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扬州树人学校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及试题答案扬州树人学校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35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C )A. 粗犷(gung) 应分(yng) 跻身(j) 探骊得珠(l)B. 风靡(m) 祈祷(q) 哽咽(yn) 叱咤风云(ch)C. 拮据(j) 褴褛(ln) 刹那(ch) 热泪盈眶(kung)D. 拾级(sh) 驽钝(n) 偌大(nu) 惟妙惟肖(xio)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D ) A.在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首条中国微博中表示,希望与中国网友分享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B.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发生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和总理
2、瓦尔斯1月21日公布系列反恐措施,宣布未来3年将投放逾7亿欧元左右用于打击恐怖主义。C.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D.树人学校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同学们重温汉字之美,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3.下列成语使用中正确的是(2分)( C )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B一些人对中国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C诸葛亮博闻强识,见微知著,善于筹划分析,在隆中就已经定下了三分天下之计。D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4.下列说法
3、中正确的是(3分) ( B )A.即使风雨兼程,也不一定能到达远方。这句话是条件关系的复句。B.他一边和面,一边和颜悦色地和大家讲自己的经历,他说他和妻子是邻居。句中的几个“和”的词性各不相同。C.“他从内心深处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身临其境等电视节目。”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喜欢电视节目。D.6月1号儿童节,作为市长我一定莅临指导你们的活动。这句话说的得体。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契诃夫写的海燕、屠格涅夫写的蔚蓝的王国、鲁迅写的雪都是散文诗,它们兼有散和诗的特点,从本质上还是属于散文。B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诗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写出了作者得到朝廷
4、重用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姿和豪气。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韩愈的马说、欧阳修的小石潭记等D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这就是鲁迅心中富足的故乡,温暖的故乡,安y()和春光无限的故乡。即便在冰雪袭来之时,也掩不住处子样明媚的笑y()。这样的土地和气候,能够消rng()一切坚冰,让人的情意qin()绻,醉眼矇眬,春心荡漾。逸 靥融缱7.默写。(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共9分)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5、(陆游游山西村)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说环境会改变人,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品质表明人们完全可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8.名著阅读及综合运用(10分)(1)右图漫画是根据我国经典名著西游记演绎而来。其中孙悟空头上所戴的叫做紧箍咒,你能说说这个器物的来历吗?我们现代人又用此器物比喻什么?
6、(5分)观音送唐僧治孙悟空的东西, 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2)右图漫画反映了社会中的什么现象。(2分)反映当今社会学生学业压力大,负担重(答出“学生压力大”或“学生负担重”意思对即可)(3)针对漫画中反映的现象,人们有不同的声音,作为学生的你是怎么看待的,请选择下列两则材料中的一则,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一谈认识。(3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一种磨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如A句中所说的“劳其筋骨
7、”,才能承担大任。 或者回答我们要快乐学习,培养自己学习兴趣,正如B句所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要被压力所迫,被逼去学习。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于忧患 死于安乐)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二、阅读理解(52分)(一)阅读诗歌完成910题落梅宋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释】莓苔:苔藓植物。(1) (1分) (1分) (2)(2分)(3)(3分)学习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一种磨炼,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如A句中所说的“劳其筋
8、骨”,才能承担大任。 或者回答我们要快乐学习,培养自己学习兴趣,正如B句所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要被压力所迫,被逼去学习。或者回答我们要快乐学习,培养自己学习兴趣,正如B句所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要被压力所迫,被逼去学习。9.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9、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10.“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3分)两句诗表面上都写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乱点莓苔”,寂寞凄凉,然而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赞美梅花的坚贞高洁。(1分)两句诗实际上都是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2分)(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汪十四者,新安人也,不详其名字。性慷慨激烈,善骑射,有燕赵之风。时游西蜀,蜀中山川险阻,多相聚为盗。凡经商往来于兹者,辄被劫掠。闻汪十四名,罗拜马前,愿作“护身符”。汪许之
10、,遂与数百人俱拥骑而行。闻山上嚆矢声,汪即弯弓相向,与箭锋相触,空中堕折。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无几时,汪慨然曰:“吾老矣!不思归计。徒挟一弓一矢之勇,跋履山川,向猿猱豺虎之地以博名高,非丈夫之所贵也!”因决计归。归则以田园自娱,绝不问户外事。而曩时往来川中者,尽被剽掠,山径不通。乃踉跄走新安,罗拜于门外曰:“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使我辈弱者可强,贫者可富,俾啸聚之徒大不得志于我旅人也。壮士其许之乎?”是时汪十四雄心不死,遂许之曰:“诺!”大笑出门,挟弓矢,连骑而去。于是重山叠岭之间,复有汪之马迹焉。(选自虞初新志)注释嚆矢:响箭,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猱:猿类,身体便捷,善攀
