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0 ,大小:66.03KB ,
资源ID:296548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6548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研究型课程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研究型课程设计.docx

1、研究型课程设计研 究 型 课 程设计与实践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研究中学习 在研究中发展前 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研究型课程在我国中小学的设置,引发了一场教学领域的深刻革命。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场教育的创新,是学习的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发生深刻的改变。我校将“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为我校

2、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研究型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类课程,也不同于活动兴趣类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开发、管理、组织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提高我校研究型课程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研究性课程实施方案 。 第一章 多元课程目标的构建 15第一节 设立目标的依据 15第二节 研究型课程的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 16第二章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和载体18第一节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 18第二节 研究型课程载体的特点 18第二

3、节 研究型课程载体的特点 19第三章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23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准备 23第二节 教学的组织 26第四章 研究型课程的管理 32第一节 管理的组织系统 32第二节 管理的内容与实施 34第五章 学生的学习评价 38第一节 评价原则 38第二节 评价的主体 39第三节 评价的内容 40第四节 评价信息 41第五节 评价的实施方式 41第六章 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 第一节 走进研究性学习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研究方法概述 第四节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第五节 研究计划的撰写第六节 文献研究法第七节 实验研究法第八节 问卷调查法第九节 常用分析方法第十节 研究性学习论文

4、的写作第一章 多元化课程目标的构建 第一节 设立目标的依据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有:1、研究型课程的功能定位研究型课程着眼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的、新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判断和选择,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探究,在学习、实践和探究过程中发展创造性,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即培养高素养、现代化和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现行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实现这一育人目标上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因此,

5、必须开发一种新的课程,构建新的教学目标,采用新的教与学的形式,才能确保办学目标的实现。从学校办学条件来看,我校有先进的硬件设施,有一支从全国各地引进的优秀教师队伍,有一个素质高、思维活跃的学生群体,这些条件有利于构建研究型课程的多元化目标。我校附近有留学生创业园,有大批从海外归来的创业学者和专家, 我校已聘请这些专家作为我校校外辅导员,这为我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通过这些专家、学者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新思想、新成果,使学生超越学科学习的局限,用跨学科的、综合的观念去分析、研究问题,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第二节 研究型课程的总目标和分年段目标依据研究型课程功能、目标定位,结

6、合我校“培养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的育人目标,我校研究型课程的目标为:一、总目标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形成用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研究探索的能力;具有坚定、顽强、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毅力。二、分年段目标我校研究型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遵循“分段推进、反复强化 、逐步深入提高”的原则,把课程总目标分解成三个循序渐进的年段目标:高一年级:1、形成敏锐的问题意识。 逐步形成一种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善于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

7、问题本质,并能判断问题的价值。2、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设计研究方案和进行初步研究。3、具有初步的获取、识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4、初步学会合作、分享、尊重和表达高二年级 1、具有主动获取、选择、判断、组合、加工知识和信息的能力;2、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3、能独立设计研究方案,独立开展研究,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4、形成严谨、务实的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高三年级: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意识,能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形成反常规、判断性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畏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2、学会科学评价3、能多角度、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创新色彩;4、形成自己独特

8、的科学思维方法,并能科学而富有创意的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5、能规划自己的未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二章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和载体第一节 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依据研究型课程的目标,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与学科知识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特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不是某些具体的知识体系。我校研究型课程主要内容应为:1.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体验和感悟。2.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研究型课程是一种准科学的研究活动,它同样包含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开展研究,通过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将研究方法和思路内化成为学生的经验.3.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知识

9、和技能.第二节 研究型课程载体的特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不是由某中科学领域所支撑起来的知识体系,无法编写固定的教材,教学中必须寻找一种载体(课题项目设计制作)通过对载体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这些内容的教学.研究型课程载体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自主性和可研究性.1. 开放性和广域性研究型课程的课题、项目或制作可以来源于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2自主性课题或项目的选择应由学生自主决定,教师提供课题背景资料或课题参考,主要对学生起引导和启发作用。3可研究性可研究型包括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课题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学

10、习价值等;通过课题或项目的研究要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另外,还可考虑课题的创新性等特点。第三节 研究型课程的范围研究型课程的载体范围十分广泛,为了便于操作,我校将研究型课程的载体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主要方面,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文化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和人与科技关系领域。这五个不同的领域各自有着许多研究方向和主题,以下提供的仅为参考主题,用以激发师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教学实践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必将产生大量的研究主题或课题。一、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是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自然探究领域十分广

11、泛,根据我校实际,可引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来选择探究主题或课题:1、水资源及其状况研究2、土壤资源及其状况研究3、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4、植被与绿化问题研究5、垃圾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污染及其处理问题研究6、动植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7、动植物行为与环境关系研究8、资源或能源问题研究9、水土流失与水灾问题研究10、学科背景的自然现象或问题研究二、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围绕下列研究主题:1、社区或故乡的变迁与发展考察研究2、社区或地方产业状况与发展研究3、社区或地方人口状况的调查研究4、民族历史与发展问题研究5、农村或城市交通问题

