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2 ,大小:160.45KB ,
资源ID:297285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7285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科版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科版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docx

1、教科版学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三年级上册 使用说明 与教科版科学教科书配套的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是为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三至六年级共8册。为了能清晰而简明地表达课程设计的意图,同时方便教师备课,我们设计了一些栏目和提供了相应的资源。下面是与使用有关的几点说明。一、教师用书的体例和作用 1、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列写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在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面希望达成的目标。为教师了解全学期的教学任务提供完整的框架和概貌。2、主要材料清单列出本学期探究活动涉及的主要实验和需要的器材与材料,供教师作计划和提前准备时使用。3、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用文字形式

2、介绍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活动和活动间的结构,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在整个教科书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4、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列出本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教师把握单元教学提供方向。5、背景和目标这是分课时教学,说明教学内容选择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认识背景,方便教师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所列的教学目标是直接针对该节课的。6、教科书说明用图文对照的形式详细说明正文、照片、图片、图表、对话框所包含的意义,对教科书正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必要的答案或说明。7、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性策略,对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8、评价建议立足单元教学指出评价

3、的主要方向、可使用的依据,以及可采用的评价方法。二、课时安排建议 修订后的教科书每册均安排了4个教学单元。三四年级每个单元包含7个教学活动,五六年级为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中、高年级均为每周2课时的现状安排的。在设计时,我们也考虑到个别省份科学课的开设已经实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了弹性。针对这样的地区,我们建议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一)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例如“比较水的多少”“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二)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

4、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三)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小杆秤的制造”“设计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等。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在这套教师用书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新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将教学目标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科学概念的陈述是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完成的,它比一个简单的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表达的是一个科学的观点或思想。科学概念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每一个核心概念是由不同的具体概念组成的,而具体概念是从科

5、学事实中归纳出来的。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将促进学生对事实的理解,有助于他们形成重要的科学观念和思想,体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四、概念图和图表的使用 修订后的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和图表,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用工具。运用这些工具,学生可以记录和加工整理信息,同时用来描述概念。教师也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教学确定起点。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两个圆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比如只属于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只属于水生植物的特征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征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网状图是概念图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图

6、解的形式记录与中心词有关的观点和内容,呈现中心词和与之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使用网状图可以帮助学生围绕中心词作尽可能多的联想,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些知识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气泡图是一种简单的网状图,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心词(主题)作出联想,记录下他们已经观察和了解到的内容。柱状图(条形图)是在坐标图上用填充的方式,完成的数据表达,表现为条形图,一般由两组数据组成,例如时间和影长、时间和温度等。柱状图可以直观地表现数据之间的差异。记录不仅仅可以用文字,科学图画也是适合小学生记录观察和与人分享信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比普通的图画倾注更多的精力在细节上。为了真实地记录,学生必须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小的

7、特点和线条。使用这种记录方法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中评价他们的观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教科书整体结构表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修订后的教科书共32个单元,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教科书以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两大主线并行发展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整体结构。书中每个单元后设置了资料库,是为了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该单元的科学概念、丰富他们的已有经验和发展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仅供学生阅读。上学期下学期三年级植物植物的生长动物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周围的材料温度与物体的变化水和空气磁铁四年级溶解电路声

8、音新的生命天气食物我们的身体岩石和矿物五年级生物与环境沉和浮光时间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热和燃烧运动和力地球的运动六年级工具和机械微小世界形状与结构我们身边的物质能量宇宙生物的多样性环境和我们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在“动物”单元中,学

9、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

10、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这册教科书,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

11、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显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在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也是需要加强和培养的。主要材料清单 “植物”单元 水葫芦、金鱼藻、狗尾草、多种植物的叶、放大镜、塑料尺、蜡笔、水槽。“动物”单元 四种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饲养箱(或广口瓶)、饲养盒、鱼缸、金鱼藻、放大镜、泡沫塑料、盘子、玻璃杯、菜叶、青瓜、西红柿、面包片。“我们周

12、围的材料”单元 木条、金属条、塑料条尺、白纸、各种纸制品、滴管、塑料杯、筷子、毛巾、砖块、陶瓷。“水和空气”单元 信封或者黑色塑料袋或者其他不透明的袋子、透明塑料袋、密封袋、石头、木头、树叶、醋、牛奶、塑料杯、玻璃片、蜡光纸、筷子、试管、细木条、玻璃杯、塑料瓶、水槽、食用油、洗洁精、滴管、吸管、量筒、纸带、胶水、打火机、吹泡泡器、玻璃瓶、注射器、纸巾、橡皮泥、长木条、细线、皮球、托盘天平。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植物单元 一、单元概述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

13、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实际上,第二单元动物的核心概念,仍然是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两者是一致的。一个生命体具有哪些特征呢?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界定,生命体一般有六大特征: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3.生命体都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5.生命体都有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特性;6.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

14、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其余的很少涉及,这跟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

15、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认识。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课要求学生作

16、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对学生来说,植物单元既有熟悉的一面,又有平时不太注意的一面,本单元的学习,将打开学生关注周围生命的心灵之门,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二、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地球上有很多不

17、同种类的植物,它们一般都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植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空间和营养,每个植物个体有特定的生存需要,如特定的环境,一定的阳光和水分。 植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植物有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营养和一定的空间,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一生的周期。 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物质构成、新陈代谢、适应和影响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 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结果。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研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提高对植物基本需要和植

18、物多样性的理解。 比较多种植物,总结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三、分课时教学建议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 (一)背景和目标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

19、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

20、这个核心概念。秋季是落叶树生长周期中完成繁殖生长的阶段,果实已经成熟,树叶的生长与衰老并存。新叶生长、果实成熟、老叶死亡,这些都是生命体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

