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个人课题研究报告丁1宿迁市“十一五”个人课题“农村小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研 究 报 告悦来中心小学 丁雪峰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我们本地,也已备受关注,据宿迁日报2006年4月26日的教科周刊载:我市“两会”期间,针对全市教育工作提出的22项提案中,“关注农村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占据较大份额,成为九大提案中的两项。由此可见,我们苏北农村学校教育中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时代意义。但是我们的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根本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时存在着“
2、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停留在表面上。例如:一些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将本应进行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疏导,相反越积越深;再如:一些教师在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时,不注意其隐秘性,过分公开。以至于虽然治好了学生的原来心理疾患,但该学生由于受到其他同学的冷眼、议论而出现了新的心理问题;另外:一些教师很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在班级教育教学中进行排查并开展转化工作,但没有科学的方法,加之学科教学任务很繁重,往往顾此失彼,半途而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理念混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再如条件不足,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缺失
3、和配套设施不到位;又如方法不当,缺少科学的咨询策略和辅导方法,等等。针对以上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诸多不正常现象,考虑到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感觉到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最务实的新趋势,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所以,我开始进行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期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方面作些探索。二、课题的界定1.课题界定: “心理健康”与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
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在渗透式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本课题主要针对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令人担忧、苏北农村教育设施不完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严重欠
5、缺、心理健康教育难以有效开展等实际问题,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增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力求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及可操作的一般模式,从而解决或者缓解上述问题。三、课题的实施:本课题自2007年初申报,与2007年4月被批准立项。两年的研究,本人从文献研究开始,以现状调查研究为基础,首先进行了我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并与其它合作课题的主要研究成员分析心理现状
6、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我在力所能及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尝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并进行观察、验证、总结和反思,形成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一)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调研结果显示:43的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15的留守儿童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疾患,必须进行高度关注和转化辅导。(这些学生将在下一步中定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调查还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觉且影响深远,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主要问题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
7、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二是自卑心理严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久而久之,对于心理留下了阴影自卑。三是焦虑心理突出。农村孩子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认为自己不读好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打工的
8、父母。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四是依赖心理强烈。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抚养,祖辈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很低,而且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百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有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我班有个学生鞋带都不会系,红领巾也不会绑。完全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五是价值观念扭曲。父母在外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负疚感,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多存在补偿心理,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
9、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使子女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的陋习。有的留守孩子的兜里经常带十元、二十元的零花钱上学,专买零食和玩具,相当奢侈浪费。六是怨恨和逆反心理。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产生情感隔膜。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二)渗入渠道和操作策略:1、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摆上学校教育管理的议事日程,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管理者要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体现在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全盘
10、规划、检查督导等方面上,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建设、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充分地渗透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学校全方面工作开展过程中扎扎实实地渗透。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和管理,引导教师调适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如教师在课堂上情绪波动会造成学生畏惧、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合作、热情、和蔼、愉快、乐观、幽默、宽容、果断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让教师的健康心理成为学生观察模仿的榜样,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健康发展。注重家校联系,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延展。
11、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孩子的抵触、家长的曲解。由此可见,家长也要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加强孩子品德教育和心理冲突的及时化解,科学育儿。长期以来家长存在重智轻德、只视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的现象,即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轻视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习成绩之外的、学习现象背后的许许多多外显的或内隐的心理问题无暇顾及,甚至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延误教育时机、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程度、诱发学生新的心理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和改进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内容、形式至关重要。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讲解和帮助,引导家长将着眼点从学生的学习成绩转向学生的心
