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19.42KB ,
资源ID:295537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537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课囚绿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课囚绿记.docx

1、新课标创新人教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三课囚绿记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2掌握文中重要的字音、字形及词语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目标1.学习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2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绿寄寓的深沉情感,即对生命的热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坚定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知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陆考原,字圣泉,浙江天台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先后担任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并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抗日战争中,他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

2、抗战文化做出了贡献。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他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遭酷刑牺牲。1983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陆蠡为革命烈士。主要作品:散文集海星竹刀(曾名“溪名集”)囚绿记,小说覆巢秋稼,译著葛莱齐亚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烟等。知背景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

3、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知常识1孤岛文学“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这段时间里,存在于上海租界的文学,我们称之为“孤岛文学”。2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概括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手法要注意:立意要明确。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要注意在立意上下功夫,赞扬什么,或批评什么,一定要鲜明,要贯穿全文。描绘要具体。只有对象征体作具体的描绘,才能使人透过“形”看到“神”,如果“形”描绘

4、得不具体,那么所颂扬的精神和意志,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文章的“意”也就不能形象地表达出来。类比要恰当。所借之物和所寓之意,或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要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乎情理。这就要找准类比点,展开联想。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镶嵌(xing qin)(2)瞥见(pi)(3)涸辙(h)(4)茎叶(jng) (5)揠苗助长(y) (6)婆娑(su) (7)嫩绿(nn)(8)猗郁(y) (9)蕈菌(xn)2多音字(1)因词而异禁纤度累(2)一言辨异王老师常常提(t)醒我要提(d)防坏人。在广阔的绿(l)洲上我邂逅了一位绿(l)林好汉。二、写准字形1. 2. 3. 4. 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

5、安顿安置填一填2015年第一场雪灾后,内蒙古自治区便出台了灾民安置办法,办法中强调要把百姓的生活安顿好。辨一辨“安顿”,作动词,表示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侧重在有着落,一般用于人的衣食起居;除作动词外,还用作形容词,有“安稳”的意思。“安置”侧重指人或事物的处置各得其所,有适当的位置,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人,指人的职业或工作有着落,也可用于器物,指摆放。只能用作动词。(2)不必未必填一填这件事未必是件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嘛,你不必着急。辨一辨“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2.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6、。(1)教育孩子不能违反教育规律,有的人急不暇择,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解释:“急不暇择”指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这里是指“不恰当地选择一定的方法”的意思。“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2)那一天,日本鬼子追得正急,王排长如涸辙之鲋,幸亏大队长赶来,他才化危为安。()解释:“涸辙之鲋”指干涸了的车辙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3)干工作就是需要有一股子热情,正如打仗要偃旗息鼓一样,不能泄了战士的士气。()解释:“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应改为“一

7、鼓作气”。一、了解行文脉络二、把握文章主旨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作者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颂扬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一、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提示:说明是什么原因爱屋及乌,留下悬念引人深思。二、阅读课文第57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2“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8、答:提示:运用比喻的手法,鲜明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绿的渴盼。3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答:提示: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4文章是如何对绿枝条进行直接描写的?试完善下面的表格。角度举例总结(1)“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被观者”情状伸须、攀缘、舒叶、变老“观者”心态(2)提示:(1)“观”者行为;(2)“急不暇择”“视同至宝”“怀念”“快活”“留恋”“欢喜”

9、等。三、阅读课文第812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5试分别概括这五个段落的内容,再总结这五个段落的主要意思。试完善下面的表格。段落内容总结第8段写作者引绿入室。叙述描写不多,以抒情为主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五个阶段写实景伴随着写心理、写情感。开始囚绿时欢喜,发现绿枝条抗争后执意囚之,既怜爱又恼怒,但最终打算释放第9段写发现“生的欢喜”。外加一个联想从前乡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写绿条执意向外第11段(1)第12段(2)提示:(1)写绿条渐瘦渐弱。描写绿枝条衰败过程。(2)写计算绿囚出“牢

10、”的日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知识解读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全文或段落)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文章写了什么,二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解题指津阅读文章,不仅要理解它的明示信息,还要能够理解它的隐含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地理解文章。在分析概括内容要点时,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一些方法:(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3)提取

11、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性强的语句,但与实际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章并没有相应的概括性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根据要求,划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概括。概括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归纳时要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把握整体,从全文出发;同时,也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防止要点遗漏。6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答:提示:文章写出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得非常细致逼真。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

12、“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四、阅读全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7为什么本文题目要用“囚绿记”而不用“赏绿记”或者“喜绿记”? 答:提示:文章的脉络中唯有“囚绿”最能体现作者复杂的心情,因此,作者以此为题。作者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的经过,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征”,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对绿的

13、无比喜爱之情。8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北平生活艰苦的日子里作者为何对一枝不起眼的常春藤情有独钟?答:提示:常春藤的特点是蓬勃、向阳、固执。蓬勃代表着生命与希望,向阳则代表着追求光明和自由,固执则代表着一种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是精彩的一笔,点明了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年代,使故事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常春藤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的心灵都有着一种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对光明与自由的执着和向往的精神。作者那种向往光明、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与常春藤的秉性是息息相通的。 9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提示:(1)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

