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74.01KB ,
资源ID:295782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782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护理操作考试.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护理操作考试.docx

1、护理操作考试一、无菌技术(铺无菌盘)【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操作重点步骤】1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 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治疗盘清洁、干燥。3 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4 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5 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6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非一次性使用医

2、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结果标准】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相关链接】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1 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2 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操作项目操 作 内 容标准分操作目的将无菌巾铺在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以供实施治疗时使用。4评估内容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实施要点操作要点86仪表:符合要求。4操作用物: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无菌包(内有无菌巾数块,灭菌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

3、,记录卡2张,弯盘,清洁抹布。6操作步骤: 1评估环境。4 2备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和治疗台,放治疗盘于适当处。2 3洗手,戴口罩。4 4检查无菌包有无松散、潮湿、破损,消毒指示胶带有无变色及是否在有效期内。6 5打开无菌包: 解开无菌包系带,挽活结。 用手依次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外、左、右角。 取无菌钳,用手打开外层包布的内角,用无菌钳依次打开内层包布的外、左、右、内角。 检查灭菌指示卡有无变色。 10 6用无菌钳取无菌巾一块,放于治疗盘内。6 7用无菌持物钳依次还原内层包布的内、右、左、外角,无菌持物钳放回无菌容器内。6 8用手还原无菌包外层包布的内、右、左、外角,按“一”字型包好无菌包。4

4、9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层两角的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内。6 10将无菌巾上半层向远端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无菌面向上,备无菌盘内物品。6 11双手捏住无菌巾上半层两角外面,上下边缘对齐盖好无菌物品。6 12折叠无菌巾边缘(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向下翻折一次)。4 13记录备盘时间、内容物及责任人,并记录开包时间、剩余物品及责任人。4 14将无菌包放于同类物品的最前面,以便优先使用,有效期为24小时。4 15处理用物。2 16洗手,取口罩。2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5分钟内。注意事项1铺无菌巾的区域必须清洁干燥。2避免无菌巾潮湿、污染。3手及其他有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4注明铺无菌盘的

5、日期和时间,无菌盘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4综合质量评分A 6分; B 4分;C 2分;D 0分6综合评分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 扣1分2.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2分3.沟通指导一项不到位: 扣2分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 扣1分5.操作程序错误或遗漏一处: 扣2分6.一般违反操作原则: 扣5分7.严重违反操作原则: 扣10分以上8.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限20%: 扣1分2、人床整理床单位准备(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皮肤情况、管路情况。2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二)操作步骤1. 备用床(1)将用物按使用顺序排放好,携至床的右侧,

6、一手提起椅放在床尾,距床尾能过一人的距离。将用物放在椅背上。(2)移开床旁桌,将棉被纵向梯形折叠,横向“S”型折叠后连同枕芯依次放在椅子上。(3)翻床褥及床垫(注意调换床头和床尾)(4)铺大单: 对齐大单与床的中线,上下左右打开。 先做床头角。右手略抬床垫,左手过大单中线包紧,捏住床垫右手拉大单向上使边缘与床垂直,两手做斜角并塞入垫下。 走至床尾拉大单中线与床尾中线对齐,依同样方法做床尾角,塞中间部分于垫下。 护士转至床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做左侧床头角。 做左侧床尾角之前要全面拉紧后再做角,塞中间部分于垫下。(5)装被套: 将被套中线与床中线对齐,上下左右打开。 被头与床头齐。 床尾开口处打开至

7、1/3处,将棉被放在开口处,中线对正,左手拉被头,右手在被套外配合,使棉被装入套内(注意两角充实,被头饱满)。 两侧打开至床尾,全面拉开使被套和棉被吻合,上翻床尾处棉被,结扎带子后拉平。 护士回到左侧床头,折成被筒使两侧与床垫齐,被头距床头15cm。 护士站在床尾做下部被筒,中线对正,两边拉直向内折叠与床垫齐。 做左侧床尾角。 护士转回床右侧,先查看床头,再做床尾角(注意与左侧对称)。(6)在椅子上装好枕套(注意角实、平整),放在床头(开口背门)。(7)放回床旁桌椅。(8)站在床尾,查看床单位是否整齐。2. 暂空床改暂空床法(1)移开床旁椅,椅背齐床尾。(2)将棉被四折于床尾与床垫齐,被头处向

