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61.36KB ,
资源ID:29798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798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经济学.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经济学.docx

1、国际经济学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 国家丧失财富。流通领域是财富的唯一来源。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大于进口。 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

2、为晚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的主要错误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总结: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早期(14C末15C初16C中):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且干预的重点是保证每笔对外贸易都保持顺差,并严格禁止金银货币外流重金主义、货币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晚期(16C下半叶17C中):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但干预的重点是保证总的对外贸易保持顺差,且不反对在短期内对个别国家的个别商品的贸易出现逆差,也不绝对禁止金银出口重工主义或贸易差额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绝对利益理论代表著作 国民财富的

3、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又名国富论。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以自然条件决定地域分工的绝对成本论。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他通过对家庭和国家的对比分析来描述国际分工、贸易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他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其国际分工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结论 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

4、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关于“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方法: 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产量与这一产量所需的劳动投入量的比率表示。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反之,则处于劣势。 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劳动投入量与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表示。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

5、位,而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的那种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的那种产品,然后参与国际贸易,双方均可以获得利益。v 贸易模式 优势国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优势较小的产品。劣势国家出口劣势较小的商品 ,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 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原则是“两优取其最优,两劣取其次劣”。v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与斯密基本相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存在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关于“比较优势”的衡量或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 (1)相对劳动生产率,即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的人均产量之比。用公式可以表述

6、为: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家同样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相对成本,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与单位产品B要素投入的比率。公式可以表述为: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B)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核心观点是贸易的原因或基础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不同。比较优势论比绝对优势论更具有普遍意义,对现实具有更强的解释性,它认为一国在产品的生产上不需要有绝对优势,只要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在要素投入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通过参与国际分工从贸易中获取利益,但贸易利益实现的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相对成本相对利益论

7、的图形分析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一、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建立在对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相对利益理论质疑的基础上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认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认为,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回报率。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都将相等。二、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一)两个概念:要素禀赋、要素密集度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

8、对)稀缺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禀赋的实际衡量,常用人均资本存量来估算,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等产量曲线来说明。(三)内容(H-O定理)参加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进口使用本国昂贵生产要素比例高的商品,都出口使用本国低廉生产要素比例高的商品,则参加国都可以得到相对利益。H-O定理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三、雷布津斯基定理1.如果一国的某种要素存量增加,国际贸易会

9、出现什么情况? 雷布津斯基定理认为,如果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某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使密集使用其他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 定理认为,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产品属于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那么,随着这种要素供给量的增加,其产品的出口量也将随之增加。如果密集使用增加要素的产品不属于这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但随着生产量的增加会逐步增强对进口产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减少竞争性产品的进口。同时由于要素使用发生转移,在这种条件下该国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将会减少。四、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结果是提高劳动丰裕国家的劳动相对价

10、格,降低资本价格;同时也提高资本丰裕国家的资本相对价格,降低劳动相对价格。所以国际贸易不仅使贸易国之间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使生产要素的绝对价格和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对HO模型的评价HO模型从两个方面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首先,HO模型是以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为分析前提的。因此其理论是建立在多种而不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基础上的。这一点与现实更加接近。 其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基础上的,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是相同的,各国间

11、生产同一产品的成本差异是由各国不同的要素禀赋从而是生产成本的差别造成的。HO模型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1)HO模型的分析只假定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实际上,生产要素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即使是某一类生产要素也可以进一步分成许多项。(2)HO模型比较强调静态结果,排除了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没有说明一国在特定的要素禀赋下,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如何从自给自足转向自由贸易。HO模型实际上是从现有的贸易结构反推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3)该理论对于需求因素并未予以充分的重视,这也影响了其对于现实问题的分析。(4)该理论在分析过程中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这就增加了问题的复杂性。 第二节 里昂惕夫悖论与对悖论的解释里昂惕

12、夫悖论美国被公认为是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故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品,进口劳动密集品。但1951年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里昂惕夫对美国1947年数据进行H-O模型的经验检验时,验证结果与模型结论完全相反,即美国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有学者对印度数据的分析发现,印度与世界上除美国之外的国家进行贸易时,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同美国进行的贸易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高于从美国的进口商品。二、对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及相关理论(一)里昂惕夫的解释:有效劳动由于劳动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力约为他国(比如意大利)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

13、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有效)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 (二)需求逆转说: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 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重叠需求理论一、消费者行为假设1.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

