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6 ,大小:143.17KB ,
资源ID:2955147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51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维修电工考证中级理论试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维修电工考证中级理论试题库.docx

1、维修电工考证中级理论试题库中级维修电工总复习基础知识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用电源、负载、开关和导线可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2.全电路是指包括内电路、外电路两部分组成的闭合电路的整体。3.电压的方向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4.在分析电路时可任意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再根据计算所得值的正、负来确定电压的实际方向。5.再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方程式时,若解出的电流为负,则表示实际电流方向与假定的电流正方向相反。6.全电路欧姆定律是指:在全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7.基尔霍夫第二定律表明流过任意节点的瞬间电流的代数和

2、为零。8.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数字表达式为(IR+E)=0。9.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数字表达式为I入I出=0。10.在下图所表示节点b上符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定律的式子是I5+I6-I4=0。11.如下图所表示的直流电路,已知E=15V,E2=70V,E=5V,R=6,R=5,R=10,R=2.5,R5= 15,,则支路电流I5为2A。12.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含源二段网络,可用等效电阻代替二端网络。13.戴维南定理最适用于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条支路电流。14.一含二端网络测得短路电流啊是4A,开路电压为10V,则他的等效内阻为40。15.与一个电流源并联内阻为2,当把它等效变换成10V的电压源时,电流源

3、的电流是5A16.一个电压源的电源是20V,串联内阻为2,当把它等效变换成电流源时,电流源的电流是40A17.如下图所示,如果R=0.2,R=0.2,E=7V,E2=6.2V,R3=3.2,则流过R3的电流是2A18.如下图所示,已知E=30V,R=1,R=9,R=5,则开路电压U0为10V19.复杂直流电路指的是含有多个电源的电路 20.叠加原理是分析复杂电路的重要原理21.节点电压法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节点电压方程,从而解得。22.回路电流法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回路电压方程,从而解得。23.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设E=5V,R=10,E=1

4、V,R=20,R=30,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为I=0.2A,I=-0.1A,I=0.1A。24.正弦交流电压u=100sin(628t+60)V,它的频率为100Hz。25.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中“幅角表示正弦量的相为”的说法不正确。26.正弦量中用相量表示在计算时要求幅角相同。27.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为14.1mV。28.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角频率为3.14rad/s。29.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是2。30.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等效复阻抗的计算在形式上与电阻串联或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计算是一样的。31.串联谐振时电路中阻抗最小,电流最大。32.并联谐振时电路中总阻

5、抗最小,总电流最大。33.某元件两端的交流电压超前于流过它的交流电流,则该元件为容性负载。34.在R-C串联电路中总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角,即与电路元件R、C的参数及电源频率有关;也与电压、电流的大小和相位有关。35.R-C串联电路的电路总阻抗为R+jC。36.R-L串联电路的电路总阻抗为R+jL。37.某元件两端的交流电压相位超前于流过它的电流90,则该元件为电感元件。38.在下图中各线圈的电阻和电感、电源端电压、电灯的电阻及交流的频率均相同,最亮的电灯是a灯。39.两个阻抗并联的电路它的总阻抗为Z=1/Z1+1/Z2。40.R-L-C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是L=1/C。41.对称三相负载三角形联

6、结时,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且三相电流相等。42.在负载星形的三相对称电路中,相电压等于线电压且三相电流相等。43.在三湘四限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线电压是指相线之间的电压。44.三相对称负载,作联结,若每相负载的阻抗为38,接在线电压为380V的三相交流电中,则电路的线电流为17.3A。45.额定电压都为220V的40W、60W、和100W的三只灯泡串连在220V的电源中,他们的发热量由大到小排列为100W、60W、40W。46.三相交流电路中,总功率为P=3UPIPcos。47.三相不对称电路通常是指负载不对称。48.三相三线制测量电路总功率只可以用二表法来测量。49.三相四线制不对称负载测量

7、电路总功率可以用二表法来测量。50.工厂为了提高cos,常采用并联适当的电容。51.为了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可采用的措施是降低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52.当电路的状态或参数发生变化时,电路从原稳定状态立即进入新的稳定状态。53.电感元件在过渡过程中,流过它的电流不能突变。54.电路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是电路存在储能元件,且电路发生变化。55.电容在过渡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不变。56.电容元件换路电定律的应用条件是电容的电流ic有限。57.电感元件换路电定律的应用条件是电感的电流ic有限。58.RL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R/L。59.RC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RC。60.分析过渡过程的三要素