8、内折叠。(3)移回床旁椅。铺暂空床法(1)将用物按使用顺序排放好,携至床的右侧,一手提起椅子放在床尾,距床尾能过一人的距离。将用物放在椅背上。(2)移开床旁桌,将棉被纵向梯形折叠,横向“S”型折叠后连同枕芯依次放在椅子上。(3)翻床褥及床垫(注意调换床头和床尾)(4)铺大单: 对齐大单与床的中线,上下左右打开。 先做床头角。右手略抬床垫,左手过大单中线包紧,捏住床垫,右手拉大单向上使边缘与床垂直,两手做斜角并塞入垫下。走至床尾拉大单中线与床尾中线对齐,依同样方法做床尾角,塞中间部分于垫下。护士转至床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做左侧床头角。做左侧床尾角之前要全面拉紧后再做角,塞中间部分于垫下。(5)装被

9、套: 将被套中线与床中线对齐,上下左右打开。 被头与床头齐。 床尾开口处打开至1/3处,将棉被放在开口处,中线对正,左手拉被头,右手在被套外配合,使棉被装入套内(注意两角充实,被头饱满)。 两侧打开至床尾,全面拉开使被套和棉被吻合,上翻床尾处棉被,结扎带子后拉平。 护士回到左侧床头,折成被筒使两侧与床垫齐,被头距床头15cm。 护士站在床尾做下部被筒,中线对正,两边拉直向内折叠与床垫齐。 做左侧床尾角。 护士转回床右侧,先查看床头,再做床尾角(注意与左侧对称)。 将棉被四折于床尾,与床垫齐,被头处向内折叠。(6)在椅子上装好枕套,放在床头(开口背门)。(7)放回床旁桌椅。(8)站在床尾,查看床

10、单位是否整齐。3. 麻醉床(1)(3) 同备用床操作。(4)铺大单: 对齐大单与床的中线,上下左右打开。 依次做床头、床尾角,塞中间部分于垫下。 取全部橡皮单和中单放在床尾处,先铺中间橡皮单,上缘距床头45-50cm,再铺中单,盖过橡皮单一并塞入垫下。 铺麻醉橡皮单,上缘齐床头,塞入垫下,铺中单,盖过橡皮单,床头做角,其余部分塞垫下。 护士转至床左侧,将橡皮单及中单撩起在床单上。 铺好大单后,再铺橡胶单及中单。(5)装被套:-同备用床被套-。 床尾向上齐床垫反折25cm。 背门侧将被子半塞于垫下。 迎门侧齐床垫向上反折25cm后,呈三折扇形于对侧床边。(6)套枕套: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开口背门。

11、(7)放回床旁桌椅。(8)备护理用物:治疗盘内放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舌钳、弯盘、纱布或卫生纸、手电、重症记录单及笔。(9)必要时备热水袋、氧气、吸引器等。4. 卧有病人更换床单法(1)备齐用物至床旁。(2)向病人解释,必要时关闭门窗,放平床头。(3)将椅子移至床尾。(4)松开床尾。(5)移开床旁桌。(6)将枕移至对侧,协助病人侧卧于对侧,盖好并注意安全。(7)拉出近侧中单向外卷至床中央,塞在病人身下。(8)扫净橡皮单搭在病人身上。(9)将脏的大单外卷于病人身下。(10)扫净床褥。(11)铺清洁大单于床上,对好中线,内卷对侧大单塞在病人身下。近侧分别做床头角、床尾角,塞大单中部于垫下。(12

12、)放下橡皮单,铺清洁中单于橡皮单上,对准中线,内卷对侧中单,塞在病人身下,与橡皮单一并塞入垫下。(13)移枕头于近侧,使病人翻身侧卧于床的右侧,盖好并注意安全。(14)护士转到床的左侧,撤下脏中单放入护理车的污衣袋内。(15)扫净橡皮单,搭在病人身上,撤脏大单从床头卷向床尾,放入污衣袋内。(16)扫净床褥,从病人身下拉出清洁大单,依次做床头角、床尾角和单的中间部分。(17)放下橡皮单,从病人身下拉出清洁中单一起塞入垫下。(18)使病人平卧于床中间,拉平盖被,解开带子,打开被套翻转过被头。(19)取清洁被套反面向外平铺在被上,从床尾开口处翻开至床头处,充满被头两角拉直,将清洁被套及脏被套一起拉向

