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58.63KB ,
资源ID:295438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438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1、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 院 别: 控制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A 实验名称: 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教室: 6111 指导教师: 瞿福存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 2011 年 12 月 5 日 评 分: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平台进行控制系统复数域和频率域仿真的方法。 2、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并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特性影响的规律。 3、实验研究并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根轨迹、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并总结系统特定性能指标下根据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选择pid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二、实验任务及要

2、求(一)实验任务设计如图所示系统,进行实验及仿真程序,研究在控制器分别采用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和控制器参数(Kp、Ki、Kd)不同取值时,控制系统根轨迹和阶跃响应的变化,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系统根轨迹、系统阶跃响应影响的规律。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比例(p)控制,设计参数Kp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并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种阻尼情况的Kp值,同时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的变化情况。总结比例(p)控制的规律.2、比例积分(pi)控制,设计参数Kp、Ki使得由控制器引

3、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和Ki的变化情况。总结比例积分(pi)控制的规律.3、比例微分(pd)控制,设计参数Kp、Kd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

4、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和Kd的变化情况.总结比例积分(pd)控制的规律。4、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设计参数Kp、Ki、Kd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两个开环零点分别处于:1)实轴上:固定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两个开环极点的左侧,使另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左侧、之间、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移动。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Ki和Kd的变化情况。2)复平面上:分别固定两个共轭开环零点的实部(或虚部),让虚部(或实部)处于三个不同位置,绘制根轨迹图并观察其变化;在根轨迹图

5、上选择主导极点,确定相应的控制器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六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Kp、Ki和Kd的变化情况。综合以上两类结果,总结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规律。(二)实验要求1、合理选择p、pi、pd、pid控制器参数,使开环系统极零点分布满足实验内容中的要求。通过绘图展示不同控制规律和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根轨迹图可以单独绘制,按照不同控制规律、不同参数将阶跃响应绘制于同一幅面中。2、通过根轨迹图确定主导极点及参数值,根据阶跃响应曲线确定系统性能指标并列表进行比较,总结控制器控制规律及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系统根轨迹影响的规律。3、总结在一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下

6、,根据系统根轨迹图和阶跃响应选择pid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4、全部采用MATLAB平台编程完成。三、实验方案设计(含实验参数选择、控制器选择、仿真程序等)1、比例(p)控制,设计参数Kp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并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种阻尼情况的Kp值,同时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程序:p=1;q=1 10 16;rlocus(p,q);rlocfind(p,q) rlocfind(p,q) rlocfind(p,q)gtext(过阻尼);gtext (临界阻尼); gtext(欠阻尼); 得到系统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选择点,即得到三个开环增益值Kp=2(过阻尼),K

7、p=7。0457(临界阻尼),Kp=22。5434(欠阻尼)。 绘制三种状态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程序:kp=1.3 4 4.4;t=0:0。1:6; hold on for i=1:length(kp) sys=tf(kp(i),1 8 12+kp(i); subplot(2,2,i);step(sys,t) end hold off grid on gtext(Kp=2过阻尼);gtext(Kp=7临界阻尼);gtext(Kp=22.5欠阻尼);hold on2、比例积分(pi)控制: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则必须满足Ki6Kp,令Ki=10Kp。仿真程序:p=1 14;q=1 10 16

8、 0;rlocus(p,q);rlocfind(p,q) rlocfind(p,q) rlocfind(p,q)gtext(过阻尼);gtext (临界阻尼); gtext(欠阻尼);得到系统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选择点,即得到三个开环增益值Kp= 0.24444(过阻尼),Kp= 0。8051(临界阻尼),Kp= 31.9849(欠阻尼).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程序:kp=0。3 0.6 15.7;t=0:0。1:20; hold on for i=1:length(kp) sys=tf(kp(i) 10*kp(i),1 8 12+kp(i) 10*kp(i)); subplot(2,2

9、,i);step(sys,t) end hold off grid on gtext(Kp=0。2过阻尼);gtext(Kp=0.8临界阻尼);gtext(Kp=31.9欠阻尼);hold on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则必须满足6KpKi2Kp,令Ki=4Kp.仿真程序:p=1 14;q=1 10 16 0;rlocus(p,q);rlocfind(p,q) rlocfind(p,q) rlocfind(p,q)gtext(过阻尼);gtext (临界阻尼); gtext(欠阻尼);得到系统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选择点,即得到三个开环增益值Kp= 2.1186(过阻尼),Kp= 2。3626

10、(临界阻尼),Kp= 70。7843(欠阻尼)。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程序:kp=1。3 1。7 85。0;t=0:0.1:10; hold on for i=1:length(kp) sys=tf(kp(i) 4*kp(i),1 8 12+kp(i) 4kp(i)); subplot(2,2,i);step(sys,t) end hold off grid on gtext(Kp=2.1过阻尼);gtext(Kp=2。4临界阻尼);gtext(Kp=70.8欠阻尼);hold on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则必须满足2KpKi0,令Ki=Kp。仿真程序:p=1 1;q

11、=1 10 16 0;rlocus(p,q);rlocfind(p,q) rlocfind(p,q) rlocfind(p,q)gtext(过阻尼);gtext (临界阻尼); gtext(欠阻尼);得到系统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选择点,即得到三个开环增益值Kp= 4。5338(过阻尼),Kp= 10.8873(临界阻尼),Kp= 60.1969(欠阻尼).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程序:kp=3.3 5.4 47.5;t=0:0.1:20; hold on for i=1:length(kp) sys=tf(kp(i) kp(i),1 8 12+kp(i) kp(i); subplot(2,

