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54KB ,
资源ID:294562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56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docx

1、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 阅读翻译浅易的文言文专题复习测试阅读翻译浅易的言专题复习测试(含解析2015语高考一轮)共64分一、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5题。(21分)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务为奇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浚姑留之,他日试以,乃大惊异。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益肆力古,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形容灰槁。自此益奇,玘亦厚自负。尤尚节义。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帝怒

2、,命言官指名劾奏。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刘瑾乱政,李东阳依违其间。玘,东阳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玘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玘避之深山。及叛,玘

3、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节选自明史•苑)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玘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俎饤之辞。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或时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都少卿穆乞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选自明代王世贞撰艺苑•卮言)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输粟入国学输:缴纳B尤尚节义 尚:崇尚大臣表正百僚 表正:表率D遂引疾致仕归 致仕:交还官职1(表正:动词,作为仪表、法式。)2下列

4、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罗玘崇尚节义的一组是(3分)()玘固请不已固宜置重典且请削门生之籍玘避之深山驰书守臣约讨贼瞑去四五度矣ABD2D(是丘浚提出“南人不得留北监”时罗玘坚持要求留北监;是按常理论事;是表现他写呕心沥血。)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罗玘虽然学识广博,但40岁时还只是生员。进入国学后,写的令祭酒惊异。后在成化末年取得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B为了防止损害国家的议政体制,罗玘建议宽容因救助刘逊而被关入监狱的言官。他还认为皇帝不能凭借中官李广留下的籍册而主观臆断大臣罪行。罗玘写信指责李东阳依顺乱政的刘瑾的行为,并请求取消自己门生的身份。他处事严谨

5、,僚属畏惧。曾上疏激切批评京城附近的治安及未确立太子事宜。D罗玘喜好古,追求奇特深奥。每次写作,或攀坐在大树顶上,或闭门坐在屋中,苦思冥想,以致容貌憔悴。曾经为写一篇墓志铭弄得死去活好多次。3B(原中“主观臆断大臣罪行”指的是“言官未见籍记”,即言官没有见到中官李广留下的籍册就可能主观臆断,而不是认为皇帝会主观臆断。)4请把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2分)(2)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3分)(3)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4分)4见“参考译”画线处。(1)若:你。乃尔:竟然这样。(

6、2)具:详细。识:记载、记录。大臣贿交者:定语后置兼省略句式,即“贿交(李广)(的)大臣”。(3)引疾:托病。斥:黜免,斥罢。斥以他事:介词结构后置,即“以他事斥”。庶:或许。参考译罗玘,字景鸣,是南城人。学识广博,喜好古,追求奇特深奥。40岁时还困厄为生员,缴纳粮米进入国学。丘浚任祭酒(校长),提议南方人不能留在北京国子监(当时另有南京国子监)。罗玘坚持不停地请求入北监,丘浚骂他说:“你认识几个字,就如此倔强!”罗玘抬头回答说:“只有宫廷藏书没读过。”丘浚暂且将他留下,改日测试他写的水平,看过他写的后非常惊异。成化末年,罗玘在京城范围内取得乡试第一名。第二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更加

7、尽力于古,每次写作,有时攀坐在大树上,有时关门坐在屋中,闭目深思,形貌憔悴。从此更加奇异,罗玘也深为自负。罗玘特别崇尚节操道义。言官们因救助刘逊全被关入监狱,罗玘进言说应当宽容他们以不致损害国家的议政体制。宦官李广死后,遗留下一本簿册,详尽记载行贿结交他的大臣。皇帝大怒,命令言官指名弹劾上奏。罗玘进言说:“大臣应作为百官的仪表、法式,现在像这样,确实应给予严厉处罚。然而天下百姓及四方邻邦都仰望着大臣,一旦指名暴露他们的恶行,会引发远方之人怠慢朝廷的心思。言官没有看见簿册上所记的内容,凭臆想论罪,怎么能辨别出是玉还是石?一旦经过批评指责,将要玷污终身。我请求降旨秘密告谕这些大臣,让他们以生病为由

8、辞职,或者用其他的事贬斥他们,或许可以不成为朝廷的耻辱,而进仕之路也清明了。”李梦阳被关入狱中,罗玘说:“寿宁侯是陛下近亲,应当有办法保全李梦阳。不保住李梦阳,就会连累寿宁侯。”皇帝十分同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任期届满,进升为侍读。正德初年,升迁为南京太常少卿。刘瑾扰乱朝政,李东阳依顺他违法乱纪。罗玘是李东阳所考选的学生,写信用大义指责他,并请求取消自己门生的身份。不久进升太常寺卿,提拔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他处事严谨,僚属都很畏惧他。京城附近盗贼猖獗,皇太子没有确立,罗玘上疏议论激烈恳切,而且触犯到执政的人。正德七年冬天,因考核政绩到京城,于是就以病为由请求退职回家。宁王朱宸濠仰慕他的名声,派遣使

