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36.57KB ,
资源ID:296266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6266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微生物检验学之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微生物检验学之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docx

1、微生物检验学之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第一节概述一、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形态结构1.大小和形状 病毒体极其微小,测其大小的单位用纳米表示。根据其大小大致分为:大型病毒(200300nm)、中型病毒(80160nm)和小型病毒(1830nm)。病毒的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子弹状、砖形、蝌蚪状等。2.基本结构 是指病毒的核心和衣壳两部分。病毒的核心充满

2、一种类型的核酸,即DNA或RNA,构成病毒的基因组。此外,核心还含有少数功能蛋白,主要是病毒早期复制所需的一些酶。病毒的衣壳是包围在核酸外的一层蛋白质,由一定数量的壳粒聚合而成。衣壳可保护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理化因素的破坏。3.辅助结构 病毒的包膜是病毒成熟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包围在核衣壳外的宿主细胞成分。包膜嵌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具有病毒的特异性。无包膜的病毒衣壳上也有些突出物。(二)病毒的增殖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一般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若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组装或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3、称为顿挫感染。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复制出不完整无感染性的病毒,称为缺损病毒。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干扰现象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部分,是抗病毒免疫的重要内容。除干扰现象外,当一个细胞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感染时,还可出现双重感染、互补、加强、表型混合与病毒杂交等现象。(三)病毒的遗传和变异 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常发生基因组碱基序列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基因突变。病毒因基因突变而发生表型改变的毒株称为突变株。1.基因突变 条件致死性突变株、宿主范围突变株、耐药突变株。2

4、.基因重组与重配3.基因整合 某些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毒的DNA片段可插入细胞染色体DNA中,这种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称为基因整合。(四)噬菌体 除了以动、植物细胞为宿主的病毒外,尚有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的病毒,这些侵袭细菌等并在其中增殖,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称噬菌体。噬菌体具有识别细菌表面特异受体的功能,这种特异性是极为严格的,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噬菌体增殖并裂解细菌,建立溶菌周期;二是噬菌体在细菌内不增殖,其核酸整合于细菌染色体内,并可随细菌分裂而将噬菌体的核酸传至子代细菌中,建立溶原状态。(五)非寻常病毒 非寻常病毒是比病毒

5、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朊粒至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人类的克雅病(CJD)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分类的依据和原则是病毒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病毒的大小与形态;核衣壳的对称类型;有无包膜及刺突;病毒基因组的特征;天然宿主范围;传播方式、媒介种类以及致病性、组织嗜性和病理学特性。病毒分类的一般系统是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1995年的分类报告首先将病

6、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反转录病毒三大类。目前认为有24个科的病毒能感染人类和动物。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第二节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病毒可侵犯人体各系统,所致疾病见于临床各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毒学研究发展较快,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不少快速、简便、敏感、高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病毒学实验室诊断有三个方面:直接检测和分离鉴定;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成分和核酸;检测抗体。一、标本采集、运送及处理(一)标本采集1.采样时机应在患者急性期或发病初期采集标本。2.标本

7、种类根据不同病毒感染采集不同标本,如鼻咽分泌物、脑脊液、血液、粪便等。(二)标本的运送及保存 大多数病毒抵抗力较弱,在室温中易被灭活,所以标本要快速传递,立即处理和接种。采集和运送过程注意冷藏。如不能立即处理和接种,可在4保存数小时,长时间保存需置-70。对于在冻融过程中易失去感染性的标本,冻存时应加入适当的保护剂如甘油或二甲基亚砜等。(三)标本处理 根据不同种类的标本,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凝固的血液需先离心,得到的血清可以用于病毒分离。肝素抗凝全血、脑脊液、胸腔液、水痘液以及尿液均可直接用于病毒分离培养。有些标本如粪便等,常需粗提、提纯和浓缩等复杂处理过程。二、分离培养与鉴定(一)分离培养1

8、.组织培养 包括器官培养、组织块培养和细胞培养。前两者只是在分离某些特殊病毒时需要,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关键是针对不同的欲检测病毒,选择适当的培养细胞。细胞培养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特征及传代次数主要分3种类型: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株;传代细胞系。2.鸡胚接种 鸡胚常用于黏液病毒、疱疹病毒、痘类病毒等的原代分离。根据病毒种类的不同,接种鸡胚的部位也各异。如乙型脑炎病毒以接种卵黄囊为最佳,羊膜腔和尿囊腔适合于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绒毛尿囊膜对痘类病毒和疱疹病毒形成痘疮非常敏感。3.动物接种 实验室常用新生小鼠或乳鼠进行病毒分离。根据病毒种类不同,需选择相应的敏感动物,还需接种相应的