12、研究6、农村或城市产业与经济问题研究7、汽车问题研究8、老龄人口与养老问题研究9、下岗与就业或职业问题研究10、城镇住房问题研究11、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12、毒品问题研究13、选举与政治问题研究14、世界风云问题研究15、流动人口问题三、人与自我关系领域问题人与自我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生活中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反思自我,发展自我。1、学生心理问题研究2、学校生活背景下的问题研究包括学习问题、班级问题、教师的教学、人际关系等3、学生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4、学生成长环境教育、安全等问题研究5、

13、校园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研究6、学生的服饰与审美问题研究7、学生理想、价值观等问题研究8、学生休闲生活调查研究9、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四、人与科技关系领域问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与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科技类课题十分丰富,如: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克隆技术、基因科学、因特网、机器人、航天科技、天文科学、新型材料、太阳能利用技术等等。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科技问题,培养科技前沿意识和原创意识,造就未来的高科技人才。五、人与文化关系领域问题这类题材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人物、历史等问题。关于文化问题的研究,一定要超越某一门具体学科课程领域知识的局限,尽可能把学生

14、引向社会、引向自然、引向生活,通过实践来探究,不能仅仅局限在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的研究。第三章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组织和实施第一节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准备一、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准备(一)、教师的培训研究型课程的实施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因为他们是学生研究型学习最直接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教师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身应首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由于我国大专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研究型课程,长期实施传授式教学,因此大部分教师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操作上对研究型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在开设研究型课程前就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对全校教师开展了新课程培训工作,其主要内容为:1、转变传统观念,树

15、立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课程的教学。2、研究型课程操作技能的培训了解什么是研究型课程,为什么要开展,教师在研究型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等。通过严格的培训使全体教师真正作到六个学会:1)学会课题研究;2)学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学会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性。4)学会发现学生个体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5)了解学生需要,做好学生参谋。6)学会对学生的组织和评价。(二)、教师和课程辅导人员的安排1、教师的安排:从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且组织能力强的中青

16、年教师中选择部分教师作为班级指导教师,负责班级研究型课程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总指导,课题指导教师由学生自愿聘请。2、课程辅助人员的安排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资料、网络、试验的支持,课程辅助人员就是这些资源的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包括图书馆管理员、网络教室管理员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员等。学校要求这些管理人员在白天和晚上十点钟之前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二、学校物质资源的整合和准备为了有效开设研究型课程,我校图书馆添购了大量学习资料,建立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探究实验室,添置了几百台电脑,开通了校园网,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校园物质资源。三、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准备教育不是学校

17、的单独行为,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实施。对社会和家庭而言,研究型课程无疑是一个难于理解的教育新理念和课程形态,而研究型课程本身又具有显著的社会属性。因此,开发社会资源也就成了研究型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了开发和整合:1、转化家长教育观念,形成促进课程实施的良性家庭教育环境。(1)新生录取后,入学通知单中加一份本校开设研究型课程的致家长公开信,说明开设研究型课程的目的、意义、学分要求等。(2)学校召开高一年级家长会,进一步转变家长教育理念,进一步宣传开设研究型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会上,学校充分利用

18、家长中教育理念转变的典型,由家长教育引导家长,让广大家长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让广大家长成为推动研究型课程开展的动力。2、转变社会教育价值观,为研究型课程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社会教育价值观是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长期积淀的客观现实,研究型课程强大的社会性需要有和谐的社会教育价值取向,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行为。要转变社会教育价值取向,不能单靠学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社会自身的力量才能有效的改变社会的教育价值观。正因为如此,学校主要依新闻媒体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来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宣传工作,为新课程营造积极的舆论

19、导向,使社会各界认同研究型课程,为研究型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3、深入挖掘社会课程资源,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教育合力。(1)充分利用社会、街道、科技园、图书馆、科研机构、科技场馆和社会厂矿企业等单位,建立课程活动基地。(2)、建立校外导师团。学校聘请家长、社区人员、大学、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指导,实践证明,校外导师团是一支卓有成效的导师队伍。四、课题资源的开发和准备原则上讲,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提炼课题,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范围,学生提出问题时的启发和引导是必要的。因此,学校预先依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

20、人与自我”以及“人与文化”这五个板块,建立了研究课程课题库,开学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研究主题或课题,学生通过这些主题或课题进行联想和发散,思维开阔,进而提出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第二节 教学的组织一、教学时空安排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学习过程,它不可能完全占用课内的正常教学时间,因此采用的是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主要开展提供背景资料、方法指导、经验交流课外主要进行个体或小组的分散活动。校内和校外的安排依据研究活动具体情况而定。二、学生学习的组织1、以现行教学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课程计划。2、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个人或小组均可,但每个学生必须要有小组学习的经历。

21、3、课题小组建组原则:兴趣相同或相近,愿意合作,特长互补,人员允许流动。4、课题小组规模:每组人数一般为2-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要帮助少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课题研究小组中去。5、小组选题和建组方式高一年级:采用开放式全班不设统一的研究主题,学生先按自愿原则组建课题小组,再经课题小组共同讨论,确定研究课题,高一年段的课题,以学科中的小范围课题为主,使学生初步尝试研究,了解研究方法。高二年级:采用半开放式全班的学生确定研究一个共同的内涵丰富的综合主题,如“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区域文化透视”“城市生活垃圾及其处理”“民间件手工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粮食与人口”“人