8、法中的三要素为(0+)、()和。61.高低压供电系统通常由高压电源进线、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变电所、低压配电线等组成。62.对于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及以下的供电系统,通常采用低压供电,只需设置一个低压配电室。63.衡量供电系统质量的指标是电压波形和频率的质量。64.电力负荷按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为三级。65.在变配电所中,通常把变压器一次侧的电路称为一次回路,变压器二次侧的电路称为二次回路。66.380/220V的配电系统中一般采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67.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中性点的功能是连接使用相电压的单相设备、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相电流。68.380/220V

9、配电系统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运行方式分为TN-C系统、TN-S系统和TN-C-S系统,统称为TT系统。69.三相五线制系统中的PE线称为保护接零线。70.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与系统中的PE线或PEN线可靠地连接称为保护接零。二、单项选择题1.用电源、(B)和负载可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A电感 B.导线 C.电阻 D.电容2.用开关、负载、(B)和导线可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A.电感 B.电源 C.电阻 D.电容3.全电路是指包括内电路、(B )两部分组成的闭合电路的整体。A.负载 B.外电路 C.附加电路 D.电源4.全电路是指包括内电路、外电路两部分组成的(C)。A.电源电路 B.全部

10、电路 C.闭合电路的整体 D.电源和负载电路5.电压的方向是(C )。A.和电动势的方向一致的 B.和电位高低无关的C.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D.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6.(C )的方向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A.电动势 B.电位 C.电压 D.电源内电场7.在分析电路时可先(A )电压的参考方向,再根据计算所得值的正、负来确定电压的实际方向。A.任意设定 B.根据电位的高低设定C.按规定的方向设定 D.根据已知条件确定8.在分析电路时可先任意设定电压的(D ),再根据计算所得值的正、负来确定电压的实际方向。A.方向 B.大小 C.假设方向 D.参考方向9.在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式时,若解

11、出的电流为正,则表示(D )。A.实际方向与假定的电流正方向无关B.实际方向与假定的电流正方向相反C.实际方向就是假定电流的方向D.实际方向与假定的电流正方向相同10.在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节点电流方程式时,若实际电流方向与假定的电流正方向相反,则解出的电流(B )。A.为零 B.为负 C.为正 D.可正可负11.全电路欧姆定律是指:在全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C )成反比。A.整个电路的内电阻 B.整个电路的外电阻C.整个电路的内、外电阻之和 D.电源的内阻12.全电路欧姆定律是指:在全电路中电流与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内、外电阻之和(B)。A.成正比 B.成反比 C.

12、成累加关系 D.无关13.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是表明(C )为零。A.流过任何处的电流B.流过任一节点的电流平均值C.流过任一节点的瞬间电流的代数和D.流过一支路的电流14.(C )是表明“流过任一节点的瞬间电流的代数和为零”。A.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B.叠加原理C.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D.戴维南定理15.( B )定律的数字表达式是IR=E。A.基尔霍夫电流 B.基尔霍夫电压C.基尔霍夫电动势 D.基尔霍夫电感16.任一回路中各段电压之间的关系符合数字表达式IR=E,称为(A)。A.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B.叠加原理C.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D.戴维南定理17.(A)定律的数字表达式为I入=I出。A.基尔霍

13、夫电流 B.基尔霍夫电压C.基尔霍夫电路 D.基尔霍夫电场18.任一节点中各段电流之间的关系符合数字表达式I入=I出,称为(A)定律。A基尔霍夫电流B基尔霍夫电压C基尔霍夫电路D基尔霍夫电场19.如下图所示的节点a上符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式子是(A )。AI5+I6-I4 =0 B.I1-I2-I6=0C. I1-I2+I6=0 D.I2-I3+I4=020.如下图所示的节点c上符合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式子是(D )。 AI5+I6=I4 B.I1=I2+I6 C. I1+I6=I2 D.I2+I4=-I321.如下图所示的直流电路,已知E1=15V,E2=70V,E3=5V,R1=6,R2=5

14、,R4=2.5,R5=15,支路电流I4为( )。 A5AB2AB6AD8A22.如下图所示的直流电路,已知E1=15V,E2=70V,E3=5V,R1=6,R2=5,R3=10,R4=2.5,R5=15,支路电流I2为( )。 A5AB2AC6AD8A23.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C ),可用等效电源代替此网络。 A二端网络B.四端网络C.含源二端网络D.含源四端网络24应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含源二端网络,可用等效电源代替(C )。 A内电阻B网络中的电源 C含源二端网络D开路电压25.( D )最适用于求复杂电路中某一条支路的电流。 A基尔霍夫第二定律B齐次原理C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D戴维南定理26

15、.戴维南定理适用于求(A )中某一条支路的电流。 A复杂电路B闭合电路C单电源电路D简单电路27.一含源二端网络测得短路电流是4A,等效内阻为2.5,则它的开路电压为(C )。 A4VB.5V C.10V D.0.4V28.一含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为2.5,开路电压为10V,则它的短路电流为(B )。 A10A B.4A C.1A D.2.5A29.与一电流源并联内阻为2,电流源的电流是5A,可把它等效变换成(C )的电压源。 A5V B.0.4V C.10V D.2.5V30.电流源的电流是6A,可等效变换成12V的电压源,与电流源并联的内阻为(B )。 A1 B.2 C.2.5 D.123

