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760.26KB ,
资源ID:295252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252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docx

1、初三物理上册听课笔记初三物理上学期课堂笔记走进实验室一.单位 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物理量。二。国际单位制SI1.定义:国际计量组织制订的一套国际统一单位。2。我国法定单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三.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2。单位:(1)基本单位:米 m(2)常用单位: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 nm(3)换算关系:1000进制: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10进制:米、分米、厘米、毫米v 1 m= 1 06m; 1m=109nm 3.测量工具(1)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2)常用测量工具:卷尺、皮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6。

2、刻度尺的使用(1)认: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量程:从零刻度线到末端刻度所表示的长度,即测量范围。(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0刻度线 (3)测量方法 估计被测边的长度,选择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将刻度尺紧贴在被测边,并与被测边对齐或平行.刻度尺要正放 注:有一定厚度的尺子要立着放。 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被测边的一端,另一端所对刻度即边长。 注:若零刻度线磨损或模糊,应从其他清楚刻度量起, 用末端刻度减初端刻度,即边长。(4)读数方法 观察时,视线必须正对刻度尺. 读数时,先读出准确数字,然后在分度值的后面加上一位估计数字. 读数之后,要写上单位。四。时间的测量1。单

3、位(1)基本单位:秒 s(2)常用单位:时 h 分min(3)换算关系:1h=60min=3600s2.测量工具 (1)基本工具:停表秒表(2)常用工具:钟表3. 停表秒表的使用 停表读数时先读小表盘示数,再读大表盘示数。五.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不够精确、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者本身的限制。3。特点:误差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4。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注: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3)改进测量方法六.错误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而且是能够避免的。七、特殊测法1。累积法

4、:把多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一张纸厚,细丝直径)2.等量代替法:当物体的长度不便直接测量时,想办法将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如硬币的直径、球的直径等。3。 化曲为直:测量某个与被测物体相等的物体量,用以代替对被测物体的直接测量.如:地图上某条大河的长度,铁路的长度。海岸线的长度等.4. 化直为曲法:先测出某个轮子的周长,让此轮在被测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然后用轮子周长乘以 圈数可得曲线路径的长度。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 1。定义: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分类:做机械运动的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

5、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曲线运动。3、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二。参照物1.定义: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被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变化,则被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若无变化,则是静止的.3。说明:(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由所选的参照物决定的。(2)参照物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可选运动的,也可选静止的物体。(但参照物是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被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4)为研究方便,通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做参照物。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相对性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

6、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5、相对静止: 两个物体,选其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称两个物体相对静止。6。找参照物(1)明确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是运动还是静止;(3)分析研究对象以什么为参照物可描述成要求的状态。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运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路程大的就快)(观众)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裁判员)二。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即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4。公式变形: v= st t = sv s =

7、vt5.单位(1)基本单位:米每秒 ms 或 ms1(2)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交通运输中常用) h 或 h1 (3)换算关系:1 ms = 3.6 h 1 h = 518 ms 0。28 ms6. 15m/s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7。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三. 运动的分类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说明: a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且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同.b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中,V与S、t不成任何比例,但S与t成正比。(3)图像:2.变速运动:(1)定义: 快慢不断变化的运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

8、运动基本上都是变速运动。)(2)说明:a.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只能用平均速度粗略表示,平均速度公式:v= st 注:s:总路程 t:总时间 v:平均速度b。变速运动中每时每刻的速度与平均速度不同,不同时间间隔、路程间隔平均速度不同。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求。四、计算题格式:1。要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2。如果相同物理量的单位不同,要统一单位。3.把已知量代入公式时,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第三节 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v= st2.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作用: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3.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

9、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很小的坡度是为了方便测量时间)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4。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交流评估: 在研究平均速度时,取的路程不同得到的平均速度一般也不同.1.典型例题:火车过桥问题:s=火车长+桥长相遇时间:t=s距/(v1+v2)追击

10、时间:t=s距/(v大v小)第二章 声现象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发声的物体。3.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4.声音可以保存.二、.声音的传播1.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 声音的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 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三.声速1.声速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速的影响因素 (1)介质的种类: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温度相同时, 一般V固 V液 V气 (2)介质的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 15时,空气中的

