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历史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历史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可以看
2、出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需要掌握古代商业发展演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本题考查对古代商业发展演变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
3、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正确; A与题意相悖,排除;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尚武健身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
4、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可以看出尚书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行政运行的枢纽,故D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因此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5、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是中书省的职能,故B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不会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 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 寄情山水,
6、意境悠远C. 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表明元曲来源于生活,受到欢迎,故A正确; 寄情山水、句式整齐、内容丰富材料未体现,故BC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元曲,解题的关键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元曲,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
7、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可以看出农户收入多赖桑蚕等家庭副业,故C项正确。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地主剥削程度并没有减轻,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状况。解题的关键是对“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8、、“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状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
9、赖西方技术,故B正确; 管理体系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不是外资企业,故C错误; 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题的关键是“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
10、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图中的人穿着长袍马褂、西式服装;坐着马车、人力车以及出现中国传统建筑和西式建筑,由此可知,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的特点,故D项正确。 题干图示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故A项错误。 图示反映的是新旧并存的现象,说明追求时尚并没有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 清末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是汽车、电车等,这在图示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本题考查对晚清时期社会生活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
11、、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 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 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 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表明清政府为修路,搜刮老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政府的垮台,故B正确; “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而太平天国运动
12、发生在1851年,故A错误; 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1919年,故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把掠夺中国的铁路和矿山利权作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目标,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或通过贷款,或独资经营,或通过合办,攫取了大量的路权矿权,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主权利益。9.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
13、。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答案】A【解析】“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故A正确;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故B错误; C材料未体现,排除; 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故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题的关键是“世界劳动者的觉悟
14、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破了封建专制制度一统天下的沉闷气息,让思想冲破牢笼,民族精神获得极大振奋。10.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 全面内战爆发时 B. 战略反攻开始前C. 三大战役进行中 D. 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全面内战爆发时是在1946年6月,从图中可知,此时国民党兵力明显超过共产党兵力,故A错误; 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6月,从图中可知,此时国民党兵力明显超过共
15、产党兵力,故B错误;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从图中可知,此时国民党兵力与共产党兵力相差不大,开始占据优势地位,故C正确; 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4月,在三大战役之后,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1.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
16、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为予以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 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 B.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 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 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答案】C【解析】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故C正确,A错误; BD太过绝对,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阶级性、个人见解、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
17、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12.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可以看出均带有强权政治、不平
18、等的色彩,由此可知,邓小平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原因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故A项正确。 材料不仅仅涉及中苏关系,而且中苏关系友好开始是在1949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 C项说法绝对化,应排除。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作用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3.
19、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时间“改革开放以来”,即1978年以来,A项是1970年,应排除。 B项是2003年,正确。 C项是1964年,应排除。 D项是1973年,应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科技成就。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改革开放以来”和对选项中科技
20、成就时间的识记。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科技成就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 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 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 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 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可以看出罗马法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D项正确。 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 罗马法是适应当时
21、社会的发展,故B项错误。 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罗马法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罗马法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5.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C【解析】“
22、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这些谚语反映了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故C正确; A材料未体现,排除; B是文艺复兴,早已发生,排除; 启蒙运动产生于17、18世纪,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16.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
23、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答案】B【解析】“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表明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故B正确; A与“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排除; 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是“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24、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17. 牛顿认为宇宙是按照可测量的、可描述的机械原理进行运转的。192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了测不准原理: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与这一认识变化相关的是()A. 经典力学的诞生 B. 进化论的传播C. 电气革命的出现 D. 量子论的提出【答案】D【解析】A是1687年,排除;B与电子的运动轨迹无关,排除;C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表明这个理论属于微观物质世界,而量子论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
25、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量子论,解题的关键是“没有人能够确知一个电子的运动轨迹,因为通过光来观测电子这个行为本身将会扰乱电子的位置”。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量子论,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18.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 从根本上突破斯
26、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表明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正确; 1957年是赫鲁晓夫在位期间,当时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也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故AB错误; 当时苏联仍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公有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解题的关键是“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
27、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赫鲁晓夫在其执政的十年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推进了改革,其中有些措施不乏体现了当政者的创见和魄力。但是,改革并没有获得特别显著的成效。19.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 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局C.
28、 缓和了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 D. 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答案】D【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故A错误;欧洲为主导、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矛盾材料未体现,故BC错误;“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表明西欧经济发展较快,推动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进,故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解题的关键是“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
29、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20. 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 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
30、化思潮C. 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答案】A【解析】“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表明该学者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故A正确;BC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题的关键是“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
31、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70.0分)21. 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