14、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2)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3)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4)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常春藤到底是象征自己,还是象征整个中华民族?文章是表达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还是“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不完全一致的说法,你能谈谈自己的

15、看法吗?观点1:观点2:观点3:答案:观点1:我认为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意在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期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祈祝沦陷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观点2:“绿”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急时刻,不仅写爱“绿”,并赋予了“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我们从中可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心灵”。观点3:我认为作者通过写在孤旅生涯中“囚绿”的故事,借窗前的一株永向光明的常春藤,意在抒发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借物抒情,以小见大课内回扣“借物抒

16、情”指在写作中借对“物”的吟咏来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以小见大”指从小的方面入手,表达大的主旨。本文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幽囚”的常春藤。作者正是从借物抒情这个小小的角度,表现了深刻的主旨。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恋,

17、他的感叹,他的祈祝,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起伏的记述当中。课外拓展在写作中运用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手法,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善于选择恰当的“物”作为载体。这里的“物”要有象征意义。如爱莲说中的“物”为“荷花”,由“荷花”来写象征义,就找到了较恰当的抒情载体。(2)要善于联想和想象。象征的主要手法是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实现的。如借波浪线来象征曲折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再进而象征胜不骄,败不馁,就顺理成章了。 (3)要从小的方面着手,来表现大的主旨。大的主旨不是靠作者直接“喊”出来的,要靠细节来刻画,其技巧就是从“小处着手”,体现“大处落笔”,使文章有含蓄的意

18、味,这样才能使文章富有内涵和感染力。迁移运用下面是一篇借物抒情、以小见大的文章,请你在空缺的地方续写相应的文字。(续写两处空缺的文字都不要超过200字)绿叶赞有人称赞牡丹华贵艳丽,有人倾慕百合幽香高雅,更有人喜爱莲花玉洁冰清。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对花视如珍宝,以花为题写下了多少名传千古的优秀篇章。然而衬托这些秀丽妩媚、鲜艳夺目的花儿的,正是那些不为世人所注意的绿叶。 春天,当你走进一片花海之中时,你会想到鲜花怒放,靠的是一片片平凡无奇的绿叶吗?正是这些绿叶,用无数次的劳动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养料供花朵成长,使花儿一朵比一朵妖艳。而绿叶自己呢?她从不摆出骄傲的样子,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努力使鲜花开

19、放,同时又以她的翠绿衬托着鲜花。盛夏,绿叶们手挽手撑起一把绿伞,为人们送来凉爽。 金秋,我常想:鲜花好看,要是没有绿叶的衬托,也显示不出她的美丽。自然界与人类都是这样。一个人,即使你是出人头地的佼佼者,也只有置身于千万个平凡劳动者之中,才能有所作为。一片渺小的绿叶,反映出多么伟大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像绿叶一样的人,默默无闻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敬爱的老师,我要做一片平凡的绿叶。写作示例:绿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枯黄、脱落,她并不为自己短暂的一生而悲伤,也不为自己没有得到人们的赞赏而难过。她勇敢地拥抱芳香的泥土,甘愿化作土中的养料,为大树所吸收,使它长得茁壮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教导我

20、们学习文化知识,不知倾注了多少爱心,希望我们长大成材。他们像春蚕一样,无私地为人类贡献一切,用辛勤的汗水抚育我们成长。他们所做的一切,难道不像那些不为人世所注意的绿叶吗?素材主题爱国课内提炼囚绿记写作的背景是卢沟桥事变,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陷,体会到虽遭囚系、但顽强地朝着窗外寻找阳光的常春藤。这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的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灼烁远景的信仰,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对粉碎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着作者的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爱国者的情绪和愿望。课外延伸1李肇星的机智答问有一次,来宁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外事为经济建设服务座谈会”的前

21、外交部长李肇星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与南外近千名师生会面。 开场白后,同学们开始提问。一同学首先问道:“李部长,请问外交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李肇星说:“作为一名外交官,首先应该做到永远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其次,外交战线纪律性强,个人的自由肯定会受到限制。另外,要做好思想准备,可能去比我国条件差的地方工作。”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同学站起来提问:“李部长,您能否对在大陆学习的台湾地区学生讲几句话?”李肇星充满感情地说:“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可爱的一部分,世界上167个国家都承认这个简单的事实。我有句话希望与所有人共勉:大家共同努力,争取伟大祖国的和平统一,让海峡两岸同胞都能享有伟大

22、祖国的尊严和在世界上的光荣。”2钱学森回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3名言警句(1)爱国如饥渴。 范晔(2)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李白(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6)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7)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运用点拨古今中外,人们的爱国心是相通的。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存,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祖国是金铸的摇篮,让人依依不舍。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在祖国过一冬天,胜过在异国过一百个春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