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58.18KB ,
资源ID:296759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6759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docx

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第三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专题编排的。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组成。暮江吟一诗构思精妙,摄取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一幅是弯月初升、夜色朦胧;题西林壁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雪梅咏物说理,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富有启示性;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事物;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这是通过作者长期、深入地

2、观察得知的,启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的奥秘。2.单元重点 (1)了解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了解观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一文的学习中,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爬山虎的脚一文鼓励学生,要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方法,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2)进行连续

3、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引导,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介绍的新鲜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肯动脑筋,但缺少深入、细致观察的经验,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单元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力。【教法建议】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4、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古诗的能力和想象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仔细观察,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3.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它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4.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5.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把握观察的方法。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6.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9.古诗三首2 10.爬山虎的脚211.蟋蟀的住宅1 口语交际

5、爱护眼睛,保护视力1习作写观察日记1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2合计99古诗三首(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等13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4. 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5.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

6、不同。【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古诗暮江吟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3.背诵古诗,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重点)4.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难点)【教具准备】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谈话导入。教师口述:同学们,唐诗是祖国语言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我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一些是写景的诗,谁来背一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写景的唐诗暮江吟。(板书 暮江吟)【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7、】二、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代表作有琵琶行忆江南长恨歌等。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方法指导:古诗词的思想感情一般含而不露,蕴藏在字里行间。有些诗词中的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暮江吟 瑟瑟重点指导生字:暮:“暮”和“幕”“

8、墓”是形近字,不要混淆; 吟: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jn”,右边是“今”,不要多加点。瑟:“瑟”和“琵”是形近字,不要读成“p”;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吟 可爱。瑟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可怜 珍珠 真珠 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3)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想象:古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四、学习“会写字”暮 吟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暮”,上下结构

9、,上小下大。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暮”,学生练写。暮:中间的撇捺要舒展,下面是“日”不是“曰”。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愉快,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预设: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江:大河。吟:古代诗歌的一种。暮江吟:傍晚在江边的吟诵。 2.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生听课件中范读)3.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

10、由朗读学习古诗)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残阳”是什么意思?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铺”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 “射”可不可以?铺:把东西展开或摊平。体会到了夕阳的温暖和柔和。“铺”换成“照” “射”不好,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照”和“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出示课件)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

11、,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板书 露水 月亮)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预设:打比方。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预设: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弯弓。小结: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 景色美丽)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

12、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7.指导朗读全诗两句。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8.背诵全诗。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1)作画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一道残阳铺水中 可怜九月初三夜半江瑟瑟半江红 露似珍珠月似弓(2)写话。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夕阳西下时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

13、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2.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八、当堂检测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九、课后作业(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重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自然美和语言美。(重点)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4、(重点)4. 通过诵读和想象来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难点)5.理解古诗的意义,并从中体会生活哲理。(难点)【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图画导入。教师口述: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在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有一座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它就是山清水秀的庐山。今天,让我们跟随摄像机的镜头一起走进美丽的庐山。(课件播放庐山图片)这里山高水深,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是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900多年前宋朝大诗人苏轼花了十多天的时间游览了庐山,他把自己的所

15、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西林寺墙壁上的诗)(板书 题西林壁)【设计意图:图片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庐山,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宋代诗人。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只缘 未肯降

16、骚人 输梅 阁笔 费评章(重点指导生字:缘:“缘”和“椽”是形近字, 不要读成“chun”;降:是多音字,在“投降”中读“xin”,在“降落” 中读“jing”在本课读“xin”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sn”;输:区分“输”和“愉”形近字,不要读成“y”。)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题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西林 因为。缘 书写,题写。 降 诗人。骚人 服输。阁 同“搁”放下。评章 不及;比不上。逊 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3)指名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学习“会写字”题 侧 峰 庐 缘 降 阁 费

17、 须 逊 输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峰、侧、缘、输、降、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费”上下结构;“费”,上大下小;“题、庐、阁、逊”,半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庐” 、左右结构的字“缘”和上下结构的字“费”,学生练写。庐:里面是“户”不是“尸”。缘:笔画较多,右边的撇要匀称。费:上宽下窄,下面是“贝”不是“见”。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再读诗文,探究诗意(一)学习古诗题西

18、林壁。1.解诗题 。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预设: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抓字眼,明诗意。(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预设: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板书 横 岭 侧 峰)(板书 变幻莫测)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板书 远 近 高 低)(板书 千姿百态)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因为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板书 从不同角度观察)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19、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识”是什么意思?“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的原因是什么?识:认清。是因为“我”就在山中。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3.多诵读,悟诗情。(1)多诵读。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预设:作者喜爱庐山。小结: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 你们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庐山的赞美之情?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

20、,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悟诗情。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老师有一个地方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4.背诵古诗。小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二)学习古诗雪梅。1.看图片、赏雪梅。(1)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

21、一起来看一看。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板书 雪梅)(2)介绍题目。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2.读古诗、诵雪梅。(1)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2)听老师读,注意节奏。(3)男女生接读。 (4)齐读。 (5)背读。 3.品诗句,悟道理。 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一起

22、说诗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两句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4.谈雪梅,拓诗词。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曾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

23、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找同学背诵梅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课件)5.指名朗诵。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色,通过对庐山各个面点所得到的景象也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雪梅中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

24、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七、当堂检测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的意思的。八、课后作业1.推荐阅读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完成点拨1+x阅读攻略的练习。2.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板书设计9 古诗三首暮江吟 白居易露水 月亮 景色美丽题西林壁 苏轼 横 岭 变幻莫

25、测侧 峰 远 近 从不同角度观察千姿百态高 低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雪梅卢钺雪白 人各有所长梅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的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非常容易了。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较好,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时,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3.我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这是四年级的第一首古诗教学,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我对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指导的还不够到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