11、声速是340 ms.四、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2。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3、人感知声音的途径(1)通过空气传导(2)利用骨传导。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定义:指声音的高(尖细)低(低沉)。2。频率 (1)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及其符号:赫兹,简称赫, Hz。 (4)公式:频率=次数/时间。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做法:控制按压尺子的力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现象:尺子伸出桌面

12、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尖细.方法:控制变量法(2)结论: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20-20000Hz.5.超声波:高于20 000Hz的声音;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6。声音的波形可在示波器上显示。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强(大)弱(小)。2.振幅:振动的幅度。3。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三。音色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四.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五.乐器1.分类: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2。打击乐器:(1)例:鼓、锣、编钟等。

13、(2)以鼓为例:鼓皮松紧决定音调:鼓皮越紧,音调越高。 击鼓的力量决定响度:力量越大,响度越大。3。弦乐器:(1)例:二胡、小提琴、钢琴等。 (2)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决定音调高低:弦越短、细、紧,音调越高。 (3)弦的振幅决定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4。管乐器:(1)例:长笛、萧等. (2)空气柱长短影响音调: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六。人耳听到声音应同时具备的条件:1.有声波传入人耳; (1)有声源; (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2。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 -20000Hz。3.声音要有足够的响度;第三节 声的利用一。声可以传递信息1.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听到的响度。2. 回声(1)

14、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2)。形成原理:声音的反射。(3). 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或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4)、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会加强原声。2.回声定位 (1)定义: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应用: 声呐; 作用:探测海深; 探测鱼群B超;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应用:(1)用超声波清洗机械; (2)用超声波出去人体内结石;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噪声1。定义: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

15、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的。2.乐音有时能变成噪声,噪声有时也有好处.二。 声强级1。定义:声音强弱的等级。2.物理意义: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3。单位及其符号:分贝 dB。三.噪声的危害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2.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3。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四。控制噪声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2。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传播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

16、过程中减弱(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3。表面粗糙的物体和多孔的物体容易吸收声音。4.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 (1)给汽车、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2)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3)将噪声大的工厂建在郊区; (4)限制工地的工作时间; (5)植树造林; (6)市区内禁止鸣笛;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一。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2.分类:(1)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等; (2)人造光源: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3.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二.光的传播1。光的介质 (1)定义:能够让光通过的物质; (2)特点:透明的物质。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沿

17、直线传播。3。光线 (1)定义: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轨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2)光线实际上并不存在; 方法:建模法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激光准直; (2)排队; (3)射击时“三点一线”; (4)小孔成像; 特点:成的像是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实像; 像可比物体大,也可比物体小,也可与物体等大,像的大小与孔到光源的距离、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图示: (5)影子; 形成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就会被挡住,在物体后形成影子。 当光源距物体的水平距离相同时,光源距地面越高,影子越短。 当光源高度相同时,光源距物体越远,

18、影子越长。 图示:举例:人影、手影、皮影、立竿见影、形影不离,身正不怕影斜等;(6)日食、月食;日食 :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直线上,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太阳 月球 地球 月食 :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亮的光. 太阳 地球 月球三。光速1.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 C=3108ms.2.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也取为C=3108ms。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的23。四。科学世界:光年1.定义: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2.光年是长度单位。3.1光年 = ct = 3108ms365243600=9。461015m第二节 光的反射

19、一.光的反射1.定义:当光照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要在物体表面改变方向,而射向不同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2、注意:(1)、光的反射可发生在任何物体表面。(2)、反射现象发生在同种介质中。3.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有少数情况是折射的光。)4相关概念 反射点O 入射点O 反射光线OB 入射光线AO 法线ON: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虚线) 反射角r:即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入射角i: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二.光的反射定律1。内容: 在反射现象中,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2。探究实验反思:(1)实验测多次的目的: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2)实验中操作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3)硬纸板的作用是: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当光垂直入射时 反射点O 入射点O;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在一起; 反射角=入射角=0;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三。反射的分类1.镜面反射 (1)定义: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2)特点:a反射面光滑b反射光线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 (3)举例:黑板反光,楼房玻璃墙造成光污染.2.漫反射 (1)定义: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上

