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41.76KB ,
资源ID:2971486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7148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docx

1、整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2008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专题组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50年历史。60年代,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使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90年代初,CAST结果公布2,人们注意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应用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但总死亡率上升。由此引起了人们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关系,并开始注意类药物的发展。(一)抗心律失常

2、药物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Wilams分类,根据药物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表1)。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能不是单一的,如索他洛尔既有受体阻滞(类)作用,又有延长QT间期(类)作用;胺碘酮同时表现、类的作用,还能阻滞、受体;普鲁卡因胺属类,但它的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具类作用;奎尼丁同时兼具、类的作用。可见以上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包括在内。因此,在1991年国外心律失常专家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制定了一个新的分类,称为“西西里岛分类”(Siciliangambit)。该分类突破传统分类,纳入对心律失常药物作用

3、与心律失常机制相关的新概念。“西西里岛分类”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表述了每个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和离子泵,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的离子流基础、形成的易损环节,便于选用相应的药物。在此分类中,对一些未能归类的药物也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该分类有助于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机理,但由于心律失常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西西里岛分类难于在实际中应用,临床上仍习惯地使用VaughanWilams分类。药物作用的通道、受体及主要电生理作用见表1。表 1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类别作用通道和受体APD或QT间期常用代表药物a阻滞Na+ +延长 +奎尼丁、丙吡胺、普鲁卡因胺b阻滞Na缩短 +利多卡因、苯妥英、美西律、妥卡尼c阻滞Na

4、+ + +不变氟卡尼、普罗帕酮、莫雷西嗪阻滞 1不变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阻滞 1、2不变纳多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阻滞Kr延长 + + +多非利特、索他洛尔、(司美利特、阿莫兰特 )阻滞Kr、to延长 + + +替地沙米、(氨巴利特 )阻滞Kr激活NaS延长 + + +伊布利特阻滞Kr、Ks延长 + + +胺碘酮、azimilide阻滞K,交感末梢延长 + + +排空去甲肾上腺素溴苄胺阻滞Ca l不变维拉帕米、地尔硫其他开放K缩短 + +腺苷阻滞M2缩短 + +阿托品阻滞Na/K泵缩短 + +地高辛注:离子流简称(正文同此)Na:快钠内流;NaS:慢钠内流;K:延迟整流性外向钾流;K

5、r、Ks分别代表快速、缓慢延迟整流性钾流;to:瞬间外向钾流;CaL:L型钙电流;、M2分别代表肾上腺素能受体和毒蕈碱受体。表中()为正在研制的新药。有人将莫雷西嗪列入b类。表内 + 表示作用强度(二)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类药物:阻滞快钠通道,降低0相上升速率(max),减慢心肌传导,有效地终止钠通道依赖的折返。类药物根据药物与通道作用动力学和阻滞强度的不同又可分为a、b和c类。此类药物与钠通道的结合/解离动力学有很大差别,结合/解离时间常数150mg、1次/8。静注可用12mg/kg,以10mg/min静注,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40mg。副作用为室内传导障碍加重,QRS波增宽,出现负性肌力

6、作用,诱发或使原有心衰加重,造成低心排血量状态,进而室速恶化。因此,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室内传导障碍者相对禁忌或慎用。2.类药物(1)艾司洛尔:为静脉注射剂,250mg/ml,系25%乙醇溶液,注意药物不能漏出静脉外。主要用于房颤或房扑紧急控制心室率,常用于麻醉时。用法:负荷量0.5mg/kg,1min内静注,继之以0.05mgkg-1min-1静滴4min,在5min末未获得有效反应,重复上述负荷量后继以0.1mgkg-1min-1滴注4min。每重复一次,维持量增加0.05mg。一般不超过0.2mgkg-1min-1,连续静滴不超过48。用药的终点为达到预定心率,并监测血压不能过于降低。

7、.其他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房颤和房扑的心室率,也可减少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减少室速的复发。口服起始剂量如美托洛尔25mg、2次/,普萘洛尔10mg、3次/,或阿替洛尔12.525mg、3次/,根据治疗反应和心率增减剂量。3.类药物(1).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促心律失常反应少。静注负荷量150mg(35mg/kg),10min注入,1015min后可重复,随后11.5mg/min静滴6,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mg/min。24总量一般不超过1.2,最大可达2.2。主要副作用为低血压(往往与注射过快有关)和心动过缓,尤其用于心功能明显障