9、合适部位(鼻内、皮内、皮下、脑内、腹腔内、静脉等)。如嗜神经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最好接种小鼠脑内。(二)病毒鉴定1.初步鉴定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标本来源、易感动物范围、细胞病变特征及生物学特征、理化性质可初步判断病毒的科及属。如B组柯萨奇病毒仅对新生乳鼠有致病性,而对成年小鼠无致病性,腺病毒可使细胞肿胀,颗粒增多,病变细胞聚集成葡萄状。核酸类型测定可将DNA病毒与RNA病毒进行区分,耐酸试验可将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大致区分开。2.最终鉴定 在初步鉴定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血清学方法对病毒分离株进行最后鉴定,方法是将分离到的病毒和已知病毒的参考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0、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酶免疫试验等。现在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在病毒鉴定方面得到应用。三、快速诊断(一)显微镜检查1.用光学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包涵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胞质或胞核内的包涵体呈现嗜酸或嗜碱性染色,大小和数量不等。包涵体检查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不是特异性试验。2.用电子显微镜直接检查病毒颗粒,数小时即可从病毒形态上作出明确的鉴别诊断。应用免疫电镜灵敏度更高。(二)病毒抗原检查 利用特异性免疫血清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免疫荧光技术、酶免疫技术等。此外还有放射免疫法、反相间接血凝和对流免疫电泳等方法。对于一些血清型别不多或在一般细胞培养系统中

11、尚不能成功增殖的病毒,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是快速而实用的方法。(三)病毒抗体检查 利用特异性抗原检测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IgM和IgG抗体。常用的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免疫扩散等,还可以利用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IgM抗体出现在病毒感染的早期,所以标本采集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很大。IgG抗体检测需采集感染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期IgG效价必须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四)病毒核酸检测 利用核酸杂交和PCR技术检测病毒特异基因片段。但检出病毒核酸并不等于检出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第三节各类病毒感染的简介一、呼吸道病毒(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生物学性

12、状(1)形态与结构: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一般为球形或丝状,丝状多见于新分离株,感染性较强。其结构由内至外为。1)核心:位于病毒最内层,是由核酸和核蛋白组成,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股RNA,节段间易发生基因重组,从而引起变异;核蛋白为型特异性抗原,抗原性稳定,很少发生变异。2)基质蛋白(M蛋白):位于包膜与核心之间具有保护核心与维持病毒外形的作用。其抗原性稳定,具有型特异性。3)包膜:位于M蛋白外面的脂质双层,含有宿主细胞膜成分,其中镶嵌有突出于病毒表面的两种结构蛋白,一种为血凝素(HA),另一种为神经氨酸酶(NA)。其抗原性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2)分型与变异

13、1)分型:根据核蛋白抗原和M蛋白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NA和HA的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2)变异: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变异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两者变异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抗原变异幅度小时称为抗原漂移,如果变异幅度大形成新的亚型,一般引起大规模流行,这称为抗原转变。(3)培养特性:流感病毒常用鸡胚接种培养,初次分离接种羊膜腔为最佳,传代适应后可移种尿囊腔。细胞培养一般用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确定病毒的存在。(4)抵抗力:不耐热,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甲醛、乙醇等均敏感。2.微生物检验(1

14、)标本采集和处理:在发病急性期,以前3天为最好。合理采集相应标本,如鼻腔洗液、咽拭子、鼻拭子等,置于Hanks液中。采集的标本应立即放入冰壶中,速送实验室。若48小时内未能进行接种,标本应放于低温中保存。(2)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置于Hanks液中加抗生素处理,将处理的标本接种于鸡胚羊膜腔,353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滴度。血凝阳性者,用已知抗体作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若血凝阴性时,需用鸡胚盲传12次,仍不出现血凝阳性者,方可判断病毒分离阴性。也可接种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培养。(3)快速诊断1)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2)分子杂交技术。3)P

15、CR技术。4)免疫电镜技术。(4)血清学诊断:需同时检测急性期(5天以内)和恢复期(24周)血清,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如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髙4倍或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3.临床意义 流感病毒是在呼吸道柱状上皮细胞内复制,病毒随飞沫传播进入易感者呼吸道,依靠血凝素与黏膜柱状上皮细胞相应受体结合,感染细胞。主要在呼吸道增殖,很少入血,但代谢毒素样物质可进入血流引起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甲型流感可以是散发,也可以是全球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的播散速度及范围不如甲型。1997年在香港确诊有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二)副流感病毒1.生物学性状 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副黏病毒属。形态结

16、构类似流感病毒,但体积较大,其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包膜上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一种为HN(hemagglutinin neuraminidase),具有血凝和神经氨酸酶活性。具有流感病毒HA的吸附作用,另一种为F(fusion)具有使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和使病毒在宿主细胞之间传播的作用。副流感病毒抵抗力弱,不耐酸,对热敏感。2.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和处理:采集发病早期标本,成人可采取鼻咽分泌物及咽嗽液标本,年幼患者可用咽拭子涂咽后壁,然后放入2ml收集液中,搅拌后,立即接种细胞。(2)分离培养:最敏感的细胞是原代人胚肾和原代猴肾细胞。(3)病毒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亦