21、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不同方向 (2)特点:a反射面粗糙.b反射光线能射向各个方向. (3)举例: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3.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应用:夜晚迎着月光走,明水暗道。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的定义 表面平整且光滑的镜子都是平面镜。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玻璃板的作用:玻璃板是透明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选用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的目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并确定像的位置。 3。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白纸、光屏4.实验步骤:(1)把白纸铺在桌面上。(2)把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3)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像的

22、倒正,再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处,看光屏上是否有像?(4)将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蜡烛放在玻璃板后,使它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看上去好像点燃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5) 在纸上标记出平面镜、像和物的位置,量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比较这两个距离的大小。(6)把像和物体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观察与镜面什么关系?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体大小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6.交流评估:(1)确定像的位置时采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2)实验中看到两个点燃蜡烛的像的原因: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

23、都能成像。(3)无论怎样调节未点燃的蜡烛,都不能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可能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1。图示: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3.像的形成: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的。 四。平面镜作用:1.成像:倒影、镜子。2。 改变光路:潜望镜。五。科学世界1。球面镜: (1)凸面镜凸镜:反射面为球的外表面的镜子. (2)凹面镜凹镜:反射面为球的内表面的镜子。2。作用: (1)凸面镜:发散作用。 (2)凹面镜:会聚作用。3.应用: (1)凸面镜: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可扩大视野) (2)凹面镜: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24、第四节 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1)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或同种不均匀介质中。(2)发生折射时一定同时发生反射.2。图示及概念:1。界面:两种介质的分界面。2.入射点O 折射点O3。入射光线AO 折射光线OB4。法线NN: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的直线.(虚线)5.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折射规律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于同一平面上。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在两侧.3。折射光线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4.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

25、射角;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即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角)。5. 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即折射角=入射角=0。6。 光路是可逆的。 四。光的折射的应用 1。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向上弯折;2。在岸上看水中的鱼时,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浅,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3。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规律:从空气中看水或其他介质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因为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了虚像4。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的树变高。规律:从水或其他介质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

26、他介质中时发生折射形成了虚像5。玻璃砖后的钢笔错位。6。海市蜃楼: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第五节 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注:(1)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2)红光折射能力最强,紫光折射能力最弱.2.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3. 彩虹是由于太阳光被空中的水滴色散而形成的。二。色光的混合1.色光三原色:红 绿 蓝2、红绿蓝光混合形成白光三。物体的颜色1。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2.无色透明物体:能让所有光通过; 3。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

27、决定的.4.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不吸收任何色光 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第六节 看不见的光一。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二。红外线1.定义:光谱上红光之外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 注:(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不停的吸收红外线。 (2)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也越多。2.特点 (1)热效应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最显著) 应用:红外照相机 红外线夜视仪 烤箱 浴室取暖灯 加热物体 (2)穿透云雾的能力特别强 应用: 电视机遥控器 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制成探测器三。紫外线1.定义:光谱上紫光之外的不可见光叫紫外

28、线。2。特点 (1)生理效应:有杀菌消毒作用 应用: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如紫外线灯。 (2)荧光效应(最显著)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验钞机验钞。 (3)化学效应 应用:容易使照相机的底片感光。四。对紫外线的几点认识1。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2.天然紫外线最重要的来源是太阳光.3.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4.臭氧层受到空调、冰箱里面逸出的氟利昂等物质的破坏,臭氧层出现了空洞。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 透镜一.透镜1。定义:用玻璃、石英等透明材料制成的镜片叫透镜。2。分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9、如远视镜。(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3.主光轴CC: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4。光心O:透镜的中心。 注:(1)光心一定在主光轴上。 (2)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5.对光的作用判断方法:会聚: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靠近主光轴一些,则透镜起了会聚作用.2、发散: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远离主光轴一些,则透镜起了发散作用。二。凸透镜1.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因此又叫会聚透镜。 2.光路图 3。说明(1)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实焦点(F)。(2)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f )。(3)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焦距相等,且焦距保持不变。(4)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三。凹透镜1。凹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发散作用,因此又叫发散透镜. 2.光路图 3。说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