22、口与社会发展”等,然后由学生分别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内的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把学生提出的这些课题进行集中讨论,确定一批有价值、可行性强的课题, 再由兴趣相似的学生自愿形成课题小组,实施合作研究,各小组主题相同,但具体的课题不同。高三年级:采用集中式高三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反思和批判性思维,因此,采用集中式形式,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交流、最后确定一个引起广泛兴趣的思辩性强的研究课题,作为唯一的研究课题,学生自愿组建后分别开展研究,虽然全班为同一课题,但不同小组的切入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不同。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可引发组内成员之间较为强烈的合作动机,在讨

23、论交流时有很好的思辩和分享效果。三、教学的基本程序及教学关注点 研究型课程的教学程序应按照科学研究的基本顺序来组织,具体的教学程序可概括为“七步曲”。1、提供各种专题背景资料。通过开设科普讲座、参观访问等方式为学生丰富的背景知识,作好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提供选题范围、诱发探究动机。2、指导选题 研究课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指导选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对选题进行判断,判断课题的可行性(从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方面分析)、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学术价值、研究学习价值等)和创新性。3、组建课题组课题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组成课题小组,当发现个别学生

24、难以加入课题小组或与小组成员难以协调时要进行指导和协调。4、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研究目标的清晰的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研究工作程序的设计,要对研究所需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准备和估计,对可能取得的成果要有所预见,从而始终保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要对研究时间留有回旋的余地,同时要组织学生开展开题论证会,对学生方案进行论证,这样对于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5、实施研究 研究方案经评审通过后,即可按计划利用每周3课时时间和其他课外和校外时间分头研究,指导教师要重点关注以下工作:(1)、强调小组的合作分工: 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要根据计划既分工负责各自的任务,又相互配合,体现分工与

25、合作的统一。(2)、研究方法的具体指导。(3)、收集信息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寻找信息源和从信息源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方法。(4)、分析资料的指导:要让学生学会对资料作价值判断(判断的原则:资料要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并指导学生如何依据这些原则进行资料的筛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对课题小组的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和咨询指导,教师要注意检查各小组的工作报告,特别是中期报告,以便根据情况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6、处理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结果的表达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的整理加工提炼信息,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6、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 要让学生知道成果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知

26、道如何参与成果展示如何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成果。 通过交流研讨,同学们可以分享研究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高和升华。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要敢于和善于申辩。组织研究成果交流研讨是研究型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四教学的基本课型1提供背景资料课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学校、教师作讲座,或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考察等活动。2研究方法介绍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切忌学术化,通过案例使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研究能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进行。3论证(或鉴定)课一般由教师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

27、原则和思路,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答辩,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评估问题和做出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改善研究方法和完善研究成果。4体验交流课主要有中期交流会,成果交流会以及研究过程中视情况而定的各种交流活动。五、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研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一方面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已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教科书,它给每一位同学的自主学习、特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另一方面,它也给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每一位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它要求指导老师由“知识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指导学生研究,教师应该自己会研究。面对

28、学生那些涉及许多学科知识的课题,教师必须从精于某一学科走向全面了解各个学科,从只懂专业知识到充分涉猎科学、工程、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领域。教师要对自己所指导的课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技术领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教师不仅要帮助课题组的同学掌握有关知识,而且还要力求获得比同学们更加丰富、详细的资料,只有如此,才能应对同学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因此,研究型课程对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在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由传统教学的知识占有者、传授者的权威地位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对教师的指导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发挥指导作用时,

29、要坚持“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的指导原则,要坚持“遵循同学们的思路,提出质疑,提供思路或思考的大方向,供同学们判断或选择”的指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研究型课程的功能和目标。第四章 研究型课程的管理第一节管理的组织系统一、研究型课程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分管后勤的副校长组员:教学处正副主任、教务处正副主任、政教处正副主任、科研处正副主任、后勤主任。1、开发研究小组组长:科研处主任组员:各学科组组长和科研处工作人员2、组织实施小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副组长:教学处主任组员:教学处副主任、年级组组长3、保障协调小组组长:后勤副校长副组长:教务处主任 、政教处

30、主任组员:后勤主任、教务处副主任、政教处副主任二、综合实践教研组组长:综合实践课程组组长组员: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三、 年级组组长:年级组组长组员:班主任四、 青少年科学院研究型课程管理委员会组长:青少年科学院院长副组长:青少年科学院副院长组员:青少年科学院研究所所长五、 班级研究型课程管理委员会组长:科技委员组员:部分学生 我校研究型课程的组织机构图第二节管理的内容与实施研究型课程管理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的管理,课程开发的管理,课务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课程档案管理等。我校主要依靠建立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对课程有效管理。一、研究型课程教学管理岗位职责1研究型课程领导小组(1)开发研究小组研究型课程的开发研究直接负责部门为科研处,负责课程开发和规划、教师培训、课程操作指导和咨询、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等工作。(2)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