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8.54KB ,
资源ID:29520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520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蓝光发展历程.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蓝光发展历程.docx

1、蓝光发展历程蓝光,未来希望之光 蓝光,一个神秘而神奇的字眼,作为最新规格的光存储产品,作为未来HDTV的承载体,蓝光的确魅力无穷,希望无限。 也许依然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蓝光,那么这一章我们将就蓝光的字面意思简单作一介绍,所谓BD,是英文Blu-ray Disc的缩写。DVD到BD的发展,不同于CD到DVD的量变的发展,它是光盘存储的质变。同样的电影,以高清晰格式,其容量是DVD格式的五倍,而蓝光足以承载一部两小时左右高码率的1080P HDTV。 光盘存储由于其存储容量大,寻道时间快,可长期保存的特性,一直独立于磁存储(磁盘,硬盘,磁带)之外而满足用户的需求。CD和VCD光盘存储的出现在音乐和

2、影像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一举改变了之前因为磁带采用模拟存储的方式,所以在多次播放后品质下降的弱点,把音乐和影像带到了数字格式。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发展.随着人们对影像品质的更高要求,DVD格式诞生了。它可以提供5倍于VCD的清晰度,并可提供5.1声道,多种字幕和花序的内容。其根本原因是DVD有4.7 GB的容量,而VCD只有650MB。但从光存储的发展来看,这只是一种技术的量变,因为CD和DVD都是采用同样的红光来控制的.而当高清晰节目出现时,其分辨率可高达1920X1080格式,清晰度是目前DVD节目720X576格式的5倍。如果用DVD录制高清节目,一张光盘只能有二十几分钟的内容,也就是说,

3、一部两小时左右的高清晰节目,需要用五张DVD才能录完。所以,人们对新一代大容量光存储的需求,使BD因此而诞生了。可以说,它的诞生,从此带来了光存储全新的一页。 的蓝色接班人DVD 是谁在催生下一代 DVD ? CD 光盘在 1980 年问世,接替它的 DVD 则是在 1995 年统一规格,两者相差了 15 年,而仅隔 7 年之后, DVD 的接班人就已经浮出水面,虽然在 CD 出现不久也有高容量光盘技术出现,但完成度与样品化进程从没有像这次这么快,并且又是两个格式打得不可开交,激烈程度不亚于当初的 DVD 争夺战。而且这次竞争的主角,仍是那对老冤家东芝与索尼,并且还有一个新生力量中国台湾 要回

4、答这个问题只需回顾一下现在的 DVD 为什么诞生即可。没错,又是影音娱乐业,但这次的主角不是电影而是电视。 在 2000 年 12 月 1 日,日本的数字卫星广播 ( BS Digital , Broadcasting Satellite Digital ,下文简称 BSD ) 启用,正式揭开了高清晰电视( HDTV , High-Definition TV )时代, 全日本的媒体都以最大的篇幅报导。日本所采用的系统不但同时具备了电视广播、数字声音广播、信息广播,甚至于按次计费的互动功能都已经支持。由于参与各类广播节目的电台甚多,有许多免费的频道可供观赏,因此 BSD 一开播,立即引起了抢购

5、BSD 相关器材的热潮;凡是 BSD Tuner 、 BSD 电视机,甚至连过去一直都不看好的 D-VHS 录放机,现在纷纷都增添了可录 HDTV 的 HS 模式之后重新登场。之后美国的 ATSC ( 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的 HDTV 标准以及欧洲的数字视 ,也开始被使用者所接受,特别是 )Broadcasting Video Digital , DVB 频广播系统(BSD 发展之今在 日本国内的相关器材使用数量约有 500 万台。 但是,为了保存这类的高画质节目,传统录像带在使用上仍有很不多不便,此时人们又想起了光

6、盘(当时连 DVD 录像机都没出来),它可以进行非线性编辑,并且记录层与记录设备(激光头)并不接触(录像机可不是),数据的耐久性更强。这样,对可记录高画质 ( Hi-Vision ) 信号的数字影像光盘系统的需求因应而生。 要知道, HDTV 必将在全世界普及,若光盘录像机能像 VHS 那么普及,这个市场所意味的财富就是相当惊人的,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能表明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过我们只要看看周围朋友中录像机的普及率就可以预见一二了。追逐财富的商人们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这就是促使 DVD 接班人提前登场的原始动因。 由于数字卫星广播中 HDTV 的数据传输速率 (DTR , Data

7、Transfer Rate) 至少为 23 Mbps ,是目前 DVD 速率的两倍多,所以如果要储存超过两小时 HDTV 等级的高画质影音节目(业界的标准是 133 分钟),记录光盘的可用容量必须超过 20GB 以上。为了达到更高的容量,在未来的市场先发制人,以往就暗暗较劲的厂商间又开始了新的角力。 小资料: DVD 的历史与简介 九十年代初,美国电影制片业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代表好莱坞七大电影制片公司的愿望书,其中一项就是要求能在一张 CD 中记录一部标准长度( 135 分钟)的视频节目,并要求高于 LD 的图像和声音质量( 1990 年中旬提出此要求, 1994 年正式得到确定)。要知道

8、VCD 的图像分辨率只有 352 240 ( NTSC 制式)或 352 288 ( PAL 制式),显然单从视频性能就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鉴于好莱坞影视集团在世界娱乐业中的影响力, 硬件厂商又开始了新的努力,可以说这就是研制 DVD ( Digital Versatile Disc ,数字通用光盘,早先被命名为 Digital Video Disc ,即数字视频光盘)的动因。 与此同时, MPEG 工作组在 1991 年也开发出了 MPEG-2 压缩编码方案,在相同的分辨率下,它比 MPEG-1 有高得多的压缩质量(平均压缩比约为 1:40 ),但是,如果采用高分辨率(后来 DVD 的分辨率是