12、理健康和全面素质发展状况的评价、存在原因分析、培养和提高对策上来,通过开学生家长会、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家信通家校平台、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让家长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时,要进行家长、学校、社区“三方会诊”,实现“三位一体” ,让孩子、家长、教师开诚布公的谈各自的想法,化解学生的心理疙瘩,消除心理问题。重视“心灵驿站”建设,加强对特别学生的教育疏导。我们学校建起“心灵驿站” 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临时心理医生”,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心理健康,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针对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
13、,教师在平时也要抓住适当时机对其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教师也能通过一些反馈了解学生所遇到的困难,思想状况,便于和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多运用同感的态度和交流的技巧加深对学生的理解。“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世界”,把对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注意对学生个别差异的了解。教师不便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别性,差异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一真正了解一个学生,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
14、理健康教育我们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各个学科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相关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具体的策略渗透心理教康教育,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本人近两年主要任教语文,本人就从语文学科交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例,谈一谈我们的具体策略和做法。挖掘学科教材内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因素信息,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因素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如教聂将军
15、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抓住具体描写聂荣臻言行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阅读感悟中,体会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胸怀,受到感染,进而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容人,能容事。而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不明显,就需要拓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心理品质。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师生的施教、受教的双边活动中,课堂教学占据的时间最长。那怎样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段,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呢?这一点最近我在班级中实验的很成功,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班有一个突出的弱点,那就是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后,不论难易,举起来的胳膊总寥寥无几。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不愿举手发言,原因何在?通过课下与学生谈
16、心,才知道并非智力因素,而是心理因素:学生害怕说错,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与同学们的嘲笑,没有足够勇气当众表述自己的意见、主张。这种消极的心理状况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科学调控,不但会影响语文学科的教学,长此以往,还会形成一种缺乏自信、不善沟通的性格,这将成为他们成功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摸清病因,才好对症下药。首先,我在班上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我能行!”让学生认识到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接着,我建立激励机制,如每堂课,我都会将勇于发言的同学姓名写在黑板上,并在同学之间展开“谁更行”的比赛活动。对于他们脱口而出的“插嘴”,我从不横加指责,只是点头鼓励或微笑示意;对于敢于发言的学生,无论他发言质量高低,首先
17、肯定他主动举手的这份勇气,“真聪明”,“脑子真管用”,“比老师还会想能说!”这样的赞美,我总会毫不吝惜地送给他们;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有意提出不同层面的要求:做小老师串讲段落、复述课文等难度较大问题留给A、B组同学,读懂字音、读通一句话等难度小的问题留给C组同学总之,让他们经常成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一步步树立起我敢发言、我会学好的自信心。渐渐的,课堂上的沉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按捺不住的表现欲望和表达冲动。这样,语文教学的实效提高了,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精心设计巩固作业,寻找心理教育契机。语文教学中,我一贯比较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制高点,
18、它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教学作业设计中,日记和阅读是两种最常见的形式。日记,它不受题目、体裁、内容、表达的诸多限制,一篇篇日记就是一颗颗透明的心灵,它是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和对生活思考的天地,以此作为心理教育的载体,可更好地发掘学生的进步潜能,解决心理不适和困扰。我是这样做的:引导他们通过日记来合理渲泄自己的情绪,在日记中,通过笔谈,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增强适应能力。很快,“我是四(3)班集体的一员,我为它骄傲,它也一定会为我骄傲”这一坚定信念,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竖立起,使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良好氛围。班干部的选择,我大胆采用公开竞选的原则,首先将班级大大小小的职务一胡脑
19、儿全写在黑板上,给他们一天的准备时间。第二天竞选开始,第一轮班长竞选,呼啦一下上来了8个男生,最后李国君以11票当选为首届班长,而汪晓东以2票之败北,下位后他就趴在桌上哭了起来。后来我才了解他,他学习成绩一向骄人,又当了三年的班长,而李国君以前只是一个体育委员,他显然没有料到今日的失败。同学们在一旁也叽叽喳喳,议论纷纷,我认识到这是一次极好的心理教育契机。接下来的一堂课,我又针对此事,进行了正确看待竞争和怎样面对挫折的专项的心理辅导。放眼世界,当前,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正确应付挫折刺激,是衡量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课后我布置学生以竞选内容写一篇日记。因为是有感而发,很多学生写
20、得内容丰富、真切感人。汪晓东同学以“永不言败”为题,这样写道:“我永远记住梁老师送给我的一句话永不言败。这次竞选虽然失败了,但我不会永远是个失败者。”随后的一个月工作中,他负责收发餐具,以出色的服务赢得了同学们信任,终于在第二个月的班干部竞选中,如愿以偿,被大家推选为班长。我想这不仅仅是竞选的成功,更是心理上战胜自我的成功。这次经历,也一定会成为他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实施教学评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反馈,是学生获取班级认同和获得“归属需求”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和对话,不仅具有甄别评定、激励导向功能,而且对
21、学生的心理也会有极大影响,意义非常重大。评价以人为本。评价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评定行为,有一定的标准且要求公正合理。因此,教师的评价在告诉学生是非对错的同时,往往以牺牲学生的自信心为代价。我认为,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拘一格。我们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缺乏自信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如:朗读的声音真响亮,字写得很端正等等;对自我意识过强,缺少合作精神的学生往往采用期待性评价,如:要是能与组里的同学讨论一下,相信你的回答会更精彩;对喜欢随声附和,缺少独立性的
22、学生则适宜采用鼓励性评价和期待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总之,一切应以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为出发点。鼓励自评和互评。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面对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学生的表现却千差万别: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满足他们的“归属需求”。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创造机会,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多向的信息交流,从而丰富评价的方式,提高班级评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更深刻、更有效的影响。巧妙利用课外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强调课外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
