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79KB ,
资源ID:298285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828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温病学题与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病学题与答案.docx

1、温病学题与答案温病学题与答案【篇一:温病学名著试题及答案】、单选题 1、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 c.白虎汤d.桔梗汤 2、辛凉平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 c.桑杏汤d.桔梗汤 3、辛凉重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桑杏汤 d.白虎汤 4、三仁汤中的“三仁”是指() a.杏仁、桃仁、苡仁 b.桃仁、苡仁、蔻仁 c.苡仁、蔻仁、杏仁 d.蔻仁、杏仁、桃仁 5、三仁汤中用“杏仁”主要是取其什么作用() a.止咳平喘b.化痰散湿 c.轻开上焦肺气 d.润肺止咳 6、湿温初起而见“胸闷不饥”的主要原因是() a.胃肠有积滞b.湿热阻滞中焦气机 c.中气实 d.胃强脾弱

2、 7、牛黄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a.牛黄加大承气汤b.牛黄加小承气汤 c.安宫牛黄丸加大承气汤d.安宫牛黄丸加生大黄 8、增液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 a.增液汤加大承气汤 b.增液汤加小承气汤 c.增液汤加调味承气汤d.增液汤加大黄、芒硝 9、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均有下列哪组药物() a.藿香、广皮、厚朴、半夏 b.藿香、广皮、半夏、茯苓 c.藿香、广皮、厚朴、茯苓 d.半夏、广皮、厚朴、茯苓 10、温病后期邪热留伏阴分的发热表现是() a.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b.日晡潮热,体热肢厥 c.身热不扬,汗出不解 d.往来寒热,热多寒少 11、三甲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四个

3、方证的邪气程度比较顺序是() a.三甲复脉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 b.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 c.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d.黄连阿胶汤大定风珠青蒿鳖甲汤三甲复脉汤 12、湿热证,胸痞发热,肌肉微疼,始终无汗者,腠理暑邪内闭。治宜选用() a.六一散b.碧玉散 c.益元散 d.鸡苏散 13、湿滞阳明,湿邪盛极,尚未蕴热,治宜辛开,选用下列哪组药物为宜()a.藿香、香薷、羌活、薄荷 b.滑石、甘草、薄荷、葛根 c.枳壳、桔梗、豆豉、栀子 d.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 14、湿热证,按法治之,诸证皆退,惟目暝则惊悸梦惕,为() a湿邪蒙绕三焦 b阴津受伤、余

4、邪留滞经络 c余邪内留、胆气不舒 d中气亏损、升降悖逆 15、湿热证,曾开泄下夺,恶候皆平,独神思不清,倦语不思食,溺数,唇齿干,为() a.湿邪蒙绕三焦 b.阴津受伤、余邪留滞经络 c.胃气不舒、肺气不布、元气大亏 d.中气亏损、升降悖逆 16、温热论中“战汗”的机理是() a.热邪逗留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 b.气分热炽,迫津外泄 c.湿热郁蒸 d.阳气受伤,卫虚不固 17、最易流连气分的病邪是() a.暑热病邪 b.湿热病邪c.燥热病邪d.温热病邪18、叶天士认为:温病斑出热不解,若其人素体肾水亏,治宜() a.甘寒b.苦寒 c.苦寒之中加入咸寒d.甘寒之中加入咸寒 19、叶天士所述“泻

5、南补北”一法是指() a.温补肾阳,祛寒救逆 b.滋肾救阴,清心泻火 c.通腑泄热,急下存阴 d.甘寒滋润,清养肺胃 20、温热论中所云:“斑出热不解者”的病机是() a.胃津亡 b.肺津伤 c.肾阴枯 d.热毒盛 21、温热论中所述“分消上下”是指() a.清上泄下 b.宣肺攻下 c.凉膈通腑 d.以上均不是 22、叶天士所说“逆传心包”是指() a.邪由卫分内陷营分 b.邪由上焦传入下焦 c.邪由肺卫内陷心包 d.邪由气分内传心包 23、叶天士提出,若斑出热不解者,治宜() a.苦寒清热泄火b.辛寒清气泄热 c.甘寒清热生津d.咸寒凉血养阴 24、温热论中的“浊邪害清”之浊邪是指() a.