14、同,则其偏好也相同。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适用范围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第二节 规模经济理论一、规模经济 类型: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即内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成本随其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出现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投入水平增长比例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外在经济即外

15、在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成本随其所处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的现象,与厂商自身的生产规模无关。 一、名词解释1. 规模经济 2. 规模收益递增3. 产业内贸易二、判断题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新贸易理论”。( )2、如果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绝不会发生贸易。( )3、根据贸易理论,如果两国的国内市场规模存在差异,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那么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

16、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 )4、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关系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产业间贸易则完全是由规模经济引起。( )三、单项选择题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对国际贸易的基础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该理论被称为( )A绝对优势理论 B相对优势理论C要素禀赋论 D新贸易理论2、一国的特定消费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向国外的进口。即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的贸易形态称为( )A商品贸易 B服务贸易C产业间贸易 D产业内贸易第四章 保护贸易理论第一节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包括自由

17、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自由贸易理论包括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包括李斯特的贸易保护论,凯恩斯的贸易保护论和幼稚产业论二、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内容核心: 建立起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经济较落后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 李斯特把国际贸易分为农产品和原料的自由贸易及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前者是可行的,受自然力的天然保护,不受人为因素的左右;后者不可行,只受人为因素的左右。 两个经济地位大体相等的国家,在自由竞争下共同获利;两个经济地位不同的国家,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不存在自由竞争,较落后国家会“沦于奴隶地位”。 李斯特认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世界主义的,用抽象

18、法探讨国民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实际上各国间不存在共同的普遍规律,而是各有特色,因此必须用国民经济学代替世界经济学。 在世界各国没有合成一体之前,各国的利益不同,所以保护贸易政策不能舍弃。 从经济方面来看,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都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当一国处于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或农业时期,使自己获得发展的“最迅速有利”的方法是同先进的工业国实行自由贸易,输入国外工业品,输出本国产品,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或落后阶段,实现向更高阶段的演进。但要使工业、海运业、国外贸易获得真正大规模发展,就只有依靠国家

19、力量的干预,才能实现。一国改进的步骤:1.对比较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为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阶段,在农业上求得发展;2.用商业限制政策,促进工业、渔业、航运事业和国外贸易的发展;3.当财富和力量已经达到了最高度以后,再逐步恢复到自由贸易原则,在国内外市场进行无所限制的竞争,使从事于农工商业的人们在精神上不致松懈,并且可以鼓励他们不断努力于保持既得的优势地位。总结:李斯特并非绝对地主张保护贸易反对自由贸易,而是认为国家的某个经济发展阶段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最终还是要恢复到自由贸易。第二节 凯恩斯的保护贸易理论一、凯恩斯保护贸易理论的提出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以缓解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为

20、目的,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基础,以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为核心,以国家干预为政策目标的经济理论。二、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基本观点: 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产生大量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社会上的有效需求不足,由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 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 重商主义时代,政府既不能采取措施压低利息率,又不能直接采取措施控制国内外投资,因此通过增加对外贸易顺差的方式进行间接调控,以促进投资需求的增加和社会就业的增加。凯恩斯的保护贸易论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增加贸易顺差的

21、负面影响:1.贸易顺差扩大到一定规模,国内货币存量增多、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就业增加、失业减少,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造成出口商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价格上涨、贸易条件恶化、出口量下降、贸易顺差减少,物极必反;2.国内利息率下降到低于国外利息率时,对外贷款将增加,国内资本外流,当国内资本外流超出对外贸易顺差时,将前功尽弃。国家愈大,国际地位愈重要,这两种限制引发的危险越大。 总之,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由单纯的重视企业的经济运行向重视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方向的转变。他们不仅强调了政府干预国内经济的重要性,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目标,同时还提出了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观点,主张实行贸易保

22、护政策来配合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三节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核心思想:如果贸易保护的长期利益可以弥补短期的损失,则进行保护是有利可图的。该观点的最早持有者:汉密尔顿、李斯特提出前提:存在尚未实现的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所谓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二、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一)穆勒标准 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二)巴斯塔布尔标准(三)坎普标准图4-1中,Y代表所谓的幼稚产业,其在发展初期的所对应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不能反映其将来潜在的可能性曲线。如果选择自由贸易,那么对应于世界相对价格p,本国出口X,进口Y,社会福利水平为U0;短期内假设本国对Y产