11、援。俾:使。译文:汪十四是新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性格慷慨激烈,善于骑射,有燕赵之地的勇士之风。游历西蜀的时候,蜀中山川险阻,很多人聚在一起成为盗寇。大凡经商往来于这里的人,动不动就被劫掠。(商人们)听闻汪十四的名声,排着队拜在他的马前,祈求汪十四做他们的护身符。汪十四答应了他们,于是和数百人一起骑行。听闻山上响箭声,汪十四就弯弓对射,与响箭箭锋对撞,在空中折落。因此绿林好汉很畏惧他,从此对商旅秋毫无犯,商人们也因此尽得几倍的利润。过了不久,汪十四慨叹到:“我老啦!不想着回家。只倚仗一张弓一支箭的勇武,在山川中跋涉,向猛兽聚集的地方前行来博取名声,这不是大丈夫所看重的啊!”于是决定回家。回去之
12、后就寄情田园自娱自乐,绝不过问户外的事情。而从前在川中往来行商的人,都被强盗大肆劫掠,商路从此不通。商人们踉跄奔走到新安,排着队拜在汪家门外,说:“希望祈求壮士重新回到西蜀,使我们弱的能够变强,贫者能够变富,使啸聚山林的盗寇们不再敢打我们这些商旅的主意。壮士一定要答应我们啊!”这时汪十四雄心不死,于是答应他们说:“好”汪十四大笑出门,带着弓矢一大群人骑马离开。于是西蜀的重山叠岭中间,又有汪十四的踪迹了。1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汪许之(答应) (2)而曩时往来川中者(从前)(3)愿乞壮士重过西川(乞求) (4)才通人(使通过)12.下列加点“之”字与“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意思相同的一
13、项是(A)(3 分)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汪许之 C. 复有汪之马迹 D. 有燕赵之风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6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搜括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理厉害的呢。(3)以故绿林甚畏之,秋毫不敢犯,商贾尽得数倍利。因此绿林好汉很畏惧他,(从此对商旅)丝毫都不敢冒犯,商人们也因此尽得几倍的利润。14.文中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汪十四“慷慨激烈”的特点?请概括回答。(3分)商人相求便慨然应诺;面对匪徒威胁勇于回击;思归便绝不过问外事;既已归隐,弱者相求,便再次出山。(3分,答出三点即可。)
14、(三)阅读下文,完成 1518题岁时的寄托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此方人郝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
15、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
16、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賞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吹、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住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
17、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15.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5分)。时间顺序(1分)。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4分,漏答一个季节扣1分)。或按照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食俗(2分),同一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2分)。 16.根据第段内容,查找相关倌息,用简洁的语言填表。(2分)节日饮食风俗寄托的希望和情怀农历大年初一,北方人饺子里包一些钱物。祝福吃到钱物的人今年有格外好的运气。(2)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
18、汤圆。团团圆圆、吉祥美好17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4分)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不能(1)“万万”表程度(或强调1分),突出(强调)了在元宵节吃汤圆的重要性,去掉起不到突出强调的作用(1),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8第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文章语言典雅。(答到两点即可,每点2分) (四)阅读酒婆,回答下列问题。酒婆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
19、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像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
20、,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
21、划天书了。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
22、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
23、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 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19.小说中围绕酒婆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将情节补充完整。(2分)酒婆喝酒躲避车辆老板发誓遭遇车祸老板不解20小说开头描写出怎样特点的首善街?这样的描写有何
24、作用?(4分)小说开头描写出怎样特点的首善街?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特点:简陋,嘈杂。(1分)作用:突出了首善街底层人民的贫困和思想的麻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为酒婆的出场蓄势。(3分)21.赏析文中两处划线句。(6分)(1)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结合具体词语,从描写角度分析)(4分)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结合词语,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2分)动作描写(1),如“撂”“接”“举”“扬”等(1)具体准备地刻画出酒婆喝酒的爽快,一气呵成(1),体现了酒婆对酒的嗜好(1分)。(2)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
25、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分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分析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为下文酒 婆喝了真酒出车祸作铺垫,表现了作者对以作假为常态的社会的嘲讽。4.联系小说最后一段,分析酒婆死亡的原因。(3分)22.联系小说最后一段,分析酒婆死亡的原因。(3分)酒婆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醉酒出车祸,(1分)但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死于以作假为常态的冷漠社会,死于贫穷而麻木的生活。(1分)借老板的困惑表达对虚假的病态社会的揭露与嘲讽。(1分)三、作文(60分+3分)岁月流逝,年华匆匆,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收到不同的礼物。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请以“岁月之礼”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