟灰 30年解决 中国北京 20世纪80今 硝酸盐、二次有机 气溶胶、二氧化硫等 (灰色) 呼吸系统疾病 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燃煤 预计1015年 可见,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产生雾霾的时间、原因与危害惊人的趋同。同样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也走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责任主体却不作为。例如“经济高增长”成为当时东京政府唯一的追求目标,而污染则被视为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然的伴随物而被默认。另一方面,

26、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重化工工业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钢铁、汽车、煤炭、电力等行业的大规模扩张造成的工业污染使城市上空的烟雾增多,空气质量急剧恶化。与此同时,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增长迅速。 2. 关于雾霾治理的中外比较 不同国家对雾霾问题的治理显示着国家对雾霾危害的认识与态度,治理的成效也表明政府的责任与政治智慧,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取长补短。 表5 英美日德中五国处置雾霾问题的方法比较 国家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其 他 英国伦敦 清洁空气法(1956) 工业环境健康和安全法(1972) 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74) 区域规划,低炭经济

27、,划定“烟尘控制区” 财税政策,税收返还加速折旧等,设立“碳基金”、“环境改善基金”等 设立“碳预算”,疏散人口和工业企业,发展公共交通 美国洛杉矶 空气污染控制法(1955,地方) 清洁空气法(1963) 空气质量法(1967) 区域规划、“联防联控”; 低炭经济;开发应用智能交通系统 财政补贴、优先购买、设立专项资金,提供优惠贷款;新鲜材料税、生态税、税收优惠 汽车加装尾气净化器;汽车加装“行驶诊断系统” 日本东京 大气污染防治法(1968) 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 “课征金体制” 汽车加装尾气净化器 德国鲁尔工业区 雾霾法令(1964) 联邦污染防治法(1974) 设立环保区域 “污染者付

28、费原则”: 能源税、电力税、汽车税、垃圾污水处理费 汽车加装尾气净化器 中国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保护法(1987)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区域联合治理 财税、金融等政策 汽车限行、限购政策 在治理过程中,英、美、日、德等国纷纷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三维环境治理模式,明确各个相关主体的责任,突出强调政府、企业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大气污染的防治过程,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 (1) 从理念上重视。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伦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更是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德国政府提出了“社会市场经济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在英国,一旦发生严重污染事故,大家首先会想到,政府是不是在根治污染上没有尽到责任。但伦敦“大烟雾”发生后,英国政府最初的反应是否认自己有任何责任。也否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