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80.32KB ,
资源ID:2967541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6754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史学常识含点拔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史学常识含点拔解析.docx

1、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史学常识含点拔解析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史学常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1(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 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操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五行相生的问题。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本题的关键词是“禅让”。而“禅让”是指古代帝王让位给有才能的人,如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根据五行相生: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火德”后应为“土德”。故本

2、题正确答案为D。2(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4题)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 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如何评价历史现象,所给材料对照不同时期的北京最高建筑,强调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注重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评价历史现象。3(2010高考安徽文综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答案】B【点拨】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排除A,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作品,出现在西晋,所以排除C,传说不可以作为史实,排除D。4(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12题)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

4、,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答案】A【点拨】注意五行的顺序:金木水火土。按照五行的顺序,“土”之后又开始新的循环,为“金”,故按此推理,西晋应为“金德”。5(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

5、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并进行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体现研究性学习的方向。中方研究是倭舰击我船,我船还炮;日本则是济远发炮,吉野迎战。测量目标:历史阐释/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考试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分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9题)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6、 D二次大战三巨头【答案】C【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材料的分类。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回忆录是丘吉尔根据自身经历所作属于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直接的、带有原始性质的资料。第二手资料,也就是经过转手的资料,诸如转载、援引的文字叙述,传记文学、小说、电影等,是比较间接的资料,可信度上远不如第一手资料。本题中,A是传记文学、B是电影、D是小说,都是第二手材料,C是回忆录,属第一手材料。7(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5题)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

7、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 B文明史观 C整体史观 D现代化史观【答案】C【点拨】吴于廑强调人类历史成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 巴勒克拉夫说20世纪的历史历史是“全世界的历史”突出反映了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而整体历史观关注的是历史的横向发展。8(2009年上海高考1题)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 B

8、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答案】B【点拨】纪事本末体与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都是我国传统史书编著的体裁。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属于纪事本末体;以人物为主线的史书属于纪传体;以年代为主线的史书属于编年体;以制度为主线的史书属于典章体。9(2008年上海高考B4题)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答案】D【点拨】A项“拜年”“爆竹通宵”指除夕,B项“月饼堆盘月样圆”指中秋,C项“风卷纸钱灰满路”可以看出指清

9、明,D项“闹龙舟”可以看出是端午。选D项.10(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2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D清康熙帝【答案】B【点拨】此题考察了史学常识问题:即皇帝的称号。谥号意即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号为“忠武”。汉武帝中“武”之意为威强睿德,武帝刘彻在位时曾三次出兵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界的威胁,是一位“尚武”的皇帝。A项嬴政自称始皇帝,C项唐太宗是庙号,D项康熙是年号。所以选B。11(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8题)有学者认为,电视台“名家讲座”虽然办得好,但内容过于偏重帝王将相的

10、活动和宫廷琐事。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宗旨相去甚远。这里所说的“新史学”宗旨是A充当帝王的“政治教科书” B让国民从中受益C复兴传统史学 D宣传历史进化论【答案】B【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考试内容:近代中国史学转型/梁启超与新史学。分析: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史学革命”的首倡者,其“新史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批判为“君统”不为“民统”的传统史学,主张为普通群众,为一般人撰写的历史。当然此题对上海的学生不难。D项是梁史“新史学”的另一方面,但与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及要求无关。 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1课史学的转型。梁启超提倡“新史学”,在历史观念、治

11、史目的、对象等方面,都与传统史学有根本不同。新史学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区别于传统史学以皇族王朝为历史重心;新史学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区别于传统史学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新史学持历史进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史学复古、循环的观点。总之,新史学的宗旨是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1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90年前的 7月23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答案】B【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是历史史实,是历史评价。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属于叙述回忆

12、史实;和属于历史评价。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13(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题)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历史时间的不同表述方式。表示历史时间的常用词汇有很多,如公元、世纪、年代、时代、朝代、年号等。其中公元纪年是世界上最通用的时间纪年法,比如本题时间“公元前509年”就是公元纪年法。世纪纪年法: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公元前1年到公元前100年为公元前1世纪,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为公元1世纪,因此公元前509年应该表述为公元前6世纪末。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

13、实公元前的世纪是在原有的时间基础上加一百年即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的年份尾数小的是世纪末故应该表述为公元前六世纪末。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14(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2题)掌握恰当的史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回答2223题。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答案】C【点拨】考察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方法。既然“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多角

