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47.21KB ,
资源ID:29818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818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

1、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我把绪论与第一章合在一起了)一、掌握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概念的含义,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

2、会科学。教育的构成要素:1、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教育活动可以任意涂抹的白板或加工的素材,而是学习活动的主体。2、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但自学校教育产生以后,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指导与管理 教育者:担任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教育者处

3、于法律、传统、知识及师生关系上的主导地位。这种地位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能力的考量。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都是教育的主体,他们之间又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的关系。(交互主体,复合主体,主体间性)3、教育中介系统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其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作为教育的主体因素,是决定性的;同时,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影响尤其教育内容(课程)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重要。但相比之下,这些“物”的因素最终要通过主体的创造和合理的开发使用、发挥作用。二、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

4、其历史发展脉络。起源:教育神话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教育心理起源说、教育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我们可以将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三大时期;一是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二是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三是未来教育。三、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例如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卢梭、梅伊曼和拉伊、布鲁纳、布鲁姆、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班巴斯基、陶行知、杨贤江、蔡元培等教育家或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掌握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学记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

5、育学的萌芽(中国)论语柏拉图理想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欧洲)亚里斯多德雄辩术原理古希腊“三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卢梭爱弥儿在思想观念方面对后世教育思想家产生重要影响卢梭的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布鲁纳教育过程教育研究更加深化1)强调认知能力的发展2)重视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3)提倡“从发现中学习”布鲁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并未说明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发展,对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阐述得还不够深入凯洛夫教育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全面学习苏联的一段历史年代里,凯罗夫的教育学成了中国各级师范院校的必读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6、强调教育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班巴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著作,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提出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根据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划分著名的教学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思想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学校与社会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是杜威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对世界教育发展有重大影响

7、四、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1.调查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调查法通过各种方法与手段 ,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材料,以发现规律性的问题,获得研究成果。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成绩或问题,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有时还可找到原因与结果的某些联系。(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

8、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2

9、.实验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实验法,是在严格的控制变量的条件下,有组织的操纵实验措施,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前者在实验室内进行,后者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采用自然实验法。实验法的目的在于查明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它能够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设的正确性。有人称实验法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灵魂。3.观 察 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这一

10、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3) 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4) 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

11、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6 )规定统一性标准。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

12、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4、行 动 研 究 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5、历史法,以教育活动的历史人物、事件为

13、研究对象,理解过去,并根据过去的事件及其发展,来理解现在和将来,为当今的教育发展服务。历史研究的素材主要是过去的著作、文件、档案等;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调查和访问,以获取研究素材。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掌握人的发展的基本内涵。“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释义:(1)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2)更为通常的解释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狭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包括生理发

14、展,心理发展和社会发展。这三方面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与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是相一致的、交织在一起的。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二、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遗传:(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5、(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决定论鼻祖:高尔顿环境:(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制约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环境决定论代表:华生个体的能动性:(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主导作用(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知识的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的陶冶价值知识的实践价值(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

16、作用越来越大教育决定论,教育万能论代表:洛克影响人的发展的四因素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1)内因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外因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三、掌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制约性(即书中的“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一)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二)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三)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四)人的发展的互补性(五)人的发展的整体性(六)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PPT上仅罗列了这六条,具体描述在课本P33)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掌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

17、发展水平制约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二、掌握教育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2

18、)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三)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对文化的传递(2)教育对文化的选择(3)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三、掌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意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二)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三)教育

19、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意义:不能忽视教育的独立性,否则,不可避免的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紊乱,甚至出现严重下滑,使教育改革或发展大起大落。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理解为绝对独立性,否则就会使教育走向“超经济”、“超政治”、“超文化”的错误道路,丧尸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立场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批判性的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必须是有选择的第四章:教育目的一、掌握教育目的概念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概念: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广义

20、和狭义的教育目的(1)狭义: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各类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

21、求;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 (2)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 (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在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

22、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掌握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1)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萨特等 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2)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荀况、孔德、涂尔干、诺笃尔普等 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四、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

23、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新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

24、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综观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对人才培养

25、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坚持全面发展 (三)培养独立个性五、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德育:我国的德育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智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美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作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隋炀帝“美能治病”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

26、在教师引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自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活动,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教育。“五育”之间的关系:(1)“五育”各有其相对独立性 (2)“五育”之间具有内在联系(3)“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 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美育不好出低档品。六、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当前我国教育目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的要求。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

27、才。主要问题:使学生学习负担不堪重负严重摧残了学生的人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要求: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PS:最后一个要点的主要问题和实现要求我不确定,你们最好自己再确认一下!第五章教育制度 一、掌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生存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教育制度特点:1.客观性2.规范性3.历史性4.强制性

28、(对四个特点的解释请看p111,太长了,自己看着理解)近代教育制度最早:洋务远动时期学校教育制度最早:清朝末年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现代学制类型分为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最早分别为西欧,美国,苏联(与前面一一对应)二、掌握义务教育的概念与特点。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

29、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特点:第一,【强制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第二,【免费性】。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对农村而言,从今年到明年要全部免除学费、杂费,但是对城市而言,这还需要一个过程。第三,【普及性】 。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

30、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三、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3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四、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沿革指的是1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 “壬寅学制”(未实行)(2)1904年颁布“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3)1912年颁布

31、“壬子癸丑学制”(4)1922年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1)1951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新学制 (2)1958年的学制改革(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领导,保证改革顺利进行。(4)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现行教育制度改革:(一)适度发展学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