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5.20KB ,
资源ID:295675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675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析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学士学位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析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学士学位论文.docx

1、浅析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内容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熏陶,善于从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厚土壤中钩沉音韵的积淀,吸取养料,丰富音乐知识。通过现代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宽度、深度和精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键词:音乐教学 传统音乐文化 传承与熏陶 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它是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来的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按中国传统音乐中所包含着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划分成五个类别:一是器乐音乐、二是戏曲音乐、三是说唱

2、音乐、四是民歌、五是民间舞蹈音乐。这些是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本体,是中国音乐所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情趣所在。在一个民族中它的文化传统,渗透在思想、文化、艺术、道德等各个方面,它是通过积累、沉淀、世代相传,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音乐新课标突出强调:“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的音乐文化,旁征博引,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一、以学生的兴趣为抓手

3、,深化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度新课改实施之后,教育理念、教学原则及方法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新教材中,加入了比较多的传统音乐成分,但学生对这个内容似乎不是怎么感兴趣。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倾入,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外来的音乐文化,越来越远离我们的本土文化,那如何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很好的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逐步引导了。我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了解,才能去关注,最后才能达到热爱。1、从音乐发展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在学生当中,有一大部分特喜欢听的是摇滚乐,对摇滚音乐非常痴迷,而说到摇滚音乐的发展史,学生却不清楚,其实音乐人都

4、是传承者,都是本土文化的发扬者。从摇滚乐的发展中,让学生去了解非洲黑人的祖先先创作出我们今天所接受的音乐形式,一百多年前的美国黑奴再用自己家乡-辽阔的非洲大地所特有的节拍创造出早期的拉格泰姆和布鲁斯,再后来以个人和小团体发展的Folk(民歌)、Country(乡村音乐)与juzz(爵士乐),再到Rock(另类,疯狂,重金属,尖叫,呐喊)、Metal(摇滚)、Punk(庞克)等等。继而,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音乐不再局限于单一风格,也不单是一种音乐型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摇滚乐的发展过程中,多听听、多看看、多比较、多研究,切实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博

5、大精深,从而熏陶他们的心灵,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精神,感受到今天所听的摇滚乐就是继承了传统的音乐文化。 2、从流行音乐中“学唱”中国传统文化流行歌曲就是时代的标准,它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时代在发展,流行歌曲也在变化。现在在流行乐坛上从周杰伦、王力宏到林俊杰,再到当前人气和口碑急升的台湾创作歌手吴克群等,在他们的音乐中都在加用“中国风”,而纯粹的中国风是“结合中国独特乐种,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譬如:林俊杰的江南中曲风把现代音乐和中国江南古典音乐优良结合在一起,吴克群的新专辑

6、将军令中乐器编配充分运用了唢呐、鼓、笛子、古筝、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与现代打击乐融合,周杰伦歌曲青花瓷本草纲目歌词中填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曲式结构上,具有中国传统音乐多种变奏体系及曲式,统一中求变化;这样的作品犹如国画,没有刻板的几何构图,重在写意,追求神似,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王力宏的在梅边歌曲中唱腔“掺杂”着传统戏曲京剧、黄梅戏音乐中的唱腔等等,创造出复古、含蓄、寂愁、优雅、轻松等音乐格调。使得爱流行音乐的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及疏离感扫除了,知道在他们心中的偶像都在吸取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滋养,这样也就慢慢树立起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的喜爱,流露出对浓厚的中国风韵的热忠,也使

7、得这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味道的歌曲,在广泛的流唱过程中,被众多学生接受并喜欢。这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于它带给你身心的陶醉,恰如清代叶燮在论诗时所言:“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 二、创造氛围,拓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广度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最早、最普遍的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五大类:民歌和古代歌曲、歌舞和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在众多传统音乐文化中蕴涵着使人心沉气定的巨大力量,这种品性渗透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心,这是什么都比不了的,能在传统的音乐文化中学到对自己独到的精神内涵,它将在学生们的一生

