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45.11KB ,
资源ID:29751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751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docx

1、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第三稿)第一篇 总则 1第二篇术语 2第三篇 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4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 8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 101总体要求 102公共服务设施 113住宅与建筑 134基础设施建设 185管线综合 356 景观与环境 35第六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8第七篇 附则 39本标准用词说明及其它说明 40附件一: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 41附件二: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 47附件三: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与详细规划基础资料收集表 51附件四: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

2、划与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 56第一篇总则1.1编制目的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指导下,为加强对我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指导,特制订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 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与建设管理 (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 区建设)。城镇(不含乡政府驻地)及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城中村 城市型居住社区建设应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 93)进行规划和建设管理。目标是建设成为城市型居住社区或居住小区。1.3规划层次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包含

3、三个层次规划内容: 一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二是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三是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1.3.1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相 关内容的深化和优化调整,应单独编制。1.3.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导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的具体规划,应同时编制。1.4 一般管理规定1.4.1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编制,乡镇 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编制。 省市二级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评审, 县(市)区村镇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新型农村社

4、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评 审。1.4.2县(市)区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市级人民政府审批,省直管县(市) 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审批, 新型农村社区的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由县(市)级人民政府审批。1.4.3参编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单位,应取得城乡规划乙级以上资质;参编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单位,必须取得城乡规划丙级以上资 质。1.5规划依据1.5.1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依据如下:1.5.1.1县(市)区村镇体系规划;1.5.1.2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1.3县(市)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1.5.1.4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

5、5.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和详细规划的依据主要是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 划或村镇体系规划以及乡镇总体规划。16规划范围1.6.1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宜以县(市)区管辖的行政范围为规划的地域范围, 乡镇也可以在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 但应纳入乡镇总体规划同时编制。1.6.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若是多个行政村合 并的,宜以规划合并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1.6.3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范围应按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 结合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确定,参见 4.132。1.7规划原则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就业为本、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

6、力而行。第二篇术语2.1新型农村社区指在农村区域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所建设的、 居 住方式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协调,且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的现 代化新型农民聚居点。2.2新型城镇化是指不仅强调城镇化率,而且强调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的缩 小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强调以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为支点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2.3城乡统筹是指同时兼顾城市和乡村利益,综合统筹考虑的工作方法和思路。2.4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指在城乡统筹工作方法及思路的引领下,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发展目标, 统筹安排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实现其均等

7、化的发展模式。 2.5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是指在新型城镇化引领下,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布点规划, 主要包括新 型农村社区的位置、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建设引导等,也包括支撑新型农村社 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是村镇体系规划的专项规 划,是对村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优化。2.6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是指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对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土地利用空间、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做出安排的规划。2.7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是指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进行的兼有控规管制要求的修建性详细 规划。2.8平原农区指处于平原地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地区。2.7新型农村社

8、区建设用地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占用的用地, 包括住宅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道路 广场用地、绿化用地四类,不包括生产用地。2.9建筑线一般称为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2.10历史文化名村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及河南省政府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 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 特色的村落。第三篇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3.1指导思想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 指引下,实施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3.2规划期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1520年。3.3原则与要求3.3.1新型农村社区建

9、设应体现集中、集聚发展的原则,积极引导从事第一产业 的农村人口在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 积极鼓励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口进 城、进镇居住,科学合理推进城镇化进程。3.3.2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鼓励以规模大、区位好、基础实施相对配套的现有村庄为基础建设新型 农村社区。3.3.3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方便居民现代生活的要求, 基本符合耕作半径。3.3.4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的选址应避开山洪、风口、滑坡、泥石流、洪水淹 没、地震断裂带等自然灾害影响地段、避开生态敏感区,并应避开自然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和有开采价值的地下资源和地

10、下采空区以及文物埋藏区。3.3.5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避免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输油管线穿越,应 避免沿公路展开布局,特别是沿公路两侧展开布局。3.3.6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符合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与特殊功能区 规划的要求。3.3.7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应充分研究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应与县(市)区城 镇发展规划相衔接。込主要内容3.4.1应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目标,包括新型农村社区的数量、平均人 口规模、产业发展目标、人均收入目标、平均耕作半径等。3.4.2应依据编制的原则和目标要求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的布局规划。3.4.2.1应依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3.4

11、.2.1.1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的确定宜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M=p( 1 XB )M 规划期末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P-整合村庄的人口总数,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整合的行政村或村庄 的人口总数。X-期末城镇化转化率。按河南省2030年城镇化水平70%勺目标,河南 省现有农村人口的40%8转移到城镇。因此,河南省整体的期末 城镇化转化率为40%B -转化率折减系数。虽然河南省规划期末的城镇化转化率为 40%但却需要20年才能完成,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并确定转化率折减系数。一般转化率折减系数应在0.250.75之间。 3.4.2.1.2集中、集聚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每个行政村原则上不超