8、碍或心脏明显扩大者,更要注意注射速度,监测血压。口服胺碘酮负荷量0.2、3次/、共57,0.2、2次/、共57,以后0.2(0.10.3)、1次/维持,但要注意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此药含碘量高,长期应用的主要副作用为甲状腺功能改变,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在常用的维持剂量下很少发生肺纤维化,但仍应注意询问病史和体检,定期摄胸片,以早期发现此并发症。服药期间QT间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一般不是停药的指征。对老年人或窦房结功能低下者,胺碘酮进一步抑制窦房结,窦性心率50次/min者,宜减量或暂停用药。副作用还有日光敏感性皮炎,角膜色素沉着,但不影响视力。(2)索他洛尔:口服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

9、律失常治疗。常用剂量80160mg、2次/。其半衰期较长,由肾脏排出。副作用与剂量有关,随剂量增加,扭转型室速发生率上升。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可加重索他洛尔的毒性作用。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电图变化,当QTc0.55s时应考虑减量或暂时停药。窦性心动过缓、心衰者不宜选用。(3)伊布利特:用于转复近期发生的房颤。成人体重60kg者用1mg溶于5%葡萄糖50ml内静注。如需要,10min后可重复。成人15mg,副作用发生率增高。此药的优势是起效快,无负性肌力作用,可用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2)洋地黄类:用于终止室上速或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毛花甙C0.40.8mg稀释后静注,可以再追加0.20.4m

10、g,24内不应1.2mg;或地高辛0.1250.25mg、1次/口服,用于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洋地黄类适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足之处为起效慢,对体力活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心室率控制不满意。必要时与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同用,但要注意调整地高辛剂量,避免过量中毒。二、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一)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窦速指成人的窦性心率100次/min。窦房结本身结构或电活动异常所致的窦速有:(1)不适当窦速(2)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治疗:寻找并去除引起窦速的原因。首选受体阻滞剂。若需迅速控制心率,可选用静脉制剂。不能使用受体阻滞剂时,可选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2.房性期前收缩见于

11、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单纯房性期前收缩者,去除诱发因素外一般不需治疗。症状十分明显者可考虑使用受体阻滞剂。伴有缺血或心衰的房性期前收缩,随着原发因素的控制往往能够好转,而不主张长期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可诱发诸如室上速、房颤的房性期前收缩应给予治疗。3.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特发性房速少见,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药物疗效差,大多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治疗:(1)治疗基础疾病,去除诱因。(2)发作时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心动过速或控制心室率。可选用毛花甙C、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静脉注射。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采用直流电复律。刺激迷走神经

12、的方法通常无效。(3)对反复发作的房速,长期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发作或使发作时心室率不致过快,以减轻症状。可选用不良反应少的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洋地黄可与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合用。如果心功能正常,且无心肌缺血,也可选用c类或a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选用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对心衰患者,可考虑首选胺碘酮。(4)对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传导功能障碍者,若必须长期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器。(5)对特发性房速,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无效者可用胺碘酮口服。4.室上速(1)急性发作的处理:阵发性室上速绝大多数为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慢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

13、过速,这些患者一般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射频消融已成为有效的根治办法。终止发作除可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手法、经食管快速心房起搏法及同步电复律法外,药物治疗可选用:维拉帕米静脉注入。普罗帕酮缓慢静脉推注。如室上速终止则立即停止给药。以上两种药物都有负性肌力作用,也都有抑制传导系统功能的副作用,故对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基本心律有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应慎用。腺苷或三磷酸腺苷静脉快速推注,往往在1040s内能终止心动过速。毛花甙C静注,因起效慢,目前已少用。静脉地尔硫卓或胺碘酮也可考虑使用,但终止阵发性室上速有效率不高。在用药过程中,要进行心电监护,当室上速终止或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及(或)传导阻滞时

14、应立即停止给药。(2)防止发作:发作频繁者,应首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以根除治疗。药物有口服普罗帕酮或莫雷西嗪,必要时伴以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发作不频繁者不必长年服药。5.加速性交界区自主心律异位节律点位于房室交界区,频率多为70130次/min。见于心肌炎、下壁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洋地黄过量,也可见于正常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后心动过速仍反复发作并伴有明显症状者,可选用受体阻滞剂。如系洋地黄过量所致,应停用洋地黄,并给予钾盐、利多卡因、苯妥英或受体阻滞剂。6.房颤及房扑(1)房颤的治疗: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特发性房颤。按其发作特点和对治疗