8、中发挥作用。在目前,很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但都显得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气氛不够浓厚,且缺乏学术性和艺术性,势必使课堂缺乏深层次,缺乏系统性。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那“生、旦、净、丑”,“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无不显露出独特的风格,那奇妙的视听感觉,在过去的历史中曾给人留下了亘久弥长的美的享受。在音乐课堂一、两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虽知道什么样人物是生,什么样人物是旦。但更多的学生只是看热闹,热闹没了,京剧也觉得没意思了。一个学生了解不多的东西又怎么能让学生们喜欢呢?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我们可以将民间的京剧演唱“大师”邀请到学校来,以第二课堂的形

9、式进行讲解、演唱,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的听闻优美动听的京剧,还可以领悟到每一首京剧背后所掩藏的文化内涵。那现场的演唱与历经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的录音磁带相比,到底哪一个能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呢?课堂上播放的录音占据者主动的地位,学生是消极的:而进入了课堂的京剧演唱,则保持了采风一般的清鲜,演唱者与学生的交流是更是互动的。以曲为先,普及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他们的传统音乐文化涵养;增加了义务和责任。 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音响、音像、多媒体或实物演奏等手段,以曲(舞)为先,普及知识。利用广播欣赏

10、名曲或名剧、名段,如高山流水或牡丹亭等片断,利用图片海报介绍这些经典曲目,并间接引入音乐常识及相关知识,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更多的中国传统音乐进入第一、二课堂。创设小舞台,让学生或教师或邀请校外民族音乐爱好者将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带来,选择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现场演奏,使更多的学生和高雅乐器近距离的接触,对乐器的音色、质感、形状等等有更深刻的记忆和感悟,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更容易能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和积极性。在传统音乐中有一部分是价值特高的,代表我们国家的传统音乐水平,他们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民族最有特色、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还有一部分是我们民间长期的创作和传承,记录着

11、我们民间的生活和历史的。在我们的家乡温岭,就有一大批的民间音乐文化,如民间舞蹈大奏鼓。据传,大奏鼓原系明代福建惠安渔民迁居石塘时传入,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表演中,由七至十几个渔家汉子身穿类似戏曲中的媒婆服饰,手持小锣、铙钹、木鱼等赤足上场,且敲且舞,伴以锣鼓、唢呐,热烈粗犷,幽默诙谐,具有浓郁的温岭渔家特色。民间说唱道情,它是温岭民间艺人经常演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演唱者手持油纸蒙住一头的竹筒,一手拿竹板,边打节奏边唱,内容大都为传统戏曲或新编故事。因其演出简便,表演活泼,内容生动,而深受群众欢迎。还有民间渔歌、洒尺、天皇花鼓、排街、莲花等等。在学校开设“寻根”的研究性学习

12、氛围,选择有关乡土音乐文化的课题研究,如:“温岭乡土音乐调查”“温岭大奏鼓的发展”“温岭采矿号子”等,充分挖掘和展示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寻找我们的根”感受当时的民间艺人创作的目的和源泉,倾心倾力,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 这样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上能扎下一个比较深厚的根,又可以使得他们在人格塑造上获得指引。 三、学习并继承,追求民族音乐文化的精度 作为人类传统音乐文化载体的精髓作品,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但有一部分传统音乐文化由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依赖于特殊的社会和文化生存环境及特殊的“口头”传承方式,均面临着急速消失的

13、危险。因此传统音乐一旦“消失”,就是“完全的不留痕迹”,在这些“边缘位置”的音乐中也包含着我们的本土音乐,而学生却是传统音乐文化最好的继承人。 1、利用集体的智慧,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在本地区集中音乐教师及部分健在的民间艺人,编写本土教程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提供书面资料做准备,记录或拍摄民间艺人演艺的过程留作视频或音频资料,在乡土教程的开发上,各学校要将乡土音乐文化向学科课程渗透,把乡土文化与各学科课堂整合,注重用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学校可开设以下弘扬乡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民间歌舞:大奏鼓、莲花、洒尺、排街、流徒传、天皇花鼓,

14、民间说唱:道情、三句半、快板,民间音乐:山歌、号子、田歌、渔歌,戏曲音乐:太平滩簧、太平乱弹等校本课程。只有这样传统的本土民间音乐文化才能得以存活、延续、创新、发展,才会有更强的艺术生命力! 3、利用当前的形式,宣传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立法规则也日渐详细,老师们要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学生当中宣传,让他们树立起对民族民间音乐保护和挖掘的意识,担负起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人的重要责任。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要选得精、教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音乐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