23、要组成部分。课外学习包括课外阅读、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等等。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课外学习,甚至课外学习获得的知识远远多于课内。同样,课外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还会对其心灵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从课外书中汲取精神食粮。课外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而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在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文章中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阅读对人文素养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大力提倡学生看课外书,给学生推荐各种类型的书:童话书、科技书、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儿童诗歌、小说等等。有时,我还特意从图书室借一些书以奖励的方式借给学生读,如:
24、中国近代历史小故事、太空梦、动物与人、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等等,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看书的热情。看书之后,还要指导学生尝试着写读后感,记下自己的点滴感想“看了面对古老的选择后,我认识到:爱,是一种给予,一种付出,一种奉献,它是无私的,忘我的,甚至可以为之付出生命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永远的感动中这老太太是何其刚强,何其乐观!她那样穷,反而时时想着帮助别人,真叫人感动。”这一段段文字,不正是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的最好表现吗?从语文实践活动中寻找契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同样蕴含着许许多多的心理教育契机。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见缝插针,渗透心理教育。这种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
25、倍之效。如在参加全校朗读竞赛前,相机对学生进行努力进取、团结协作的心理教育;在三八妇女节之际,通过给妈妈写一封信,相机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感谢他人的心理教育。研究中,我们觉得各科教学中有三种心理教育因素,最有待进一步地发掘利用:一是遍布于各年级、各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二是存在于教学过程的对学生当前乃至于今后各种适应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三是与减少学生心理伤害事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效的教学过程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才干,而且能愉悦学生的情绪、提高自信心、坚定道德和理智信念、磨练蔑视困难与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学会竞争与协作的交往技巧等,
26、其主要责任人就在科任教师。各科任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实施学习心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化解与学习有关的各种心理问题,并以良好的教学风范持久地影响学生。3、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过程是最能渗透心理教育因素的过程,班级朝气蓬勃、生动活泼局面的打开,有赖于每一个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心理面貌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与知识技术渗透于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上,使班集体有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凝聚力,学生个体心理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传统班主任工作模式注重学生社会道德面貌、教育社会价值的高层构造,采取的是说理教育、集体规范、批评与
27、自我批评的教育形式,对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价值体验、行动体验等对个体成长至关重要的自我体验流之于轻视,忽视了个人隐私保密、尊严维护、自信心增进等多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因此,使传统模式与心理辅导模式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是班主任工作取得更好效果的突破口。爱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真谛。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孩子一起活动,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等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而教师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付出“爱心”。要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要以长辈的身份润物无声地关怀学生,减轻忧虑心理,从而营造一个积极的、互助的、关怀的环境。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
28、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教师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如“我能体会”“我能理解你的处境”等语言和学生交流。使他们能真正感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只要我们真情的爱学生,学生最终一定真心爱你的。4、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和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开展班队活动,进行心理教育。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 在一定的教育活动中进行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等方面的教育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
29、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例如:开展说说自己现在的想法的“真心话”游戏、“我们是非常好的朋友”等交流讨论,等等,让他们觉得生活在大集体中,人人都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使他们从心理上少一些抑郁和依赖,可以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针对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围绕洗脸、刷牙、洗脚、就餐等作息和生活习惯进行指导的挑战和竞赛活动;开通“亲情热线”, 开设“悄悄话信箱”,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互相了解生活现状和心理状况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
30、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四、研究的成果:1、经验成果方面:通过此项研究的开展,探讨出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渠道,即: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主题活动四个方面。同时,总结了具体的操作策略,构建了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渗入式的教育网络(见图示一、图示二),形成了可供同类学校借鉴的实践经验。图示一:渗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图 校 长 德育副校长 教学副校长 政教处主任 教务处主任 心育小组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专职心理教师 班主任 任课教师 (心理辅导活动) (班级管理渗透) (学科教学渗透) 图示二:渗入式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图小学教育
31、教学中渗透心育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渗透1.纳入学校教育管理日常工作计划,全程渗透2.加强教师管理,调适教师心理健康水平3.注重家校联系,实现校外有效延展4.建设“心灵驿站”,加强对特别学生的教育疏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5.挖掘学科教材内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6.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心理品质7.精心设计巩固作业,寻找心理教育契机8.正确实施教学评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9.巧妙利用课外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10.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重要日常工作11.爱,心育的前提和真谛在主题活动中渗透12.开设心理健康课和讲座,建设主阵地13.创新班队活动,进行心理教育14.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特色心育
32、活动2、学校效益方面:通过此项研究的开展,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全部过程中,自全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注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习惯,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在学校中,事事必想到心理健康教育,处处都渗入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已经形成,取得了较大的辐射效益。3、学生进步方面:通过此项研究的开展,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开发小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尤其在交往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提高、自我情绪的调节、自我心理的疏导等方面进步尤为显著。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各级各类比赛中,我校特别是我辅导的学生频频取得不错的成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