9、 720 480NTSC 制式 和 720 576PAL 制式 的分辨率),存储媒介的容量就必须更大,数据率更高(每秒钟最高近 10Mb ,而 VCD 只有 1.15Mb )。但前提是当时为了照顾现有设备和 CD 光盘的可使标准就必须开发容量更大的光盘和全新的读取和刻录 MPEG-2 标准。若要采用 MPEG-1 用性,而采用了设备,因此研制大容量光盘系统成为第一要务。 1994 年 12 月 16 日,索尼公司( SONY )和飞利浦公司( PHILIPS )率先发表了“单面双层 12CM ( 5.25 英寸)高密度多媒体 CD 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 MMCD , Mul

10、ti Media Compact Disc ),可以说这是第一个提出来的 DVD 技术规格。紧接着,在 1995 年 1 月 24 日,另一电气巨头东芝公司( TOSHIBA )就发布了另一个 DVD 规格“超密度光盘系统”,简称 SD ( Super Density ,时至今日,这一简写仍用在目前东芝公司的相关 DVD 产品的型号中,如 DVD-ROM/RAM/RW )。两家集团相持不下,最终在 IT 界与娱乐界的双方压力下,于 1995 年 9 月 15 日达成了统一标准。标准容量 4.7GB ,并最高可到 17GB ,但由于生产工艺的问题,双面双层( DVD-18 )的产品目前还很少看到

11、。 由于在标准制定中是由两个对立方相互妥协而成,所以在后来的 DVD 刻录标准之战中,索尼与飞利浦出走而成立了 DVD+RW 联盟,从而出现了 DVD-R/RW 、 DVD-RAM 、 DVR+R/RW 三大规格。 由此可见,是需求孕育了商机,而商机背后庞大的市场以及带来的财富则是催生蓝光的源动力! 最早的“蓝色激光器”其实诞生在东芝? 其实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最早的蓝色激光产品居然是目前蓝光阵营的老对头东芝研发的! 东芝在取得 DVD 之战的胜利后,不仅升任 DVD 论坛技术委员会主席,而且也从光存储界异军突起。为了保住自己的有利地位,一直没有放松过对新技术的开发。东芝曾在 2000 年 4

12、月举行的国际会议“ ODS 2000 ”上( ODS , Optical Data Storage ,数据光存储),发表过单面单层的存储容量分别为 25GB 与 28GB 的光盘。(蓝光光盘的雏形)在 2002 年 1 月 8 日至 11 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 2002 International CES ”上,东芝率先展出了使用蓝色激光器(又称蓝紫色),将单面单层的存储容量提高到 30GB 的新一代光盘系统不过后来因标准的分歧,因此转向HD DVD。 :后发制人,一鸣惊人Sony 在 DVD 争夺战中的失败一直是索尼的一大教训,那就是盟友太少,并且由于自身的清高而不注意拉拢,这次索尼则

13、是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开始新一轮的进攻。 2002 年 2 月 19 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韩 LG 、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 0.9 版的 Blu-ray Disc (简称 BD )技术标准。 Blu-ray 是 Blue Ray (蓝光)的意思,因此 2 月 19 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 DVD 候选人蓝光盘的诞生。 BD 的技术规格表 容量(单层 / 面) 23.3 / 25 / 27GB 激光波长 /NA 405nm/0.85 数据传输率36Mbps 盘片尺寸 直径 120mm 厚 1.2mm (含 0.1mm 保护层 ) 记录膜材料 相变材料 轨距 0.3

14、2 m 沟槽记录 最小记录点长度 0.16 / 0.149 / 0.138 m 信号编码 游程限制编码 RLL ( 1,7 ) 视频编码 MPEG-2 光盘卡匣 ) 7mm 131 厚 129 宽 需要(长该规格共准备有单面单层记录容量为 23.3GB 、 25GB 、 27GB 的 3 种类型可擦写光盘。光盘生产厂家可以根据技术水平进行选择。除可擦写光盘之外,还计划依次投产播放专用光盘、追记型光盘(就是一次刻录型)、单面双层容量为 50GB 的可擦写光盘等。这一点就比DVD 当时要考虑周全得多,目光也更长远,使得日后的发展有了更为可靠的基础,不会再像DVD 那样,出现只读光盘一个标准,刻录光

15、盘三分天下的局面。目前 BD 最为可行的最高容量( 27GB )大约相当于现行 DVD 的 5 倍。这一容量足以保证在画质不变的情况下,录制两个多小时的 HDTV 节目。 在 DVD 时代就已经是巨头的 9 大公司如今联手,成立 BD创始人组织(简称 BDF,Blu-ray Disc Founders),也许预示着 DVD 论坛之后的一个新王朝! BD 集团随后在 2002 年 6 月 14 日向外正式发售 BD 规范 1.0 版,一共 3 册共 5000 元,至此标志着 BD 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看着自己在新一代光盘开发出如此领先并且有众多重量级厂商跟随,索尼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终于在 DVD 争夺战之后出了一口恶气。在今年的 5 月 28 日,日本另一家著名的电气厂商三菱电机( Mitsubishi Electric )也宣布加入 BDF 并成为第十名创始者,从而进一步增强了 BDF 的实力。 小资料:索尼松下的恩怨情仇 从渊源已久的录像机制式“ (视听)设备领域的规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