15、升人文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音乐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滋养,让学生既学音乐,又学做人,音乐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又能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参考文献:(1)王耀华 杜亚雄 编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华民族器乐学的一块不可撼的丰碑读袁静芳老师的乐种学1977年至1981年,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习时,袁静芳老师教我们民族器乐这门课程。所以,我一直以来就称呼她为袁老师。现在,尽管她声名远扬,校内校外的社会职务也很多了,人们一般都称她袁教授,我也觉得这很合乎事实,何况还显得更尊敬些。但当我在此文开始

16、时写下了“袁静芳教授”这几个字眼以后,还是觉得这比较生分,故决定不改口了,就叫她“袁老师”。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对袁静芳、樊祖荫等老师说过:“我经常感叹,我们都老了,而我们的老师们都不老,好像20多年来的岁月风霜不曾侵染过你们,你们倒变得越来越年轻漂亮了,而且,更有丰采了。”这决不是当面奉承,也不是逗乐,的确是我们的心里话。如果说这其中一定有主客观的原因的话,那两个因素是不可否认的,一是社会的原因,七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还远没有达到标准,所以人也就显得暗淡一些;再一个是他们个人自身的变化。在院校工作,尤其是主要作为教授、学者而言,总的来讲活得更纯粹一些,这样,人也显得更

17、朴实和诚明一些。当然这也取决于他们最为本质的个人秉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个人学术上的勇猛精进的精神,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学术上的进步与丰厚积累,也使得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始终保持了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快乐的,于社会、于自身不断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漂亮的、辉煌灿烂的。袁老师于1999年7月出版的乐种学,再一次地让我感佩她的漂亮的、灿烂辉煌的学术与人生。这本书是她不懈的学术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好的展示。我买这本书已经有些日子,但未及时看,今年才有时间好好地看了一下。我乍一看,就觉得这本书不一般,再看,依然觉得那真是一本好书。至今,我甚至有种感觉,这本书可以与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和樊祖荫的中

18、国多声部民歌概论相提并论。它们的好,好在是用我们自己的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来说话,好在是从我们自己民族音乐的海洋中捞取珠玑串成练子,好在是作者们几十年的持之以恒的潜心研究。因此,这样的著作,不仅显示出了作者们本身的学术光华,更闪烁着中华民族音乐思想和音乐宝藏的光焰。这样的书的出版,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界,乃至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事业的建设来说,都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一)乐种学的学术意义我说这本书是当代中华民族器乐学的一块不可撼的丰碑,决不是无原则的吹捧,而是基于自己对于作者和有关学问的了解和判断。在中华民族的音乐海洋中,笛管笙箫,钟鼓和鸣的大合乐早在周代即已经出现,这在诗经和礼记中都

19、多有记载。及至形成如今我们认识的和依然存在的各乐类乐种,如西安鼓乐、福建南音、潮州大锣鼓、琵琶音乐、胡琴音乐、北京智化寺京音乐等等,我们往往可以追溯到唐、宋、明、清。对于这些音乐的专项的收集、整理出版,300多年以前就有了。尤其是近百年以来,各地的音乐工作者对于各地的诸多传统乐种进行了收集研究和整理出版,为有关学者提供了很丰富的研究材料。但能够站在制高点上对这些音乐文化遗产作体系化的分析归纳,并进而做出科学的阐述,是很少有的,因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难就难在靠一个人的力量,实在难以穷尽这么多的资料;难以在学术上作出尽可能全面而且准确的估量和分析判断。多少年了,我清楚地看到和感觉到,作为学术文章或

20、文著,要写出一本好书或好文章,没有几年或几十年的思索、积累、蕴酿和升华,很难写出精品来。这是从酿造过程来说是这样。另一方面,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术出发点,即为什么而写,以抒一得之见和一己之见为出发点是可以的,也能写出好东西来。但往往要显得零打碎敲,难以形成体系,难以产生厚重撼人的学术分量,因此也就不能指望着它产生多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还有一点,不是说一个学者他(她)仅仅有崇高的情怀,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可以成就伟业的。还要看他(她)的人生观和他(她)所处的现实的和历史的位置。一个学者,尽管他(她)有才华,奋斗精神也到了,但缺乏历史的机缘,站不到至高点上,那么他也就不可能有一

