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3.09KB ,
资源ID:296902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690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docx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第一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述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儿童:他们时而喜怒无常,时而情绪变化极快,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又沉默不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以一颗博爱,敏锐之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但是有一些工作经验相对少一些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出现上述情况之后,在很多时候束手无策,百思不得其解,错过了很多教育的最佳时机。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继承者,儿童的成长联系着千千万万人的心,承载着太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而这诸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在

2、儿童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影响他们的健康?如何培养一个健康的儿童?这些问题逐渐成了当今社会和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我国幼教界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只是近几年的事情,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如: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其他年龄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什么区别?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任务是什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目标是什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教师应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等等。近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种重视从成人开始不断地向下伸延。先是国家教委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规定:必须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接着是国家教委在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

3、总则第五条对教育总目标的阐述中明确地提出: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把这样一些关于系列心理健康的问题写进教育目标,并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这是教育的一大突破,一大发展,它足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第一章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节 幼儿健康的含义 一、什么是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扩展到对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因此,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随之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提到了相当高的重要位置上来。那么到底何谓健康呢?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

4、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

5、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因此我们说,健康不等于没有疾病,而是身心良好的状态。二、什么是幼儿健康幼儿健康是指幼儿期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够较好的抵抗各种疾病,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幼儿健康具有如下特点:1.身体健康幼儿健康首先指的是儿童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个生理系统能良好发挥作用,能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组织结构的正常要与不同时期幼儿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成正比,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6、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那么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呢?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重要标志:是情绪反应适度,社会适应良好,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或其他新环境及新的生活。在幼儿心理健康中,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而一个健康的儿童,应该是身心发展都处于健康状态之中的。第二节 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

7、现状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自古就形成了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而“爱幼”也已经从比较单纯满足下一代的物质需要发展到关注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一项蓬勃发展的极具普及性的运动和极具生命力的宏伟事业。 尽管国家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对儿童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划(如1996年3月9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其被

8、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具体的实践中,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即主观上有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幼儿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需要的满足。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主要指各种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师及幼儿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他们常常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更多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被教育者认为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习惯,只注重表象的改正而不是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引导。 虽然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科研水平因为国家的重视和中外交流活动的频繁而提高到

9、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还非常短暂,尤其是专门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不过短短六七十年,还不足以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另外,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是由于许多幼儿教师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得少且较为肤浅,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他们常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不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幼儿心理健康主要是指

10、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发挥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1)动作发展正常。动作发展与脑的形成及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2)认知发展正常。一定的认知能力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条件,虽然儿童的认知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一个儿童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儿童,且不再正常范围之内,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为该儿童的认知能力属于低下的。因此,在幼儿期要尽量避免任何有损于大脑的

11、伤害或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免导致幼儿心理不健康。(3)情绪积极向上。积极的情绪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协调性。儿童情绪正常,对受到别人的爱抚、关心、体贴、照顾感到幸福,从而心情愉快。反之,就是有心理障碍了。不良情绪是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的障碍。长期紧张、压抑、恐惧,会使儿童产生种种行为问题。(4)人际关系融洽。幼儿之间的交往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必要途径。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象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需要的玩具,独生子没有和同伴合作

12、、分享、等待、轮流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的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约束难以适应,缺乏自制力等。消极的适应会产生消极情绪,积极愉快的体验会产生积极的心理。(5)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中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心理健康的幼儿一般热情勇敢、自信主动、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儿则表现出冷漠自私、胆怯自卑、被动孤僻等行为。(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较严重者可达214%9%,最为常

13、见的是幼儿的行为、情绪、社会适应及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幼儿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以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多动症社会行为问题:爱发脾气、好打架、说谎、嫉妒、强欺弱、恶作剧、破坏、偷窃性格与情绪问题:任性、自私、固执、娇气、胆怯、懒惰、自卑、过度幻想神经功能障碍:排泄机能障碍、言语障碍、睡眠障碍、神经紧张不良习惯;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咬衣服、玩弄生殖器学习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心理健康的幼儿应该没有严重的或复杂的问题行为,即心理卫生问题。2.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健康心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没有了它,幼儿的生活、学习都无法正常进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

14、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1)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种人才应该是具有高智商及经验丰富的人,且应该具有高情商。从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有目的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而挖掘其心理潜能,促进其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从而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2)幼儿成长的需要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幼