12、过 1个,每个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原则上不低于 2000人,山区、丘陵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口规模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 600人。3.4.2.2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均用地应不超过 100m2。3.4.2.3新型农村社区选址应充分考虑用地条件、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应符合3.3条中的3.3.2款、3.3.3款、3.3.4款、3.3.5款的要求。3.4.3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村庄的迁并与整合规划。3.4.3.1村庄的迁并整合规划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 应注明被迁并整合村庄的去向。3.4.3.2在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村庄,不宜 整合迁并,应就地改造

13、,应逐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且有新型含义的农村社区, 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3.4.4新型农村社区的分类3.4.4.1根据新型农村社区的相对位置可分为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城郊型新型 农村社区和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3.4.4.1.1城中村城市型居住社区指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 的城中村改造建设模式。3.4.4.1.2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内,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与城镇发展的关系。3.4.4.1.3 一般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新型农村社区。3.4.4.2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旧有村庄的整合情况,

14、可分为多村合建型新型 农村社区和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3.4.4.2.1多村合建型农村社区指两个以上行政村或多个自然村共同建设一个新 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方式。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时应进一步编制 以人口、土地、边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村庄迁并整合规划。3.4.4.2.2单村独建型新型农村社区指一个行政村或一个行政村内部几个自然村 庄单独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 发展规划时编制村庄迁并整合规划,主要是集体建设用地和人口的整合。3.4.4.3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容纳人口的多少,可分为特大型农村社区、大型农村 社区、中型农村社区和小型农村社区。3.4.4.

15、3.1新型农村社区的规模划分应参照表 34431: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划分 表3.4.4.3.1人口规模(人)社区类型600010000特大型社区40006000大型社区20004000中型社区 2000小型社区3.4.4.3.2人口规模超过10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宜按镇规划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其内部社区的详细规划也宜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 93)进行编制。人口规模小于10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其空间发 展规划和详细规划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3.4.4.4根据我省自然地理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和山区、丘 陵区新型农村社区。3.4.4.4.1

16、平原农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宜采取集聚整合、规模发展的模式进行建设,重点推广特大、大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3.4.4.4.2山区、丘陵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宜采取适度集聚、 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模式进行建设,重点推广中型和小型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3.4.4.5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类型还可分为就地改建型和异地新建型。3.4.4.5.1就地改建型新型农村社区基本特点是: 不占或少占耕地,具有较好的或 便于形成的对外交通条件,拥有值得保护利用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具有一定 的基础设施配套,并可以实施更新改造,村庄周边用地能够满足社区建设的

17、需求。3.4.4.5.2异地新建型指在一般耕地或另选荒坡地进行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其选址原则应参照3.423款要求。3.4.5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3.4.5.1应根据县(市)区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特殊功能区规划以及城镇发展 规划,在新型农村社区分类的基础上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 包括新型农村社区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建设的特点和要求等。3.4.5.2根据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需迁并整合的村庄,除危房维修外,所有集 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包括危房改造),严禁在现村庄新建和改建。应纳入规划 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3.4.6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对城乡建设用地进

18、行核算。3.4.6.1应核算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的构成。346.2应核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占地规模。346.3应核算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约、节约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规模。3.4.6.4应对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的平衡进行预测。35基础设施专项规划3.5.1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电力电信工程规划、环境卫生工程规划、防灾减灾工程规划等。3.5.2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总原则是分区统筹、区域共享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规定。其中污水工程规划应符合河南省分建区域性污水处理厂 的要求;环境卫生工程应符合河南省分建区域性垃圾处理场的要求。36公共服务设

19、施专项规划3.6.1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总原则是分区分级统筹、科学合理配置、区域共享共建。362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符合 523款的要求。3.7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项规划3.7.1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的总原则是大区域统筹全局、小区域根治重点。即大的生态系统建设、大的流域污染问题治理要从全局和全区域出发进行规划建 设;小区域内应重点治理污染源和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3.7.2生态区和环境功能区的规划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8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3.8.1历史文化保护总的原则是保护与开发并重,先保护后开发。3.8.2历史文化保护规划重点是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特别 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其中也包括对农村自然状态以及历史文化原真性的 保护,保护乡村的美好印记。3.8.3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3.9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应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重点是近期应建设的新型农村 社区和相关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对近期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 金筹措做出具体安排。310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成果应有文本、图件和相关附件构成。第四篇 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41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4.1.1在规划的范围内确定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发展的结构和产 业发展的目标,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充分体现农

21、民就地就 业,就地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4.1.2在规划的范围内对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土地使用和空间发展做出安排,实现 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在功能上的有机对接。4.1.3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核定新型农村社区的人口规模 和建设用地规模。4.1.3.1由于在产业布局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中已对生产性用地做出安排,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用地中应不含生产性用地(生产性用地的建设规划应另行编制)4.1.3.2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按两类控制,I类为7585m2,适用于高层或多 层为主的社区,人均耕地不足 1亩的行政村;U类为8595m2,适用于部分有 低层住宅的社区,人均耕地大于