12、2,i);step(sys,t) end hold off grid on gtext(Kp=4.5过阻尼);gtext(Kp=10。9临界阻尼);gtext(Kp=60。2欠阻尼);hold on3、比例微分(pd)控制: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则必须满足KdKp/6;令Kd=Kp/10仿真程序:p=0。1 1;q=1 10 16;rlocus(p,q);rlocfind(p,q) rlocfind(p,q) rlocfind(p,q)rlocfind(p,q)得到系统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选择点,即得到三个开环增益值Kp= 1.4199,Kp= 1。9100,Kp= 20。2324,K

13、p= 25。2324。绘制相应的阶跃响应曲线仿真程序:kp=5。7 36.5 203.1 233.1;t=0:0。1:5; hold on for i=1:length(kp) sys=tf(0。1kp(i) kp(i),1 8+0。1*kp(i) 12+ kp(i); subplot(2,2,i);step(sys,t) end hold off grid on gtext(Kp=1。4);gtext(Kp=1.9);gtext(Kp=20.2);gtext(Kp=25.3);hold on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则必须满足Kp/6Ki2Kp,令Ki=4Kp. 根轨迹图 Kp 2。1186

14、 Kp= 2.3626 Kp= 70。7843 阶跃响应曲线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则必须满足2KpKi0,令Ki=Kp 根轨迹 Ki= Kp = 10.8873 Ki= Kp = 19.9081 Ki= Kp =60。1969 阶跃响应曲线实验分析与总结:当pi 控制时,当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中间时,随着 kp 的增加,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减小;当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右边时,随着 kp 的增加,超调量不变,稳态时间减小。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左边,随着 kp 的增加,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增加3、比例微分(pd)控制,设计参数Kp、Kd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Gc

15、(s) =Kp+Kds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则必须满足KdKp/6;令Kd=Kp/10根轨迹图 Kp= 10Kd Kd= 1.4199 Kd= 1。9100 Kd= 20.2324 Kd= 25。2324阶跃响应曲线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则必须满足Kp/6KdKp/2,令Kd=Kp, 根轨迹图 Kd = 1.0114 Kd = 11.1884 Kd =20 Kd =30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分析与总结:当pd 控制时,当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中间时,随着 kd 的增加,超调量不变; 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左边,随着 kd 的增加,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减小;当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 右边时,随

16、着 kd 的增加,超调 量减小,稳态时间减小.4.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设计参数Kp、Ki、Kd使得由个开环零点分控制器引入的两别处于 开环传递函数为:(s2+Kp*s+Ki)/s(s+2)(S+8) 1)实轴上: 根轨迹图 当 Kp= 22.2334时 此时Ki=10*Kp-100= 122。3340 另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左侧 当Kp=15。5151 Ki=55。1540 另一个开环零点 当Kp= 10。2903 Ki= 2。9030另一个开环零点在被在被控对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中间 象的两个极点的右侧实验分析与总结(实轴上):PID 控制时,固定一控制零点 A=10

17、,使另一零点分别位于 极点的左,中,右时,当零点 B 在控制极点的左边时,随着 kd 的增加,超调量减小,稳态时间减小; 当零点 B 在控制极点的中间时,随着 kd 的增加,超调量减小,稳态时间减小;当零点 B 在控制极点 的右边时,随着 kd 的增加,超调量不变,稳态时间减小。2)复平面上:当实部为-10时,Kp=20 Ki= 231.9727 Ki= 57。7550 Ki= 23.1656 当实部为4时,Kp=8 Ki=139.5025 Ki=86。9906 Ki=27。4299当实部为1时,Kp=2 Ki= 93。2458 Ki= 19.8106 Ki= 13。3003实验分析与总结(复

18、平面上):PID 控制时,假设新增零点在复平面上时,当实部固定 不变时,随着虚部的增加,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增加;当虚部固定时,随着实部的增加, 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减小到最小值时又增加.综上所述:我们得出,PID 控制中,随着 kp、ki、kd 的变化,系统的稳态特性不断的发生 变化, 只有在固定一个变量的条件下改变另外的变量进行系统的控制,不能同时改变来控制系统,因此,PID 的控制也有其局限性,很难的稳定的达到使用的最佳效果,由于PID的局限性,所以在应用中会收到条件 的限制而大大减小理想性。五、实验总结:(含建议、收获等) 比例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偏差成正比,在时间上是没有延滞的。

19、或者说,比例控制器的 输出是与输入一一对应的。比例放大系数 Kp 是可调的。所以比例控制器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系数可调 的放大器。Kp 愈大,在同样的偏差输入时,控制器的输出愈大,因此比例控制作用愈强;反之,Kp 值愈小,表示比例控制作用愈弱。 当输入偏差是一幅值为 A 的阶跃变化时,比例积分控制器的输出是比例和积分两部分之和。变化开始是一阶跃变化,其值为 KpA(比例作用),然后随时间逐渐上升(积分作用).比例作用是即时 的、快速的,而积分作用是缓慢的、渐变的。由于比例积分控制规律是在比例控制的基础上加上积分控制,所以既具有比例控制作用及时、快速的特点,又具有积分控制能消除余差的性能,因此是生产

20、上常用的控制规律。微分控制作用的输出大小与偏差变化的速度成正比。如果控制器的输入是一阶跃信号,微分控制器的输出在输入变化的瞬间,输出趋于.在此以后,由于输入不再变化,输出立即降到零。这种控制作用称为理想微分控制作用。由于控制器的输出与控制器输入信号的变化速度有关系,变化速度越快,控制器的输出就越大;如果输入信号恒定不变,则微分控制器就没有输出,因此微分控制器不能用来消除静态偏差.而且当偏差的变化速度很慢时,输入信号即使经过时间的积累达到很大的值,微分控制器基本不起作用,所以一般此时很少用到理想微分控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遇到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不能和实际的应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更加的注意这方面的培养,经过一次次的实验,尤加觉得重要,力争将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的于实际当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