9、者赠送礼物,罗玘逃避到深山中。到朱宸濠叛乱时,罗玘已经生病,火速致信给守臣约定讨伐叛贼,事情还未发动就去世了。嘉靖初年,赐予谥号肃,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黄省曾经说过南城的罗玘喜欢写奇特古奥的,并且大多是奇崛险怪难懂的字。罗玘居住在金陵时,每次写,一定要攀坐到高大的树木的顶上,苦思冥想。有时关门坐在一间房子里,宾客有人从门缝里偷看,看见他容貌憔悴,像死人一样,都放慢脚步轻轻地走出。有个姓穆的都少卿请求罗玘给他的父亲写墓志铭,墓志铭写好以后,罗玘对穆少卿说:“我写这篇墓志铭,弄得死去活好多次。”现在那留传下的圭峰稿,大多都是在树顶上、弄得死去活而写下的作品。5请用斜线(/)给下面言短中画线的部分断

10、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义兴吴心远先生渔于西溪,亦乐之老已矣,无它心也,宁庵编修请曰仲父得无踵严之为乎先生曰吾何敢望古人哉顾吾乡邻之渔于利者乐方酣吾愚不能效也聊以是相配然耳。(节选自罗玘撰西溪渔乐说)5宁庵编修请曰/仲父得无踵严之为乎/先生曰/吾何敢望古人哉/顾吾乡邻之渔于利者乐方酣/吾愚不能效也/聊以是相配然耳(抓住关键词“曰”“乎”“哉”,注意固定结构“得无”以及人称的变化。)参考译义兴吴心远老先生在西溪打渔,喜欢它到老也不改变,别无其他追求。宁庵编修曾经向他请教:“二叔莫非打算追随严光的行为吗?”吴先生说:“我哪里敢攀附古人的风雅,只是看不惯乡里之间那帮名为隐居、骨子里却热衷于沽名

11、钓誉之辈的行径。我天生愚钝,仿效不了他们,姑且以打渔的行为追配于前人吧。”二、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5题。(22分)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朕观前代,谗佞之徒,皆国之蟊贼也。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若暗主庸君,莫不以之迷惑,忠臣孝子所以泣血衔冤。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此事著于史籍,不能具道。至如齐、隋间谗谮事,耳目所接者,略与公等言之。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高颎有经国大才,为隋帝赞成霸业,知国政者二十余载,天下赖以安宁。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又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

12、年间,固亦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逆乱之,自此开矣。隋既混淆嫡庶,竟祸及其身,社稷寻亦覆败。古人云世乱则谗胜,诚非妄言。朕每防微杜渐,用绝谗构之端,犹恐心力所不至,或不能觉悟。前史云:猛兽处山林,藜藿为之不采;直臣立朝廷,奸邪为之寝谋。此实朕所望于群公也。”魏征曰:“礼云: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诗云: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又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盖为此乎。臣尝观自古有国有家者,若曲受谗谮,妄害忠良,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愿陛下深慎之!”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奏言:“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人之思虑有限,一人不可总知数职,以论臣等。”

13、太宗谓戴胄曰:“朕以至公治天下,今任玄龄、如晦,非为勋旧,以其有才行也。此人妄事毁谤,止欲离间我君臣。昔蜀后主昏弱,齐宣狂悖,然国称治者,以任诸葛亮、杨遵彦不猜之故也。朕今任如晦等,亦复如法。”于是,流陈师合于岭外。贞观十六年,太宗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比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太宗曰:“朕今勤行三事,亦望史官不书吾恶。一则鉴前代成败事,以为元龟;二则进用善人,共成政道;三则斥弃群小,不听谗言。吾能守之,终不转也。”(选自贞观政要•杜谗邪•第二十三)【注】斛律明月斛律,复姓。明月是字,名光。北齐朝兼行将相,善骑射,长

14、期从事对北周的战争,为邻敌所惧。高颎又名高教,隋朝开国重臣,被封为渤海郡公。隋太子勇杨勇,隋帝长子。藜藿(l hu)野菜。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构:构陷B为隋帝赞成霸业 赞:辅佐竟祸及其身 竟:竟然D以任诸葛亮、杨遵彦不猜之故也 猜:怀疑1(竟:终于,到底。)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说明谗邪误国的一组是(3分)()或巧言令色,朋党比周周人始有吞齐之意知国政者二十余载贼害良善,使父子之道一朝灭于天性必宗庙丘墟、市朝霜露矣流陈师合于岭外ABD2D(是谗佞之徒的行为,没提到误国;是说良臣高颎治国;是对陈师合的处罚,他尚未对国家构成危害。)3