15、的反应,一般将房颤分为三种类型:能够自行终止者为阵发性房颤;不能自行终止但经过治疗可以终止者为持续性房颤;经治疗也不能终止的房颤为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永久性房颤一般需用药物控制心室率,以避免心率过快,减轻症状,保护心功能。地高辛和受体阻滞剂是常用药物。必要时二药可以合用,剂量根据心率控制情况而定。上述药物控制不满意者可以换用地尔硫 或维拉帕米。个别难治者也可选用胺碘酮或行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快综合征患者需安置起搏器后用药,以策安全。心律转复及窦性心律(窦律)维持: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因此复律治疗宜尽早开始。阵发性房颤多能自行转复,如果心室率不快,血流动力学稳

16、定,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观察24。如24后仍不能恢复则需进行心律转复。超过1年的持续性房颤者,心律转复成功率不高,即使转复也难以维持。复律治疗前应查明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诱发或影响因素,如高血压、缺氧、急性心肌缺血或炎症、饮酒、甲状腺机能亢进、胆囊疾病等。上述因素去除后,房颤可能消失。无上述因素或去除上述因素后,房颤仍然存在者则需复律治疗。对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本身的治疗不能代替复律治疗。房颤心律转复有药物和电复律两种方法。电复律见效快、成功率高。电复律后需用药物维持窦律者在复律前要进行药物准备,用胺碘酮者最好能在用完负荷量后行电复律,也可使用奎尼丁准备。拟用胺碘酮转复者

17、,用完负荷量而未复律时也可试用电复律。药物转复常用a、c及类抗心律失常药,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索他洛尔等,一般用分次口服的方法。静脉给普罗帕酮、依布利特、多非利特、胺碘酮终止房颤也有效。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首选胺碘酮,没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首选类药。近年有报道,用普罗帕酮450600mg顿服终止房颤发作,成功率较高,但首次应用最好在住院或有心电监护的条件下进行。房颤心律转复后要用药维持窦律,此时可继续使用各有效药物的维持量。偶发的房颤不需维持用药。较频繁的阵发性房颤可以在发作时开始治疗,也可以在发作间歇期开始用药。判断疗效要看是否有效地预防了房

18、颤的发作。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往往心室率过快,还可能引起血压降低甚至晕厥(如合并预激综合征经旁路快速前传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应该紧急处理。对于预激综合征经旁路前传的房颤或任何引起血压下降的房颤,立即施行电复律。无电复律条件者可静脉应用胺碘酮。无预激综合征的患者也可以静注毛花甙C,效果不佳者可以使用静脉地尔硫卓 。(2)房扑的治疗:房扑相对少见,一般将其分为两型。型房扑心房率为240340次/min,、aVF导联F波倒置,V1导联直立,电生理检查时可以诱发和终止,折返环位于右心房。型房扑心房率为340430次/min,、aVF导联F波向上,F波不典型,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和终止。型房扑有时介于房颤

19、与房扑之间,称为不纯房扑。房扑可表现为阵发性,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型房扑射频消融是首选方法,成功率达到83%96%。药物治疗原则与房颤相同。(3)房颤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尤其是经过置换人工瓣膜的患者,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栓塞已无争议。目前非瓣膜病房颤的发生率增加,80岁的人群中超过10%,非瓣膜病房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房颤者增高45倍。临床上非瓣膜病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8个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衰,既往血栓栓塞或一过性脑缺血病史,高龄(75岁)尤其是女性,冠心病,左房扩大(50mm),左室功能下降(左室缩短率25%,LEVF0.40)。小于60岁的“孤立性房颤”患者,脑栓塞年发生率仅0.55%,当合并高危因素1个时,栓塞机率成倍增长。在血栓栓塞并发症中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并随年龄增长。一旦发生,约有半数致死或致残。80年代进行了几个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6000余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用抗凝药物对脑栓塞行一级或二级预防,综合结果显示华法林降低脑卒中危险率68%,阿司匹林降低21%,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华法林又确切比阿司匹林有效(降低危险率相差40%)。因此,90年代末,欧、美心脏病学会分别建议:对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