17、可用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4)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常用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也可用ELISA、放射免疫和电镜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5)血清学诊断:由于副流感病毒各型之间,以及与其他病毒之间存在某些共同抗原,血清学试验常有交叉反应。故利用血清学诊断往往很困难。3.临床意义 副流感病毒经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可引起儿童和成人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病毒可分为4个型,其中1型和2型是主要的致病因子,而且常可引起哮喘。3型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4型只引起轻型上呼吸道感染。(三)呼吸道合胞病毒1.生物学性状 属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肺病毒属

18、。电镜负染色呈球形,单个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核酸为单负股RNA,不分节段。包膜上的G蛋白作用类似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包膜上的F蛋白是融合蛋白,介导病毒穿入和细胞融合。G、F蛋白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在中和病毒方面,抗F抗体比抗G抗体更强。2.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和处理:可采用鼻腔洗液或鼻咽拭子,置转运培养基中冷藏(4)运送至实验室,尽可能立即接种。(2)分离培养与鉴定:呼吸道合胞病毒,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可在人类上皮细胞传代细胞系内增殖。细胞病变一般在培养后37天出现,细胞病变特点为合胞体形成即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胞质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3)直接检测病毒抗

19、原: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和酶免疫技术直接检测标本中的病毒抗原。(4)血清学诊断:常用中和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酶免疫试验检查血清中IgG、IgM及IgA。中和试验需双份血清,检测IgG滴度变化。检测患者IgM、IgA可进行早期诊断。3.临床意义 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染,最易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较高,较大儿童和成人主要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四)腺病毒1 生物学性状是中等大小的无包膜病毒,核心为单一线形双股DNA。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腺病毒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只能在人源的组织细胞中增殖。细胞病变为肿胀、变形、聚集成葡萄

20、串状,细胞核中形成嗜碱性包涵体。腺病毒对酸和乙醚不敏感,对低温耐受,但5630分钟可被灭活。2.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在患者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直肠拭子、尿道拭子或宫颈拭子及活检组织等。快速送检,快速检查。(2)直接检测病毒抗原:可以利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也可以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EI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还可利用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3)病毒分离与鉴定:适合于腺病毒分离的细胞有传代人细胞系HeLa、KB、A549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将处理好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胞接种,接种后24小时内换培养液一次,避免细胞毒效应。以后原代细胞7天左右换液一次,传代

21、细胞34天换液一次,每日在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出现。以上直接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均可进行病毒鉴定。一般用补体结合试验和EIA试验对腺病毒进行分属。以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4)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及血凝抑制试验及血清中和试验等。3.临床意义 腺病毒感染可常年流行,在人体各器官均有发现,常引起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普通感冒、咽炎、扁桃体炎。下呼吸道疾病有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腺病毒感染后,机体可获得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五)麻疹病毒1.生物学性状 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核心为单负链RNA,三种衣壳蛋白(L、P、N),外被包膜,

22、包膜内面为M蛋白,包膜表面有血凝素(H蛋白)和融合蛋白(F)。H蛋白与细胞表面病毒受体CD46结合,感染宿主。病毒抵抗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2.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在患者急性期内采集标本,如鼻咽拭子、鼻咽吸取物、痰液等。(2)直接检测病毒:HE或Wright染色可见受感染细胞产生细胞融合和多核巨细胞,胞质和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可以利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也可以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如EIA进行病毒抗原检测。还可利用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3)病毒分离与鉴定:将处理好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胞接种,接种传代细胞系HeLa、Vero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镜下观察是

23、否有细胞病变出现。以上直接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均可进行病毒鉴定。(4)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酶免疫测定及血凝抑制试验等。此外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可协助诊断。3.临床意义 麻疹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冬春季易发。病毒侵入上呼吸道和睑结膜上皮细胞内增殖,通过局部淋巴组织入血,出现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血流侵入全身淋巴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并感染睑结膜、皮肤、口腔黏膜、呼吸道、消化道、血管等。麻疹病毒还可引起较为少见的远期并发症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六)风疹病毒1.生物学性状 病毒呈球形,核心

24、为单正链RNA,外被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病毒能在绿猴肾、兔肾和人胚肾细胞内增殖。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耐热,对脂溶剂敏感,紫外线能灭活病毒。2.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在早期采集标本,如咽拭子、皮疹液、尿液以及死亡婴儿的各种脏器等。(2)直接检测病毒:利用PCR技术或核酸探针进行鉴定。(3)病毒分离与鉴定:将处理好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胞接种,接种非洲绿猴肾Vero以及原代人胚肾细胞等。镜下观察是否有细胞病变出现。用酶标或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鉴定。(4)血清学诊断:双份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等。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M可协助诊断。患儿出生时血清中有抗风疹病毒IgM抗体和从母体获得的