21、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二)教学准备 在校园中确定数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为学生准备:一些学生用的观察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第2页中,是一棵生长在庭院中的大树照片,并且有一句问话:“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教师引导、组织学生看这幅照片中的大树,交流所获得的信息。很显然,教科书设计的意图是:学生从照片中所获得的有关大树的信息是有限的。教科书第3页的上半部分中有一句问话:“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下面有6幅关于树的图片(依次是树干上的疤痕和树瘤;梧桐树的果实及枝叶;树干及小昆虫;树杈及其上面的鸟巢和小鸟;树干下面的草丛

22、及掉落的果实;树干及寄生在它上面的其他植物)。这部分内容是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的经验,引起学生的对比:即使是以前不经意地看到的大树,内容也比照片上的丰富。教科书第3页的下半部分中有一句问话:“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这句问话中,又蕴涵了“再去看一看”的目的,指向了观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怎样做到有目的的观察?怎样观察到更多的内容?教科书提出两个问题“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要求教师从观察的目标和观察的方法两个方面,对学生给予指导。从观察的目标来看,学生在观察

23、前要明确观察任务:我选择观察哪一棵树、观察树的哪些方面。从观察的方法来看,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还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教科书第4页中,“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这段话说明了科学课中的观察与平时的看是不同的,科学课中的观察是有明确目的的。由此引发出学生的实地观察,教科书提出了学生去实地观察的号召:“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教科书第4页中间的提示语,“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意在提醒学生,在教室外观察时记录不便,但又必须

24、记录,因此用简短的词语,会使记录方便、有效。图上的学生活动,意在提醒学生,观察方法是很多的,既有感官的运用,也有工具的运用。最后一段话,揭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我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将大树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一棵真实的大树,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它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构成一个美妙的生命世界。我们应该从这样的视角和这样的观点去观察大树、去观察周围的植物。(四)教学建议 1.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该课教学开始时,可以如教科书所安排的那样,出示一幅大树的照片,或让学生看教科书第2页,向学生提出:“这是什么?你能看到什么?”引导他们进入看大树照片的活动。活动结束后,组织他

25、们进行交流。交流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大胆说出别人没有讲到、没有发现的地方,同时要引导他们注意区分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和头脑中有关大树的信息。教师可以按他们发言的顺序和内容在副板书的位置上简记下来,以备在后面的比较活动中用。2.回忆、交流各自看到过的并记住的有关大树内容的活动上述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该活动稍作恰当的肯定即提出:“真的大树你们看到过吗?都看到过什么”之类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回忆、交流他们在过去所看到和所记住的有关真正大树的内容。交流中,教师要注意:(1)书中6幅提示图所提示的内容,一定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适时恰当地提出来;(2)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讲出在观察过

26、程中所用到的感官。教师仍然可以按他们发言的顺序和内容在副板书的位置上简记下来,以备在后面的比较活动中用。以上两项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类活动中所看到的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如是远距离还是近距离等)和所用到的感官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真正的大树前我们才可能运用我们的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看到比较多的更接近客观的有关大树的内容,而所有这些在看照片的活动中是做不到的。进而使学生们知道观察的对象必须选择自然界中真实的事物。3.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的活动“在一棵真正的大树面前,能不能看到比上面看到的更多的内容?”教师用此类引导性的语言把学生从上述的活动中引到带着“要看到更多内

27、容”的目的到真实的大树前进行观察的活动中。活动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进行与前面回忆活动的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带着目的去看,会比随意看到的内容要多。同时应使学生知道: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这才是观察。4.制订观察大树计划的活动上述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能不能观察到比刚才在一棵大树前观察到的更多的内容?怎样才可能做到这一点?”以此引导学生去思考、交流应该怎样去观察大树。在此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们思考、交流的实际情况启发引导他们分析发现前面观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们会存在观察无序,只从局部观察,不从整体再到局部的层次观察;不知使用工具观察等问题),从

28、而知道观察要有序;要先整体再部分;要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还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量工具。关于确定观察的目标,首先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确:要认真仔细地去观察一棵大树。至于大树以外的事物和大树局部的观察内容可由学生们自定。观察中应该怎样记录,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应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和补充。在学生明确了观察的目标和方式方法以后,教师要适时地组织他们制订个人的观察计划(该计划不强求统一体例和格式,但应具有观察计划的主要内容,还要保留学生各自的特点。如果不要书面的东西,每一位学生起码应该有一个在头脑中认真思考过的并通过语言表达交流出的计划)。5.按所制订的观察计划观察大树的活动制订

29、好计划以后,教师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去观察校园内或住宅附近的树木。校园内的树木应挂上相应的正式名称,校园外面的树木应让学生们去请教相关的人员问清树的名称。关于记录,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所能去记(该项活动如课上无时间,可以安排到课下去做)。由于此课时最先的两个活动是并列的关系,所以也可以先引入回忆的活动,再引入看图片的活动,同样可以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引入和衔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本地区的实际和教师自己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与相应的活动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够圆满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第2课校园的树木 (一)背景和目标

30、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上一节课解决了科学观察的重要性问题,本课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教科书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到校园里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另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要求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笔记。在观察的过程中

31、,能够用简图的方式来记录。用简图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抓住观察的重点。这种方法在“植物”单元、“动物”单元要多次用到。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二)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选定几棵校园里的树,作为课堂中观察使用。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三)教科书说明 教科书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木,这是延续上一课的做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为后面比较树的相同和不同打下基础。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我们所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指向树木的生长地点和生长环境,环境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不同的环境会影响树的生长发育。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形状很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