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14KB ,
资源ID:297245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7245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闻两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闻两则》.docx

1、新闻两则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学生学校开中年级初二次数科目语文教师张婷日期时段课题新闻两则教学重点预习新闻两则教学难点新闻两则文章重点理解与掌握,新闻文体常识掌握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课文重点生字词、课文内容,明确新闻文体常识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课前热身: 上次课内容回归与错题总结记叙文段理解二、内容讲解:1、新闻文体常识讲解2、课文内容讲解3、拓展练习4、练习巩固三、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四、作业布置: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作业布置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 备注:2、本次课后作业: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新闻两则讲解

2、(一)新闻文体知识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who when where what)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课前热身: 1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 ) (2分)A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手,互相安慰。(空气中因烟尘形成的混浊现象)B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瘦弱)C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吞食)D千万年来人迹未至,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被人发现。(人的足迹从未到

3、过)2.下列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B.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C.鲜为人知:新鲜的事被人知道。 D.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畦(草地) 义愤填膺(胸)B.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迥乎不同(差不多)C.沥(滴) 兀兀(劳苦的样子)D.亘古(远古) 锲而不舍(更加)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锐不可当 鞠躬 荻港 签订 B. 月明风清 制裁 悠闲 屏障C.张皇失措 赃物 惊骇 阻遏 D. 眼花瞭乱 云宵 蜿蜒 泻气5. 结合句意理解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

4、子们也没停下来。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B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不可名状:不可以有名字和形状。C.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D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5、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n 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便要还家: 既出,得其船: 醒能述以文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7、)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一、重点字词注音及解释鄂() 绥靖(su jng) 阻遏() 歼灭(jin) 要塞(si) 锐不可当(dng) 锐不可当:锐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绥靖:安抚,平定。阻遏:阻止。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例如: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二、课文导入新闻在我们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在这

8、个“娱乐至死”的社会,捕风捉影的虚假新闻也频频出现。2014年最受网友关注的十大假新闻分别为:2015年央视春晚停办、赴新疆旅游每位游客奖500元、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香蕉得艾滋病濒临灭绝、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算家暴、东莞警方“将拘留非法同居者”、孩子失踪24小时才立案、“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广西14元买无人海岛、北京警方已掌握120名艺人涉毒名单。 用“事实”说话4月21日,新浪微博认证为著名记者、主持人的凤凰卫视闾丘露薇的微博转载一条新闻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 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并配发评论“这条视频只是事件后半部分。孩子当街便溺,有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

9、和记忆卡,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片中白衣青年看不过眼报警,并且阻止夫妻离开,双方争执,青年遭人用婴儿车推撞。警察到场调查后,父亲无条件释放,母亲涉嫌袭击被捕,准保释,五月中需到警局报到。”闾丘薇露的报道1隐瞒父母带孩子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实在忍不住的事实 2隐瞒了用纸尿裤接着的事实3隐瞒了孩子母亲把纸尿裤装回垃圾袋的事实4隐瞒了港人拍小女孩私处父亲才抢SD卡的事实 5造谣孩子妈妈扇路人耳光。三、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解1、写作背景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国共和谈渡江作战 1947年6月前 47年6月底 48年49年1月 49年4月1520日20日夜起,

10、23日解放南京2、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4、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知识点拨: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3、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标题、导

11、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4、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1)这则新闻起始的“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5、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报道准确 真实、及时、准确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

12、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6、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7、“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8、 为什么本新闻要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合在一起,可

13、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9、就中路军的报道,找出它的新闻六要素。(人物:中路军30万人时间:20日夜起地点:安庆、芜湖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10、本则新闻的遣词造句举例: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

14、、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斜体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

15、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11、本文是一则新闻,客观、真实地报道渡江战役的经过,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请你找出一两处带有较强感情色彩的语句划出来。课堂同步训练品味语言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不料”:有嘲讽意味。2、课堂训练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

16、、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四、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整体感知:、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

17、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思考品味: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三、拓展延伸: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阅读全

18、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第三组,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例:比较下面两段话:A、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B、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分析: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第2段中将“越过”改为“突破”,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而第2段中的“24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

19、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第1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四、总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

20、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横渡(hn)歼灭(qin)B.锐不可当(dn) 要塞(si)C.阻遏(ji) 鄂() D.绥靖(su jn)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3.一则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A.标题 主体 结尾 B.标题 导语主体C.标

21、题时间 正文 D.标题 时间 人物4.填空。(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阅读下列文字,完成58题。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

22、,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5.与“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文中“此种情况“是指_。作者在分析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时,前一个略写,后一个详写,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7.选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说明 B.记叙 议论C.议论 抒情 D.说明 议论二、提高部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6题。本报华盛顿1月28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今天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

23、进行56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发射台上的爆炸,造成三名宇航员丧生。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在搜集和彻底研究全部数据之前,他们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作任何推测,不表示任何看法。然而据来自宇航局的消息,宇航局的专家们把注意力集中于航天飞机的两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和庞大的主燃料箱上面。据研究了录像带的专家说,问题可能出现在外挂燃料箱上。燃料箱中存放着200万升液态氢和液态氧,用以推动航天飞机进入轨道。爆炸时,外部燃料箱的尾部首先断裂,把两个固体燃料助推火箭猛推到相反方向。有的专家认为,助推器有燃料外泄的迹象。8.选文第一段电头部分都交代了什么?

24、9.选文第一段电头之后的文字是这则新闻的_。10.“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这句话中,“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11.选文第一段明确说明“1967年发射阿波罗飞船时,曾经发生过爆炸”,为什么又说“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是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呢?12.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的意思。13.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后,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了什么态度?14.对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原因,宇航局的专家们作了几种推测,各是什么?15.选文第二段中哪些语句表明事故原因未有定论,只是推测?16.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意思。三、试一试17.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

25、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1)美国记者:_(2)周总理:_作业布置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 溃( ) 绥靖(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2、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

26、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二、阅读(一)(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

27、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2.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3.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4.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什么?5

28、.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