16、1.一电压源的电压是10V,可把它等效变换成电流是5A的电流源,则电压源的内阻(B )。 A1 B.2 C.2.5 D.1232.一电压源的串联内阻为5,当电压是(D )时,可把它等效变换成电流为5A的电流源。 A12.5V B.10V C.20V D.25V33如下图所示,如果R10.2 ,R20.2 ,E17 V,E26.2 V,R31.1 ,则流过R3的电流是(D )。A5 A B10 A C2 A D6 A 34如下图所示,如果R1=0.2 ,R20.2 ,E17 V,E26.2 V,R32.1 ,则流过R3的电流是(A )。A3 A B10 A C2 A D6 A 35如下图所示,已

17、知:E15 V,R11 ,R29 ,R35 。求开路电压U。为(A )。A5 V B.10 V C.3 V D1 V 36.如上图所示,已知:E30 V,R11 ,R29 ,R320 。求开路电压U。为(D )。A5 V B10 V C3 V D20 V 37复杂直流电路指的是含有(B )的直流电路。A多个电源 B多个电阻不能用串并联关系化简C多个节点 D多个网孔38复杂直流电路指的是含有多个电阻(C )的直流电路。A不能直接计算 B且阻值各不相等C不能用串并联关系简化 D既有串联又有并联39(B )是分析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原理A戴维南定理 B叠加原理C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D基尔霍夫第二定律40

18、叠加原理不能用于分析()。A简单电路 B复杂电路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41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A )列出节点电流方程,从而解得。 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B回路电压定律 C叠加原理 D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2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C )方程,从而解得。A支路电流 B回路电压 C节点电流 D节点电压43回路电流法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D )列出回路电压方程,从而解得。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B回路电流定律C叠加原理 D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4回路电流法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B )方程,从而解得。A支路电流 B回路电压C节点电流 D

19、节点电压45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设E110 V, R120 ,E22 V,R240 ,R360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为(B )。AI12 A,I20A,I303 ABI102 A,I20A,I301 ACI103A,I202 A,I301 ADI101 A,I202 A,I301 A46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设E115 V, R130 ,E23 V,R260 ,R390 ,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为(B )。AI102 A,I2A,I33 ABI102 A,I20A,I301 ACI13 A,I22 A,I31 ADI101 A,I202 A,I301 A47正弦交流电压u100sin(6

20、28t60)V,它的有效值为(B )。A100 V B707 V C50 V D141 V48正弦交流电压u100sin(628t60)V,它的初相角为(C )。A100 B50 C60 D628 49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模表示正弦量的有效值 B幅角表示正弦量的初相C幅角表示正弦量的相位D相量只表示正弦量与复数间的对应关系50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中,模表示( )。A正弦量的有效值 B正弦量的初相C正弦量的最大值 D正弦量与复数间的对应关系51关于正弦交流电相量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模表示正弦量的最大值 B模表示正弦量的瞬时值C幅角表示正弦量

21、的相位 D幅角表示正弦量的初相52正弦量用相量形式表示时,只有在(C )时可进行计算。A幅值相同 B相位相同 C频率相同 D无要求53正弦量用相量形式表示,在(C )不相同时不能进行计算。A有效值 B初相位 C频率 D幅值54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为(A )。A141mV B10mV C001mV D100mV55如上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A )为141mV。A最大值 B平均值 C有效值 D瞬时值56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B )为314rads。A电频率 B电角频率 C相位角 D幅值57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频率为(A )。A05 Hz B25 Hz C314 Hz D15 Hz58如

22、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初相位是(D )。A30 B60 C120 D21059.如下图所示,正弦交流电的( )是/6。A.工作相位 B.角度 C.初始相位 D.幅值60.两个阻抗Z1、Z2串联时的总阻抗是( )。A.Z1+Z2 B.Z1*Z2C.Z1*Z2、(Z1+Z2) D.1/Z1+Z261.两个阻抗Z1、Z2并联然后与Z3串联时的总阻抗是( )。A.100W、60W、40W B.40W、60W、100WC.100W、40W、60W D60W、100W、40W91. 额定电压都为220V的40W、60W和100W的三只灯泡并联在220V的电源中,它们的发热量由大到小排列为( )。A.100

