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3.33MB ,
资源ID:294428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428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整理.docx

1、上海高中地理第二册知识点整理第五篇人口专题16 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出生死亡)+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迁入率-迁出率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世界人口的发展: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增长加快二战后迅速增长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特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2、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增长缓慢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特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增长加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个阶段)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特征: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中国处于这个阶段)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处于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死亡率有所回升(老龄化的直接表现)一些国家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缩小人口构成:人口构成包括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

3、对女性的比例。通常以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约为103107。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分类: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稳定型和缩减型(发达国家)增长型:底座宽大,塔顶窄小,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人口高增长稳定型:除塔顶人口逐步缩减外,其余各年龄段的数值相近缩减型:底座收缩,少年按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直接表现:死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人口严重老龄化:等于或大于

4、1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出现老龄化现象)(欧洲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洲)产生原因:人类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1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降低直接影响(导致的社会问题):劳动力短缺、青壮年负担加重、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改变社会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解决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直接表现: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婴儿死亡率最高、平均预期寿命最短的大洲)社会问题:

5、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累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人口贫困解决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弱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逐步转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我国现在属于低自然增长率,但是人口依然在逐年增长,原因是人口基数过大)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四个问题):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比较低,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流动数量大、规模大。人口政策: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3.实行计划生育关于农民工进城务工或人口

6、流动(农村城市、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问题:对于人口流入地(城市或发达地区)有利影响: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获得充裕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增加交通、管理、治安等社会管理压力,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压力;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流动人口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得不到保障。对于人口流出地(乡村或欠发达地区)有利影响:输出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压力;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人口素质提高;流动人员带回来资金、技术、先进理念等,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乡镇企业的建设发展。不利影响:劳动力流失,出现“妇老农业”和留守儿童现象。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

7、种趋势:向平原集中;向沿海集中;向城市集中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北半球中纬度(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西欧和北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所以人口密度大)人口分布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交通便利其他条件:历史悠久,开发早人口稠密的原因: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河湖沿岸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或历史悠久地区(如四川盆地和渭河平原)。世界四类人口稀疏

8、区:寒带、高纬地区(气候严寒):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南极 等高原高山(海拔高、气候寒冷):青藏高原 等沙漠地区(干旱缺水):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 等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全年高温多雨):亚马逊河流域、刚果盆地 等我国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东密西疏)平原盆地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湿润地区多,干旱地区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交通发达地区多,交通闭塞地区少人口迁移: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劳务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向发达国家转移难民迁移:自然灾害、战争智力迁移:发展中国

9、家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迁移、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地区的迁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对发达国家:人才流入增强了国家科技实力,节约基础教育经费,推动经济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但是增加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对科技进步有积极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移出地:减轻环境的压力,但大量人口移出会引起劳动力短缺和人才流失。移入地: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年龄结构,但也会增加环境的压力,有可能会引起就业的压力。我国民工潮(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资

10、源开发吸引的移民(我国建国初期西北、东北开发)大型基础设施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三峡大坝建设)生态移民: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及自然条件恶劣、人类难以生存地区的人口搬离居住地,重建家园。二战后,北美、欧洲、大洋洲变为主要迁入地,西亚、北非由于石油储量丰富,所以需要大量劳动力,也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亚洲、拉丁美洲变为主要迁出地。人口容量: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影响因素)【正相关】科学技术水平【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小,主要因为水资源匮乏。第六篇 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专

11、题19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两个方面。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同心圆结构):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便捷程度 土地属于哪种使用方式,取决于这种使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商业用地在市中心:创造高额利润、能够支付高额地价。工业用地:低密度厂房和仓库占地面积大,单位土地产生效益小。农业用地:占用面积大,产生效益最低,位于城市最外围。(为什么某个地方地价突然升高:如果离市中心距离没有