14、度地进行历史研究。15(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3题)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与世纪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的第一位(三位数时)或第一二位(四位数时)加1即为世纪纪年的,如本题是2加1为公元三世纪,本题还要注意,公元前的纪年数字是倒数的,即本题0602年是晚期。16(2008年上海高考A3题)有一部断代体史书,首创“志”的体裁,经两代人合作完成。这部书是( ) A.史记 B.三国志C.汉书 D.资治

15、通鉴【答案】C【点拨】选项中的史记和资治通鉴均属于通史,不是断代史。汉书和三国志相比,汉书成书在前。而且汉书是班固在整理父亲班彪遗稿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而且在汉书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志”的体裁,如食货志等。A项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B项三国志是晋代陈寿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C项汉书是班固所作断代史,而且他是在其父亲班彪整理材料基础上所作。D项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应选C项。17(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12题)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

16、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答案】C【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历史技能/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考试内容:商鞅变法;光武中兴;靖康之变;辛亥革命。分析:A是干支纪年;B是人名;D是谥号,只有C是宋钦宗的年号。 辛亥是干支纪年。光武中兴属于皇帝(前者)。靖康之变所牵涉的皇帝是宋徽宗和宋钦宗,记录的是历史事件。 18(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23题)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

17、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答案】D【点拨】A和B项是不正确的,这两项强调用一个方面去认识西方或非西方的历史;C项也是不正确的,从题干来看,作者只强调不能片面的理解历史,而没有强调用什么样的方法。因此选择D。 19(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3题)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

18、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答案】D【点拨】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20(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答案】A【点拨】此题是观点理解型,解题要决是把握观点内在本质联系,李大钊的这句话涉及到三个事物(概念)历史观、知识和历史事实的解喻,其关系是后者受前两者影响,但都具有时代性,故选A。观点理解型试题解题要决在于抓住观念中所述事物的内在联系,

19、抓住其本质。这与09年高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如出一辙,加强对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2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2题)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点拨】本题既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地理方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结合语文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体现了文史不分家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地理方位知识的掌握情况,古人规定“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被,水之南为阴”因为我国先民认为太阳能够很充分的照耀山的南面,而山的北面因为山的遮挡不能受到太阳的直射;而与山比起来,河

20、流的两岸正好相反。常言 “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故选A。此题实际是道地理题,也是送分题。2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题)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答案】D【点拨】在殷商时期,由于占卜的是龟甲,祭祀用牛、羊、猪等牲畜甚至出现“人牲”即使用奴隶,C是最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

21、,但可以从图片内对甲骨文的翻译看出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所以选D为恰当。2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答案】A【点拨】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

22、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24(2009年江苏高考7题)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根据现代化史观,近代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近现代化的历程。A项表述不全面,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比较多,现代化只是其中一条线索;C项错误,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首先谋求民族独立。25(2009年海南高考25题)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 在为历史

23、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最天使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答案】D【点拨】布诺赫认为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是“双向的”,强调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26(2009年海南高考24题)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

24、研究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答案】B【点拨】斯塔夫里阿诺斯这里强调研究世界历史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进行“整体的”研究,实际上是强调用整体史观去研究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一地区和国家的角度。27(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

25、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答案】B【点拨】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此题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命题比较注重的题目类型。通过此题,主要考查全面占有史料的重要性,正面和反面资料都要收集,然后再分析,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论;C项强调的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即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印证),但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

26、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D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28(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4题)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答案】D【点拨】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快速计算的方法是年份减去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年份减去3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可以得出答案是D乙酉年。29(2008年高考上海文综7题)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27、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答案】D【点拨】应选D项。因为故事片,小说等都含有艺术加工成分,不能完全如实反映。30(2009年上海高考3题)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B C D【答案】D【点拨】题干中是事件的经过,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

28、史评价的是。31(2008年海南高考1题)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答案】B【点拨】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应是庚子年。32(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2题)关于中国

29、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名 B邑名 C爵号 D官名【答案】C【点拨】中国古代爵位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由此可知应选C。 3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2题)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答案】C【点拨】关键要理解题干中心意思:历史

30、的真实,一是事情的记录,二是对事情记录的解喻。A项表述含糊,比如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就体现了确定性;B项中阐述历史如“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就不可能带有主观因素;D项,历史真实只有一个,不会因为时间的接近而更加真实;所以伴随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和历史观的变化,对“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必然也会产生变动。故选C项。34(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答案】A【点拨】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35(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2题)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了史学常识。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以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