13、床尾,将脏被套撤出后放入污衣袋内,被头处盖于病人肩下,护士站在床尾拉平系带。(20)在床头做被筒,使被头与床头距离15cm。(21)护士站在左侧床尾做左侧床尾角。(22)护士转向右侧,先检查床头,再做右侧床尾角。(23)换枕套同备用床。(24)必要时摇起床头。(25)放回桌椅,推出护理车。(三)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床单位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床单位辅助设施。(四)注意事项1. 评估操作难易程度,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防止职业损伤。2.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避免牵拉管路。3. 操作中合理使用床档保护患者,避免坠床。4.

14、 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其直接接触患者皮肤。5. 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无菌操作。整理床单位(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皮肤情况。2了解有无引流管、伤口、有无尿便失禁等,采用与病情相符的方法整理床单位。3向患者讲解整理床单位的目的。(二)操作步骤1.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 准备用物:护理车、床刷、床刷套、大单、中单、被套、枕套及清洁衣裤,3. 携用物至床旁,向患者解释。4. 移开床旁桌、椅。5. 如患者病情允许,护士协助患者下床并注意保暖。可将床放平,床垫与床头平齐。6. 松开被尾,协助患者翻身,松开近侧床单,取床刷自床头至床尾扫净大单上渣屑。7.

15、自床头至床尾拉紧大单,再拉紧大单中部并平整塞于床垫下。8. 协助患者翻身卧于扫净一侧。转至对侧按以上方法清扫,并拉平铺好。9. 整理盖被,注意保暖。10. 取下枕头,拍松后放于患者头下。(三)指导要点指导患者有不适及时与护士沟通。(四)注意事项1. 操作时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的原则,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位。2. 操作时根据引流管及输液管放置位置妥善安置。3. 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引流管或导管牵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 操作后对躁动、易发生坠床的患者拉好床档或者采取安全措施,保证患者安全。5. 使用橡胶单或防水布时,避免其直接接触患者皮肤。6. 避免在室内同时进行无菌技

16、术操作。晨晚间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了解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意识、自理程度等,评估患者清洁卫生及皮肤受压情况。2. 评估病室环境及床单位的清洁程度。3. 操作中倾听患者需求,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二)操作步骤1晨间护理(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者解释。(2)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程度鼓励或协助患者排便、刷牙、漱口、(口腔护理)、洗脸、洗手、梳头。(3)检查皮肤受压情况,擦洗背部。(4)整理床单位: 移开床旁桌椅,松开近侧各单。 取床刷自床头至床尾扫净大单上渣屑。 自床头至床尾拉紧大单,再拉紧大单中部并平整塞于床垫下。 协助患者翻身,卧于扫净一侧,护士转至对侧依照上述方法清扫,并拉平铺

17、好。 整理盖被。 取下枕头,拍松后放于患者头下。(5)必要时更换被服。2. 晚间护理(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者解释。(2)协助患者梳发、洗脸、洗手、刷牙、漱口、擦洗背部、为女患者清洗会阴部,最后用热水泡脚。(3)检查身体受压部位皮肤,观察有无压疮早期征象。(4)整理床单位: 移开床旁桌椅,松开近侧各单。 取床刷自床头至床尾扫净大单上渣屑。 自床头至床尾拉紧大单,再拉紧大单中部并平整塞于床垫下。 协助患者翻身,卧于扫净一侧,护士转至对侧依照上方法清扫,并拉平铺好。 整理盖被。 取下枕头,拍松后放于患者头下。(5)必要时更换被服。(三)指导要点告知患者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四)注意事