25、IgG抗体,或宫内羊水中有IgM抗体可判定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3.临床意义 风疹是要注意全身麻疹样出疹伴耳后及枕下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在局部淋巴结增殖后,通过病毒血症播撒全身。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可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胎儿出生后患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智力障碍等。(七)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可能是成人和较大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主要引起普通感冒和咽炎。大约10%30%的普通感冒由该病毒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变种所致。(八)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可引起禽流行性感冒。目前发现最易感染人

26、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9N2、H7N7、H7N2、H7N3等,其中感染H5N1亚型的患者病情严重,致死率高。个别感染禽流感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变异的病毒。变异的可能性一是两种以上的病毒进入同一细胞发生重组;二是病毒基因位点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突变使病毒获得了感染人的能力。临床变现为急性发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常规采集全血、死亡动物的内脏等。采用鸡胚培养法分离病毒。也可作病毒抗原、抗体及核酸的检测。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由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一些新肠道病毒。(一)生物学性状 肠道病毒由简单的病毒衣壳和单股

27、RNA组成。能在猴肾、人胚肾、人羊膜细胞、HEP-2、HeLa细胞中增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637,肠道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及粪便中可生存数月。对酸及乙醚稳定,对紫外线、干燥及热敏感,5630分钟可灭活。(二)微生物检验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合理采集相应标本,如脑脊液、血液、尿液、直肠拭子、咽喉拭子、鼻腔洗液等,将液体标本置无菌试管内立即送检。将拭子标本最好先放在运送培养基内立即送检。收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全血,分离血清置-20保存供检测抗体用。2.直接检测病毒 电镜检查及酶免疫法均可直接检测肠道病毒。但PCR在肠道病毒检测方面更具优势。3.病毒分离 猴细胞系对脊髓灰质炎病毒,B组柯萨奇病

28、毒和ECHO病毒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人类二倍体成纤维细胞,如WI-38和HELF适合于A组柯萨奇病毒的分离。将不同的标本进行相应的处理,接种至细胞培养中。4.病毒鉴定 可用中和试验进行病毒鉴定,此为鉴定的标准方法。此外还可利用PCR及免疫荧光法进行快速鉴定。5.血清学诊断 常用方法有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三种试验只有中和试验较特异,但操作繁琐。故血清学试验在肠道病毒诊断方面的作用极其有限。(三)临床意义 肠道病毒是人类最常见最重要的病毒。肠道病毒虽然以感染胃肠道作为开始,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病毒的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可损害脊髓前脚运动神经细

29、胞,导致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感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相似,以幼年儿童最常见。发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多数感染没有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发热,极少数患者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和轻瘫等症状。柯萨奇病毒还可引起手足口病、心肌炎和心包炎、急性结膜炎等。在粪便中有肠道病毒排除时,多数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而在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睑结膜分泌物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的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就意味着真正的病毒侵入。三、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1.生物学性状 轮状病毒呈球形,核心含双链RNA,外被双层衣壳,内层核衣壳的壳粒呈放射状排列,电镜下犹如车轮状外形。常用的细胞为原代猴肾细胞和传代猴肾细

30、胞。病毒抵抗力强,耐酸碱,耐乙醚。5630分钟可灭活。可被消毒剂灭活。2.微生物检验(1)标本采集与处理:发病早期采集腹泻粪便,密封送检。(2)标本直接检查:1)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2)抗原检测 常用ELISA法、胶乳凝集试验3)病毒R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用于病毒分型。4)检测核酸(3)分离培养3.临床意义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其发病和婴幼儿病死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A组感染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感染以温带地区的秋冬季为主。B组引起成人腹泻,无明显季节性。四、黄病毒黄病毒曾归类为虫媒病毒B组。此类病毒是指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一

3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其结构蛋白有三种:M、C和E。2.微生物检验(1)标本直接检查: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及酶免疫技术进行病毒抗原检测。还可利用PCR技术或核酸探针检测核酸。(2)分离培养与鉴定:将患者血清或死亡患者脑组织悬液上清接种乳鼠脑内,接种后几天便死亡,进一步传代或鉴定。也可将正确处理的标本接种原代金色地鼠肾细胞等细胞进行培养。根据细胞病变、红细胞吸附试验证实病毒的增殖,阳性即可传代或鉴定。动物接种或细胞培养阳性者以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鉴定。(3)血清学诊断:可以利用血凝抑制、补体结合试验等进行血清学诊断。3.临床意义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猪为最重要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