22、1亩的行政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分类 表4.132分类人均用地指标(m2 /人)适用范围I类75 85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行政村n类85 95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行政村注:各市县可根据当地实际对上述标准进行调整,但最高不能超过 100 m2/人。4.1.4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范围内的村庄迁并整 合规划。4.1.5在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规划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专 项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4.1.6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用地 做出具体安排,其规划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4.1.6.1与自

23、然环境和谐,与产业发展、产业布局相衔接,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 区明确,设施配套齐全,环境清新优美,充分体现乡风民情和时代特征。4.1.6.2集中紧凑,避免无序扩张,全面综合地安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用 地。4.1.6.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应符合表 4.163的规定,各项建设用地取值 相加不应超过建设用地上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表4.163用地类别占建设用地比例(%)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2 /人)I类n类住宅用地55 7545 705075公共设施用地8156 156.516道路广场用地10157 15916绿化用地5 84 858建设总用地10075 858595注:公共设施用

24、地包括公共建筑用地和公用工程设施用地。4.1.7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编制建设用地范围的专项工程规划和公共服 务设施规划,规划应符合本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4.2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规划期限为 510年。4.3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的成果由文本、图纸以及附件构成。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与建设要求1总体要求5.1.1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应进一步研究 论证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和建设用地范围。5.1.2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人口与用地规模宜与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新 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相一致。5.1.3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用地标准宜与新

25、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相一 致,且应对空间发展规划阶段确定的用地布局进行深化和优化。5.1.4新型农村社区详细应对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进行深入细致的勘察和调 研,应对建设用地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现状建设情况等做出建设性的评价。5.1.5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编制建设总平面图和建设效果图。5.1.6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编制专项工程规划和管线综合规划。5.1.7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编制竖向规划。5.1.8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中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有针对本标准的符 合性说明。5.1.9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应适当增加控规图则管制要求,强化规划管理,便 于社会监督。5.1.9.1控规图则应落实空间

26、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落实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以及建设方向。5.1.9.2控规图则主要有九项指标构成,即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停车泊位、建筑退红线、建筑限高、设施配置。5.1.9.3控规图则管制要求应编入新型农村社区空间发展规划文本,同时审批。5.1.10新型农村社区详细规划的成果由图纸、说明书构成。2公共服务设施5.2.1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原则上按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应达到“规 模适度、相对集中、道路硬化、人畜分离、商住分设、饮水卫生、服务配套、街 容整洁、风貌鲜明”的基本要求。服务设施应包括: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教育、 医疗卫生、

27、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和市政公用等八类设施。522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并 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5.2.3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公建的项目见表 5.2.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指标(厶 必设; 宜设) 表523类别设施名称服务内容建设规定与规模要求配置级别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社区 行政 管理 及社 区综 合服 务社区委员 会(物业管 理)具备社区“八室”(村党组织办公 室、村委会办公室、综合会议室、 警务室、档案室、阅览室、党员活 动室、信访调解室)建筑面积2oom社区服务中心家政服务、咨询服务、代客订票、美容美发、洗浴、综合修理、辅助就

28、业设施建筑面积100-300m2礼堂社区举办红白事的场所位置建筑面积50-150m2计生站可与卫生站合设建筑面积 20m以上(3000人以上或有条件的社区可 分设)养老院、民福院老年人全托式护理服务活动场地应有 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 影线之外;容积率不应大 于0.3 ;床位数量要应按照 40床位/百老人的指标计 算-治安联防站可与社区委员会合设,15-30m2农具统一存放站农具统一存放每千人1座,建筑面积300m以上教育托儿所保教小于3周岁根据规划设置,托幼可以合设,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全托与幼儿园保教学龄前儿童半托的比例,人均占地面 积不少于15m。小学6-12岁儿童入学可参照农村

29、普通中小学 建设标准;可考虑小学 与初中合建,设九年制学 校。中学12-18岁青少年入学按教育部门规划设置远程教育、 科普教育 学校可综合利用学校设施,以学校为基 础扩展兼具基础教育、职业教育、 农村继续教育功能的新型农村学 校按规划设置医疗卫生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30卅以上文化体育文化活动 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农 民培训中心建筑面积50-200m2小型图书馆农村科技活动、书刊与音像制品靠近或者结合社区中心绿地或广场安排用地面积不小于1oom科技服务占八、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结合小型图书馆布置全民健身设施球类、棋类活动场地,儿童及老年 人学习活动健身场地、用房结合公共绿地安排商业服务农贸市场销售粮油、副食、蔬菜、干鲜果品、 小商品占地面积100-300m,农贸市场可与食品加工点合设食品加工占八、粮油、副食、蔬菜、果品加工餐饮主食、早点、举办婚丧宴;按规划设置社区超市烟酒糖茶等百货、日杂货占地面积70-150m农资超市化肥、农具、农药等销售点2占地面积50m以上邮政、储蓄等代办点邮电综合服务、储蓄、电话及相关 业务等按规划设置市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