18、项1. 操作时注意保暖,保护隐私。2. 维护管路安全。3. 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保持角膜湿润,防止角膜感染。4. 发现皮肤黏膜异常,及时处理并上报。5. 实施湿式扫床,预防交叉感染。6. 注意患者体位舒适与安全。患者入院/出院护理患者入院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患者入院原因,观察患者的疾病情况。2. 患者的皮肤、意识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安全及心理状况。3. 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二)操作步骤1. 衣帽整洁,洗手。2. 用物准备:备好床单位,根据病情准备好急救物品和药品。3. 接诊护士/责任护士自我介绍。4. 通知医师接诊。5. 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6. 责任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填写患

19、者入院相关资料。7. 告知入院后有关管理规定。8.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9. 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和护理。10. 完成患者清洁护理,使患者舒适。患者出院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患者疾病康复状况。(二)操作步骤1. 衣帽整洁。2. 责任护士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3.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4. 患者出院后终止各种治疗和护理,做好出院登记。5. 整理出院病历。6. 送患者出病房。7. 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8. 传染性床单位及病室,均按照传染病终末消毒处理。三、口腔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2观察口唇、口腔黏膜、牙龈

20、、舌苔有无异常,口腔有无异味,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二)操作步骤1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准备用物:治疗盘、治疗碗、盐水棉球、弯血管钳、小镊子、弯盘、压舌板、纱布、吸水管、颌下巾、另备手电筒、漱口溶液、液体石蜡油、棉签。3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病人侧卧,头偏向护士。取颌下巾围于患者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有义齿者取下。4将治疗碗移向近侧,用血管钳和镊子使生理盐水与棉球充分均匀的浸湿并清点棉球的数量。左手持小镊子夹棉球,右手持血管钳在弯盘上接取并将多余水分挤掉后擦拭口唇。5 以血管钳夹住棉球由内向外擦拭远侧及近侧颊部、远侧、近侧上下牙齿外面、远侧、近侧上下牙齿内面、远侧、近

21、侧上下牙齿咬合面。6擦洗上腭、舌面、舌下及口腔底部。7擦洗完毕,携助患者使用吸水管漱口,漱口不少于两次。用颌下巾擦干颌面部。8取压舌板和手电筒检查口腔情况并评估口腔护理效果,观察口腔是否清洁,黏膜和牙龈有无损伤,口唇涂石蜡油,再次清点棉球数量。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10处理用物,分类放置。11洗手,记录。(三)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2. 指导患者正确的漱口方法。(四)注意事项1. 操作时避免血管钳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2. 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防止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3. 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协助清洗义齿。4. 使用开口器

22、时从磨牙处放入。5. 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及用物。根据口腔PH值或遵医嘱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溶液。四、鼻饲法【护理目标】保证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和水分的供给及提供治疗途径。【操作重点步骤】1. 评估患者的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及进食需求,确定鼻饲时机。一般每24小时鼻饲一次。清醒的患者提出合理的进食需求时给予鼻饲。2. 了解上一次鼻饲时间、进食量和胃残液量,观察有无反流、呛咳、呕吐、腹胀、腹痛。避免在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时进行鼻饲。3. 告知患者及家属鼻饲的意义和方法。4. 鼻饲时抬高床头3045,颈椎、胸椎、腰椎损伤患者不宜抬高床头。5. 每次鼻饲量200300ml。鼻饲液温度为3840

23、;固体药物应充分碾碎,完全溶解后方可注入;鼻饲液的黏稠度以用注射器注入不困难为度。6. 每次鼻饲前应先确认鼻饲管在胃内,鼻饲前用温开水20ml冲洗管道,缓慢灌入鼻饲液,完毕后用2050ml温开水冲洗管道,胃管末端反折并妥善固定。7. 鼻饲过程中观察有无呛咳、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情况。如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误吸现象停止灌注,并立即吸出口鼻腔及呼吸道的误吸物。鼻饲后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情况及大便性质。8. 准确记录鼻饲量、时间及胃残液量。9. 做好口腔清洁。10. 长期鼻饲患者,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或见胃管使用说明。【结果标准】1. 患者或家属对提供的鼻饲护理满意。2. 鼻饲患者得到正确、安全的