23、W、60W、40W B.40W、60W、100WC.100W、40W、60W D60W、100W、40W92. 三相交流电路中,总功率为( )。AP=1.732UeIecos B. P=3UPIecosC. P=3Ue IPcos D. P=3UeIesin93. 三相交流电路中,总功率为( )。A. P=1.732UpIpcos B.P=Pa+Pb+PcC. P=3UeIecos D. P=3UeIesin94. 带中性线的三相不对称电路中的( )。A.相电压不对称 B.线电压不对称C.中性点产生位移 D.中心线电流不为零95. 三项不对称电路中的中性线( )。A.可以不接 B.不可接熔断器

24、C.电流不为零 D.使中性点产生位移96. 三相三线制测量电路总功率可以用三表法或( )来测量。A.一表法 B.二表法C.三表法 D.四表法97. 测量( )电路总功率可以用二表法。A.三相三线制 B.三相四线制 C.三相五线制 D.单相98. 三相四线制对称负载测总功率可以用( )来测量。A.一表法 B.二表法C.三表法 D.二表法或三表法99. 测量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总功率时,二表法( )。A.适用于不对称负载 B.适用于对称负载C.适用于不对称负载或对称负载 D.对不对称负载或对称负载都不适用100. 工厂为了提高cos,在电路上并联的电容( )。A. 只能很小 B.大小可调 C.越大越好

25、 D.小些好101. 工厂为了提高cos,常采用并联适当的( )。A.电感 B.电容 C.电阻 D.电动势102. 为了提高电网的( ),可采用第二措施是降低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A.功率因数 B.电流因数 C.电压因数 D.总功率103. 为了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可采用第二措施( )供电设备消耗的无功功率。A.增加 B.降低 C.消除 D.无视104. 当电路的( )发生变化时,电路从原稳定状态经过渡过程后进入新的稳定状态。A.状态 B.参数C.连接方式 D.状态、参数或连接方式105. 当电路的状态、参数或连接方式发生变化时,电路从原稳定状态经过渡过程后( )。A.停止工作 B.进入调整

26、状态C.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D.进入新的稳定状态106. 电感元件在过渡过程中,流过它的电流( )。A.逐渐增加 B.突然变化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化107. 电感元件在过渡过程结束时,流过它的电流( )。A. 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小 C.保持稳定 D.等于零108. 由于( ),因此电路产生过渡过程。A.电路中的储能元件参数变化 B.电路中元件的储能发生变化C.电路发生变化 D.电路发生变化时元件的储能发生变化109. 电路在变化时,不产生过渡过程的原因是( )。A.电路中不存在储能元件 B.电路中存在耗能元C.电路中仅元件参数发生变化 D.电路中存在储能元件,且电路发生变化110. 电

27、容在过渡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 )。A.逐渐增加 B.逐渐降低 C.不变 D.逐渐变化111. 电容在过渡过程中,电容两端电压( )。A.逐渐增加 B.逐渐降低 C.不能突变 D.不变112. 电容元件换路定律的应用条件是电容的( )。A.电流ic逐渐增加 B.电流ic有限C.电流ic不能突变 D.电压uc不能突变113. 电容元件换路定律的( )是电容的电流ic有限。A.表达形式 B.结论 C.应用条件 D.使用对象114. 电感元件换路定律的应用条件是电感的( )。A.电流iL逐渐增加 B.电压uL有限C.电流iL不能突变 D.电压uL不能突变115. 电感元件换路定律的( )是电感的电压

28、uL有限。A.表达形式 B.结论 C.应用条件 D.使用对象116. RL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 )。A.-R/L B.L/R C.-Rt/L D.R/Lt117. RL电路中若R=10,L=20mH,则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 )。A.0.5ms B.0.5s C.2ms D.2s118. =L/R是( )电路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A.RL B. RC C.RLC串联 D.RLC混联119. RC电路中若R=1k,C=2f, 则过渡过程的时间常数=( )。A.0.5s B.0.5s C.2ms D.200ms120. 分析过渡过程的三要素法中的三要素为( )、()和。A. (0_) B. (

29、+) C. (0+) D.T121. (0+)、()和称为求解电路过渡过程的( )。A.时间常数 B.稳态值 C.暂态分量 D.三要素122. 高低压供电系统通常由高压电源进线、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 )、低压配电线等组成。A.低压配电所 B.变电所C.低压联络开关 D.分段隔离线123. ( )通常由高压电源进线、高压配电所、高压配电线、变电所、低压配电线等组成。A.高低压供电系统 B. 高压供电系统C.低压供电系统 D.配电系统124. 对于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及以下的供电系统,通常采用低压供电,( )。A. 只需设置一个低压配电室B. 需设置一个变电所和一个低压配电室C. 需设置一个高压配电室和一个低压配电室D. 只需设置一个低压变电所125. 对于用电设备容量在250kW及以下的供电系统,通常采用( )。A.高压供电 B.高压供电及低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