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553.52KB ,
资源ID:29438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38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docx

1、第八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第八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 是 21 世纪世界各国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把完好的地球交给孩子 第一节 生态环境对农业起源与农业文明的影响第二节 农业发展阶段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一、历史上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国内外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主要发展阶段。1.原始农业:是指基本利用自然力而自发进行物质生产主要供给自己的初级农业形式。主要形式有: 刀耕火种、转移农业、轮歇栽培、撩荒制缺点:粗放、土壤肥力下降快、易发生水土流失、生产力低 2.

2、传统农业或称传统固定农业:是指农民已有固定的住所和固定的农耕范围。 东方农业:间套作方式、地力维持靠耕作、施肥、用养 结合(地力常新论)西方农业:三圃式农业(林、牧、作轮换) - 发展为草田轮作,地力维持靠休闲。 特点:规模小、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人口需求 压力大、收入低 3.现代农业 形式:机械化、大量施如入农药、化肥、设备 特点:大规模投入,消耗能源;用人工过程代替自然过程,用工业办法解决农业问题效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高 问题:环境破坏、作物品种基因单一化、资源危机、环境污染 4.各种替代农业:包括 回归型:自然农业、有机农业 ;替代型: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立体

3、农业 持续性农业:低投入持续农业、高效率持续农业、精久农业等 ( 1 )自然农业 五十年代日本的福刚正延开始实践。哲学 :道教的 “ 无为思想 ” 方法 :不翻耕,靠植物根系、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对土壤进行自然疏松;不施化肥,靠秸秆、绿肥回田;不中耕;不用除草剂,用生物覆盖或水淹;不施农药,依靠自然徘徊机制 产量 :水稻产量与常规差不多( 2 ) 有机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 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在美国、西欧所占 比例较大。 思想认识 :人培土、土培苗的原则,反对人培苗农业生产多样化,注意物质的循环利用, 身心的健康比物质利益更重要 方法 :轮作(用地养地)、耕

4、作(少耕、免耕)、非化学防治病虫害 产量 :减产 5-10% ,干旱年代则相等或高于,投入工业辅助能大大降低,收入下降 ( 3 )生态农业1971 年 Acres 杂志提出生态农业思想1981 年英国 科学家定义为 “ 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 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 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小型农业。这与中国的生态农 业是有明显区别的。 主张 :低投入、不施化肥、农药、小型农业。 替代农业的特点 :a.都有独特的哲理和世界观基础;b.重视环境与生活质量; c.强调利用自然过程,减少人类不 必要的干预。 二、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思潮 1.农业现代化思潮。从原始

5、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所经历的道路。 2.绿色革命思潮。这一思潮与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推广高产新品种(如矮干小麦、矮干水稻、杂交稻等)带动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并形成了“种子+化肥+灌溉”三架马车一起上的局面。中国与印度被认为是绿色革命的典范。 3.自然农业思潮。 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替代农业的第一次尝试,即自然农业思潮。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再生农业、自然农业、超工业农业等等,形成了一股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思潮。 4.可持续农业思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可持续农业的思潮,可持

6、续农业思潮既强调粮食安全与发展农村经济,又强调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统一;既强调发展当前的农业,而又不破坏资源环境,兼顾当前与长远,促使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中国的生态农业 Chapter 9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中国生态农业(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简称 CEA )是在适应中国国情特点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积极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 一、 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一)农业发展目标有

7、三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 :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第二阶段:满足相对富裕纳入农业发展目标。 第三阶段: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 质量与未来繁荣列入农业发展目标。中国农业先现处于第二阶段。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决定农业必须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时列入发展目标。1. 满足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的挑战。满足人口衣食需求的挑战(见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挑战。2. 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污染严重。 二 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 2.传统农业的

8、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 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 5.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二)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 1.增加粮食生产,妥善解决粮食问题。 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消除农村贫困状况。 3.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9、 1.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1)生态农业首先是农业发展观念的转变,它是中国落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和具体行动,它强调维持农业高额生产力的基础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2)生态农业是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 (3)作为一套经济而高效的农村实用技术,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生态农业的技术,不在是单项的技术,它是在单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组装之后的系列化技术体系。 2.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且积极应用新技术(包括常规增产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

10、能。 (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商品性农业投入; (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 (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 (四)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1.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2. 资源经济学的 “ 稀缺资源可替代性原理用智力替代物质投入3.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1)资源合理配置(2)劳力资源充分利用(3)经济结构优

11、化 三、 中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一) 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 是选择能协调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组配各项生产,协调各项技术,促进农业向高效和持续方向发展。 (二)生态农业模式 是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结构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三)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 1.部门结合型。 2.布局配置型。 3.农林结合型。 4.立体利用型。 5.互利互济型。 6.同居共生型。 7.边际利用型。 8.食物链型。 9.多能互补型。 (四)影响生态农业模式的环境梯度 气候土壤梯度、流域地形梯度,人口密度梯度和城乡经济梯度。 (五)生态农业模式的环境适应性变化 -以基塘模式

12、为例。 1.基塘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农民在六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传统的低洼地利用模式。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 2.基塘模式适应劳力转向工业的环境变化,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低劳动密度生产类型。 3.适应价格环境的变化,从低值产品转向高值产品。 4.适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从耐运耐贮产品转向鲜活产品。 5. 适应农民投资能力加强的条件,逐步增加商业投入,同时增加商品输出。 6.适应市场对产品要求,基面与塘面比例的变化。 7.但基塘模式始终保持着充分利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充沛的水资源、种养结

13、合、减少水土流失、塘泥回田等基本特点。 四、 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 (一) 常用技术 1. 多维用地技术指为了提高土地生产力,通过农业生物组合,从 空间和时间上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所承载的农业 自然资源潜力。 (1)集约种植。(2)立体种养。(右图)2 、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 利用食物链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 的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以多 级多次转化利用,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 3 、物质良性循环技术 包括:(1)生物养地技术。(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右图:果园养鸡)(3)水土保持技术。(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5)科学合理使用化

14、肥。 4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包括: (1)生态措施。 (2)生物防治。(右图:赤眼蜂及其放养稻田) (3)耕作栽培措施。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5. 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生物再生能源包括:植物有机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1)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右图)(2)因地制宜开发薪碳林。(3)太阳能、风能、水利能等再生资源的利用6. 生产自净技术 (1)沼气池发酵技术处理粪肥污染(2)农业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3)污水灌溉。 (二)农业技术的生态化改造 1. 肥料、农药、薄膜的生态化改造 ( 1 )控效肥料 ( 2 )生物肥料 ( 3 )新型农药( 4 )降解膜 2. 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问题(1)基因流引起的超级杂草 (2)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 (3)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4)害虫对转基因的抗性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 3. 精确农业技术体系:(1)信息技术: GIS 、 RS 、 GPS 等(2)生物技术:(3)工程装备技术:播种、施肥、灌溉、喷药、 收获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