15、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列举齐代、隋代之间奸邪惑主误国的事例告诫身边的侍臣要做忠正的臣子。B魏征引用礼记诗经和孔子的言论提醒唐太宗警惕小人搬弄是非,不要被谗言蒙蔽。唐太宗引用刘禅信任诸葛亮、齐宣王信任杨遵彦而使国家安定的事例驳斥陈师合的拔士论。D褚遂良认为史官记录皇帝起居要不避善、不隐恶,秉笔直书督促唐太宗镜鉴前代、进用善人、斥弃群小。3D(唐太宗“勤行三事”是自觉的行为,非“督促”使然。)4请把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丛兰欲茂,秋风败之;王者欲明,谗人蔽之。(3分)(2)帝惟妇言是听,特令摈斥。及为炀帝所杀,刑政由是衰坏

16、。(4分)(3)朕以至公治天下,今任玄龄、如晦,非为勋旧,以其有才行也。(3分)4见“参考译”画线处。(1)故:所以。败:使动用法,使凋残。谗人:进谗言之人。翻译成被动句,语气更强烈。(2)惟妇言是听:宾语前置句式,即“听妇言”。摈斥:排斥,弃去。为所:表被动的固定结构。(3)勋旧:旧时的功臣。才行:才能品行。参考译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我考察前代的历史,发现凡是阿谀逢迎、搬弄是非的人,都是危害国家的败类。他们巧言令色,结党营私。如果君主昏庸无能,就会被他们蒙蔽,忠义之臣就会受到排挤打击,蒙受不白之冤。所以兰花希望繁茂,却被秋风摧折;国君希望英明,却被献媚的小人迷惑。这样的事情在史书中

17、不胜枚举。现在,我把在齐代、隋代年间我所知道的小人的奸邪行径,简略地说给你们听听。斛律明月,是齐朝的良将,他的声威令敌国闻风丧胆,周朝的人每年都要斫碎汾河上的冰,因为害怕齐朝的兵马西渡过。后斛律明月被祖孝征用谗言加害致死,周朝的人这才产生了吞齐的想法。隋代的高颎有治国的雄才大略,辅佐隋帝成就了帝业,他参与朝政20多年,天下依靠他得以安宁。后隋帝听信妇人的谗言,摒弃冷落他。到了他被隋炀帝杀害,隋朝的国政也就开始衰败了。另外,隋太子杨勇指挥兵士,治理国家,达20年之久,他早已是当仁不让的接班人。可是,杨素欺骗君主,残害忠良,于是隋帝贬杨勇为庶人,后又赐死,隋朝灭亡的祸根也由此埋下。隋帝混淆了嫡出与

18、庶出,结果殃及了自身,江山社稷不久便拱手让人。古人说:世道混乱,那么谗言就会大行其道。这话的确中肯。我常常想,应该防微杜渐,杜绝谗言的根,只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自己不能觉悟。史书说:猛兽在山林中出没,野菜不会被人采摘;忠正的臣子处于朝廷之中,奸邪小人只有放弃他们的诡计。这句话其实就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啊。”魏征说:“礼记上写道:对自己不能亲见的事情要谨慎,对自己不能耳闻的事情要警觉。诗经说: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无所不用其极,交互搅乱四方邻邦。另外孔子说,厌恶以能言善辨倾覆国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我发现,自古以的帝王,如果被谗言蒙蔽,枉杀忠良,就必定国破家亡。因此,希望陛下要谨慎

19、啊。”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上奏说:“监察御史陈师合上奏拔士论,说一个人谋事的能力有限,不可以身兼数职,用这个理由议论我们这些大臣身兼多职。”唐太宗对戴胄说:“我本着最公正的原则治理国家,现在我重用房玄龄、杜如晦,并非考虑到他们是旧时的功臣,而是因为他们德才兼备的缘故。陈师合这个人胡乱议论朝政,其目的是想离间我们君臣之间的关系。过去,蜀国后主刘禅昏庸孱弱,齐宣王狂妄无理,然而国家却治理得井然有序,就是因为他们毫无疑心地任用了诸葛亮、杨遵彦这些良才的缘故。我现在任用杜如晦等大臣,也基于此。”于是,把陈师合流放到五岭以南。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你负责撰写起居的工作,近你们记录我所做的事

20、情是善还是恶呢?”褚遂良说:“朝廷专门设置了史官,君主一举一动都得记录下。善的既然必须记,过失也一定不加隐瞒。”唐太宗说:“我现在正在认真做三件事,也是希望史官不写我的过失(即无过失可写)。一是对照前代成功、失败的事实,作为鉴戒;二是任用品德良好的人,共同办好政事;三是斥退小人,不听信谗言。这三点我会坚持下去,始终不会改变。”5请用斜线(/)给下面言短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篇)5以不失时为本/