15、儿,身心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目前的成长,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续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的素质。为此,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还会纠正并防止发生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或疾病的产生,从而使其身心均得到健康发展。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社会、学校、家庭均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影响。1.社会因素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个体、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具有不同的影响。个体的健康依赖于整个群体的健康,群体中的不健康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公共健康,任何个体倘若能更多的考虑他人健康,那么就很容易被社会肯定和接纳,其本人也

16、会达到更高境界的精神健康。儿童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因此,儿童更需要社会的加倍关心。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文化的直接或间接作用更可以导致人的精神健康。社会文化因素常常是以心理因素的形成作用于儿童身上的。因此,社会文化氛围对儿童的精神健康影响非常大。都市化的社会环境不仅影响着幼儿的身体健康,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幼儿的精神健康。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增加,幼儿的信息来源也丰富和快捷起来,人们在娱乐的同时,在为幼儿提供一些有益信息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进入孩子的世界。2.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家庭是儿童生活的摇篮。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

17、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家长和学校之间是否要求一致,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父母的养育态度一般可分为开放型、纵容型、权威型和失职型四种类型。(1)开放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以幼儿为中心,接纳幼儿的行为,并且在提出高标准的要求时,也担负起同样的责任,这种父母类型是最佳的。(2)纵容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同样以幼儿为中心,但对幼儿没有任何要求。(3)权威型。这种类型的家长则往往依靠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采用斥责、体罚的管教方式,剥夺幼儿合理的需要,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幼儿内心激起愤恨,形成固执

18、对抗心理。(4)失职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以成人为中心,对幼儿的控制力较低,几乎不大要求幼儿去做什么。目前,我国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因而出现了众多类型的家长。一般说来,父母和幼儿之间能建立起温暖的相互支持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养育态度一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一致,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最为有利。因此,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当重要。3学校因素幼儿园生活是学龄前儿童的重要学习场所,是儿童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个场所里,幼儿将学会独立生活和与人相处。处理不好,很对幼儿的心理问题会由此产生。在这个环境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有两个:(1)学校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

19、,前者包括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如活动场地、玩具设施、草地空气等等。后者包括幼儿园的生活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合格的物质环境能让幼儿身心愉悦,乐于生活;有益的精神环境能令幼儿有心理满足,愿意与人相处。一般来说,幼儿的健康虽然要以基本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但良好的物质环境并不一定都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精神健康与周围环境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言行、师幼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儿童,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相信,主动和老师接

20、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反之,幼儿的心情就会格外紧张、恐惧、抵触,十分被动。这些都是对其自身发展极其不利。(2)教育者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师是幼儿人生路上的第一任教师,既要传授给幼儿知识,也要教会幼儿如何做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幼儿教师的健康人格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为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反之,教师的不良情绪将会直接影响教育对象,甚至会对幼儿产生精神、肌体的伤害,影响其一生的

21、健康发展。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研究历程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认知能力均有不同的特点,而且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幼儿的认知能力会有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说,这种变化会体现在以下几点:(1)思维有具体形象形象抽象概括性发展随着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见闻的日益增长,他们的生活经验也更加丰富,语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思维能力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极易产生偏执性和不可逆性,即只能进行形象思维。学前晚期的幼儿主不能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数的概念、时间概念、空间方位等。能够理解不同层次概念的包含关系,比如动物里包含水中游的、地上爬的、空中飞的;食物里包

22、含馒头、米饭、肉类、菜类等等。能够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学前期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还是初步的,具体形象思维仍然是其学习活动中主要的思维方式。(2)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学会一定方法学前儿童在观察时,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观察的方法正在形成中。但不会有序、细致的观察事物外表的明显特征,易忽视其内部的本质特征。(3)记忆中无意性、形象性向意义识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具有很大的无意性和形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有意注意和意义识记迅速发展。(4)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到了学前晚期,在无意注意高度发展的同时,有意注意初步发展起来,这时期幼儿的有意注意水平低、稳定性差、不持久,一般只保持15

