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5.19KB ,
资源ID:29484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84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

1、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010710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学 时 数:288 学 分 数:16执 笔 者:蒙金含 湛 芬 编写时间:2004年8月叶 露 汪泰陵 先秦两汉文学(蒙金含编写)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文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先秦两汉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阐述了文学的起源、文体的诞生、作品的创作、各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等,可以说,学好先秦两汉文学,是学好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我过上古

2、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情况,熟悉上古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经典作品,培养他们学习、了解、和分析各种作家作品、各种文学现象的基本方法,为中文师范专业大学生奠定良好的古文功底,并训练师范专业大学生从事相关专业教学的方法和技能。二、课程教学的要求及内容第一章 绪论(2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重要性,理解早期文学的存在形态和演变特征,把握先秦两汉文学的总体线索。(二)教学内容重点:先秦文学的存在形态;文学产生的条件和背景;文学和文字的关系;文学和文化的关系。难点:先秦文学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课堂教学;理解)第三节

3、 先秦文学作者的演变(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文字、文化和文学(讨论;了解)第二章 上古神话和传说(2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的起源、神话的特征和演变;理解与神话有关的历史典籍,掌握神话的分类和审美价值。(二)教学内容重点:神话的起源;神话的特征;神话的分类演化。难点:上古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神话的演变。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民族精神分析(课堂教学;理解)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自学;理解)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发展和演化(课堂教学;掌握)第三章 诗经(6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歌的产生,熟悉我国第一部诗

4、歌总集诗经的成书和编定状况,把握分析诗歌作品的基本方法,并能背诵一些经典篇章。(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诗经的艺术特征;诗经的成就和影响;诗经的内容和分类依据;诗经中的史诗。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理解)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和分类(课堂教学;掌握)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课堂教学;理解)第四章 先秦叙事散文(6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早期散文的特点和发展演变过程,理解和掌握春秋、左传、战国策和国语等作品的特点和内涵;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先秦历史散文的能力和方法。(二)教学内容重点

5、、难点:散文的萌芽;春秋和左传的关系;甲骨卜辞的散文特征;左传、战国策的艺术特点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课堂教学;理解)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课堂教学;理解)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课堂教学;理解)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课堂教学;掌握)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8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产生和特点,理解并熟练掌握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演变脉络;在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和著作时,能以古知今,能利用各种作品、各家思想启迪人生、陶冶性情。(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脉络;庄子的特点。先秦诸子散文的体制

6、;文史哲合一的存在形态。第一节 先秦诸子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课堂教学;理解)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课堂教学;讨论;掌握)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课堂教学;理解)第五节 先秦诸子散文的历史回响(课堂教学;理解)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8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南方诗歌文学的代表楚辞,在熟悉相关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学会阅读和欣赏楚辞;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把握楚辞的文化特征,以屈原的思想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教育。(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楚辞的问题特征;屈原的生平和思想;离骚的情感和艺术;九歌和九章、天问;楚辞形成的文

7、化背景;天问和招魂的创作真相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政治和文化背景(课堂教学;理解)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课堂教学;掌握)第三节 离骚(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课堂教学;了解)第五节 楚辞的演变和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课堂教学;理解)第七章 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2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况,理解并掌握秦汉文学的文体分布特点,掌握一些重要作家作品,并能独立的欣赏和分析各种文学现象和各种体式的作品。(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秦世不文”的含义;汉代文学和经学的关系;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动关系;汉代的文体嬗变第一节 “秦世不文”的历史含义(课堂教学;了解)

8、第二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课堂教学;理解)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汉代文体的嬗变和分期(课堂教学;理解)第八章 秦及两汉政论散文(8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秦及两汉散文创作的政治背景,理解文学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和互动作用,把握秦及两汉政论散文的写作特点。(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和寓言特征;贾谊的政论文和代表作过秦论;东汉政论文的新变。汉代政论文与政治的互动关系。第一节 吕氏春秋(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课堂教学;了解)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课堂教学;理解)第四节 淮南子和其它西汉散文(课堂教学;了解)第五节 论

9、衡潜夫论等东汉政论文(课堂教学;理解)第九章 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8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汉代史传文学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司马迁和班固的生平经历,以及史记、汉书的创作过程,充分把握史记汉书的创作特点和文学色彩。(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司马迁的生平;史记的体例;史记汉书人物传记的艺术特征;史记汉书的异同;史记五种体例的相互关系和文化内涵;汉书对史记的继承和革新。第一节 司马迁和史记的成书过程(课堂教学;理解)第二节 史记的叙事艺术(课堂教学;掌握)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课堂教学;掌握)第五节 汉书的体例和思想(课堂教学;

10、掌握)第六节 史记和汉书的异同(专题讨论;掌握)第七节 汉代其它史传文学(课堂教学;了解)第一十章 汉 赋(8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汉赋的问题特点,理解和掌握汉赋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汉赋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汉赋的文体特征和类型;汉赋的发展脉络;司马相如及其创作;杨雄对汉赋发展的贡献;汉赋和楚辞的区别;汉赋发展与汉代政治的关系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课堂教学;理解)第二节 司马相如时代的作家(课堂教学;掌握)第三节 子虚赋和上林赋(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西汉其它赋作家(自学;了解)第五节 东汉京都大赋的崛起(课堂教学;掌握)第六节

11、抒情小赋的勃兴(课堂教学;掌握)第七节 汉赋的发展脉络和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之关系(专题讨论;理解) 第十一章 汉代乐府诗(8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汉代乐府机构设立的政治背景和乐府诗的社会作用,理解并把握汉代民歌的情感内容和艺术特征。(二)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乐府的含义;汉乐府诗的分类和保存;乐府诗歌的情感和艺术。汉乐府的政治文化背景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课堂教学;掌握)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专题讨论;理解)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课堂教学;掌握)第四节 异曲新声和诗体演变(课堂教学;理解)第十二章 汉代文人诗歌(6课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

12、汉代诗歌由民歌向文人创作的逐步转变,理解民歌和文人作品的异同及东汉文人诗歌的出现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把握汉代文人诗歌写作的突出特点。(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文人诗歌和民歌的区别;文人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和艺术;古诗十九首的情感内容和创作主体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课堂教学;了解)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课堂教学;了解)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课堂教学;掌握)三、课程教学形式及安排先秦两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源头,不但作家、作品种类繁多,时间跨度大,而且在文学的存在形态上也极为复杂,要么文、史、哲不分,要么诗、乐、舞合一,和后世单纯的文人作品相比,学习难度较大

13、。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同时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活跃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文学的热情,同时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专题讨论;自学;论文写作和评点等。作为一门文学基础课,本课程强调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和识记能力,因此,背诵考查也该作为本课程必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作业:为了培养和锻炼中文专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本课程应根据各章节内容,安排57次作业,可以是对作家、作品的赏析文章,也可以是阐述某一具体问题的学术论文。考试:本课程为考试科目,但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两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期末“贝多芬”(背多分)现象,建议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材: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房开江主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教学参考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卞孝萱 黄清泉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