21、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抓住用在句首的词“夫”“若”“而”“其”以及用在句末的词“者”“耳”等。)参考译任何事情都必须致力根本。国家以人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假若连年打仗,营建不停,却又想不占用农时,能办得到吗?三、阅读下面的言,完成15题。(21分)原才曾国藩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

22、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谢曰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

23、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选自曾正公全集)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君:尊为领袖B挠万物者莫疾乎风 挠:阻止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 死:为而死D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伤害1B(挠:搅动,摇动。)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风俗对人才有重要影响力的一组是(3分)()众人所趋,

24、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所从久矣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效者乎ABD2A(是说明习俗形成的原因的;是批评“今之君子之在势者”不作为的;是作者对自己言论影响力的预言。)3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的主旨在申论风俗对人才形成的的重要性,并强调从政者应负移风易俗、陶铸人才的责任。B本大量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如第1段以庸弱与贤智相对照,以凸显人才之难能可贵;又以“赴义”与“趋利”相映衬以见人才思想的两极影响。本表现出作者希望广大

25、的贤智之士极力宣扬他们的志向主张,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以渐渐扩大形成习俗风尚,并以此影响人才的成长的意愿。D作者认为,移风易俗、造就一代人才,是地位高的人应当做的事,因为他们“当路在势”,其作用不是低阶官员所能达到的。3D(这一分析,与原第4段中“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与有责焉者也”的论述相悖。)4请把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3分)(2)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分)(3)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3

26、分)4见“参考译”画线处。(1)当路:执政;掌政。在势:掌有权势。风民:教化人民。(2)移:改变。拔:选拔。材:用作动词,造就成人才。(3)得吾说:听到我的话。存:留心,牢记。共天位:共同维护帝位。参考译社会风俗的好坏,是从哪里产生出的呢?自于一两个在高位的人的心理趋向罢了。生在世界上的人,平庸无用的到处都是。偶尔有一两个贤能的人,大家就会尊他为领袖,而且接受他的命令;更特出的人,尊他为领袖而接受他命令的人也就更加多了。这一两个贤能的人内心趋向仁义,大家就跟着他走向仁义的路;这一两个贤能的人内心趋向名利,大家也跟着他走向名利。大众所走的方向,就是情势所趋,即使有很大的力量,也没有敢违抗它的。所

27、以说:“摇动万物的没有比风更快的了。”风俗对于人的心理也是一样,开始的时候力量很微弱,到了最后就成了一股不可抵抗的力量了。古代的圣王治理天下,使贤能有智慧的人都位居要职,掌有权势;他们教化人民也都用仁义道德,所以那时的人民所遵循的道路一致,习俗也相同。社会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说的那一两个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职位上,但他们的志向主张,势必不能不从口中极力宣扬出、广为传播而造成声势,那么众人也势必不能不听从他们的号召,渐渐扩大形成习俗风尚,这样,志同道合者就蓬勃兴起,一时的人才就从这里产生出了。倡导仁义的人,他的追随者会为仁义而牺牲生命;以功利号召的人,他的追随者也会为功利而死,绝不回头。水向潮湿的地方

28、流,火向干燥的地方烧,没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应的,这种情况已经由很久了。现在有地位、掌大权的人,往往说天下没有人才。他自己占据显赫的地位,不能以自己的趋向,移风易俗,造就一代的人才,反而推说没有人才;说他不是欺骗,可以吗?不行的!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有好仁义的人,他的智慧足够改变十人的,一定能够选拔十人之中特出的人,把他造就成人才;智慧足够改变一百人的,一定能选拔一百人之中特出的人,把他造就成人才。那么移风易俗,造就一代的人才,不仅是地位高的人应当做的事,从最低阶的官员起都有责任参与此事啊。统治国家的领袖相信我的话,就会谨慎选择共同维护帝位的人;官吏们记住我的话,就会忧惧地谨慎选择他的心理趋

29、向,唯恐稍有错误,就会破坏了风俗,伤害了人才。照这个方法去做,几十年以后,或许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收到成效吧!但这一切也不是我所能预先知道的了。5请用斜线(/)给下面言短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是日,与李甲夫言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选自曾国藩日记)5动谓无人可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根据对称句式“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可快速准确进行断句。)参考译这天(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编者注),(曾国藩)与李甲夫谈论人才时说道:“人才是由社会风气陶冶而成的,不可眼光太高,动不动就说无人才可用。领袖的道德,就像风一样;普通人的道德,就像草一样。草上的风必定会使草倒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