24、护理。3. 记录准确。【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操作项目操 作 内 容标准分操作目的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注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5评估患者1. 询问患者身体情况,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2. 评估患者鼻腔状况,询问有无鼻部疾病史,查看鼻腔有无红肿、炎症、鼻中隔偏曲、息肉等;询问有无活动义齿。3. 向患者解释鼻饲的目的,取得患者配合。实施要点操作要点65仪表:符合要求。3操作用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纱布2块)、一次性胃管、治疗巾、50ml灌注器(2付)、石蜡油纱布(1块)、无菌镊子(2把)、弯盘、别针、棉签、胶布、温水一杯、3840鼻饲液、手电筒、

25、无菌手套、听诊器、水温计。5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准备用物。2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评估患者。10 3.洗手,戴口罩。2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2 5.备胶布,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铺一次性治疗巾于患者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检查并清洁鼻腔。2 6.检查并打开胃管包装袋。1 7.戴无菌手套,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石蜡油纱布润滑胃管前端。3 8.测量插管长度(一般为前额发际到胸骨剑突处或由耳垂至鼻尖,鼻尖至胸骨剑突的距离,成人约4555cm,婴幼儿1418cm),做好标记。3 9.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胃管前端自鼻腔轻轻插入1015cm,嘱患者吞咽,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

26、定长度,初步固定。4 10.插胃管过程中,不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应暂停插入,嘱患者深呼吸;插入不畅时,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口中;呛咳、呼吸困难、紫绀时,立即拔管。511.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认胃管在胃内方法如下:1)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抽出;2)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然后置听诊器于上腹部,能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水碗内,无气泡逸出。5 12.确认胃管在胃内,撤除弯盘,用胶布固定胃管。3 13.先注入少量温开水,再注流质饮食。2 14.鼻饲完毕,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2 15.将胃管开口端闭合,用纱布包好,用别针固定于合适处。2 16.协助患者清洁口腔

27、、鼻部及面部,撤去治疗巾。清洗灌注器,放入鼻饲盘内用纱布盖好备用。将鼻饲盘放于床旁桌上。2 17.脱手套。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询问患者需要。2 18.处理用物。2 19.洗手,取口罩。2 20.记录。1操作速度:完成时间限15分钟以内。指导患者1. 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不良反应。2. 告知患者插胃管和鼻饲操作中不适及配合方法。3. 指导患者在恶心时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4. 带管患者注意胃管脱出。20注意事项1. 插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重插。2. 昏迷患者插管时,应将患者头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部时(约15cm),左手托起头部,使下

28、颌靠近胸骨柄,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管端沿后壁滑行,插至所需长度。3. 每天检查胃管插入的深度,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患者有无胃潴留,胃内容物超过150ml时,应当通知医师减量或者暂停鼻饲。4. 鼻饲给药时应先碾碎,溶解后注入,鼻饲前后均应用20ml水冲洗导管,防止管道堵塞。5. 鼻饲混合流食,应当间接加温,以免蛋白凝固。6. 对长期鼻饲的患者,应当定期更换胃管。5综合质量评分A 5分;B 4分;C 3分;D 2分;E 1分;F 0分5综合评分1.用物缺一项或者不符合要求: 扣1分2.仪表、着装一项不符合要求: 扣2分3.沟通指导一项不到位: 扣2分4.操作程序颠倒一处: 扣1分5.

29、操作程序错误或遗漏一处: 扣2分6.一般违反操作原则: 扣5分7.严重违反操作原则: 扣10分以上8.操作时间每超过规定时限20%: 扣1分5、肌肉注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 了解过敏史、用药史。3. 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4. 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二)操作步骤1.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准备用物:注射盘、常规皮肤消毒用物一套、无菌针垫。3. 一次查对药品及溶媒的名称、性质、剂量、浓度、时间、批号、有效期、给药方法以及有无配伍禁忌。 4. 消毒安瓿并掰开,将安瓿药液名称朝上,边抽吸边二次查对即药品的名称、剂量、浓度等。5. 抽吸药品后,套安瓿,第三次查对药品名称、剂量等,置于注射盘针垫内。6. 携用物至床旁,持执行单核对床号、床头卡,询问患者姓名,首次查对执行单与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等是否相符。7.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8. 用安尔碘棉签消毒皮肤,范围大于5x5cm,待干。9. 第二次核对药品与患者相符,取注射器,排尽空气。10.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肌肉(一般为针梗的2/3),左手抽动活塞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注射完毕,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