23、品进口征收一个禁止性关税,则征税后的国内价格pt回到了封闭下的价格水平,对应的社会福利为U1,低于自由贸易下的福利水平。 但是,保护期间,Y部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从长期看,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此时,撤除保护性关税,假设本国在世界市场上是小国,本国的发展不影响世界价格,那么有两种可能的结果:(1)如图4-1(a)所示,对应于p,本国仍然出口X,进口Y,但与保护前相比,社会福利得到了改善;(2)在图4-1(b)中,我们看到由于Y部门的发展十分显著,撤除保护后,面对世界价格p,本国反倒由原来进口Y转变为出口Y,社会福利水平由U1提升至U2,高于自由贸易下的福利水平U0。 贸

24、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 由于自由贸易受损的进口替代部门对限制进口政策的需求最为强烈,而其他利益集团的反对活动可能并不明显。博弈的结果很可能是政府最终选择贸易保护政策。 从实际情况看,贸易政策经济学确实能解释许多原来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例如,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贸易保护程度相对较高。依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生存比

25、较艰难。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1.试评价幼稚产业的三种判断标准。2.试析幼稚产业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第五章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一、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在国内外市场自由竞争。积极作用:激烈的国际竞争可迫使国内企业加速技术革命以提高生产力;使国内出口企

26、业的产品突破国内市场的限制,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可以促进非出口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提高国民收入并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二、保护贸易政策 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消极作用:造成消费损失和生产损失;造成企业效能下降;造成企业从注重技术革新和经营管理转向注重如何获得特殊政策;造成企业为取得出口配额而行贿受贿。积极所用:保护经济落后国家的世界经济地位,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第二节

27、进口关税一、关税的种类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分为财政关税、保护关税财政关税:以增加国库收入为目的。征收时的三个前提条件:国内没有;大量需求;税率适中保护关税定义: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按照征收对象或商品流向,关税可分为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进口关税定义:进口国家的海关在外国商品进入关境时,根据海关税则向本国进口商征收的税收一般的关税结构: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征收较高的关税,对半制成品的进口税率次之,对原料的进口税率最低甚至免税征收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性关税出口关税定义:出口国家的海关对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

28、对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征收目的: 增加财政收入, 保证本国的生产和市场供应关税效应(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小国情形 ):图5-1为小国情形,自由贸易时,世界价格(国内价格)为Pw,征税后,国内价格上升为Pt。生产效应: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效应:消费者剩余减少 a+b+c+d税收效应:关税收入为面 积c;社会福利效应: a-(a+b+c+d)+c= - (b+d)0,福利下降。其中b为生产扭曲,d为消费扭曲。生产扭曲:征税后国内成本高的生产替代原来来自国外成本低的生产,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造成的损失。消费扭曲:征税后因消费量下降所导致的消费者满意程度的降低,在扣除消费支出的下降后的净额。关税效

29、应(局部均衡分析)的图示(大国情形 ):在大国情形(图7-2)下,征收关税会降低世界市场价格,即世界价格由Pw降为Pw。贸易条件效应:征税国贸易条件改善,收益为面积e;税收效应:c+e净福利效应 : a-(a+b+c+d)+(c+e)=e-(b+d) 。净效应不确定。四、名义保护率与实际保护率实际保护率是指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 。又称有效保护率。实际保护率的计算公式: 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 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

30、问该制成品实际保护率为多少?解: Vj=1000(1+30%)-500=800 Vj=1000-500=500 ERPj=Vj-Vj/Vj=800-500/500=60%如果对中间产品也征收30%的关税,制成品关税仍为30%,那征税后该制成品的单位产出附加值=1300-500(1+30%)=1300-650=650元,实际保护率为(650-500)/500*100%=30%。如果中间产品关税率提高到40%,制成品的国内生产单位产出附加值=1300-500*(1+40%)=600元,实际保护率为(600-500)/500*100%=20%。在制成品关税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中间产品关税的上升,制成品

31、的实际保护率将下降,甚至出现负保护的情况。保护某一特定行业,可以降低其使用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口关税来获得保护。第三节 进口配额一、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配额(即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对进口金额加以限制。与征收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更有助于限制一国进口商品的数量。进口配额的分配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全球配额; 二、国别配额。第四节 补贴补贴分为出口补贴和工业补贴。出口补贴: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工业补贴是政府给予生产进口替代品厂商的财政补贴。 第五节 倾销与反倾销倾销(dumping)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确定出口商是否倾销的标准:该产品是否以低于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或成本在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一、倾销的类型(一)持续性倾销(二)掠夺性倾销 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一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