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过程与方法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2、。二、教学内容分析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此前,学生在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下一课时,这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建
3、构更加完整,对置换反应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更容易。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有意义的建构。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四、执教者自我分析本人对新课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恰当的处理教材,正确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对象,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过程。五、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
4、的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搜集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的发展和学习。六、教学策略以活动形成探究的链节,以问题的解决建构知识的阶梯,多层次获取规律与结论。利用学习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以实验组为单位,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互动评价,使学生才智展示与评价激励和谐发展,创设积极探究的氛围,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七、-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建构金属活动性顺序1in【复
5、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金属和氧气的反应,首先来回忆一下,g、Fe、Zn、Au这四种金属,是否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如果可以,各需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回忆思考、回答:g在空气中燃烧Fe、Zn必须在纯氧中燃烧Au不能燃烧从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出发,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追问】根据g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Zn、Fe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cu、Au很难与氧气反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述】这种活泼性,化学上就叫做金属活动性。思考回答并填写探究问题单1探究问题单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学生可能答案】金属活动性:gZn、FeAu找出少量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探究留下悬念。通过金属和
6、酸的反应,建构金属活动性顺序21in【过渡】如何判断更多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呢?这就要利用金属的另一个化学性质了。【提问】金属还能与什么物质反应?【讲述】下面,我们就通过金属与酸的实验来比较g、Zn、Fe、cu的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思考回答:与酸的反应【学生实验】A组: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反应;B组:g、Zn、Fe、cu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探究问题单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的快感。探究问题单2:金属与酸的反应A组:金属与稀
7、盐酸的反应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gZnFecuB组: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金属是否有气体产生速度gZnFecu【引导】通过你们观察到的现象,能否推测出g、Zn、Fe、cu的活动性强弱?思考,回答:活动性强弱:gZnFecu【追问】如果我要把这四种金属分为两类,可以怎么分?依据是什么?思考、讨论,并得出结果: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两类。为后面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通过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建构金属活动性顺序3。0in【过渡】通过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可以得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但是,如果两种金属都是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例如cu和A
8、g,那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活动性强弱呢?【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从铁得到铜的反应呢?【提问】根据什么知道有铜生成?思考,回忆在第五单元时学过的知识,曾经做过用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颜色变化。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后续探究活动做铺垫。【引导】我们可以用铁和铜的化合物反应,可以得到铜。那么其它的金属与金属化合物反应,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提问】桌面上有哪些金属?有那些金属化合物?它们之间是否像铁和硫酸铜一样,也能发生发应呢?我们下面就来试一试。【学生实验】g、Zn、Fe、cu分别和gSo4溶液、ZnSo4溶液、cuS
9、o4溶液反应。将每组实验现象填写在探究问题单3上。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探究问题单3: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反应:gZnFecugSo4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培养学生的从事实提取知识的能力。【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都能发生反应?联系g、Zn、Fe、cu活动性强弱,观察一下,能够发生反应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观察、思考:活动性强的金属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是水溶液中提取出来。【过渡】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这个结论,设计实验来证明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问】你设计出了什么样的方案?通过什么现象,说明谁的活动性强?【演示实验】c
10、uAgNo3溶液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谁的活动性强?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回答:A组:cuAgNo3溶液B组:AgcuSo4溶液思考,回答:活动性强弱:ZncuAg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前三个金属活动性顺序in【小结】我们今天讨论了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否将这些金属按活动性强弱的顺序排列?【讲述】科学家通过更多类似的实验,总结出了更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总结、回答:金属活动性:gZnFecuAgAu发展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进行信息处理的科学方法和能力。课后思考in【设问】这个顺序与我们得出的顺序是否相符?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H呢?它又为什
11、么会排在这个位置呢?这个问题留待下节课来讨论。观察,识记回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出现了非金属元素:H为下节课留下铺垫。八、-说明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要以学生主动构建过程为核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并与学生的原有经验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并能被学生吸收到他们的知识结构中,使他们逐步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根据这样的原则,这节课在整体设计上,采用多层次的探究,力求让学生完成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知识的主动建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对学生来说最熟悉,根据反应所需条件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但
12、是,Zn、Fe之间的活动性强弱通过这个性质,就很难做出判断。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顺利进入中等层次,利用金属与酸的反应来解决。在探究了金属与酸的反应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能够与酸反应的金属可以通过此方法来判断其活动性强弱,但是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其活动性又如何判断呢?这就要求学生再寻求新的实验方法和新的反应来判断,要求学生调动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进入第三种化学性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探究学习中。这样,通过问题,将三个不同的层次串联在一起,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求知、探究活动之中,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建立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最后利用小结,就可以将学生在三个层次中得到的活动性片断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活动性顺序。九、教后反思在对这次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本人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其提高。因此,教师在观念上必须真正转变,找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在-上,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断建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最终达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共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