21、览众山的条件。而能够站到至高点上的人,往往只是个别人,而且,往往他好象领受了某种造化和按排。以上种种主客观条件都具备了,一个好的、值得格外重视的成果才有望诞生。袁静芳教授的乐种学,依我之见,正是解决了这一系列难点的一个应运而生的、可喜可贺的成果。从1977年,袁老师教我们民族器乐课程起,四年的大学生活当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睿智和勇猛精进的精神。果然,到1987年,她的专著民族器乐出版了。我有幸得到她的惠赠,知道她咬定了民族器乐这片青山,并且,对于汉族主要的乐器和器乐品种,她获得了初步的总览性的收获。该著比较通俗浅显,很实用。作为民族器乐专业和业余教学用书,已经做到了基本的学科化和科学化。对于从事

22、民族器乐理论研究和其他社会实践,这本书也有切实的指导意义。1990年,我到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总编辑部从事编辑工作,知道她已经从学院“象牙塔” 中的“人自为战”的学术位置,跃入了全国的民族器乐文化的海洋,她是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委会切实投入工作的编委之一,后成为副主编之一。我所说的她人生观的确立、学术视野的判断和时事造化,主要在于此。早在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转发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座谈会纪要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在全国文学、外国文学、艺术学科于广西桂林举行的规划会议上,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被确定为全国艺术学科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当时,袁老师即为该集成的主要规划人之一。198

23、4年3月,文化部、中国音协在石家庄市举行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第一次全国编辑工作会议,会后,颁发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方案,又建立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辑工作组,袁老师是成员之一。因工作需要并受主编李凌的委托,工作组于19841986年编辑出版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辑工作手册,袁老师起草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编选和分类”、“地方卷的文字撰写”(包括“概述的撰写要求”、“民间乐种的文字撰写要求”、“民间音乐家的文字撰写要求”、“音乐社团的文字撰写要求”、“民间乐器的调查与文字撰写要求”等。可以看出,关于民族器乐乐种等一览子问题,在这段时间内,她在以往的基础上,又作了充分的

24、设想与思考。此后的几年中,她不断地有这类文章发表。终于,于1999年7月,孕育已久的乐种学出版了。袁老师1961年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到现在,可以说把毕生的精力都倾注于中国民族器乐的教学与研究。在这40年的时光中,她不是支撑着工作与研究的一般局面,而是十分勤勉地、有心地向民族器乐学科的进一步学科化、科学化、理论化迈进。乐种学展示了她长期以来的耕耘与奉献。我做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的编辑工作尽管已经有11年了,但在几年前,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一直没有在学术上有什么想法。我一直有种感觉,一个人做什么和能做成什么,不是“有志者事竟成”,而是冥冥中有一定的安排,外化的显象是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

25、境和位置。我自觉我一直没有能够处于一种学者的位置。做编辑嘛,为学者服务而不是自己成为学者。通过20多年的与学者打交道,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做出学问。对学问的品质的高下,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而且,我又本能地“实话实说”,所以,我说乐种学真是一本好书,是有所据的。首先,这是发自我心底的一种直觉。这应该是做编辑培养出来的一种素质,对于好的文著,当你读它时,会产生极大的愉悦,你会禁不住自言自语地说出话来:“呵,好啊!有分量。”“真不错!人家真下了功夫!”也有时侯,并不能说出什么,而是一种浅浅的、明晰的一种感觉。翻开乐种学的目录时,我就有一种比较强烈的感觉:这是一部厚重的有分量的理论著作。请看该书的结构和主

26、要内容:乐种学导言导言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乐种的研究现状、乐种的界定、乐种的基本特征;乐种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乐种学方法论的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科学方法作了阐述。第一章乐种的物质构成这一章分三节。在第一节中,袁老师对有关乐器的各种学术问题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归纳。她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主奏乐器与乐种体系:对主奏乐器在乐种中的体系化特征、历时性特征、融和性特征作了论述;二、定律乐器与宫调关系:对调名、调高与指法(或弦法)的关系,乐种中宫调的结构层次,定律乐器正调的确立、迁移及其背景与条件,定律乐器在确定宫调时其指法(或弦法)的研究价值四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三、演奏技巧与风格色彩:对不同地区