6、痰饮b.湿热 c.湿浊 d.瘀血 25、认为膜原“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的医家是()a叶天士 b薛生白c张景岳 d余师愚 26、指出“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的医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 c湿热病篇 d温病条辨 27、薛生白治疗“邪入厥阴,主客浑受”证,所用方为() a仿吴又可三甲散 b仿吴又可达原饮 c仿吴又可桃仁承气汤 d仿张仲景小柴胡汤 28、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疲,脉虚,为() a.中焦足太阴(脾)病变b.下焦足少阴(肾)病变 c.下焦足厥阴(肝)病变d.上焦手厥阴(心包)病变 29、“三焦”的概念首见于

7、() a.温病条辨 b.外感温热篇 c.临证指南医案d.黄帝内经 30、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 a.手阳明病变 b.足太阴病变 c.手太阴病变 d.手厥阴病变 31、神倦肢厥,手指蠕动,舌干绛而萎,脉虚弱,为() a.肾精耗损b.虚风内动 c.热盛动风d.邪陷心包 32、温病战汗后,若出现气脱,叶氏认为临床表现是() a.汗出肤冷,倦卧不语,脉虚和缓【篇二:温病学题库】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 第九章春温 第十一章 湿温 第十三章 秋燥 第十五章 烂喉

8、痧 第十七章 疫疹 第十九章 霍乱 第二十一章 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 温病条辨选 第八章风温第十章暑温第十二章 伏暑第十四章 大头瘟 第十六章 温疫 第十八章 疟疾 第二十章 温热论第一章 绪 论 单项选择题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 王孟英叶天士 余师愚 吴鞠通 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 ) 广温疫论疫疹一得温疫论 伤寒温疫条辨 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 王安道 郭雍 刘河间 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著是:( ) 温热论 温热经纬温疫论 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 黄帝内经伤寒论 外台秘要 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

9、、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 王安道汪石山 朱肱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 ) 朱肱 王安道 吴又可 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 吴又可吴鞠通 刘河间 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著是:( ) 温热论 温疫论温热经纬 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 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著温疫论 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 温热论外感温病篇 湿热病篇 疫病

10、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 吴又可吴鞠通汪机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 ) 王安道 张仲景庞安常 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 宋到元代明到清代 战国到晋唐 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 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 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二.选择多项题 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 避其毒气 以天地所生之物防备之 正气存内 以药物

11、熏烧辟温气 及时治疗 刘河间对温病学形成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认为温病热病不能混称伤寒 主张治疗热病辛温解表药应配合寒凉清热药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药为主 温病表证的治疗有里热清而表证自解者 伤寒补亡论中提出:( ) 伤寒论方不能一成不变,当灵活运用 冬伤于寒,至春发者,谓之温 风温湿温等温病,误作伤寒发汗者,十死一生 太阳中热,暍是也 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吴又可的主要学术观点有:( ) 疫邪的传变主要是按六经传变 治疗温疫应分三焦论治 疠气自口鼻而入 温疫的性质有温热和湿热之别 温疫后期宜养阴忌参芪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 ) 温病表证多为里热郁表

12、而致 温邪首犯肺卫 辨治斑疹白?的方法 水湿在上中下三焦的辨治方法 对秋燥的进行辨治 6叶天士的主要著作有:( ) 温疫论三时伏气外感篇温热论尚论篇临证指南医案 7刘河间在热性病方面的主要观点有:( ) 六气皆从火化 六经传受皆是热证 热病初起不可纯投辛温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冬不伤寒而春自感风寒温气而病者,亦谓之温 8吴又可对温疫的独特见解表现在:( ) 病因方面 预防方面 流行特点方面发病方面治疗方面 9体现了叶天士温病理论思想及辨证用药的著作有:() 伤寒温疫条辨温病条辨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经纬温热论 10王安道温病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 强调“温病不得混称伤寒”。 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里热

13、外达 认为六气皆从火热而化 认为发于春季的温病,既有冬寒伏而后发者,亦有感受春令时邪而发者。 认为温病的表证为里热郁表所致。主张治疗应以清里热为主,兼以解表。 11创立以卫、气、营、血及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纲领的医家是:( ) 叶天士吴又可吴鞠通 柳宝诒喻嘉言 12属于清代著名四大温病学家是:( ) 吴又可叶天士陈平伯 薛生白王孟英 13标志温病学理论已形成完整体系的著作是:( )湿热病篇 温病条辨 e温热经纬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3、;4、;5、;6、;7、;8、d;9、;10、,11、; 12、;13、d;14、;15、a;16、; 二.选择多项题 、;、;、;、;、 6、 ;7、;8、;9、;10、;11、;12、;13、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 单项选择题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语出:( ) 王叔和 吴又可 庞安时 雷少逸 “非其时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语出:( ) 刘河间 王叔和 张仲景 吴又可 依据发病季节而定名的温病是:( ) 风温 春温暑温湿温 温毒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