12、改变,那一定是交通更加便利)中央商务区(CBD):城市最中心,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最密集、地价最贵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和风景区布局原则(或分布规律)商业区位于城市或各个区域的中心、交通便捷、人流量大居住区交通方便、环境适宜、污染程度轻工业区城市外围远离居民区、交通便捷、土地资源充足文教区环境优美、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风景区有优美自然风光和独特人文旅游资源的郊区或沿海沿江临山地区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受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城市规模(小、中、大、特大、超大城市) 大城市一个或多个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单一中心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

13、 鞍山(工业);香港(商业、居住用地);三亚(风景旅游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 兰州、宜昌(沿江狭长布局) 十堰(山区城市,沿山谷绵延扩展) 大连、青岛(沿海,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北京、保定(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城市体系: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巴黎、布鲁塞尔、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多伦多、新加坡我国城市体系分为六级:(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分六级)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华南的广州、深圳,华中的武汉,西南的重庆,华北的天津,东北的沈阳和大连,西北的西安和武汉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双核城

14、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和包头,山东省的济南和青岛,吉林省的长春和吉林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县级中心城市、县以下中心镇城市规模:我国用城市中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来划分城市的规模。超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人口50万100万中等城市:20万20万小城市:20万以下六大城市群(要记住完整名称):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只有南亚没有世界著名城市群)我国四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

15、群、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群形成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沿江靠海,“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位于冲积平原,气候湿润,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专题21 城市化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城市化主要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都在加

16、快,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发达国家,但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依然比发展中国家高。)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郊区化与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或乡村迁移结果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迁移,加之郊区大量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市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城市总人口增加;城市郊区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发达国家“烂心树”,发展中国家“烂皮树”)大城市人口减少,中小城市和乡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加;大城市面积不变,中小城市和乡村非农业用地扩大。原因市区人口过度密集,导致环境恶化,人们为追求舒适的生活条件

17、;城区改造,原来的居住地都被改为商业、公用设置用地,主要新建的住宅都位于城市边缘的郊区。P54大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拜托城市的喧嚣,青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活闲适的乡村地区;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小;交通越来越便利。P55城市问题:表现成因对策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工业化和城市化转变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GDP”;治理污染;积极发展卫星城将人口疏散交通问题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道路增长的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发展“绿色交通”;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居住问题低收入者和流动人口居住条件恶化城市生活

18、成本上升行住房制度改革;旧城改造建设廉租房、平价房社会问题治安问题、失业、贫富分化、种族隔离就业竞争激烈、收入差距加大提高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经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专题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条件: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东北: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自然因素 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 (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 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土壤

19、: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 (江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色土适宜稻谷) 水源 科学技术水平: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业)、减轻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喷灌、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心圆布局) 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基地应该布局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国家政策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纬度较高,降水丰富,气候湿冷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利于牧草生长河湖众多

20、,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铁路、公路和航空,交通运输发达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丹麦农业区位变化(P65) 畜牧业种植业乳牛畜牧业*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重要):(P66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区位条件生产特点(重要,记忆)主要农产品水田农业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夏季炎热多雨,水热充足;土壤肥沃;平原和丘陵低山广布;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规模小, 小农经营;产品商品率低;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水平低;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集约

21、化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精耕细作粮食作物:水稻;(经济作物:油菜;水果:柑橘)旱作农业各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主要是降水少)多数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50mm,但水资源并不丰富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率低小麦;棉花;大豆;高粱;玉米花生;甜菜牧场畜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既有干旱、半干旱地区(美国、澳大利亚),也有湿润地区(新西兰、阿根廷)围栏放牧;经营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乳产品;肉产品游牧畜牧业干旱地区;我国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少游牧;自给自足逐水草而流动骆驼、牛、羊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北美东部温带、亚热带地

22、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部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除外,墨累达令盆地东水西调)地形平坦广阔;交通便利;市场广大(种植业和畜牧业混合;谷物生产和牲畜饲养)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北美(玉米、小麦、牛)、西欧(谷物、乳牛)澳(小麦、绵羊)地中海型农业世界所有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冬季作物(小麦、大麦)、抗旱耐热经济作物(油橄榄、无花果、葡萄、柑橘)热带种植园农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省、云南省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等终年高温多雨大种植园式农场;商品化程度很高橡胶、咖啡、可可、热带水果城郊农业根据市场因