23、分钟左右。(5)口同语言迅速发展,对书面语言产生兴趣随着交往范围的拓宽,学前儿童的口语水平有较大的发展,能积极的运用掌握的各类词汇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在理解和表达词汇、句子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答非所问、用词不当等现象。2社会性的发展(1)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初步形成(2)交往能力迅速发展(3)独立性、主动性增强3个性的发展(1)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产生新特点(2)个性特征开始显露(3)情绪和情感获得发展二、国内外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历程1西方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德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将普莱尔的作品传播到美国的是心理学家霍尔。他提出“复演说”,是他掀起了“儿童研究

24、运动”,因此他被誉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近年来的幼儿心理学的研究的新趋向归纳如下:(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在美国被重新发现,并逐渐影响到儿童研究的基本观点。(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皮亚杰理论到50年代发展成熟,儿童的许多重要的认知能力在其幼年即已存在了,只是程度有限。(4)幼儿心理研究出现了新的领域2.我国幼儿心理研究的发展(1)幼儿的认知发展与培养得到研究近10年来,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倾向于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对儿童理解类包含概念的初步研究,对儿童语言发展进行的比较系统的研

25、究,对幼儿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对儿童理解类包含概念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启发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2)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研究(3)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第四节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不能脱离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而应该按照幼儿的特点进行。如只能以游戏为主,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其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应具有新颖性。其次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心理倾向,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要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1)在养成性教育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主要

26、目标应是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方面。(2)运用补偿性教育的方法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 (1)以发展良好品质为主(2)学会观察,学会等待2、非价值性评价原则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现状的初步评价时所作的心理诊断和测量虽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慎重,不可因这些诊断和测量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3、主体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操作中,要注意信守尊重幼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的原则。4、协同性原则5、游戏性原则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游戏、学习和劳动。6、成功性原则三

27、、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从两种模式对应采用以下方法:1、针对养成性教育模式的方式(1)情境教育情境教育的方式很多,如游戏教育法、劳动教育法等。游戏教育法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示: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一种积极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劳动教育法在劳动中教育幼儿的心理问题,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2)家园同步教育一方面,家长

28、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互助民主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老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和电访,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真正使每个孩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情感。(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5)讲授教育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

29、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2、针对补偿性教育的方法(1)行为问题的矫治(2)通过游戏矫治第二章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第一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判断及表现行为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判断方法心理健康的幼儿的表现如下: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性格开朗,乐于交往,行为协调,意志坚强,反映适度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从以下4个方面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判断:1、把幼儿放在其特长的生长文化条件下判断2、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判断3、要观察幼儿的症状来判断4、综合经验加以判断二、幼儿典型心理疾病及表现1、幼儿多动症(1)活动过多(2)自控力差(3)注意力不集中(4)冲动任性(5)学习困难注意:多动症患儿

30、与顽皮儿童之间有明显的不同,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1)注意力方面的区别(2)行为目的性方面的区别(3)自控能力方面的区别2、儿童恐怖症这类孩子在外在表现上常常会比较敏感、胆小,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3、儿童抽动症具体表现是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不自主、无目的、重复的、迅速的肌肉收缩。患病儿多是男孩,其突出的表现是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这类儿童多数具有敏感、羞怯、不合群、容易兴奋和激动等特点,有些还伴有遗尿、夜惊、口吃等症状。4、儿童遗粪症此症状通常发生在4岁以后的儿童。其表现是儿童常常不由自主地在当地风俗习惯、文化背景所不允许的场合下拉大便。

31、5、儿童遗尿症此病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湿裤子的现象。该病在儿童期较常见。多见于男孩,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6、儿童忧郁症分急性忧郁、慢性忧郁、隐匿性忧郁三种。第二节 幼儿常见心理健康案例及措施当我们发现幼儿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既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问题,又会将幼儿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引导。一、幼儿的小气行为【分析】在幼儿日常交往中,会发现幼儿小气行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造成。2、父母自身行为的影响。3、教育上的问题。【措施】对待孩子的小气行为,可探究出真正的原因后对症下药。1、以自我为中心造成的小气行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转变过来。教师和家长要适时引导孩子去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帮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束缚。2、做孩子的楷模家长在与邻里、同事往来时,教师在与孩子、同事、家长相处时,都应以自身无私的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说服力。3、树立正确的教育观(1)学习分享首先从家庭做起: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子女,使其懂得分享的快乐,应具有尊敬长辈的美德和品质。其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应多给幼儿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让他带着玩具和同伴交换着玩,增加其与同伴分享的经验。(2)学习赠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