27、、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演奏技巧与风格,不同地区、相同主奏乐器的不同演奏技巧与风格,不同地区、相同主奏乐器、相同演奏技巧与风格作了阐述。第二节:她就乐谱对乐种的限定作出探索。她首先对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乐谱与谱式作了介绍。而后对乐种的基本谱式工尺谱及其与乐器、宫调、律吕的关系,锣鼓谱的谱式与记谱法作出探索。第三节:对乐队的认识,首先是对我国历史上的主要乐队类别与组织形式作了介绍。如先秦礼仪音乐乐队、唐代宫廷燕乐乐队、宋元以来仪仗音乐乐队、近代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乐队的基本形态。对乐队组合在乐队中的类型化特征、历时性特征、多重性特征与乐种体系作出了归纳。第二章乐种的形态特征分三节。第一节:旋律的发展手法,

28、她归纳有:叠(乐节叠、乐句叠、段落叠)变(旋律结构不变时常用的变奏手法、改变旋律结构时的常用的变奏手法)扣(乐节承递中的连环扣、乐句承递中的连环扣、段落承递中的连环扣)集 运用不同曲牌的曲调汇集成新的曲牌或曲调拆(半拆、单拆、双拆、梅花拆)对(相同旋律的对句、不同旋律的对句)垛(扩充旋律时的垛句、变化旋律时的垛句)合(合头、合尾、合头合尾)解(用于段落尾部的解、用于乐曲中部的解)滚 类似集曲和犯腔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第二节宫调的游移与转换她对犯调的方法(移指犯调、移旋犯调)、犯调的类别(犯宫同调、犯宫犯调、多宫相犯)、犯调的运用(交替游移、并置对比、前后呼应、中部展开、首尾放调)作了归纳总结。第

29、三节曲式结构分三部分:首先,她从中国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发展梗概作了阐述;而后对中国传统音乐、锣鼓乐结构的基本形式、基本原则、基本类型、基本特点作了论述;(这里有欠缺,中国锣鼓乐应该并进去,不应该单独出来,否则会产生理解的偏差:难道锣鼓乐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第三章乐种的考察步骤共三节:在第一节中,她就考察前的案头工作、计划的拟定作了阐述。第二节中,她对实地考察须知,作了特别的强调,如对于文化背景的考察、音乐背景的考察、音乐形态的考察等。第三节中,对资料梳理与类归作出基本规范。第四章乐种研究中的模式分析法本章分三节:第一节:研究方法与社会文化。她从文化人类学与音乐人类学研究方法

30、给我们的启示谈起,进而介绍了我国自世纪至年代音乐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法的开拓与运用。第二节:模式分析法。她介绍了模式与模式分析法及其运用条件与步骤第三节:她就中国佛教京音乐中堂曲曲式结构和料峭乐目家族系列的研究,作了有关模式与模式分析法的应用例说。第五章乐种的体系分两节:第一节:乐种体系划分的原则与层次一、乐种体系划分的原则和依据二、乐种体系划分的层次。她分了三层:乐种系、乐种族、乐种。第二节:乐种体系的类别与主要艺术特征一、鼓笛系乐种二、笙管系乐种三、琵琶系乐种四、唢呐系乐种五、胡琴系乐种六、鼓钹系乐种第六章乐种与社会世俗文化分两节:第一节:乐种与社会世俗文化第二节:乐种与社会宗教文化第三节:乐

31、种社会文化功能的特征与衍变从以上转述的该著的内容纲目看,相信大家会有与我相同的感受。它的确有深厚系统的理论,有全面深入的学术研究与归纳,有后重的学术分量。我们再进一步看几点她具体的阐述:如在乐种学导言中,关于乐种的界定,她说:历史传承于某一地域(或宫廷、寺院、道观)内的,具有严密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架构,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并以音乐(主要是器乐)为其表现主体的各种艺术形式,均可成为乐种。对严密的组织体系、典型的音乐形态架构、规范化的序列表演程式等,她进一步地解释说:严密的组织体系,系指传承的乐种名称;固定的表演组织。典型的音乐形态构架,系指严格的乐队编制;标志着该乐种的定律乐器;严格的宫调体系与音阶序列特征;代表性曲目中的典型曲式结构模式;体现该乐种风格特点的表演技艺。规范化的序列表现程式,系指该乐种与一定社会功能相适应的序列表演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