23、素兴起的农业,具有三大特点: 1.产品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 2.形成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相结合的营销体系,生产效率高。 3.在布局上往往呈环状结构。城郊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必需的农副产品:蔬菜、肉、蛋、乳、禽、水产、果品、花卉等农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近郊:奶牛、花卉、蔬菜近郊外围:棉花、蔬菜、奶牛远郊:商品粮、商品棉现代农业的特点: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量高(现代农业有很多种具体类型,例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专题23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工业区位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资源性产业尽可能靠近资源产地【如鞍钢】);环境条件:电子工

24、业、自来水厂等位于河流上游;印染厂等水污染工厂放到河流下游;大气污染工厂放到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或与主导风向垂直的城市的郊外;交通运输;市场:产品需要大量运输的工业尽可能接近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 加强企业间交流,促进企业协作和技术创新;土地价格:占地面积大的工业放在城市郊区,地价便宜工业区位所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代表性工业生产特点劳动力主导型纺织业、服装业、电子装配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劳动力的工资成本占总成本中较大比例(劳动力丰富地区)技术主导型航空航天业、电子工业、精密仪表技术要求高、劳动者需要高学历(接近高等教育和科

25、学技术力量强的地区)原料主导型制糖工业、木材加工业、水产加工业运输原料成本高,或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原料到产品质量大大减轻,易腐蚀能源主导型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炼铝厂消耗大量能源市场主导型家具厂、食品加工业、饮料厂、啤酒厂、石油加工厂产品运输成本高、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要保鲜工业区位变化:一、19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匹兹堡:煤矿附近(能源消耗大)分布主导因素:燃料煤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杜鲁特:铁矿附近(冶铁技术进步)分布主导因素:原料铁三、20世纪中期美国东北部钢铁工业分布:巴尔的摩、费城:开始接近港口,靠近消费市场(海运发达,利用国外资源)分布主导因素:

26、市场*世界主要工业区*:分布特点: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呈东西向不连续的带状分布分布范围区位条件特点北美工业区加拿大东南、美国东北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科技发达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西欧工业区西欧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交通发达最早的工业区,技术密集型工业东欧工业区东欧(俄罗斯为主)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资源密集型重工业为主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本国缺少工业原料和燃料,强烈依靠进口;沿海多港口,海运条件便利;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劳动力充足又是其国内主要市场加工贸易型工业区、著名临海工业带亚洲东部沿海

27、工业区韩国、中国东部、东南亚诸国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分布(四大工业区)*:区位条件主要特点辽中南工业区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有便利的铁路和海运条件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科技实力雄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经济活跃市场广大交通便捷科技发达 劳动力素质高,科技人才多全国规模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结构最完整的综合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毗邻港澳,有利于吸收外来信息、技术、资金工业集聚,生产能力强加工贸易型轻工业区,现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

28、术密集型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技术集聚)技术含量高、科技精英多;产品具有“轻、小、精、贵”的特点布局在交通方便,环境舒适的大城市周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的地方“硅谷” 位于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部圣克拉拉谷底的高新技术工业区。“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区位条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集聚,科技实力雄厚、人才密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邻近航空港,对外交通便利。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三大产业: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 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分为三类:遍布性行业(商业、医疗、教育、通讯、服务业)对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依赖较强(云南、海

29、南旅游业、郑州交通运输业)与城市的规模、发达程度及在世界或者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有关(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科技教育)商业区位条件:人口(流动量、人口密度和购买力)、交通(交通干线不适合,支线适合)、地价(地价高)、集聚条件城市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P92)商业集聚形式:综合性商业街、专业商业街国际贸易的四个不平衡:P93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额大;国际贸易市场大部分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大,存在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主要出口高附加值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动力表现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