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重庆市第八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商朝最后两位王竟将上帝的“帝”字用于王的名号,称为帝乙、帝辛,这直接反映了当时A专制思想浓厚B君权神授的观念C统治者威望高D人们敬畏大自然2在东北,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国,与唐朝往来非常频繁,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如农业、蚕桑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有“海东盛国”之誉。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A形成了民族融合的高潮B制度文明的先进性C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D社会经济出现繁荣局面3宋应星在崇祯十年(1637年)为其天工
2、开物所写的初版序中称:“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微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商品交换发展较快B手工业生产繁荣C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交通工具的发达4清初学者颜元认为:“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这一观点A开创了经世致用的新风气B强调学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性C认为人才主要是为朝廷服务D反映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5下表是1850-1940年间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时期迁出他乡种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出国从事工商业18501879年721549818801911年15601183819121940年4730
3、77396这反映出该地A人口辽徙流动频繁B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C自然经济已经解体D社会经济转型明显加快6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省名命名,如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欧集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一现象反映了A辛亥革命后各省纷纷独立B晚清时期留学生救亡意识强烈C维新变法后各种思潮并行D民主革命思想在各省广泛地传播7“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可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材料反映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B徐州会战C大原会战D
4、武汉会战8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3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反映了A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已经全面完成B“一五”计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C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被提上日程D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9下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的“稷下学宫”,体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两者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民主制度提供保障C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D社会大变革的推动1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在淡及工业革命时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
5、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在此作者强调工业革命A增进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B是场深刻的技术革命C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使科学家社会地位提高11西方在进入20世纪后,除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外,工人阶级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能够把钱用于支付娱乐休闲和购买比较贵重的商品(家县、吸尘器、冰箱、收音机等)到二十年代,电影成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赛狗和赛马也同时作为赌博和娱乐活动而风行一时,这些现象说明在西方A大众消费社会兴起B工业制造非常发达C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奢侈摩烂风气盛行12杜鲁门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在他们身上的奴役。我认为我们的帮助首先应该是经济和
6、财政援助,这是达到经济稳定和有秩序的政治进程所必须的。”材料中杜鲁门的本质意图是A促使西欧经济复兴B攫取战后世界霸权C抵抗苏联对外扩张D稳定欧洲政治秩序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军入关后,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清廷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顺治二年,清廷下第二次圈地令,范围扩大到河间、深州、遵化。顺治四年第三次圈地,圈入顺天、保定、河间、易州、遵化、永平等42府。三次共圈占土地35万余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清初战事频繁,所受地亩并未能悉心耕种,“致失耕种
7、之业,往往地土旷废。”康熙八年(1668年)五月宣布停止圈池,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下令“嗣后永不许圈”,圈地正式告终。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等材料二英国很早就出现圈地的現象了,不过到15世纪末羊毛价格迅迹上涨时,圈地运动才大规模开展起来。在宗教改革中,国王把没收的教会领地赐给亲信宠臣,或卖给乡绅、土地投机家、市民、商人和工场主,他们变成新贵族,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部土地2%,大部分圈占地变成牧场。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
8、速了圈地的进行,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1845年以后,圈地运动已近尾声。摘编自蒋孟引英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不同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基拙上,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商法钦定大清商律。1911年,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同时取消了君臣、官民、士庶等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的特权,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制定了中华
9、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清末民初的法制改革,为我国后来的法律近代化莫定了基础。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影响。15材料当德国法西斯掌握政权之后,英、法等国主即对其寄予厚望,企图使极富侵略扩张野心的法西斯德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反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急先锋。因此,它们采取了对德妥协让步的政策以使“祸水东引”。英
10、国人喊出的“宁要希特勒,不要斯大林”的口号,正反映了英、法等国统治者的愿望和心声。1939年3月,德国正式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一事,彻底地改变了英国的民意,舆论一反过去妥协的语气,转而支持抵抗法西斯。民心向背既定,政府虽不情愿,也只有被迫从之。英国政府的政策转变了方向,法国政府别无他计,也只有立即跟进,追随自己这个唯一还算有点办法的盟友。于是破天荒的第一遭,英国国民同仇敌忾,决意与希特勒作殊死战,不再分歧不合。可是为时已晚,形势一发不可收拾,德军铁蹄迅速无情地踏进波兰。摘編自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爆发前,英法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实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1、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对德国扩张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1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雨(1617-1684年),清代山西永宁州人。少年时代,勤奋好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难能可贵的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以44岁高龄在基层任职,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等职。他怜贫苦、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称为“青天”。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贊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清康熙十七年,张雨被耀升为江防道员,提练水
12、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张雨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常需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竟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1684年在江宁任上离世,当时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大家都举着香,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这就是正义与纯粹的力量,人性的光芒,永远不被遮栏,善良的意义,永远会被人民所诠释。摘编自王第贤清代吏治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雨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雨成为“清朝第一廉吏”这一历史现象。参考答案1B【解析】材料中商
13、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的君权神授的观念,故B正确;专制统治的确立是在秦及其以后,A不正确;材料的做法旨在神话王权,提高统治者的威望,C不正确;材料中的“帝”并不等同于大自然,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商朝政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商朝政治的特点的把握,商朝政治一个明显的特点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借助神权强化王权,以此作答即可。2C【解析】材料“在中原文明的强有力的影响下,社会经济如农业、蚕桑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表明以粟末靺鞨为主体的渤海国学习中原地区的先进的生产方式,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4、,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大融合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习唐代的经济,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等,B不正确;材料没有直接反应唐朝的经济发展状况,D不正确。3A【解析】由材料“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南宦商,衡游蓟北”可知,旨在反应当时长途贩运业较发达,商品经济较为发达,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发展状况,反应的是商业发展,B不正确;C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工具的信息,D不正确。4D【解析】材料表明,颜元认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真才实学之人,用以管理国家经济,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经济人才的需求,D符合题意;顾炎武开创了经世致用之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学校教育改革的内容,
15、B不正确;C与材料主旨不符。5D【解析】表中数据表明,1850-1940年间南方沿海某乡人口迁出不断增多,主要都流向城镇做工或从事工商业活动,或到外国从事工商业活动,基本没有在流入农业领域的,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极大的变化,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该地区人口迁徙状况,但“频繁”说法不准确,A排除;材料不能直接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不正确;C“已经”解体的说法不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点睛: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人口流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表中信息的把握,明确人口流向,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作答即可。6B【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晚清”、“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
16、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国家救亡的心态,因此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各省独立的信息,A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种思潮的变化,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现代报刊业走向繁荣,作为大众传媒的主要方式,更应注重其在社会舆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同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的出现。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详解】7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国民
17、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战役”指的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8C【解析】材料中信息显示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证明土地私有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需要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这直接推动了对农业合作化的运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为公有制,C符合题意;A项土改材料没体现;“一五”计划从1953年才开始,B不正确;材料只涉及农村土地买卖的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D不正确。点睛:对题干材料的准确分析理解是本题的解题关键,需要对农村农业合作化相关史实的掌握。农业
18、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9D【解析】苏格拉底与学生们自由辩论反映了希腊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过渡时出现的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而中国战国百家争鸣则是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文化方面的一个反映,都体现了社会的变革,D符合题意;二者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A不正确;中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B不正确;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C不正确。10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19、”,分析、认知,材料主旨是在强调工业革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符合题意,正确;A的说法属于表象,排除;B本身符合工业革命的影响,但这并不是题干主旨所要强调的,排除;D与材料主旨不符。11A【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20世纪以来,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也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和贵重商品的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说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大众消费社会兴起,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的是工人的消费情况,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C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是奢侈盛行,D不正确。12B【解析】由材料“美国的政策必须
20、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在他们身上的奴役”并结合杜鲁门主义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杜鲁门的本质意图旨在遏制苏联,谋求战后世界霸权,B符合题意;A与美国战后诉求不符;C是目的,但与题干“本质意图的要求不符”,其抵抗苏联的目的在于确保自身的霸主地位,C不正确;D不是美国本质意图的体现。13(1)相似之处:持续时间长;阶段性渐进式推进;规模大、范围广;牺牲农民利益;政府作用显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2)不同影响:中国: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续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英国:确立了大土地所有制,促进农业近代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推动了工业革
21、命开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解析】(1)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以得出,两国圈地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据材料“。三次共圈占土地35万余顷”、“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加速了圈地的进行”可以得出圈地运动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据材料“次共圈占土地35万余顷”、“也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可以得出圈地规模较大;据材料“农民或流亡他乡,造成大量流民、乞丐的出现”、“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可以得出均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材料均体现了政府的作用,且有强制性。(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的圈地运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激化,据材料“圈田
22、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其佃户无生者,反依之以耕种焉”可以得出延续或强化了小农经济。英国圈地运动促进了农业发展,为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4(1)特点:向西方学习,政府主导,近代化色彩浓厚,建立法律体系。(2)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为后来中国法律近代化奠定基础。【解析】(1)据材料“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向西方学习;据材料“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商法钦定大清商律”可以得出政府主导;据材料“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可以得出具有近代化色彩;据材料“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建立了近代法
23、律体系”可以得出法律体系化。(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从清末民初的政治、经济和西方思想的传播及民族危机加深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民主、平等、法治思想的传播;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的推动;民族危机深重;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15(1)政策:绥靖政策。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侵略,维护既得利益,并力求把战争引向苏联。(2)变化:由纵容侵略转而支持抵抗法西斯。原因:随着德国侵略步伐的加快,欧洲人感到战争的逼近;民意和舆论要求结束妥协,制止德国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加深。【分析】【详解】(1)从材料可以看出,英法奉行绥靖政策,这实质上是对法西
24、斯侵略的纵容,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欧洲主要国家逐渐改变过去的绥靖政策,这和法西斯的侵略威胁到各国的利益有关。16(1)原因:康乾时期,政治清明;清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需要;优秀的个人品质,拥有家国情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2)简评:康熙帝统治的贤明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天下廉吏第一”的出现;秉持为官之道,坚守清廉、正心诚意、忠实为民的理念符合人民的愿望;即使封建政治相对清明,但是封建专制制度本身的弊端难以消除官场腐败的大环境。【解析】(1)由材料“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箪食瓢饮,淡泊自甘,数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厉,志节弥坚”并结合所学可知,于成龙之所以能成为清朝“第一廉吏”,主要是由于清初政治清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再加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个人品质和拥有家国情怀等。(2)由材料“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怜贫苦、抑豪强、治盗贼、赈灾荒、清杂派、平冤狱、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答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